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講于上海玉佛寺)▪P12

  ..續本文上一頁生痛苦很多。“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于晝夜常念思維,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就要用實際修行功夫了。白天晚上常常保持正念,要思維,要觀察,思維觀察什麼呢?善法!不殺、不盜、不邪淫,乃至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使善法念念增長,念念善就可以去惡,念念正就可以去邪。

  這個功夫很深,在叁十七菩提分裏面叫四正斷,就是:已生善法令增長,未生善法令生,已生惡法令消滅,未生惡法令不生。要修四正斷,絕對不能允許一念惡法摻雜在裏面,保持精純不雜亂,要用這個功夫。這樣一來就能常得清淨,常親近諸佛菩薩及余聖衆,就不會有惡眷屬、邪師邪友。所以,在十法界裏面,有這種善行,就與四聖相應。哪四聖?聲聞、獨覺、菩薩、佛,這是很重要的。

  以上說的就是善法的作用,能斷惡行善,就能夠與諸佛菩薩相接近,是多麼好的事情!因此我們對善法要日日夜夜常念、思維、觀察。

  常念就是常常保持善法的正念;思維就是在思想上時刻思維其道理,思維其殊勝;觀察就是觀察事物有因有果,善因善果,惡因惡果。常念思維觀察是很重要的修行功夫,做到這一點也就是止觀功夫。止觀就是要保持正念,在靜中觀察,這樣才能啓發智慧,用此功夫,內心做到一心不亂,純一不雜,則惡法就不能摻雜進入。其作用有二:一是永斷叁惡道,可以不受叁惡道的痛苦;二是能夠常常親近諸佛菩薩,及與聖衆,如羅漢、聲聞、獨覺,還有諸上善人。這樣走的就是善法之路、轉染成淨之路,就走上了光明大道、成佛之路。

  知道此道理後我們就要做到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履行佛陀的遺教,保持止觀、定力。

  2.釋善法名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爲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善法包括十善,十善是五乘之基。哪五乘?人天乘、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佛乘。學佛的階梯,由人而成佛的道路,十善法就是根本,是走上五乘、得五乘果報的根本。

  人天乘是增上生

  第一是人天身。臨終之後即使沒有得到解脫,往生西方,但起碼保持人天身,不會墮入叁惡道。人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講,是增上生。何爲增上生?學佛修道的增上緣,成佛的增上緣,得了人身,就離開了八難之苦。何爲八難?地獄、餓鬼、畜生、邊地下賤、佛前佛後、世智辯聰、盲聾喑啞、長壽天,叫八難。你看世上有些人表面聰明、用盡心機,實際上這不叫真正的聰明,世間的聰明都屬于八難。我們得了人身,聞了佛法,就是免除這八難之苦。所以人身是如此珍貴,如此難得。

  五乘以十善爲根本

  第二是聲聞菩提。聲聞是聞佛音聲而證道,以佛的經教修行而悟道,學習四谛法門,知苦斷集,證滅修道,因佛的音聲而證道的都叫聲聞菩提,也是得了覺悟的一種果報。

  第叁是獨覺菩提。這是一種中乘,辟支佛,能夠水邊林下,無師自悟,觀十二因緣而證道,叫獨覺。

  第四是無上菩提。這就代表菩薩、佛,到了佛的境界,是至高無上的。

  所以人天、聲聞、獨覺、菩薩、佛,這五乘都是以十善爲根本,就像修高樓大廈,首先是打好地基,地基穩固,就可以一層層地修上去。

  在十善中,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是根本戒,是沙彌戒、比丘戒、出家菩薩戒、在家菩薩戒的根本戒,不管出家衆、在家衆都必須要遵守,當然在家衆是不邪淫,出家衆是不淫。

  在家出家,成佛作祖,行十善業都是基礎。“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衆善包括人天善、解脫善、菩薩善,而首先就是人天善。根據十善業道,在人天善的基礎上,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修解脫行,看起來這是一句普通的話,實際上沒有決心是不容易做到的。

  叁歲孩子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唐朝有一個著名的鳥巢禅師,在杭州,本來住廟,但他嫌廟上還有些雜亂,就在外面大樹枝上搭個茅篷,周圍全是鳥雀,他同鳥兒和平相處,他在樹上修禅定,鳥雀也不幹擾。

  白居易當時在杭州作官,有一天去問禅師:

  “禅師,您佛法很高,學問很深,我想請教您:佛法的要義是什麼?”

  鳥巢禅師答複他:“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白居易就說:“這兩句話,叁歲孩子都知道。”

  唐代佛法很興盛,家家戶戶,大大小小,都會念佛,都知道這句話,白居易是想問佛法要義,結果鳥巢禅師就答複了這兩句,白居易認爲這兩句很平常,朝野叁歲孩子都知道。

  鳥巢禅師回答:“叁歲孩子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雖然很普通,做起來不容易。對普通人來說,妄念很多,受環境幹擾,惡念多,雜念多,要操持純一不雜的善念的功夫,而且能夠履行善道,精進不退,始終如一,這是很不容易的。

  在座的居士衆可以想一下,沒有決心、沒有勇猛心、沒有快刀斬亂麻的功夫,的確不容易做到。但是如果不去做,因循歲月,百歲光陰一刹那,一失人身,萬劫難複,後果可怕啊!

