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依止佛陀的教示,去修持體悟,得到修持的體會,開啓了佛的知見,然後把佛的知見開示給我們,我們才能依教奉行。佛之知見又是什麼呢?也就是說佛陀所發的一切願,唯獨就是讓我們一切衆生離苦得樂,最後得以成就。
成就的根本內涵是什麼?沒有別的,只是我們衆生自性的問題,恢複到世尊證悟的頭一句話,那就是說,“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給我們明確指出,我們修持的目的,都要達到佛的境界,都具備佛的智慧,這就很簡單。但是在修持上,我們以什麼理論爲基礎?這在佛法上來講,剛才首先說,佛教的性質,我們佛教不是有神論,廣義說可以叫做宗教,狹隘來說,狹義的含義,它不是宗教。從佛法的內涵來說,它有幾個基本的論點,首先是因果論。剛才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都是我們衆生本分之事,自做的事情,不是佛陀強加給我們的。再一個呢,世尊給我們講,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法,法仗緣起,所以說這樣的話呢,緣起性空這句話大家都清楚,說來說去,都是仗緣而起的法,因此一切法都不是定法,而且沒有真實的意義。那就是說,我們既然懂得有因果論,再一個是緣起論。緣起論,一切因如果想得到最後的果,中間必須有實現結果的條件,中間這個條件,就是緣起的關系。如同我們想吃飯,因爲我餓了,我想吃飯,你就要去做飯,你要去准備糧食、准備菜、准備炊具,這中間的,這都是緣;想吃是願望,爲什麼呢?因爲我餓了;中間這個條件,根據自己的能力,你想吃好一點,想吃壞一點,這個都無所謂了,只要能吃飽肚子就行嘛,但是你得有錢,得有炊具,得有糧食,得有調料,然後你還得去做,那些條件呢,糧食、蔬菜、調料、炊具,這是條件;做呢,光有東西你不做不行,(東西)是生的,做的過程就是我們修的過程,那些個物質條件就是外部具足的條件,這個條件有時候不具足我們就要創造條件;最後做得了,你吃飽了,肚子不餓了,達到目的了;如果沒有中間這一塊的活動空間,和它外部的具體條件,你是吃不成飯的,我們就要餓肚皮了。當然這個例子很不恰當,但是它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說我們學佛,我們想證到我們的自性,我們中間就要創造條件,把有利的條件具足,不利的條件盡量地排除,這就是中間的緣法,沒有這些個條件,你的善惡因果都很難具足。說明什麼問題?就是說,我們學佛有障礙了,好比說我們求佛菩薩要加持我們、要保佑我們,那就是說,既然佛菩薩能加持我們、保佑我們,你怎麼說佛菩薩不管我們呢?是不是矛盾呢?不矛盾。佛菩薩在因地上所發的一切願,佛菩薩的慈悲心,大悲心、願力,統統具足,不管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佛的慈悲是沒有分別的,佛的願力是永久的,佛的悲心是深切的,始終面對我們一切衆生,他是不吝啬的,只是看你能不能真正得到佛陀這些所謂的加持,給我們加持,使我們也能夠具備我們的福報、智慧,利于我們修持。但是這個加持是怎麼來的?剛才我說了,佛陀沒有動念,沒有分別,只是一個大平等、大慈悲、大願力,以佛陀的智慧和善巧方便利益一切衆生,我們如何取得決定于我們衆生自己,不在佛陀。有人說了,佛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在這個問題上,我經常聽到我們的同修談這個問題,我說你要注意,你這句話,有謗法的內涵。他很驚訝,“我贊歎佛陀智慧的無邊呀,慈悲、願力,就是無所不知呀,不然的話佛陀怎麼能給我們講出這麼多教法來,一切世間萬物、一切宇宙空間,各種現象、各種因緣、各種結果的情況,統統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呀,他不是萬能嗎?”我說不是。可以說,佛菩薩是無所不知,但決不是無所不能。如果是萬能的話,我今天請問一句,我們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精進地用功,克服著我們種種的障礙,在這兒受很多的磨難,修持上很費力氣,佛菩薩既然是萬能的話,一句話把我們接到極樂世界去好了,我們還在這兒受什麼罪呀?還修什麼呢?既然佛菩薩是大慈大悲嘛,是大平等嘛,大智慧嘛,不可能,我們想想是不是?如果佛菩薩是萬能的話,我們什麼法也不要修了,佛菩薩也沒有必要給我們講八萬四千法門,就把我們衆生都接到清淨國土去了,還有娑婆世界嗎?還有我們衆生嗎?要是這樣還有佛嗎?佛也沒了,衆生也沒了,那就是說,宇宙空間大地統統都沒了。因此我們說,佛菩薩是無所不知,但決不是無所不能,佛菩薩給我們的加持,給我們的庇護、加佑,實際上佛菩薩並沒有動念,也沒有分別心,說你張叁對我好,我就加持你,你對我恭敬,我就庇護你,你對我供養多,我就慈悲接引你,決無此事。
