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P49

  ..续本文上一页态必具两点是:忆念与不散乱;正知在《般若经》中有严格的定义,浅显地说,所谓正知,指做任何事时,心里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行住坐卧,每时每刻中,自心对三门处于何种状态能了了分明。因正知正念具足这样的作用,我们在修行善法时,如能依靠此二者,则能顺利地圆满。上师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说:“犹如空中望花园,增上定胜诸圆满,无戒无此机会故,念知谨慎调自续。”意思是一切善趣果报与声缘、菩萨等解脱果,如果没有持守清净戒律,就会如同空中花园一般,可想而不可成功。而要持守净戒,必须要用一切功德之基石——正知正念来调伏自心。

  辛二、(广说)分二:壬一、无正知之过患;壬二、依正念之真实方便。

  壬一、(无正知之过患):

  身疾所困者,无力为诸业;

  如是惑扰心,无力成善业。

  身为疾病所困者,没有力量去做各种事业;同样,心被烦恼所缠扰者,也没有能力成就各种善法。

  此处以比喻来说明无正知正念的过患。疾病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痛苦,无论我们身体有多结实,一旦被疾病缠扰,马上就羸弱不堪,一点精神也没有。就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所说,身体强壮之人,一旦染上疾病,就像被石头击中的鸟雀一样,体力完全消失,只有勉强挣扎活动的一点点力量。这种状态下哪还有力量去做种种事呢!同理,我们的心如果为烦恼困扰,心力不能集中,乱糟糟地东想西想,此时作什么善法都没有能力。这点,我们也有体会吧,比如说自己早上因某事而生了嗔心,上课时一直为此而不停地打妄想,上师讲的法一点也没听进去,更不用说去思维法义了;有些人对家里的亲人生起了贪爱,天天想,时时刻刻都想,想父母,想回家,想过年……

  我们如果没有以正知正念去护持自心,烦恼生起时,就好像是患了大病一样,软弱无力,什么善业都无心去做。你们去年集体修加行时,有几个人烦恼现前,修到一半就跑了,中断了所有的念修,这就是没有正知正念护心,而烦恼猛烈现前的原因。如果当时有正知正念防护,烦恼一开始扰乱时,就觉察到:“啊,这是烦恼魔来捣乱,想干扰我修法……”,然后以正念将心束缚于殊胜妙法,使烦恼无机可乘,也就不会使自己失去如此千载难逢,共修正法之良机。

  猛厉烦恼的出现,对于没有正知正念者的修行是致命违缘,比世间一切疾病还要凶猛难忍,后果比任何重病更要厉害。有些修行人患了重病,仍然不会中断修法,去年翁哲活佛接近圆寂时,每天都要念两万遍莲师心咒,从不间断,有时候他自己无力拔动念珠,便让侍者在身边拿念珠记数,他自己轻轻地念……。但是一般修行人粗重烦恼发作起来时可不一样,会从根本上断绝修持善法的机缘。在《入行论大疏》中,将“惑扰心”归之为没有正知的过失,在贾操杰大师的注释里,归之为没有正知正念的过失。无论怎么说,如果无有正知正念,就像身体免疫系统失去防御能力一样,不断被烦恼病毒所侵扰,什么善法都无法做成。

  大家要注意,对一般初入佛门的修行者来说,这种违缘经常会遇到。我们如果让烦恼占了上风,它什么坏事情都会干出来,使你断了善法,它就更加得意,变本加厉地让你心烦意乱,导致你陷入“无力成善业”的险地。

  心无正知者,闻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不复住正念。

  自心没有以正知观察三门的人,他们闻思修习所得的智慧,就像装在有漏孔之瓶内的水一样,不会住留在忆念正法之正念里。

  修行人的相续中如果无有正知,不能观察自三门,那么一切闻思修所生的智慧,不但得不到稳固和增长,而且会渐渐地失去。闻所生慧,是自相续由听闻经教所生起的智慧;思所生慧是再三思维正法,获得定解的智慧;修所生慧是将闻思所得之法(在得定之基础上)再再观修,此时在自相续中,如同杲日东升,驱尽阴霾,生起的智慧。如果没有正知正念,我们闻思修行所生的三种智慧,就像是一个破漏瓶子里装的水,无论有多少,它都会渐渐地漏光。你听闻思维修习再多,没有正知正念的守护,所得的智慧很快会失去。

  大智者所说的这些金刚语,不论我们从哪方面去观察,在现实中确确实实是这样。我们看看周围的修行者,有些人很聪明,闻思经论方面,理解能力很强,修行功德也容易生起来,但是他们不注意恒常以正知正念来观察自心,过了一段时间后,那拴马的绳子在日晒雨淋之下渐渐朽断了,心的野马就毫无管制四处狂奔,开始生邪见、恶念、触犯戒律,将自己心田里长出来的闻思修慧庄稼全都糟蹋,一点也不剩下。但是,我们身边有的人可不一样,他们无论做什么,都具足正知正念,恒常以正知去观察三门,忆念正法,将三门安住于正法之中,外面环境再乱,他们也毫无散乱地表现,对这些人我是由衷赞叹、随喜。

