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講經說法的方法與技巧(文定法師)▪P3

  ..續本文上一頁和講師之間的這種無言的溝通,比如眼神的交流。你講經,看到下面聽衆的眼神發光,你就知道這個講得好,聽衆喜歡聽,有作用。講著講著,一看下面不來勁了,馬上給你講個笑話,講個故事,這個故事還必須和我講的內容是吻合的,但是比較幽默,調節一下氣氛。“若欲入佛智,先以欲鈎牽”,就是先投其所好,用一種他比較喜歡的內容和方法,吊他的胃口,然後把你想講的東西講出了。等一會兒,等他沒有耐心的時候,你再吊一下。給老居士們講經,她們最喜歡聽故事,你可以講《百喻經》,《百喻經》通篇都是故事。但你也不能老講《百喻經》啊,所以在講《金剛經》、《地藏經》、《八大人覺經》、《四十二章經》、《普門品》 的過程中,隔半個小時穿插一個典故或一個大家喜聞樂見又很有啓發意義的故事,比如禅門的、宗門下的,來調動一下他們的氣氛。

  (一)強調造論者的權威性

  我們講經,在講正題前,必須先得強調造論者的權威性,要講這個經是不是佛說的,要介紹經的來源。比如你講《法華經》,你要把其來源,包括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佛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所謂五時八教,你要判教。什麼時候翻譯過來的,曆史上有多少譯本等交代清楚。第二,要說出你所講這部經有什麼特點。第叁,說法者與說法者之間的規矩。這個是爲了讓大家知道,我即將說的這部經來源清淨,源于佛陀,曆代祖師有注解,有依據,使得大家對這部經産生恭敬心和信心。 無論是聽經還是講經,首先要弄清楚它的傳承與來源。比如說,學一部論,我們一定弄清楚誰造的論,造論的依據是什麼,是不是繼承了印度諸宗大師的思想與傳承,抑或是他自己杜撰的。比如僧肇大師的《物不遷論》,又比如《大乘起信論》。 外部講的經是曆代祖師、菩薩、祖師造的大論,我講一部論是自己創造的。如果你是依據佛言、祖師言,在其基礎上創作出來的,有依據,能經得起曆史的考驗、甄別,那你就是一代祖師。如果不能確定清淨和可靠,按照你的這部論去修行,所得到的證悟極有可能是連本師釋迦牟尼佛都沒有聽過的證悟,就有可能卷入歪門邪道的危險。其實,老一輩們講經都是師父口傳心授的,就像我們學唱念,師父手把手教,他唱一句我們唱一句,不對了師父再糾正(唱念分幾大派,天甯派、京腔派、華山派,還有南腔北調及荒腔野調)。過去講經,法師一上臺,看他出口的風格,就知道他是哪一派的。現在很多流派的講經方法都失傳了,分不清了。我不管你們用哪一種派,你們能講得如理如法、契理契***的,就是一派,我這叫做“文派”。 海濤法師就不用說了,像臺灣的慧律法師講得真是好。

  這個傳承和加持,對一個講經法師來說非常重要。因爲只靠自己的猜測、想象,以凡夫的心態去理解佛教,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很容易誤解、歪曲,甚至會流于歪理邪說,誤導自己也誤導信衆,實爲佛門之不幸。若得到名師的指導,就可以避免盲修瞎練的危險。如果是我認爲如何,而不是某某師父怎麼說,某某佛怎麼說的, 這個是“我法”,不一定是佛法。這種“我法”最好不要說,也不要聽,否則容易講錯經。你一定要把經搞通了再來講,你搞不通“不昧因果”和“不落因果”,你有懷疑,疑惑不定,就講錯了,這個講錯了就要受五百年狐身。你應該說經律論裏是如何寫的,佛陀菩薩是如何教導的,祖師們是如何講的,我今天講經的出處在什麼地方,依據在哪裏。即使用自己的語言講出的,也一定要有出處。這就是講經說法的(第)一種規則。

  在《忏法增上意樂經》上說道:講經說法有二十種殊勝的利益。例如,講經說法可以成就智慧。講經本身就是一種智慧的表現,你發心講經了,你的智慧也就越來越深了。所謂:“深入經藏,則智慧如海。” 佛法貫徹始終的目的就是開發我們的智慧。修學佛法是爲了解脫,而解脫必須借助智慧。 另外,你發心講經,能得到諸佛、護法龍天的護持等等。這些都是講經的利益,我們講經說法雖然不是爲了自己的利益,但是只要你發心講經了,確確實實能感召很多的利益。這些利益也有助于我們的修行。說的淺顯點,你能夠講經說法,你就擁有很多信衆,很多弟子,很多追隨者,追隨者當中,不乏龍天護法來護持、成就你。以上我說的利益,不限于開大座講經說法才能夠獲得。即使只是一種隨***的開示,即興的演講,甚至于巧適各種各樣的因緣,把佛法說給別人聽,也是得利益的。《金剛經》:“乃至四句偈,爲他人說,其福勝彼。”就是說講經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因爲講經是爲人斷疑解惑,引導真心的。你們都有朋友,都有信徒,有的時候可能到居士家裏去做客(雖然說出家人不可以輕易到居士家裏去,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有些信徒確實很有誠意的邀請師父到家裏去做客),你就可以隨緣施一教法。對畜生也可使其聞法,怎麼對畜生講經說法呢?你們有沒有放過生?放生不是到市場上買點水類、爬行類的東西,往海裏或家裏一扔就完事,放生是有一整套儀軌的,這儀軌裏不是有說法嗎?說給畜生聽,你別管它聽懂沒聽懂,這就是一入耳根,永爲道種。這就爲它種了一個善因,也就說你爲它積了一個善緣。這個善因,這個種子,就存入它的八識——阿賴耶識中。將來***緣成熟了,一定會起現行,種子起現行。大家學過唯識宗的,都應該懂得種子起現行,就是它善根成熟、脫離畜類的那一天。乃至誦經的時候,觀想人非人,天龍八部,緊那羅,或摩睺羅伽,大鵬之鳥,羅刹,夜叉等,統統可以對他們進行法布施。這個龍畜鬼大家都懂了,我們做的超度佛事,放的焰口,打的水陸,就是說法給諸天鬼神,法施,食施,財法二施。打水陸裏面,有一個環節,請過下堂的當天晚上一定是要說給幽冥界的面然大師們聽的(鬼在佛經裏被稱爲面然大師)。這同樣也是有利益的,這是講經的利益。那麼對人,是顯的利益;對龍畜鬼神是冥的。對人說完了之後,給他解疑釋獲了,他的層次提高了,就來擁護你、支持你,得到的效果非常明顯,看得到。對龍天鬼神說法的利益,我們暫時看不到,但是入了它們的八識田中,那就是種子。因緣***會成熟,一切都會兌現。所以說,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我們是在家還是出家,也不論是否是師父輩的人,都可以非正式的講經說法。

