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首楞嚴義疏注經》

「經疏部」經文1799卷39頁碼:P0823
宋 子璿集

  《首楞嚴義疏注經》八

  

卷第四(之二)

  長水沙門子[王*(虍-七+(一/八/八/目))]集

  二釋慶喜難緣起二。一伸疑四。一敘所聞

  即時阿難。在大衆中。頂禮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現說。殺盜淫業叁緣斷故叁因不生。心中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從人得 如文 二正生難

  斯則因緣皎然明白。雲何如來頓棄因緣。我從因緣心得開悟 由無叁緣方盡叁因。因緣俱滅。菩提始顯。故雲皎然明白。小乘開悟皆由因緣。故引昔悟以並今說成此難也 叁引他例

  世尊。此義何獨我等年少有學聲聞。今此會中大目揵連及舍利弗須菩提等。從老梵志。聞佛因緣。發心開悟。得成無漏 老梵志者。並是年長。從外道來。聞佛因緣。翻邪入正。得成無學也 四結同邪

  今說菩提不從因緣。則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說自然成第一義。唯垂大悲。開發迷悶 因緣自然依假建立。菩提真性衆相都亡。恐相濫失。故此再疑。以洗物情 二答釋二。一正破疑情二。一推破叁。一標質所疑

  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于是 若狂性因緣得除。不狂自然而出。所計不出斯意。故雲理窮于是 二就疑互五破二。一雙破因緣自然二。一以因緣破自然

  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 初二句牒。本自下二句定。自本也。然是也。頭本如是。無有如是之頭不是于本。故雲無然非自。何因下破。可知 二以自然破因緣

  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 初二句牒。次二句破。若自然頭由因緣故得成狂走。亦應自然不失由因緣故而失其頭。本頭下四句結也。今既本頭無失。狂自妄出。狂之與頭了不相觸。何曾變改。而假因緣 二單破轉計自然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爲狂走 若汝執言。既非因緣即屬自然狂亦自然不狂亦自然者。初破狂自然。初一句牒。次一句定。未狂下二句破。如文。不狂下破不狂自然。初句牒。頭本下破。此顯一真之體尚無真妄之異豈立因緣自然。斯則亦顯妄無因也 叁結歸悟旨

  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無戲論。是故我言。叁緣斷故即菩提心 本真不動。妄自強生。說誰因緣及自然性。若知因緣自然俱是戲論。分別自亡真覺自顯。斯則正是我說叁緣斷故即菩提也 二結示叁。一俱盡滅生顯無功用

  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滅生俱盡無功用道 若有執言真心可得分別可亡。斯則菩提心生生滅心滅。但是生滅。無菩提生無生滅滅。方無功用。如圓覺雲。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此顯地上證無生理得無功用也 二縱立自然寄顯生滅二。一縱立正顯

  若有自然。如是則明自然心生生滅心滅。此亦生滅無生滅者名爲自然 設若我教。有自然者。豈存生滅名爲自然。今汝所明自然心生生滅心滅。此亦生滅。何名自然。夫自然者必無生滅。故雲無生滅者名爲自然 二舉況重明

  猶如世間諸相雜和成一體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稱本然性 舉淺況深也。世間人說生滅和合名和合性。非和合者則無生滅方名自然。豈況我教。有生滅者卻名自然。古人于此不言縱立。認真自然。斯則不唯增戲論心。反令圓文成外道教。焉敢聞命 叁雙非二離正示忘情

  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離。離合俱非。此句方名無戲論法 本然自然也。和合因緣也。二皆不立。故雲俱離。此離亦離。故雲俱非。此文語略。具足應雲離合離然之離亦複俱非也。藥病齊遣。空病亦空。圓覺亦雲。遠離爲幻亦複遠離。離遠離幻亦複遠離。斯則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方無戲論耳 二廣斥執見五。一斥成戲論

  菩提涅槃尚在遙遠。非汝曆劫辛勤修證。雖複憶持十方如來十二部經清淨妙理如恒河沙。秖益戲論 若執因緣自然取佛果者。雖經劫數勤苦修習。終莫能及。故雲尚在遙遠。憶持妙理。分別不亡系念相續。但滋生死。不能無心忘照反聞聞性。于無了知不辨真實。故圓覺雲。種種取舍皆是輪回。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故雲秖益戲論 二引事驗知

  汝雖談說因緣自然決定明了人間稱汝多聞第一。以此積劫多聞熏習。不能免離摩登伽難。何須待我佛頂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頓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進林。愛河幹枯。令汝解脫 佛果菩提。若以因緣自然而可取者。汝于此義甚得明了。何不免難而速證耶。何假我咒方解脫耶。應知理觀兼修定慧雙運。豈但辨義說文而已哉。問阿難尚在初果。登伽何以卻證第叁。答一約權實。阿難示迹。現多聞無功。故在初果。登伽實人。顯咒力功大。速證第叁。二約根行。阿難圓頓根發。前文悟解。或入信住。登伽小機。雖得第叁。望圓信住霄壤有異 叁結勸真修

  是故阿難。汝雖曆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 多聞無功。豈如定力。首楞嚴王名無漏業。得此定者。一切諸法皆如幻事。豈複能生憎愛二苦 四舉他爲證