  何爲“善法”呢?就是五乘都以此爲根本,學佛到了佛陀的境界,最高的佛果也是以此爲根本,修菩薩、修解脫行也是以此爲根本,所以叫善法。

  3.出善法相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爲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欲、嗔恚、邪見。”

  這裏正式列舉十善業道,爲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欲、嗔恚、邪見。

  戒殺放生

  第一爲永離殺生。殺生業是最重的。殺生就是以嗔恚心,殺掉其他生物的性命。佛教提倡戒殺放生,首先戒殺,進一步能夠吃素最好,不能吃素,起碼在佛菩薩的生日、初一、十五吃素,或者在六齋日、十齋日吃素,都有功德,否則結怨。

  你殺生,被殺者的痛苦很大,嗔恨心很重,毒素也很多,在《阿含經》中,佛就爲戒殺舉例,如被殺的雞,佛說,你們檢查一下,雞眼睛裏面都有殺它的人的影子,大家想一想,什麼原因?由于遭受殺害,嗔恨心重,將殺它的人深深地映在了眼裏。這個道理是佛最早講到的。

  殺生引起災害

  現在我聽說公安局破案,就從人的瞳孔裏找線索,這是一種調查方法,在那時,被殺者的憤恨心,已將殺者深刻地印入心中,一切唯心造,表現在眼睛上,你殺他,他將你記得很清楚,未來時間一到,他就殺你,一命償一命,這是可怕的事情。世間上戰爭、風災、火災、饑馑災、瘟疫災、水災、地震災等各種災害,可以說基本上都是由殺生引起的。從有曆史以來,中國五千多年曆史,大家可以查一查,太平年代很短,而戰爭年代、災難年代占了百分之七八十,可怕得很。災難發生,人民家庭分散、親友分離,社會上一片混亂,原因在哪裏?殺生引起的。所以前人有一首詩:

  千百年來碗裏羹,

  怨深如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聲。

  世上刀兵劫是如何生起的?你要想知道原因,半夜去聽豬被屠宰的叫聲,很淒慘。《楞嚴經》說:人死爲羊,羊死爲人,死死生生,互相吞啖。吃羊的人、殺羊的人,死了就變羊;而被殺的羊,由于過去世中有一絲善業,死了就變成人,人又吃羊,死死生生,互相吞食。這點必須用慧眼來觀察。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貪食美味,爲嘴傷身。你看大大小小城市,形形色色的吃法,貓肉、蛇肉、青蛙肉等,什麼都吃,結果引起一些怪病,所以首先要永離殺生。

  法顯法師與強盜

  第二永離偷盜。別人的東西哪怕一分錢,別人沒有給你,你不要拿,特別是叁寶的東西,不要不予而取。

  曆史上法顯法師是最早出國的,比玄奘法師、鑒真法師還早,他到斯裏蘭卡、印度去求學,回來後寫了《佛國記》。他在開始出家時,那時出家要勞動,師父派遣他到田間打谷子,有一夥強盜來搶谷子,他當時就歎息,讓他們搶,卻對強盜說:

  “你們這夥人,過去世就搶劫,到現世饑寒逼迫,是受搶劫的果報,但你們不務正業,又來搶劫,搶完了以後,結果怎麼辦啊?!”

  強盜聽後,受了感化,馬上丟下谷子,走了。

  日本禅師與小偷

  有一個日本禅師的故事,有一天,他在佛堂看經的時候,有個小偷進來,小偷拿著把刀,上前說:

  “把錢拿出來!”

  這個禅師很穩重:“你要錢嗎?錢在那個櫃子裏面,你去拿吧!但是你給我留下點,我要雜用,你不要全拿完了。”

  他繼續念經,這個小偷把櫃子翻開,按照他的指示,拿了大多數,就走了。隔了幾天,縣衙門來傳這位禅師,說有一個小偷曾經偷過你的東西,現在案子破了,小偷被捉拿住了,要你去證明一下。

  這位禅師就去了,大堂之上小偷被捆跪著,審判官就指著小偷說:

  “法師您辨認一下,偷你東西的是不是這個人?”

  禅師看了看小偷說:“他不是偷,他來了之後是我叫他拿的,不予而取叫偷,我叫他拿不叫偷。”

  禅師這麼證明,是由于出家人慈悲,用悲心來感化,因爲沒有犯罪證明,這個小偷被無罪釋放。有天晚上這位禅師如常念經,小偷又來了,禅師對小偷說:

  “你要用錢就拿吧!”

  小偷馬上跪下來磕頭:

  “師父啊,我不是要錢,我是來拜你的,我知道了我的罪過,我是來拜你爲師的。”

  禅師就收了他,這個小偷以後就出家了。所以學佛重感化,向他說明因果,使他不再偷不再犯戒。如果不明因果,前世造了這個因,今世又來造這個因,今後如何得了!

  第叁要遠離邪行。何爲邪行?淫亂之行,在家要保持一夫一妻製,不要破壞別人的家庭、婚姻,要正當,否則叫邪行。

  第四不妄語。妄語就是說謊話,對人不誠實,特別是要戒大妄語。學佛的人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沒有神通,自己說有神通,亂說一番,這就是大妄語。一定要實實在在地,知言知,不知言不知,得言得,不得言不得,證言證,不證言不證。

  第五不兩舌。兩邊挑撥是非,對著張叁說李二,對著李二說張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講于上海玉佛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