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璎珞經》二
菩薩璎珞經卷第二(一名現在報) /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龍王浴太子品第四
佛複告族姓子。菩薩于時前升金機。顔色安詳顔貌容豫。諸天在上散華燒香。作天伎樂娛樂菩薩。世人在下左右侍衛。異口同音聲震天地。八十億姟幹沓和子。捶鍾磬歌娛樂菩薩。時有摩那斯龍王。文驎龍王。伊羅缽龍王。阿耨達龍王等八十四億。皆來雲集。時諸龍王便以此偈。而贊頌曰
今日離世垢 降生閻浮利
隨俗處母胎 願浴除世塵
昔于無數劫 積功造衆業
誓願今已果 願聽沐聖體
八十四億垓 龍從十方來
各欲供養尊 奉瓶貢香湯
尊本無數劫 苦行爲衆生
巍巍德無邊 垂愍願聽之
渴仰世雄久 疲厭生死苦
今得睹賢明 如日照虛空
尊本發弘誓 欲度未度者
最勝已解脫 當複脫未解
過去恒沙佛 及當來現在
功勳不可量 尊今已具足
設從劫至劫 宣暢人中尊
豈以螢火光 敢與佛日競
虛空可究竟 須彌可稱量
海水可竭盡 尊德無邊涯
比方日月光 摩尼明月珠
雖照外闇冥 未能除無明
今日無等倫 一毛之光明
普照天世間 除垢淫怒癡
過去六如來 盡生閻浮提
盡受我等供 香湯浴尊形
今複遭天師 億劫乃出現
今各頂禮足 唯願時沐浴
諸天世人民 鹹欲聽正法
敷演深法本 當禮叁界尊
爾時世尊。直視東方顔色和悅。與諸龍王而說斯偈
吾今以降形 踔步閻浮利
拔濟苦惱類 四等無邊涯
金體有明證 衆相如日光
當覺未覺者 今成佛不久
觀生無數世 受形非一類
雖有上中下 未有如是像
快哉牢固誓 執意不虧損
所現應果報 本淨如虛空
世有叁堅法 身命財寶貨
此猶非究竟 終始可恃怙
吾今舍此叁 法身空無形
無盡無生命 自然成道根
世寶多崄危 如幻不久停
今獲七寶財 無形不可窮
衆生心意識 叁垢所覆蓋
今已獲叁明 初中竟通達
普爲世天人 當轉不死法
法輪覆大千 仁慈心普潤
受生有四縛 不離叁世患
今得四誠谛 無縛不複染
慧觀苦聖谛 無智寤其智
淨性如無垢 受證永澹泊
本習興更樂 染著愛無盡
彼塵我心受 纏結遂滋甚
吾今觀本淨 樂想苦想滅
澹然無憂喜 永與生死別
過去有叁行 生癡愛本原
已盡亦不處 無有塵垢心
現在六十四 牽致冥室聚
永舍不與俱 獲六十四明
未來無數塵 覆蔽于人心
法雲布叁界 潤澤諸不及
淨教口柔軟 言聲如哀鸾
斯由行無欺 說法無缺漏
衆生懷陰蓋 調戲無慚愧
今始得慚愧 壞滅貢高心
佛所出現世 降伏諸邪衆
升座師子吼 演說本行緣
過去諸佛記 及未來現在
五濁衰微世 有佛名能仁
今我自觀察 志性殊于常
名號既不虛 父稱爲悉達
故在于衆中 平視無所畏
得淨總持慧 爲度不肖人
不見諸法本 起滅無處所
亦複無成敗 寂然應慧觀
普分別諸法 悉無窠窟處
澹然無歸趣 斯乃應律行
不以見無見 無求無所守
我人寂寞定 無相願亦然
夫欲飲無厭 甘露微妙味
妄想除諸著 斯應菩薩慧
無人無壽命 成就諸佛藏
摧碎貢高心 不興自大意
上智不著數 不計有常想
衆生興染心 照令知淨慧
賢聖若幹品 衆生根不同