那是什麼問題?那我們怎麼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呀?實際上,就說我們今天要學佛,我們學佛的什麼呀?我們學的是佛的慈悲呀,佛陀的智慧呀,就是佛的大悲心呀,佛陀的願力呀。佛陀的什麼願力呢?就是剛才所說的利益一切衆生呀,使我們衆生離苦得樂,恢複到我們本有的智慧德相,與佛平等不二,最後成就我們的菩提道果,與十方諸佛可以平起平坐,這就是說,我們學佛就學這個。那就是說,開始,首先我們作爲一個佛教徒,要依止叁寶,所以我們要皈依,皈依叁寶,因爲這是我們的依止。然後,要想修持,你必須建立自己良好的心態和品德。俗話說,要想學佛,先學做人,如果說我們連做人的資格都不夠的話,你即便學佛,也是給佛臉上抹黑。可是有人說了,就因爲不好我才勸他學佛呀,學了佛他不就好了嗎?沒錯,這是個因緣法。有些人你可以勸他學,有些人你勸他他也不學,這就說的是因緣法了。法雖然好,他沒那個福報,沒有那個因緣,沒有那個善根,他不可能進入佛門,不可能接觸佛法。
我們過去知道呀,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尤其是淨土法門是最難信的,我們在佛教居士林來講,我們修各個法門的人都有,這就是我們居士林的特點,跟寺廟不一樣,因此說佛陀的大平等就體現在這兒,它包容了所有法門的信徒。在我們學修當中,怎麼去依止叁寶呢?怎麼去修持呢?這裏頭首先就要發菩提心,因爲你只有發了菩提心,才能與十方諸佛菩薩的願力相吻合,到了我們自己的菩提心與十方諸佛的慈悲願力相吻合的時候,諸佛菩薩的一切願力、一切功德、一切不可思議的微妙神通,我們都能得到,這就叫相應,只有相應才能得到加持。這個加持,看來說,那是不是佛陀加持我們呢?當然這有佛陀的願力,但決不是佛陀強加給你的,或者是慈悲給你的,而是在你自己的信願上,與佛陀的願力相吻合的時候,自然感通而體現出來的,這一點說明一個問題,自他不二。所以我們都知道,過去佛陀說,心佛衆生叁無差別,處處都體現了平等,一開始我就講,佛陀說我們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是徹底的大平等。另外,我們知道,你信也好,不信也好,你學也好,不學也好,佛陀決不強加于人。俗話說了,佛度有緣人,你跟佛菩薩有緣,你就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你就能得到正法,得到佛陀給我們所說的一切妙法,你才能依教奉行得到真實利益。你要是不相信,你與佛菩薩沒有緣的話,我勸你你也不會進去,我說得再好你也不會相信,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就是無緣呀。無緣佛菩薩沒有恨你,沒有說“哎呀,我這麼好的法我讓你學你怎麼不學呀?”佛菩薩沒有這個分別,想信不想信,想學不想學,統統是我們衆生自己的事情,佛陀絲毫沒有幹預我們,也不強加給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體現了佛陀的,一個是平等,一個是自主呀。你想進入佛門,你來,來者不拒,你想退出,去者不留,還有這麼自由的嗎?我們在世間也沒有這麼自由呀!今天我想找個工作,我想去,你去人家不要你呀;我在這兒幹著不舒服呀,工作不相應呀,我想走呀,有的時候是不會讓你走的,你沒給人家任務完成以前他要懲罰你的。佛陀不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來者無所贊歎,去者無所批評,還有這麼自由的嗎?所以佛陀給我們說的這個教法,是大平等,大自由。同時對佛陀所說的一切教法,在我們教內可以去探討、研究、抒發個人的體會和見解,民主啊。我們在世間上在這方面往往還會有爭論呀,爭論完了以後還會起煩惱,佛菩薩沒煩惱,你怎麼認識是你的問題,佛菩薩決不會嗔怪你,還有這麼民主的嗎?沒有。所以我說我們佛教是一個大平等、大民主、大自由的宗旨的教化;所以說,我們今天要想學佛,完完全全是我們衆生自己本分的事,只是我們依照佛陀給我們說的微妙的教法,使我們依教奉行得到真實利益,這是我們應該主動去做的,而不是佛菩薩強加給我們的。我們對其它教派我們不加批評,我們也不去比較了,我只說我們佛教的特點,我們佛法的殊勝,它是在這些個地方,凸顯了它的特殊的含義,在世間法上來講就是平等、民主、自由,這都能體現出來。
另外它還有更深刻的含義,佛所說的一切教法,是微妙不可思議的,誰要真正修持能契入到佛所說一切法的真實含義上,誰就能夠開啓佛的知見,自身得到解脫、成就,同時還能夠去宣說佛的知見,度化更多的衆生,也就是說,我們要代佛去弘法度生。在這個修持過程當中,會出現很多很多的問題,但是它有幾個根本的原則和幾個要領要注意,這是在我個人在修持過程當中,首先對佛教的性質,我是這麼認爲,它是無神教。一般我們自己信衆當中,都認爲我們是有神教。另外我說它不是有神教的含義是什麼呢?因爲它沒有主宰義,以這個來界定它的性質。另外佛法的基本觀點、基本論點,剛才說了一個因果論、一個緣起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世間法上用的相對論。我們知道,任何事情,沒有相對的觀點、相對論的這種方法,我們不可能認識一切事物,不可能得到一切知識,也不可能學到一切學問,任何事情都是從相對論而産生的。但這裏頭又有很深奧的一些道理,相對,體現了佛陀所說的真俗問題,你怎麼認識所謂的空、假、中?…
《念佛的要徑(夏法聖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