  (二)對佛法和佛陀表示尊重

  剛才我們說到,釋迦摩尼佛他老人家在說法的時候,尚且要對自己所說的法表示尊敬,親自布置法座。那我們在說法講經的時候,也應當像佛陀一樣,對自己所說的法表示尊敬。不論你講的深度怎麼樣,講的正確與否,度衆的量有多大,聽衆是多還是寡,哪怕是對一個人講經,你也一定要表示出對佛法的尊重以及佛陀的尊重。在講的時候,還要憶念佛陀的恩德,我今天有佛法可講源于哪裏

  源于佛陀四十九年的說辭,源于曆代祖師的注解,源于曆代翻譯家們的翻譯,我們都要對他們有一種感恩心。

  (叁)講經說法的正確心理與方法

  哪怕你是叁藏法師,具有于世無礙的辯才,講得口若懸河、天花亂墜,你也不能夠有一點點傲慢的心,不可以有自贊毀他的心。我們每個人都會犯一個毛病,以爲自己的是最好的,別人的都不行。尤其是會講經的法師,你們搞唱念的做經忏的,都有一種心理,我唱的是最好的,他們的算什麼,荒腔野調,唱的不行,這就叫自贊毀他。自贊毀他,犯菩薩清規戒。像一些搞藝術的人,總是認爲自己的創作,自己的藝術是最好的,別人的統統不行。不可以有這種心理,一定要有謙虛謹慎的態度。也不可因自私而存有密不示人之心。講經,我是爲了獲得名聞利養,不能講全了,要留一部分,全部講出去,人家把我那玩意兒全部學會了,那我吃什麼飯?不能有這種心理,要全盤托出。無論你講得深淺,一定要把自己懂得全部講出去。也不可以因爲懶惰而拖延說法,明明會講、非常的能講,別人請到你了,你卻懶惰,怕煩,不肯發心講,這叫吝法。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有一個叫周利盤陀伽,阿羅漢(《彌陀經》裏有),他是一個非常笨的人。周利是他的哥哥,盤陀伽才是他的名字,周利跟佛陀出了家。看著哥哥出家,他有善根,他也要發心出家。對哥哥說:你帶我一起出家吧。周利就說, 好,那你跟我出家。所以叫周利盤陀伽。他出家之後,佛陀教他四句偈,叫他觀照四句偈。他的四句偈叁年都沒背下來。四句偈用我們中文來說,就二十八個字。叁年沒背下來,哥哥周利就說了:兄弟啊,你這麼笨。叁年不能攀得一偈。你如何出家?我看你還是還俗,娶妻生子去吧。但是盤陀伽非常有誠心,不肯還俗。又一想到自己很笨,心裏難過,就找了一顆歪脖子樹上吊去了。這個時候,佛陀化爲樹神,出來呵斥他,說:孽障啊,前世你是一個叁藏法師,因爲吝啬佛法,一生當中沒有講過一次經,以至于落得今日之愚癡。你現在還想自殺,愚蠢。周利盤陀伽就跪在佛的面前,那我應該怎麼辦?佛陀教了他兩個字:掃帚。掃帚是能夠清淨、去除汙垢的。念掃帚吧,他念了掃忘了帚,念了帚忘了掃。又經過叁年才記住,他就“掃帚,掃帚,掃帚”,終于開悟了,證得阿羅漢果。這就是說,不管做什麼事只要一心一意的做下去,一定會有成就的。念佛的居士,有個執著,這個佛號到底應該怎麼念,念南無阿(ā)彌陀佛對呢,還是南無阿(ē)彌陀佛對。你說南方人念的口氣和北方人不一樣,到底哪個對?你說中國人念南無阿彌陀佛,那日本人不這麼念,他也能往生啊。英國人是不是也念佛,口氣又不同了。印度人、東南亞的也不同了,他們都能夠往生的。所以不在于你們什麼口氣,只要一心念下去。有一老太太念觀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她念:唵嘛呢叭咪牛。一心一意專注地念了叁年,念的有感應了。有一次,她把紅豆,綠豆,黃豆全部放到一個籃子裏,然後挑揀開,紅的歸紅的,綠的歸綠的,黃的歸…

《講經說法的方法與技巧(文定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