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P4

  ..續本文上一頁到威脅時,若能解救衆生的苦難就叫無畏施,使其沒有恐怖,如提醒人們離開險地,戒殺放生,解除仇怨,修橋補路,消除障礙等。

  

  [經文]“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诃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總結稱名避免七難。佛對無盡意菩薩說,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巍巍如是。巍巍形容高廣,顯示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就象高山一樣堅固不動,這樣偉大而不虛。我們一定要堅信!

  下面講“除叁毒”。爲什麼衆生會有七難呢?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內心的貪瞋癡叁毒。能消滅內心的貪、瞋、癡,就可免除七難。此處的貪,主要指貪欲、愛欲。

  

  [經文]“若有衆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此言除貪毒。欲心重則是最大的惑業,生死流轉的根本,由此障礙智慧,使你沈淪于生死苦海之中。故真實學佛的人首先要斷絕貪欲,貪欲中尤其是淫欲。如何斷法?就要多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以聖號來對治染心,使內心保持清淨,去除染汙之心。另外,佛法的修證離不開修“止觀”。相應的對治包括:貪欲心重者修不淨觀,瞋心重者修慈悲觀,愚癡重者修因緣觀,慢心重者修界差別觀,散亂心重者修數息觀。不淨觀,即觀察此身體青淤膿爛等各種不淨相,從死屍觀察到骷髅白骨,修行成就了,那欲心自然就可斷除。

  

  [經文]“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

  

  此言除瞋毒。瞋以暴惡爲性,能生大苦,表現于行動就是罵人、打人,甚至殺人。瞋有叁種:因被人毀謗或咒罵而生的瞋心,叫順理瞋;無緣無故地發起瞋心,是獨頭無明作怪,此名非理瞋;兩人討論問題,爭輸贏而生起的瞋心叫爭論瞋或叫是非瞋。總的來說,凡因瞋心,出惡口罵人甚至打人引起不合,影響家庭、集體的團結,就造了惡業。忿恨心最易造口業。即使你念佛念得很好,瞋心不改,隨時都怨恨人,臨終時都不改除,那是很危險的,這說明你沒有做到真實的平等、沒有發起真實的慈悲,後世容易墮入毒蛇毒蟲等類。能虔誠地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使內心清涼,就可以消除瞋心。

  

  [經文]“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此言除癡毒。愚癡就是不信因果,不信佛法,毀謗叁寶,不明中道實義,邪見熾盛。愚癡在佛教經典中又叫無明。什麼叫無明?即不明真理,此有二種:(一)迷于因果道理叫業果愚;(二)不知出世解脫,只知留戀世間叫真實義愚。有些人信佛,還疑因果,心想是否真有佛菩薩、真有神通、真有淨土?因此,慧根淺的,從道理方面不能深入了解,若能誠懇堅定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可以開智慧。

  

  [經文]“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衆生常應心念。”

  

  這是小結。佛對無盡意菩薩講:觀世音菩薩有如此大的威神力,對于衆生是一味地饒益,利益衆生而從不舍棄,尋聲救苦,免除衆生的七難,消滅叁毒,是故衆生常應心念。

  注意!佛法講修心,“心淨則國土淨,心染則國土染”。有人說,我念一陣菩薩,念一陣佛,沒有得到感應,怎麼沒有見到什麼呢?這主要是觀察你的內心是否清淨,內心清淨自然有感應。觀世音菩薩就如天上的月亮,光明可照全球,水波平靜時月影就現,水波不靜,月影就不現。內心也一樣,內心清淨了,清淨心就與佛菩薩的心相應。有偈言: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

  衆生垢心淨,菩薩影現中。

  這首偈內容很好,你能夠心淨就會與菩薩相應,也可以見到菩薩或得到菩薩的感應,這是決定無疑的真理。此時佛告無盡意菩薩:“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衆生常應心念”,以此堅定無盡意菩薩乃至佛弟子們的心念。所以要恭敬、誠懇、堅定地持誦、禮拜觀世音菩薩。

  下面是講“滿二求”。滿二求就是沒有子女的人,要想求男或求女,只要是禮拜、祈求、供養觀世音菩薩,就都能滿他的願,故稱爲“滿二求”。

  

  [經文]“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衆人愛敬。”

  

  這一段說觀世音菩薩能滿足人們求男求女的願望,主要是針對沒有子女的人講的。在一般世俗上講,就須有後代,子孫相傳,如孔子雲:不孝有叁,無後爲大。觀世音菩薩隨類現身,滿足衆生的所有希望,沒有男女子嗣的都可以誠心祈求。所以觀世音菩薩的應化像中就有“送子觀音”(有的稱爲“送子娘娘”)、白衣觀音(也稱爲“白衣大士”)。念白衣大士神咒不但可以消除災難,還可滿足二求。此類感應事例很多。

  關于子女問題,依佛教觀察,由于業報不同,就有好的兒女,有不好的兒女。一般說,好兒女就是還債的,惡兒女就是討債的。世間上好兒女少,尤其是現在,惡兒女很普遍,這都是業報問題。世俗上有些人說:有兒有女是冤家,無兒無女是菩薩。出家人就沒有這些累贅。但是作爲在家佛教徒也須有後代,以後代來承宗繼祖、延續佛脈。如果你想續後代呢,誠懇祈求觀世音菩薩、祈求叁寶,願望就能實現!

