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摩诃衍論》

「論集部」經文1668卷32頁碼:P0591
姚秦 筏提摩多譯

  《釋摩诃衍論》二

  龍樹菩薩造 / 姚秦叁藏筏提摩多奉 诏譯

  已說立義分。次說解釋分

  解釋分中法門名字其數幾有。其相雲何。頌曰

  唯有四種法  余二十九門

  略不解釋故  九論已說故

  論曰。解釋分中唯釋四法。所余法門略不別釋。雲何爲四。一者一體摩诃衍。二者叁自摩诃衍。叁者真如門。四者生滅門。何故余法略不解釋。一心遍滿等九論中已解釋故。所謂一心遍滿論中唯釋四法。所余法門略不別釋。雲何爲四。一者一體一心摩诃衍。二者叁自一心摩诃衍。叁者一體一心門。四者叁自一心門。融俗歸真論中唯釋四法。所余法門略不別釋。雲何爲四。一者無量無邊諸法差別不增不減體大摩诃衍。二者寂靜無雜一味平等不增不減體大摩诃衍。叁者諸法差別不增不減體大門。四者一味平等不增不減體大門。法界中藏論中唯釋四法。所余法門略不別釋。雲何爲四。一者如來藏功德相大摩诃衍。二者具足性功德相大摩诃衍。叁者如來藏功德相大門。四者具足性功德相大門。秘密微妙論中唯釋四法。所余法門略不別釋。雲何爲四。一者能生一切世間因果用大摩诃衍。二者能生一切出世間善因果用大摩诃衍。叁者世間因果用大門。四者出世間善因果用大門。衆命合一論中唯釋四法。所余法門略不別釋。雲何爲四。一者無量無邊諸法差別不增不減摩诃衍。二者寂靜無雜一味平等不增不減摩诃衍。叁者諸法差別不增不減門。四者一味平等不增不減門。真如叁昧論中唯釋四法。所余法門略不別釋。雲何爲四。一者如來藏功德摩诃衍。二者具足性功德摩诃衍。叁者如來藏功德門。四者具足性功德門。心性清淨論中唯釋四法。所余法門略不別釋。雲何爲四。一者能生一切世間因果摩诃衍。二者能生一切出世間善因果摩诃衍。叁者世間因果門。四者出世間善因果門。不動本原甚深玄理二種論中唯釋一法。所余法門略不別釋。雲何爲一所謂不二摩诃衍法。廣說略說各差別故。何故諸論建立門中備標本數。散說門中各阙其數。爲欲顯示法體不分義門得別故。複次爲欲令使學者增長思惟力故。複次爲欲令使開示教理甚深極玄。出生尊重贊歎心故。複次爲欲顯示法門廣大如虛空界。義理無窮如澄神海。言說不能具談。思惟不知其量故

  已說本數。次當別釋

  本曰。解釋有叁種。雲何爲叁。一者顯示正義。二者對治邪執。叁者分別發趣道相

  論曰。如是叁門解釋四法大門數量

  本曰。顯示正義者。依一心法有二種門。雲何爲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此義雲何。以是二門不相離故

  論曰。即是略說分。此中有叁門。雲何爲叁。一者建立四種法相門。二者法門該攝圓滿門。叁者發起問答顯因門。依一心法有二種門。雲何爲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者。即是建立四種法相門。二法二門名字差別。其數幾有其相雲何。頌曰