以慧觀未來 盡無若幹道
佛法有深要 其慧無邊涯
唯空無染著 是謂法界淨
一生經百生 乃至無數劫
我今永以舍 背而前取證
設我于中間 計壽著法性
恒沙諸佛過 不履空無慧
恒自降伏心 分別文字法
是故自覺寤 建立大弘誓
昔吾初發意 志求緣覺乘
閑淨無人處 四十四億劫
無佛法聖衆 其間七十劫
後遇大通慧 演暢大乘迹
初聞未曾有 聖慧無量覺
慈悲護四等 爾乃微信解
自從是已來 興建功德業
供養無數佛 複經十九劫
後爲大國王 飛輪皇帝王
七寶前導從 千子才藝具
供養清淨人 勤修梵行者
九十七億姟 無著解脫心
及施國貧窮 孤匮無所歸
庫藏出珍寶 周濟令無乏
複于無數劫 躬自修淨行
舍位授太子 出家衣法服
忍辱性仁和 燕居寂無念
漸漸心疲惓 猶人溺于淵
善根漸漸微 如果熟自落
往來生死苦 受報無數變
意扃無大誓 趣欲免身患
意業被想風 猶豫不究竟
如是在生死 輪轉不能出
複經六十劫 值遇寶璎佛
權化濟渡人 一乘無二道
不聞小節名 空慧盡漏人
敷演道一相 甚深純淑行
始從彼發意 弘誓心難沮
從彼至今日 七億阿僧祇
將護順正法 今乃自覺寤
佛複告族姓子。爾時菩薩與諸衆生。天龍鬼神八部之衆。及諸十方神通菩薩。歎說此偈。受深妙義。即于座上。八十四垓。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複有無數衆生逮得法忍。佛複告族姓子。若有衆生。聞此一偈諷誦讀持。爲人解說分別其義。不爲衆魔之所得便。何以故。斯等衆生。皆由過去衆行具足。曾更供養無央數佛。誓願純淑各各發願。若我後生。要從一生補處菩薩聞說正法。即于彼佛坦然大寤。逮得無生無起滅法。雲何族姓子。若有一人便說斯言。吾乃知無形之法。以形教授。虛空之相以實教授。此人興建斯意。甯能不乎。時有無畏大護菩薩。過此叁千大千世界。有佛土名曰賢豪。佛名普賢。無畏大護菩薩。從彼刹來。逮得總持立不退轉。即從坐起。偏露右肩長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無形之法以形教授。虛空無相以相教授。甚難甚難終不可逮。所以者何。虛空無形無能染汙。況當欲使有形質乎。此事不然。佛告無畏大護菩薩。族姓子。斯猶可獲。欲從一生補處菩薩聞此法者。終不可得。何以故。諸法無數。豈當以無數中行有數法乎。無緣對法有緣對乎。虛空之法有形質乎。此事不然。但爲如來世尊大慈廣布。開化衆生令立牢固。敷演道教分別諸法。無言無說。世多愚惑興是非心。斯是漏法是非漏法。是緣對法非緣對法。是可護持是非護持。是法有我是法無我。是世俗法是泥洹法。是法染著是非染著。是法有數是法無數。是法斷滅是非斷滅。是法滓濁是非滓濁。複自相誡。各說是言。習是舍是。學是置是。學法非學法。此聲聞法。辟支佛法。非聲聞法。非辟支佛法。是菩薩法非菩薩法。不以此觀成最正覺。何以故。有相著觀非第一空觀。無求無相亦無知見。乃成空觀。夫觀諸法無我無壽。不見刹土。分別境界無依無所依。是爲法觀。空無所有。如是觀者。諸法亦寂。道果亦寂。受證亦寂。假使菩薩空觀如是。于諸悕望便無顛倒。祐利衆生而發大哀。興建佛法。