  我们修行人不能只看表面的聪明才智与修行刻苦程度,如果唯有这些,一时闻思修行所得再多,缺乏正知正念的护持,最终还是一无所得。无论你修显宗、密宗任何一法门,必须具足正知正念,有了正知正念的护持,一切违缘魔障都不能阻碍你,你的闻思修行功德方能顺利地增长、圆满。

  有关正知正念的概念、具体修法,在其它经论中虽然都有提及,但都不是很广,没有像本论这样系统地作介绍。我想作为一个修行人,正知正念是必须具备的,没有这个保障,虽然有些善法暂时能成办,但时间稍长,业缘发生变化,要持续下去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初学者应利用所有的方便,使自己生起正知正念。

  纵信复多闻,数数勤精进,

  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

  虽然对佛法有信心,也具足多闻,而且能精进修学佛法。但是,如果觉察三门的正知不具足,最终还是会为罪堕所染。

  修行人如不具足正知,则戒律不能清净。纵然他具足信心、多闻、精进,没有正知的基础,修行仍是无法成功。

  信心是指对上师三宝、圣谛(道谛、灭谛)的清净信心、意乐信心、不退信心。在这方面,我们修行人各都有些不同,有些人对上师特别有信心,对佛和法不一定有这样的信心;有些人对佛特别有信心;有些人对正法有不共的信心。不论你具足何种信心,然后又博学多闻,小乘、大乘显宗、密宗的经论续部都有广泛闻思,而且还能数数精进,昼夜不息地恒常勤奋修习善法,少许也不懈怠懒惰,在这三方面都如此优秀的修行人,“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如果没有正知,这些优点都不管用,他的相续最终会为烦恼所染。因为他无法觉察自己三门的状态,烦恼便有机可趁,悄悄地侵入他的相续,染污他的心。自相续有了污垢而他还不觉察到,那么即生中一切善法都无法成功,来世也要因此而招感恶果。而且这种人也不会轻易改变,无有正知,他无法清楚自己的缺点,很难发起忏悔的意愿。我见过许多修行人,信心比较大,闻思方面也很广,而且也能精进修习,其中具足正知者,他们能及时觉察到烦恼的入侵,因而能及时对治,修习佛法的福缘一直都具足;但不具足正知正念者,往往到了一定阶段,各种各样违缘现前时,而他们似乎毫无对治能力,无法扭转这些烦恼所致的违缘,随之中断了修学佛法,堕入轮回的泥坑。这些人中,有的在即生也是过得很可怜……

  不厌其烦的讲这些,是提醒大家好好观察自己是否具足正知正念,并不是说我要给你们传授很多甚深教言,只是督促在座金刚道友观察自己,能否将此论所阐述的甚深教言融入自心。如果能将这些甘露妙法彻底吸收,以后哪怕遇到最多的违缘、最大的邪魔诱惑,仍然不会动摇自己的修行、见解。如果没有融入自心,仅仅是听一点声音,看一些文字,那自相续中得不到真实利益。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将所诠义理在自相续中融会贯通,这样才能称之为通达作者的本意,方可称为真正的闻思。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方面的感受:我在思维本论中每一偈每一句时,觉得作者总是在针对自己,所说与自心非常相应,说到了自己的心坎深处,因而有很深的感触。我很想将这些甚深意义都讲出来,但是我汉语表达能力跟不上这个需要,词句间的内涵、自心的感想……,这些只有是“哑巴吃糖”,没办法传达给你们。你们如果对此论有大信心,自己在听闻后再去精进努力地思维修习,我想每个人都会得到很大利益。

  上师如意宝也是屡次督促我们,今年内一定要圆满背诵此论,而且强调说:“只要能很好地背诵此论,依我和历代传承上师的加持,你们今后修行见解不会退失,相续中也决定会生起菩提心。”我们如果能反复诵此论,其中的义理渐渐地在自心留下深刻印象,由此便能习以为常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如同此偈,我们反复忆念时,自己一遍又一遍地了解到:“啊,自己只有信心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正知;仅是博学多闻也不行,必须要有正知;仅仅是精进也不够,必须要有正知。正知是基础,有此则能察觉不如法的身语意业,自然能精进去修习对治,广博地闻思正法,也能顺利地增长信心……”自己反复地忆念,则此观点在内心牢固地扎根,日后在修学中也就自然地增强正知。当然,这要自己下一些功夫才能达到,不论世出世间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汗水而换得!

  惑贼不正知,尾随念失后,

  盗昔所聚福,令堕诸恶趣。

  如果没有正知,烦恼贼在人们的正念退失后立即窜入,盗走以前所聚集之福德,使人们在毫无察觉之中堕向地狱。

  “不正知”在《三十唯识释》中定义为:“于进退之际,对身语心的活动不能正知起现。”一个修行人如果陷于这种状态,烦恼盗贼便有机可乘了。因为修行人相续中的福德珍宝,平常有正知卫士守护着,烦恼小偷虽然经常窥探,但难以得手。现在这些卫士都下岗了,小偷便抓住机会,悄悄地潜入福德资粮的宝库中,将修行人往昔所积累的福善宝物都偷光,使修行人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贫穷者,无有善法福德,就只有趋向三恶趣了。

  …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