  各有十種名  契經異說故

  而無有別體  隨能立名故

  論曰。二法二門各有十名。諸契經中別別說故。而其法體無有差別。隨彼功能立其名故。二種本法十名雲何。頌曰

  毗摩诃健那  摩诃鸠屍帝

  摩屍陀那羅  摩迦羅俱舍

  必薩伊尼羅  婆伽婆俱舍

  必達摩邊那  或名摩诃衍

  婆伽叉一婆  必阿素摩利

  如是十種名  通二種本法

  論曰。二種本法各有十名。名通義別。雲何爲十。一者名爲廣大神王。此中有二。雲何爲二。一者鸠那耶神王。二者遮毗佉羅神王。第一神王住金剛山。一向出生吉祥神衆。第二神王住大海中。遍通出生一切種種吉祥神衆過患神衆。二種本法廣大神王亦複如是。一體本法。一向出生真如淨法。叁自本法。遍通出生一切種種清白品法染汙品法故。自體契經中作如是說。文殊師利前白佛言。世尊甚深極妙二種大乘。不知不覺同異極疑衆心。如宜世尊爲衆更說。佛造作相而告文殊言。善男子如是二法。譬如金剛神王及主海神王其相各差別。謂如金剛神王住金剛山現諸境界。唯現金光不現余光。真如一心金剛神王亦複如是。唯有淨法無有余法故。又如金剛神王唯出生清淨眷屬。嘗不出生雜亂眷屬。真如一心亦複如是。唯出生無垢清淨法故。複次譬如主海神王住大海中。出生種種粗惡眷屬種種善妙眷屬。生滅一心主海神王亦複如是。出生一切染淨法故。二者名爲大虛空王。此中有二。雲何爲二。一者空自在空王。二者色自在空王。第一空王以空容受而爲自在。第二空王以色容受而爲自在。二種本法亦複如是。一體空王以無住處而爲自在。叁自空王以有住處而爲自在故。金剛叁昧契經中作如是說。一心如法理自體空無。如彼空王本無住處。一地契經中作如是說。一心法體于諸障礙。無有障礙令住諸法。譬如空王于一切色。得自在故容受大種故。叁者名爲出生龍王。此中有二。雲何爲二。一者出生光明龍王。二者出生風水龍王。第一龍王以淨光明而爲依止。第二龍王以風水德而爲依止。二種本法出生龍王亦複如是。一體本法以純淨法而爲其體。叁自本法以染淨法而爲其德故。順理契經中作如是說。一心本法純一無雜。譬如光明龍王以淨光明而爲宮殿。以淨光明而爲相身。以淨光明而爲徒衆。無始契經中作如是說。譬如大海中有大龍王。名曰出生風水。從其頭頂出生澄水。從其尾末出生標岚。由是龍王故大海水。風常恒相續無有斷絕。一心龍王亦複如是。能生一切差別平等種種諸法。常恒相續無有斷絕故。四者名爲如意珠藏。此中有二。雲何爲二。一者金主如意。二者滿主如意。第一如意唯出金剛。第二如意具足出生善不善物。二種本法亦複如是。一體如意唯生淨法。叁自如意通生染淨法故。如如契經中作如是說。佛告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譬如金翅鳥王命終。然後其心入海爲如意珠。能生金沙利益龍王。一心本法亦複如是。能生真理利圓滿者。故本性智契經中作如是說。譬如遮多利鬼。爲報恩故于一萬劫。爲如意珠利益海生。一心如意亦複如是。能生長生死及涅盤法故。五者名爲方寸。此中有二。雲何爲二。一者白毫方寸。二者亂色方寸。第一方寸中唯現前天像。第二方寸中通現前五趣。如是二毫衆生身分。顯了分明譬如明鏡。二種本法亦複如是故。攝無量契經中作如是說。清淨法界如白必薩伊尼羅。無盡法界如亂必薩伊尼羅故。六者名爲如來藏。此中有二。雲何爲二。一者遠轉遠縛如來藏。二者與行與相如來藏。實際契經中作如是說。佛子如來藏者。唯有覺者唯有如如。離流轉因離慮知縛。一一白白。是故名爲如來之藏。楞伽契經中作如是說。如來藏者。爲善不善因受苦樂。與因俱若生若滅。猶如伎兒故。七者名爲一法界。此中有二。雲何爲二。一者純白一法界。二者無盡一法界。第一法界如空劫時。第二法界如住劫時。真法界契經中作如是說。空種無礙如空長時。遍種無礙如有長時故。八者名爲摩诃衍義如前說。九者名爲中實。此中有二。雲何爲二。一者等住中實。二者別住中實。第一中實如獨明珠。第二中實如順明珠。明中實契經中作如是說。離邊真心。若真如依如異同珠。若生滅依如同異珠故。十者名爲一心。此中有二。雲何爲二。一者是一是一一心。二者是一切是一切一心。第一一心隨所作立名。第二一心隨能作立名。一心法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本地修多羅中作如是唱。其心體性非大非小。非法非非法。非同非異非一非一切。何因緣故。今日自言真如一心因一故一。生滅一心因多故一。將非世尊無有前後相違過耶。佛言善男子莫作如是說。所以者何。心法非一。因所作一故假名爲一。心法非一切。因所作一切故假名爲一切。而言一心不說一切心者。隨能作心立其名故。乃至廣說。是名爲十。如是十名總攝諸佛一切法藏根本名字

  已說二法十種別名。次說二門名字差別。真如十名其相雲何。頌曰

  婆伽婆俱舍  健遮阿多那

  必菩提婆梨  健诃健婆那

  阿陀阿只尼  阿伽阿始耶

  度羅諾補帝  漠呼健那地

  摩诃標陀一  婆阿叉尼羅

  如是十種名  真如不共稱

  論曰。心真如門有十種名。雲何爲十。一者名爲如來藏門。無雜亂故。二者名爲不二平等門。無差別故。叁者名爲一道清淨門。無異岐故。四者名爲不起不動門。離作業故。五者名爲無斷無縛門。無治障故。六者名爲無去無來門。無上下故。七者名爲出世間門。無四相故。八者名爲寂滅寂靜門。無往向故。九者名爲大總相門。無別相故。十者名爲真如門。無虛僞故。是名爲十。如是十名。總攝諸佛一切法藏平等義理法門名字。生滅十名其相雲何。頌曰

  阿梨耶鍵摩  婆伽婆俱舍

  阿伊婆那羅  健诃健只尼

  健伽健始耶  叉叉筏那羅

  羅諾補帝尼  阇縛多涅盤

  呵只伽那屍  多跋多健舍

  如是十種名  生滅不共稱

  論曰。心生滅門有十種名。雲何爲十。一者名爲藏識門。攝持一切染淨法故。二者名爲如來藏門。覆藏如來法身體故。叁者名爲起動門。相續作業故。四者名爲有斷有縛門。有治障故。五者名爲有去有來門。有上下故。六者名爲多相分異門。染淨之法過恒沙故。七者名爲世間門。四相俱轉故。八者名爲流轉還滅門。具足生死及涅盤故。九者名爲相待俱成門。無自成法故。十者名爲生滅門。表無常相故。是名爲十。如是十名。總攝諸佛一切法藏種種差別法門名字

  已說二門十種別名。次說同異分相門。二種本法同異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有叁異二同  各依門境別

  各遍名同故  同名異義故

  論曰。二種本法有叁異二同。雲何爲叁異。一者依異。各有所依摩诃衍故。二者門異。各具能入門差別故。叁者境異。各緣自依爲境界故。是名爲叁異。雲何爲二同。一者遍同。周遍法界等其量故。二者名同。十種名字通二法故。是名爲二同。何故如是。同名異義故。二種法門同異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有七異一同  人法依行體

  境界位別故  異名異義故

  論曰。是二種門有七異一同。雲何爲七異。一者人衆異。真如門中唯有清淨解脫者故。生滅門中備有叁聚諸衆生故。二者法門異。真如門中唯有一向清白品故。…

《釋摩诃衍論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