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世界 從心開始
心淨國土淨 心安衆生安 心平天下平
-2006年1月4日于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講話-
諸位同學,大家新年好!
這些年來,我們將愛送到全世界,肯定人性本善,人人皆有佛性。期望人人能學會自愛、愛人、愛家、愛國、愛世界、愛衆生。愛,從心、從受。以真心感受爲義。真誠心的感受就是愛。真誠包太虛,仁愛周沙界。落實在世間,即是弟子規;落實在佛法,即是十善業道。故慈悲遍法界,善意滿娑婆。亦即是十善業道遍法界,弟子規教滿娑婆。
愛就是十善業道的圓滿落實,也是世界文明的遺産。愛就是弟子規的圓滿落實,也是人類智慧經驗的承傳。愛就是真心、真性、真如、法性。愛就是本性、本善、純淨、純善。愛就是真理、真谛、生命、永恒。愛就是神聖、上帝、真主、聖靈。愛孕育出宇宙萬物,天地萬物,無一不是從愛心而生而長。愛是萬德萬能萬福的根源。一切佛聖所證所得,即是自愛。一切佛聖所教所化,即是愛他,十善業與弟子規的落實。一切聖賢的教化,就是真誠愛心弟子規、十善業道生活規範的教育。
叁災是果,叁毒是因。水災是果,貪欲是因;火災是果,瞋恚是因;風災是果,愚癡是因;地震是果,傲慢是因。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心平氣和,災難自息。真誠愛心,無毫分不善夾雜,人人上善、家家和樂,自然不起叁災諸難。叁學(戒定慧)增上,仁愛禮讓,天下和順,國豐民安,兵戈無用,自然百福骈臻,千祥雲集!這是聖賢仁愛教育的圓滿效果,吾人真性的自然顯發。願我同倫特重十善業道及弟子規的認知與學習,務必百分之百的圓滿落實。此乃化解一切災難,化解一切沖突、對立、矛盾之根本修行大法!
年前,有同學送兩本書給我看,是香港風水家、命相家出版的,預言今年的運程。今年的世運,不會比去年更好,災難還是有。在幾個月前,世界衛生組織曾經預告,我聽同學說,提醒大衆注意防止瘟疫。今年的瘟疫就是大家熟知的「禽流感」。說這個瘟疫很可能在去年冬天爆發。如果瘟疫爆發,會蔓延到今年春天。那就很嚴重!不過還好,去年冬天我們平安度過了,好像立春也很快到了,這個災難至少可以說是減輕,或者是推遲了。
世界衛生組織的預言確實是令人恐怖。他說,這個瘟疫要是一旦蔓延到全世界,受災害的大概有一億人,死亡率是二分之一,也就是五千萬;可見得非常非常嚴重。所以我們道場以及全世界的淨宗學會,還有在家收看我們衛星跟網絡的同學們,我都提醒他們,要認真努力研教、念佛。念佛爲什麼還要研教?如果教理不通,則念佛屬于迷信;固然能有一點好處,好處不大。如果對教理有深度的認識通達,則念佛的功夫就不一樣了。念佛、誦經,甚至于我們淨宗學會提倡的叁時系念,效果也就不一樣。
確實有靈媒透訊息給我,要求主持法師們在做叁時系念時一定要「隨文入觀」,鬼神才得到較大的利益;如果不能隨文作觀,只照儀規去念,效力不大。由此可知,人與人、人與萬物、人與天地鬼神的感應;唯真誠心能感。我心不誠,感動的力量就很薄弱。佛法的儀規是引導我們至誠感通,若不能隨文入觀,效果自然降低。因此,我們才將叁時系念法事做了詳細的講解。過去,我也曾要求做法事者一定要把叁時系念講解先聽一遍。最好是帶領大衆一齊聽,使參與法會的人都能懂得經文的意義,口念到同時心念到,這就是隨文入觀,效果自然就加深了。應該是每一堂叁時系念之前,都要將講解聽幾遍。
同一個道理,念佛也是如此,我們對于經教要是不深入,效果就薄弱。一個有德行的人念佛,我們念一萬聲佛號都抵不過他一聲佛號。什麼叫德行?就是真正通達的人,有感應的人。古德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有德行者一聲佛號就與佛起感應;我們念一萬聲都起不了感應。雖然是念,功力不相同,道理在此。
所以,佛法在中國傳承了兩千年,佛教正式傳到中國是公元67年,現在是2006年;到2067年,就是兩千年了。代代相傳,傳到我們這一代衰微到極處了。你要問什麼原因?大概我們今天在這個地區、這個國家、這個世界,我相信念佛的人絕對比古時候人數多。這肯定是現在人口多,古時人口少。人數決定比從前多,但是感應不如古代,原因就是古今人學佛的心態不一樣。現代人妄念太多,無耐心;古人的心比較純,比較專一,所以他們的效果比我們好。
中國佛教協會與國家宗教局,今年四月在浙江舉辦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提出論壇的主題「和諧世界,從心開始」。副題有叁句話:「心淨國土淨、心安衆生安、心平天下平」。提示得好!我聽說此次邀請了幾十個國家代表參加,規模很大。我們聽了很歡喜,就是中國的佛教,中國的宗教走向國際,這是好事。題目也非常之好。現在世界不和,這是舉世之人都關心的一樁大事。如何能化解沖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叁句話若能落實,則沖突自然不生。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即能落實。但是心淨,我們的心怎樣才能清淨?怎樣才能安?怎樣才能平?這就是論題核心!在佛門裏講,這是大問題,不是小問題。這叁個問題解決了,衆生就成佛了。雖然說的是叁句,實際則是一而叁,叁而一。只要一個得到了,另外兩個都得到。心清淨,心清淨哪有不安、哪有不平的道理!心要安了,當然清淨,當然平等了。所以一個得到,叁個都得到。就像是《無量壽經》講的「覺、正、淨」。
