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二)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寅二,依身當修法:

  

    故應惜此身,獨爲修諸善,  

    縱汝護如此,死神不留情,  

    奪已施鹫狗,屆時複何如?

  

  我們爲什麼煩惱、痛苦呢?主要是因爲我們執著身體、貪愛身體。爲了身體的所需,我們遭受了各種各樣的痛苦,一切煩惱也是來自此貪著。其實,身體也沒有什麼值得貪愛的,它是一個四大的結合,沒有一個實質性的東西,沒有什麼可執著的。身體也完全是無常的、虛假的,刹那也沒有停留,在刹那刹那當中生滅。昨天的身體和今天的身體完全是各別體,不是一體。這樣仔細一觀察,身體在刹那當中生滅,沒有恒常性,不離無常的自性。所以,我們人變老、變醜,這都是正常的,因爲它是無常的,時時刻刻都在變,變化是它的自性。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即使變老了、變醜了也不會痛苦和煩惱,因爲這是一個自然現象。我們就要明白諸法的實相,明白了以後就不會因此而煩惱和痛苦了。否則,我們變老了會痛苦,所謂“老苦”嘛;以前長得很漂亮,現在變醜了,臉上有皺紋了,頭發開始白了,也會痛苦。這些都沒有什麼,一切都是自然現象。爲什麼我們要講無常呢?你能將一切都看得很自然,看得很平常,這叫開悟,也叫成就。心沒有動,沒有影響到你的心情,這叫解脫。你明白了諸法的究竟實相,自己真正知道了這個本性,這叫智慧。我經常給大家講,學佛不是要學神通,而是要學智慧。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解決煩惱。你明白了無常以後,即使變老了、變醜了,也會覺得很正常,很自然。在這個對境當中,自己的心能夠安住、能夠穩重起來,心態始終是平靜的,這叫解脫。我們都怕有病,一旦生病了就害怕,其實生病也是自然現象,不用說由骨骼、肉結合的這個身體,連現在最先進的機器也有舊的時候,舊了自然就會壞。

  

  一個肉體有什麼可靠的啊?你以智慧裏裏外外觀察一下:哪一處是堅固的?哪一處是幹淨的?從頭發尖一直到腳趾尖,從皮膚到內髒,有什麼可執著的?書上講,晚上我們睡覺了,早上能安然無恙、完好無損地醒過來,這真的是很驚訝的一件事,也是很稀奇的一件事。因爲生命就在呼吸之間,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生病有什麼?都是正常的事。如果你能這樣看待,就不會去執著了,也不會痛苦了。

  

  什麼叫生病?你明白了,原來就是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一件事。就像天亮了、天又黑了,這都是很自然的事。天亮了,也沒什麼可高興的;天黑了,也沒什麼可傷心害怕的。一切都自自然然,能這樣看待,這就是見性了,就是成就了。我們一講“見性”“成就”,都覺得很深奧、很神秘似的,其實也沒有什麼,一切都看得很自然,在一切對境中,任它怎麼變化,你心不受影響,這叫解脫。

  

  有病很正常。其實有病也沒有什麼,但是我們心裏都執著、害怕有病,稍微有一點點不舒服時,心裏就開始發慌,心情一下子特別低落,于是病情就會惡化,甚至可能會失去生命。其實癌症是死不了人的,很多病人都是被嚇死的。有的人說“現在社會科技發達了”,的確如此,但是我們的分別念也越來越多了,內心越來越不得安甯,身體也就越來越不健康了。以前的社會哪有這麼多事,哪有這麼多病啊?現在事多、病多,這都是人自己造成的。所謂的“講究科學”,很多就是增加分別念,人們心靈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佛法裏講,心清淨則一切清淨,若是你內心清淨,沒有不清淨的。

  

  身體也是無常的、虛假的,我們以智慧觀察,裏面沒有一處幹淨的。你自己觀察一下,哪有一處幹淨的?哪裏有一處是你所需要的?頭發你要嗎?頭蓋骨你要嗎?不敢要吧。但是我們把不淨的視爲淨,這就是顛倒。身體是叁十六種不淨物組成的一個不淨袋,但是我們不覺得自己髒,還覺得這個髒那個髒。身體沒有什麼可執著的,也沒有什麼可貪戀的,就是一個臭皮囊,就是一個不淨袋。

  

  我們的生命也是非常脆弱的,也是非常無常的,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面對死亡時,誰也救不了你。你在一生中所積累的財産、錢財能不能救你?不能,這麼多錢你一分也帶不走。到閻羅王那邊,你還是一無所有的,你拿財産給閻羅王,他是不要的。面對死亡的時候,你的家親眷屬、親朋好友都緊緊地圍繞著你,但是他們也是無能爲力,他們也救不了你,幫不了你,到時候你一個人也帶不走,就是獨自離開這個世界。面對死亡的時候,你連自己百般愛惜的身體也帶不走。那個時候,你能帶走什麼?什麼能幫助你?就是你的善根和福德,這些是可以帶走的,是可以幫你、救你的。

  

  盡管這個身體是一個臭皮囊,又是那麼脆弱,仔細觀察時,它一點兒價值都沒有,一點兒用處都沒有,但是我們現在可以利用這個人身承辦解脫,承辦究竟的利益,這才是它真正的價值,這才是人身真正的意義。大家現在拼命地去賺錢,拼命地去爭名奪利,其實都毫無意義,一旦你面對災難的時候,面對死亡的時候,面對中陰身的時候,面對來世的時候,錢和權都沒有用。所以,應該利用自己的人身,利用這樣的一個機會,承辦解脫,承辦究竟的利益。多修善法,積累福德,這是不會浪費的。

  

  寅二,依身當修法:

  

    故應惜此身,獨爲修諸善,  

    縱汝護如此,死神不留情,  

    奪已施鹫狗,屆時複何如?

