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P50

  ..续本文上一页

  烦恼非常狡猾隐蔽,如果不以正知仔细观照,一般很难觉察到它的活动。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在窥视,我们一旦无有正知的护卫,它便会潜入,偷走我们的各种善法财宝,像圣者七财——信财、戒财、舍施财、闻财、惭财、愧财、智慧财等。以前广闻多学、清净持戒、布施、修习般若等等所积累的一切善根,无有正知守卫,烦恼贼最终要将这一切都偷走。我们的宿善被毁坏后,各种恶业烦恼便会猛烈地现前,使自己陷入恶业大海,触犯很多戒律,后世堕入恶趣之中。

  在我们身边,也就有许多这样活生生的事例。一些人在作出家人时,精进智慧都不错,但因他们不具足正知,经常为烦恼贼所乘,宿善渐渐被偷光,出家修法的福德也就失去了,只好还俗,可是“比丘还俗谋生难”,这些人堕到世俗中后,变成了什么样子,你们有些人也许亲眼见过。他们对三宝的信心不用说是没了;福报也是被烦恼贼偷得一干二净;还有智慧,出世间的自是丝毫不存,像《萨迦格言》中所说的世间智慧也是一无所有,最后完全是精神与物质都贫乏的人,变成了俗人中的下等俗人……。现世都是如此悲惨,后世也就可想而知,这都是无有正知的后果。

  我们通过观察这方面的实例,自己也应该有一些收获。大家反复去想,如果自己不加强正知、正念,现在虽然有学佛的机会,以后到底会怎样呢?

  此群烦恼贼,寻隙欲打劫,

  得便夺善财,复毁善趣命。

  这伙烦恼贼,常常寻找机会打劫我。一旦得到空隙,便夺走善法之财,并且要毁坏我获得善趣解脱的命根。

  烦恼不仅像小偷一样,悄悄地偷走我们的善财,有时候,它还会像凶恶的强盗一样,抓住机会猛烈地袭击我们,将福德宝库洗劫一空,最后还要毁坏我们得到善趣解脱的命根——因果正见等智慧资粮。

  强盗和小偷不一样,小偷是悄悄地,趁你不注意的时候行窃,让你不知不觉中失去一切;但猛烈的烦恼强盗,它们抓住机会呼啸而来,明火执仗凶猛地进攻我们,我们如果没有足够力量,便要吃败仗,让它们得逞。比如说:我们有时候生起强烈的嗔恨心、贪心,自己虽然也知道不如法,但是它们进攻很猛,我们抵挡能力稍弱,它便要硬打硬拼,将我们打败掠夺一空。这种烦恼强盗也是趁平常正知正念守卫疏忽,聚集力量而成,如果我们一直有正知正念卫士警惕地护守着,稍有风吹草动,便将它们摧毁,也不会让它们组织起这种攻势。但是平时我们警惕性不高,没有及时采取果断的行为,一旦让它们寻到机会,发起了迅猛攻击时,我们再仓促应战,恐怕就来不及了,这些烦恼大军不会轻易为一般人所击败。

  世间人为了对付各种强盗袭击,往往要在平时严密地谋划策略,严格地训练军队,设下层层坚固的防卫。而贪嗔等五大根本烦恼、二十种随烦恼,率有八万四千烦恼匪徒,处处隐藏,无孔不入,经常藉恶缘强烈地发难,将我们善法财抢光,而且毁坏我们的因果正见等智慧资粮。所以,在平时,我们必须坚持以正知正念来净治自心,精进修持,使自己通达“此惑如幻”的力量加强。如果不修持,虽然大家都知道了这些道理,也知道“觉悟之心,人人有之”,但那觉悟之心不苏醒过来,我们怎么能真实解脱烦恼困扰呢?

  壬二、(依正念之真实方便):

  故终不稍纵,正念离意门,

  离则思诸患,复住于正念。

  因此,我无论何时都应不放逸,纵任正念离开心意之门。正念一失,则以意念纵心过患的方便,将心重新安住于正念。

  上面已讲完无正知护心有如是过患,那么如何使我们保持正知不断呢?此方便是正念,即将心安住于正法善念,不让善念离开自心,则能保持正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之城中出生,正念如同这座大城之门卫,能善辨敌友,保护大城不受危害。如果心城之大门无有门卫,立即就会被烦恼盗贼所乘,造成可怕的过患。念及这些可怕的过患,我们一刻也不应让这个卫士离开。

  当然,这里只是一个比喻,我们仔细去观察时,正念并非存在于心意之外。学过因明的都知道,我们心相续中的无分别识可以多个同时存在,例如眼、耳、鼻、舌、身五识,眼睛看的时候,耳也可在此时听声音,鼻可嗅香等等;但是在心相续中,有分别的意念不能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比如说在分别一个色法的色彩时,不会同时去分别它的大小,生贪心时,不会有信心,这些在因明中分析得很清楚。我们的心相续中如果恒常系于正念,也即恒常忆念四无量心、六波罗蜜等法,则诸恶念无法起现。当觉察到自心较乱或起现其它念头时,那就说明正念已经失去了,这时就应励力忆念起上面所述无有正知正念护心的种种过患,立即使自己警觉起来:“噢,我的心散乱了,根识驰散外境,是一切轮回迷相之本,一切痛苦之根源。”以此而重新将正念找回来,守护自己的心城大门。