雖度衆生無衆生想。空觀菩薩豈見度者。此事不然。若有菩薩摩诃薩。得此空觀者。便獲具足十無我法。雲何爲十。于是無畏。菩薩摩诃薩。若族姓子族姓女。于佛法衆不見淨穢。亦複不起彼此之念。此是法身此思欲身。前知過去後察未來。斯皆清淨而無我想。是謂菩薩空觀無我。複次無畏。菩薩摩诃薩。法服齊整執持應器。觀見當來過去現在。諸佛世尊入城教化。不見豪貴及下劣者。于中不起吾我二見。是謂菩薩空觀無我。複次無畏。菩薩摩诃薩玄。見無數佛刹嚴淨國土坦然平正。不說今日佛土穢惡。執意清淨無若幹想。念念一定識不流馳。是謂菩薩空觀無我。複次無畏。菩薩摩诃薩。衆生染著。猗身解空。菩薩空慧叁世無猗。是謂菩薩空觀無我。複次無畏。菩薩摩诃薩。諸佛世尊教化若幹。本無清淨亦不有異。是謂菩薩空觀無我。佛告無畏。菩薩摩诃薩。若族姓子女行度無極無盡法藏。衆寶華鬘以自嚴飾。如是無盡亦不見盡。于中成就盡不盡者。是謂菩薩空觀無我。複次無畏。菩薩摩诃薩。當觀諸佛色像無量。入于本際寂然之法。分別義趣解色本無。普入法界化導衆生。不見色像化衆生者。是謂菩薩空觀無我。複次無畏。菩薩摩诃薩。得佛聖慧深奧之藏。四事無畏。離八縛著得八解脫。雨法潤澤亦無老死。爲師子吼志如金剛。離彼此中亦無染著。是謂菩薩空觀無我。複次無畏。菩薩摩诃薩。漸當親近習宿命通。觀察無數阿僧祇劫。某國某佛諸佛世尊。雖現泥洹不取滅度。淨衆生迹不懷懈怠。不以劫數厭患衆生。亦複不以泥洹快樂欲取滅度。心如虛空不可沾汙。是謂菩薩空觀無我。複次無畏。菩薩摩诃薩。以無邊涯智拔濟衆生。正使極遠在恒沙表。一一沙者盡爲恒沙如是計算周而複始。如是遍滿八方上下。亦遊虛空無量境界。要濟衆生不令墮落。不自稱歎通慧果報。是謂菩薩摩诃薩十無我法。一生補處胎分盡者。乃應是行爾時座上色欲天子。十九姟衆即得頂忍。複有無數諸天世人。逮得空觀盡信之行。諸閱叉龍鬼。信向叁尊受叁自歸。佛複告族姓子。爾時菩薩在金機上。國王居士天龍鬼神十方菩薩。各各興敬欲浴菩薩。時有菩薩名曰月精。于衆菩薩最爲上首。攝持威儀法服安詳。即從座起長跪叉手。以偈贊曰
尊今無礙形 不染叁界塵
洗以八解湯 世水安可堪
心垢盡清明 內外無障礙
江海河泉源 斯浴非久淨
昔在琉璃池 禅頭龍宮時
專意發大乘 要滅愛欲魔
今已果本願 叁界無等倫
願升無畏座 何爲現洗浴
生天六十二 那術劫數中
天伎五樂至 福響自然報
法身衆智具 演說無礙道
周訖托生此 迦惟羅衛城
現世有叁災 滅以叁明報
叁慧通叁達 叁要今具足
叁等觀叁世 不染叁界有
叁分法身具 當禮叁界尊
諸來會衆生 諸天須倫鬼
鹹各懷踴躍 敬承興供養
前後衛清妙 行至琉璃園
右攀蓮華枝 降神生閻浮
當生墮地時 淨如紫磨金
天地六反動 神感諸天至
地獄諸考掠 一時皆休息
清淨無瑕穢 如華不著水
十方諸佛刹 如來等正覺
各各于其國 宣告四部衆
今日忍世界 世雄降出現
垂愍諸衆生 永在叁塗者
當轉正法輪 鹿野清明園
爲久饑虛者 潤以甘露法
八道尊獨寤 究盡十二緣
無盡江海寶 充飽一切人
設從…
《菩薩璎珞經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