  

  我們能利用這個人身修持善法,這是人身的特點。和人身相比,動物不能修善,天界的衆生也不能修善。爲什麼說人身超越了天身呢?是指人身的價值超越了他們。若是論世間的財産、神通神變等,那些神仙、天人比人要好,人哪有那麼大的福報,人哪有神通神變?若論物質條件和享受,人比不了天人。但是爲什麼說人身超越天身呢?因爲人能修持善法,能承辦解脫的利益。

  

  我們通過這樣的一個人身,可以承辦解脫。所謂解脫,就是永遠地擺脫煩惱,永遠地擺脫痛苦,再也沒有煩惱,再也不痛苦,這種狀態叫解脫。誰不想解脫啊?如果你想解脫,就要利用人身修持善法,這樣你可以承辦解脫大事。

  

  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認爲自己上學、工作、成家立業很有意義,其實如果沒有智慧,這些都是增加煩惱,增加痛苦。你上學的時候,煩惱不少;將來工作了,內心的煩惱更多了;成家立業時,事就更多了,內心的痛苦更多了。那麼,是不是我不能上學,不能上班,不能成家立業啊?不是這個意思。你可以上學、上班,但是你要修持善法,具有智慧是最重要的。若是有智慧,怎樣都是快樂的;若是沒有智慧,怎樣都是痛苦的。所以,其他的都不重要,智慧最重要。

  

  “佛”是智慧,佛法就是開啓智慧的方法。你成佛了,就有智慧了;你有智慧了,就不會再煩惱,不會再痛苦。有智慧的人,無論身份、條件,都一樣會快樂。所謂“天堂與地獄沒有差別”,若是你內心清淨、有智慧,哪裏都是圓滿的、清淨的,地獄也是清淨的、圓滿的;若是你自己內心沒有智慧,內心不清淨,你到天堂甚至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處處不圓滿、不清淨。這裏講的是境界,若是自己有修行,內心有智慧,哪裏都是清淨的,哪裏都是圓滿的。若是內心沒有修行,沒有智慧,哪裏都是不清淨的。

  

  現在在山下也有很多不清淨的,到山上看也有很多不清淨的,爲什麼覺得不清淨呢?都是自己的業障,這種人到哪裏都一樣,不會有清淨的;到哪裏都一樣,不會有快樂的。

  

  所以,大家學佛就要學智慧,智慧很重要,有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否則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雖然在表面上看,暫時也能解決一些似的,但只是揚湯止沸,實際上沒有解決,煩惱還是一個接一個,事情也是一件接著一件。這件事看似沒有了,但是又有其他事了;這個煩惱沒有了,但是又出現新的煩惱了,沒完沒了,沒有結束的時候,這叫輪回。

  

  今天你選擇了學佛,就是爲了開啓智慧、具有智慧。現在有的人覺得:我也挺有智慧,我也懂很多道理,我也明白很多世間的知識;我是大學畢業,我是研究生畢業,我是出國留學的。這都沒有用,這不是智慧,只是知識。知識和智慧不一樣,知識是煩惱,智慧是不煩惱,所以你學曆再高也沒有用,技術再高也沒有用。很多所謂的科學家、哲學家也都有煩惱、痛苦,因爲他們只有知識,沒有智慧。

  

  我們很多學佛人中也有這種情況,雖然字面上都明白了,表面上都會做了,很精通似的,上課、講法都很娴熟,但是內心有沒有智慧不好說。如果自己沒有通過這些方法開啓內心本具的智慧,即使你精通四續五論(四續五論包括了顯宗密宗,所有的佛法都包括在四續五論裏),即使你能讀能講,若沒有對照自己的煩惱和習氣,內心本具的智慧沒有開啓,心量沒有打開,仍然都只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是完全平等的,“佛”指智慧,所以佛是平等的。知識是分別的,這樣解決不了內心的煩惱,解決不了內心的痛苦。

  

  “佛”翻譯過來是覺,即覺悟、智慧的意思。爲什麼沒有翻譯過來呢?怕有誤區。因爲這個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超越的;這個覺悟不是普通的覺悟,而是超越的。所以,大家要明白什麼叫智慧,智慧是超越的。我們見聞覺知的範疇是世俗谛,而所謂的勝義谛是超越的,不是我們見聞覺知的範疇,不是我們言思的對境,是遠離言思的。通過語言能表達的不是智慧,通過意識可以思維的不是智慧。智慧是超越的,就像啞巴吃糖塊一般。

  

  有知識不等于有智慧,沒有知識可以有智慧。在藏地和漢地也有一些人,盡管只會念咒或一句佛號,別的什麼也不會,但是他們內心很快樂,很自在啊,絲毫沒有煩惱,沒有痛苦。這種人雖然沒有知識,但是有智慧;雖然…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