  正知与正念的关系,初学者可能有些模糊。其实将心澄静下来,仔细去分析,也没有什么不好懂的地方。我们先来温习正知与正念的概念:正知是观察自己三门的状态,取净舍恶;正念是忆念六波罗蜜等正法,时刻不忘断恶修善。对概念有明晰的认识后,我们再结合全论来分析二者的关系。本论前三品是为引导未生菩提心者以各种方便来生起此心;四、五、六品为“已生勿退失”之引导。我们发起菩提心后,为了保持此心,在第四品已讲了首先必须不放逸,才能做到谨慎取舍,不违背菩提心学处。然后进入本品,讲述了要守持这些学处,必须要从护心着手,因为心为一切善恶之源。我们要守护六波罗蜜等菩萨学处,须从内心去守护,而这个守护的方便是正知正念。我们心相续中的菩提心所摄六度等所有菩萨学处,必须用正念去恒常忆念,在《华严经》中说:“又若燃法灯,正念坚固器,慈爱无垢光,净除三毒暗。”——持守菩提心的坚固正念,是燃亮的正法灯,放射着慈悲与无垢智慧的光芒,净除三毒黑暗。为了保持这持守菩提心的正念恒常不断,必须要以正知去恒常观察,观察正念是否在心相续中,如果不在,以方便找回来使其连续不断。而正念连续忆念正法,也能使正法所摄的正知得到增强,保持连续性。简单地说:正念不断地忆念守持善法时,也就包括了守持正知。在《学集论》的护身品中说:“于四威仪道分检查正念,于威仪道安庠平正,守护不乱;具力正念,发语笑时慎护高举,手足容貌其量端雅……”很清楚地说明了正念中包含有检查守护三门的正知。而正知的恒常观察,能及时发现正念存在与否,失去时能及时提起,以此而保持正念的连续性。

  正念能忆念护持正知,正知能观察守护正念,二者相互作用保持连续。正念观察正知时也就变成了正知,二者的本体一致,我们在如法观察守护三门时,可以说相续中同时具备了正知正念。

  恒随上师尊,堪布赐开示,

  畏敬有缘者,恒易生正念。

  如果经常跟随具足法相的上师尊长,听闻正法开示,那么具敬畏心的有缘者,就容易恒常生起正念。

  我们要生起正念,必须要依靠内外两种因缘,其外在因缘是如法依止具相善知识,听闻正法。这里的“上师尊”有一定标准,当然,小乘有小乘善知识的具体法相标准;密乘有密乘善知识的具体法相标准;此处的标准即大乘显宗具相善知识(其具体法相标准在本品稍后的内容中详述)。因为具相的善知识自己具足了功德,有正知正念,我们去依止,也就能相应地生起同样的功德。“堪布”指讲经说法的法师,在印度经常称为阿阇黎、轨范师等。

  依止善知识是趋入解脱道之必须依缘,《般若摄颂》中说:“佛法皆依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我们只有依止善知识,得到相应自己根机的引导,自己才能真实生起修法功德。要不然,佛法深广如海,凡夫人无法了知其纲领要点,也无法通达真实义,其次也不知哪些是自己当前应修之法、应该如何去摄集诸法要点而修。这些必须如法依止上师,方能得到正确引导。

  “畏敬有缘者”,其中“畏”指畏惧恶果,厌离轮回。修行人如果没有遵照上师的教言,不认真持戒,今后无疑会堕落恶趣。自己了解到恶趣的情况,心里自然生起大怖畏,同时害怕上师对自己厌弃,这叫“畏”。然后也要对上师三宝具有恭敬心,恭敬心与畏惧心互相促进,修行人对轮回痛苦越是畏惧,就会对上师三宝越有真诚的恭敬心。畏惧心和恭敬心是我们依止上师修习佛法中必具的两种因素,也是得上师加持,证悟成就的关键。一个人如果毫无畏惧心,不相信因果轮回,违背上师教言也不害怕,犯了戒律也不害怕,堕金刚地狱也无所谓……。这种人就像石头一样,水渗不入,刚强难化,即使佛陀亲临也没有办法调化。没有恭敬心的人,就是在佛陀跟前也得不到少许加持,这样的人如同在高山顶上,甘露泉流不可能倒流上去润泽他,他即使一辈子在上师跟前,也是无法获得加持生起功德。

  一个人若要真正地希求解脱轮回,如法依止上师,首先在自己心中对佛法的根本基础——因果不虚,要有坚定正确的认识。有了这个基础,对上师三宝能自然地生起诚信敬畏,这才是与佛法真正有缘的人。具足这样的善缘者,依止具足法相的上师,在上师面前以畏敬之心经常听受正法,将教言融入自心,这样就能自然地生起正念。

  佛及菩萨众,无碍见一切,

  故吾诸言行,必现彼等前。

  如是思维已,则生惭敬畏,

  循此复极易,殷殷随念佛。

  诸佛菩萨圣尊们随时都能无碍地现见一切,因此我所有的言行心念,必然会毫无覆藏地呈现在他们面前。如此思维后,就会对自己不如法之言行生起惭愧,对上师三宝生起敬畏之心,而以此能恒念正法,同时,依此也很容易使自己殷切地随念诸佛圣尊。

  现在讲述生正念的内缘。我们依止上师后,上师为自己传授了教言,指示了修行道路,但路还得靠自己走。自己在平时应如何去行持,才能生起正念呢?这个内缘是依法反复思维,无论上师在不在自己身边,自己应…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