  中國宋朝有個宰相叫文彥博,一出生就很不凡。他小時候,父母拿桔子給他吃,他只要小的不要大的,把大的給哥哥吃,懂得謙讓,長大後做官任宰相。他很信佛。他求男求女,希望叁寶加被他的子孫後代能夠繁衍、人丁興旺,並且都信仰叁寶,這是很不容易的。必須誠懇恭敬、供養、禮拜,希望有福德智慧之男、端正相好之女,才能實現。

  如何才有福德智慧呢?那就必須能夠做到止惡行善,戒殺放生。止惡行善以“五戒十善”爲標准,首先能夠戒殺放生,做到戒殺放生就一定有福德,受人天恭敬。智慧,一般說是要多讀書,佛教說要多聞經典,多讀佛書,遇到善知識講法要多聽,這些都是熏習,這樣就會播下智慧的種子,機緣成熟了就會結果。有福德有智慧才是一個純粹的人、有人格的人,也才算是一個標准的叁寶弟子。福德智慧之男與端正相好之女,一定順父母的心,一定是孝順兒孫。你能真誠學佛,廣修功德,就會結此緣。

  “宿植德本,衆人愛敬”。這句是說,這些男女在宿世中都種植得有道德的根本,所以今生今世就會受到衆人的愛敬。

  

  [經文]“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衆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衆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這是重複總結,稱贊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佛以殷勤贊歎來堅定弟子們的信仰,使衆生能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並肯定地說“其福不唐捐”。不唐捐就是不會白白地抛棄,念一聲觀世音菩薩不落虛空,禮拜一次觀世音菩薩不落虛空,發一次願不落虛空,故說福不唐捐。

  “是故衆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這一句言叁界九有的衆生都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上面佛講了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和威力,下面是更進一步的贊歎和肯定。

  

   [經文]“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于汝意雲何,是諸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複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佛對弟子們誦持、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的功德,與禮拜供養無量諸菩薩的功德進行了權巧的比較。佛問無盡意菩薩:假若有人能持誦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號,同時對這些菩薩盡形壽受持供養,就是從生至死一輩子都在供養,包括用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等(資糧位和加行位菩薩須要飲食、衣服、臥具等;在中國漢地,多爲供養“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稱爲“十供養”),供養的東西多而且供養的菩薩也多,又是一生都在供養,你說這功德大不大呀?無盡意說:佛呀,這確實很大!佛又說:你能持誦、供養觀世音菩薩哪怕一時,只要虔誠恭敬地禮拜、受持、供養,與你用一輩子的的功夫,不停拿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等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那麼多的菩薩,這功德是同樣的多、同樣的大。這二人福德平等無異,沒有任何差別。

  我在這兒插幾句。

  無始以來分叁劫:莊嚴劫、賢劫、星宿劫,現在是賢劫時期。莊嚴劫有一千佛,賢劫一千佛,星宿劫一千佛,每一劫有一千佛出世。一佛出世轉*輪就有無數菩薩做眷屬,所以菩薩數量是很多很多的,不可稱計,不可思議!菩薩有資糧位的、加行位的、通達位的和修習位的。佛在世說法時,足迹遍布恒河流域。恒河是印度一條河名,恒河在印度就像黃河在中國,無人不曉,發源于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長二千多公裏,河面很寬,河水很深,清澈見底。河底有金沙和黃沙,可以淘金的叫金沙,一般的沙稱黃沙。佛在世時,經常到恒河邊散步,弟子們也常跟隨他到恒河邊散步聽法。佛就常以恒河沙來比喻巨大的數量,如恒河沙數的世界、恒河沙的衆生、恒河沙的佛、恒河沙數的菩薩、恒河沙的功德等等,以此代表很多很多不可計度的數量。這裏的六十二億恒河沙,就是形容菩薩數量無法計度。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這又是佛的總結。因爲觀世音菩薩在過去修行的過程中,在寶藏佛時是太子身,曾經發願:“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衆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爲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衆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可見願力很大,悲心很切,故威力也大。在菩薩中是很殊勝的,所以念觀世音菩薩,要誠懇,要受持供養、恭敬禮拜。

  下面講觀世音菩薩現叁十二相,因機施教的方法不同,其表現的形相也不同,這也體現了觀世音菩薩無限的悲心與威力。

  

  [經文]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