看到這叁句話,自然就會聯想到禅宗慧可大師的故事。梁武帝的時代,達摩祖師把禅到傳到中國來。梁武帝是佛門的大護法,與達摩祖師談話不投機,沒有緣分,所以沒有得到梁武帝的護持。于是他到嵩山少林寺去閉關,在那個地方住了九年,才遇到一個人跟他學習,就是慧可。慧可是很誠心,當時是冬天,看到達摩祖師在屋裏打坐,也不敢去打攪,就在門外等待,等他下座再求他。時間太久了,冬天下雪,雪積過膝,達摩祖師還沒有出定。慧可等了很久,他的心很堅定。于是他就用戒刀把自己的左手臂砍斷,拿著這只手臂去供養達摩祖師。所以二祖只有一只右手,左手供養師父了。
這時達摩祖師睜開眼看到眼前的光景,說:你到底爲什麼?何苦來,自己把手臂割斷來供養?尤其看到在雪地裏又站了這麼久,就問他爲什麼?慧可說:弟子心中不安,求大師給我安心。達摩祖師對慧可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這句話提醒了慧可,慧可回光返照。良久,跟達摩祖師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與汝安心竟」。慧可于言下大悟,于是達摩就把衣缽傳給他,是爲禅宗第二代祖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心安了,心當然清淨、心當然平等了。現在這個題目:「心淨國土淨,心安衆生安,心平天下平」。給我們很大的啓示。國土清淨,社會安定,人民和樂,天下太平,總要大衆覺悟才能辦到,才能落實。當然要從我自己「修身爲本,教學爲先」做起!
惠能大師是第六代祖,他的語錄後人尊稱爲《壇經》,把他的語錄跟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典同等的看待。你看看,禅宗所有曆代祖師的著述都稱「語錄」,沒有稱「經」,唯獨六祖的語錄稱「經」,這是後人對他的尊重,他實在了不起。一生教學,在他會下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大德有四十叁人,這在中國曆史上沒有第二個人,惠能以前沒有,惠能以後也沒有。
我們知道明心見性,在《華嚴經》上就是法身菩薩,這個境界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超越十法界。我們在《華嚴經》裏見到,他們對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執著放下了,分別也放下了,起心動念都放下了。起心動念是無明,無明沒有了,分別執著當然也斷了。覓心了不可得,你起什麼心?你動什麼念?起心動念是妄心,不起心不動念是真心。真心在哪裏?真心遍法界,真心遍虛空,遍一切時。《華嚴經》上說整個宇宙,一切萬法、一切衆生從哪裏來的?「唯心所現」,是真心現的,爲什麼有這麼多差別?十法界依正莊嚴。「唯識所變」,識是妄心,真心現相,妄心將此現象變爲六道,變爲十法界。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一悟一切悟,這個問題才真正得到解決了。
宗門跟教下不一樣,宗門是悟後起修,所以它的悟是頓悟。悟了之後要修,修是什麼?你還有習氣在,煩惱是斷了,還有習氣,必須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之中將習氣磨光。悟後起修,即是《華嚴經》末後善財五十叁參,他在文殊會下開悟了。五十叁參是曆事煉心,成就後得智。《華嚴》給我們開了非常好的典範。覺悟之後從事于教學工作,所以自己成就之後只有一樁事,教化衆生。譬如釋迦牟尼佛叁十歲示現成道,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大徹大悟,對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不再起心動念了,這才是真正徹悟。如果沒有執著,還有分別,還會起心動念,這是阿羅漢;如果執著、分別都斷了,還會起心動念,這是菩薩。諸位要知道,這個菩薩是十法界、四聖法界的菩薩、佛,他雖會起心動念,確實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如果他能將起心動念也斷掉,他就超越十法界了。我們在《華嚴》裏講得很多,對這個境界很清楚。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斷執著、斷分別、斷起心動念。「法」是方法,「門」是門道。方法門道很多,統統修的是這樁事;如果不是修這個,就不叫佛法。修行必須要斷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你看《華嚴經》上說得好,「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生佛平等,本來就是平等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和諧世界 從心開始——心淨國土淨 心安衆生安 心平天下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