  如摩登伽。宿爲淫女。由神咒力消其愛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與羅睺母耶輸陀羅。同悟宿因。知曆世因貪愛爲苦。一念熏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 過去爲婆羅門女。名爲本性。今從昔號名性比丘尼。耶輸陀羅雲華色。出纏登伽也。授記耶輸也 五責隨塵境

  如何自欺。尚留觀聽 彼尚女人。一修無漏便獲聖果。如何汝今厭離小乘志求大道。而以世間因緣自然戲論名相而自纏繞。隨逐根塵爲境所礙不能超越。故雲尚留觀聽上來破執破疑顯如來藏。約信解真正爲真修之本。答最初方便竟。次下約依解修行成就止觀。爲入理之方便。既能信解如來藏體周遍十方本性清淨絕名離相。我等雲何修諸方便與此相應。故此第二明修行方便。文二。一阿難領悟祈修四。一歎佛悲深二。一經家總敘

  阿難及諸大衆。聞佛示誨疑惑消除。心悟實相。身意輕安。得未曾有。重複悲淚。頂禮佛足。長跪合掌 因緣自然前已廣破。今複重釋纖疑不挂。故雲疑惑銷除。心悟實相者。實相無相遠離戲論。今離戲論即悟實相。重複悲淚者。喜悟藏心故。恨無行法故 二阿難別歎

  而白佛言。無上大悲清淨寶王。善開我心。能以如是種種因緣。方便提獎。引諸沈冥。出于苦海 超過一切世出世間。故雲無上。佛諸功德大悲爲首。故獨稱也。離垢末尼隨意出生赈給無盡。佛亦如是。故雲寶王。譬喻言辭約事約理。故雲種種方便。沈謂久淪生死。冥謂永覆無明。方便能開提獎能出。俱稱引導 二敘已得失二。一正敘

  世尊。我今雖承如是法音。知如來藏妙覺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來十方國土清淨寶嚴妙覺王刹。如來複責多聞無功不逮修習 如來藏心。量遍十方。德含一切。雖信而解。非行莫臻。故此敘之。以彰得失 二喻顯

  我今猶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賜與華屋。雖獲大宅要因門入 天王佛也。賜與開示也。華屋藏體也。雖獲信解也。門入修行也。行能通理故雲門也 叁正請修路

  唯願如來不舍大悲。示我在會諸蒙暗者捐舍小乘畢獲如來無余涅槃本發心路。令有學者從何攝伏疇昔攀緣得陀羅尼入佛知見 捐棄畢盡也。疇昔往日也。無余者。無明永盡二死已亡究竟之無余也。願示我等如來本昔因地發心入涅槃道。即真叁昧也。故雲本發心路。攀緣妄想無始本有。故雲疇昔。如何攝斂折而伏之令得佛慧。故雲入佛知見 四伫聽慈旨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在會一心。伫佛慈旨 如文 二如來廣陳修證二。一總告許宣二。一經家敘意

  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爲當來佛滅度後末法衆生發菩提心。開無上乘妙修行路 菩提之心。具悲智願智求佛道。務在修證。苟或不明。于菩提心名未自在 二舉義許宣

  宣示阿難及諸大衆。汝等決定發菩提心。于佛如來妙叁摩提不生疲倦。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 妙叁摩提首楞嚴定。即真如觀。欲修此觀先須方便。方便若成真修可冀。故以止觀二門。名爲發覺初心。即最初方便也。然此二門。叁世諸佛修行證道同途之法。故華嚴雲。譬如有力王率土鹹戴仰。止觀亦如是。一切所依賴。故此二法名爲初心決定義也。一者審觀因地及與果心。起隨順行。即依真如門修止也。真如無相。向即心絕。故起信雲。所言止者。謂止一切境界相。隨順奢摩他觀義故。二者審觀煩惱結解根元。起對治行。即依生滅門修觀也。生滅法相染淨不同。起智揀擇。對治令斷。故起信雲。所言觀者。謂分別因緣生滅相。隨順毗缽舍那觀義故。修前方便未能相即。故名隨順。修之成就。即觀明止。即止明觀。止觀不二名爲正修。即成叁昧也。今是初修故名發覺 二別明二義叁。一正明二義二。一因果同異門叁。初標義總勸

  雲何初心二義決定。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舍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爲同爲異 既能信解果海無念絕名離相本非生滅。將契此心。須亡生滅與之相應。故上文雲。我以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若異此者。即暫舉心塵勞先起。合塵背覺。豈曰正修 二約義顯非

  阿難。若于因地。以生滅心爲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維摩雲。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尚不可以生滅說。況以生滅爲因而求證耶。普賢觀雲。大乘因者諸法實相。大乘果者亦諸法實相。若不以止門相應。此生滅心終無暫息。若便以此心爲修行者。因果相違終無獲證。如上廣破 叁正辨行相二。一料揀因門二。一舉喻總彰生滅

  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爲不壞。然終不聞爛壞虛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終無壞滅故 妄心如器界。所作性故。真心如虛空。理無爲故。常無常性于焉可知 二就身廣辨虛妄二。一總明二。一示其濁因 則汝身中堅相爲地。潤濕爲水。暖觸爲火。動搖爲風。由此四纏。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爲視爲…

《首楞嚴義疏注經八》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