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第33課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的菩提心。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寂天菩薩所造的《入菩薩行論》。《入菩薩行論》是闡釋整個大乘菩提心的精華論典。
平時我們說:爲了度化一切衆生而發菩提心,實際上要在內心中真實地發起菩提心、生起菩提心,必須有一個殊勝的引導。如果沒有引導,每天說發菩提心,結果還是無法真正了知菩提心的真實含義。在發菩提心的過程中,質量非常重要。上師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中曾經講過,修學大乘佛法的人,發心不重要,生心最重要。平時我們在口頭上說一下:我要發菩提心是很簡單的,關鍵是在發心的同時,內心要生起一種真實利益衆生的菩提心。所以觀待二者來看,發心不重要,因爲只是在口頭上講一講;生心才重要——從內心中産生真實無僞的菩提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學習如何生起菩提心的殊勝方法。
現在我們所學的內容,按照華智仁波切的科判,就是菩提心未生令生的竅訣。如果我們真正認真學習、實踐了前叁品的內容,即便是以前沒有生起菩提心,但是通過學修前叁品頌詞所表達的意義,就可以生起菩提心。裏面講了菩提心殊勝的功德利益,怎樣通過淨障積資、發心利益衆生等修行,逐漸讓自己的心抛棄自私自利,然後一心一意地利他等等。這些都是幫助我們産生菩提心,生起菩提心的殊勝竅訣。
現在我們學習的內容,是在受菩薩戒之前的一個前行。在這個前行之前,爲了清淨相續,也講了很多加行法,現在是回向利益衆生。雖然第十品也講回向,前面也講發願,但此處主要是在正行受菩薩戒之前,爲了修煉自己的心,讓自己的心專注于利他方面而作一些專門的回向。
前面我們也學習了這個科判的一些內容,今天繼續學習,平時我們要專注這種意義進行回向發願。頌詞中講到:
願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寶,
明咒及靈藥,如意諸寶樹。
裏面講了六種能夠利益衆生的事物。有些東西可能還存在于世間,有些在當下的娑婆世界、南瞻部洲實際上已不存在了,但我們還是要如是發願:願自己修學的功德,變成如意牛、如意寶、妙寶瓶、明咒、靈藥和如意樹。
如意牛在人壽十萬歲時在人間出現過,那時人們的福報很大,所以世間有如意牛。現在天界中有如意牛,四大部洲的西牛貨洲也盛産如意牛,西牛貨洲的衆生福報是很殊勝的。如意牛的乳汁、奶酪可以滿足一切衆生的願望,從中可以顯現一切衆生的所需,是能讓衆生心意得到滿足的一種寶物。我們要發願願自己成爲如意牛,或者回向功德顯現如意牛以利益衆生。如果有了這種如意牛,可以得到資具生存下去,或者獲得暫時的安樂。菩薩行的原則就是這樣的,雖然資具不一定馬上能夠成爲解脫之因,但是能夠暫時利益衆生,也是菩薩利他的一部分。
前面我們再再提到,菩薩在利益衆生的過程中,不單是布施如意牛、其他單純的一些財物——把這些東西給衆生,滿足了衆生,而是因爲菩薩相續中具足菩提心的緣故,只要和菩薩本人結緣,或者與他的願力所化的事物結緣,都能夠成爲以後解脫的因。這與世間一般的布施,一般結緣的事物,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義。一個想解脫、求解脫道的人,顯現這些東西讓衆生享受到底有什麼必要呢?實際上暫時可以滿足衆生的願望;究竟來講,因爲與菩薩結緣的緣故,通過他菩提心的攝受,可以成爲究竟解脫的正因。
第二個是妙瓶。這種妙瓶在很多經論中提到過,現在的世間中很難出現。以前民間傳說中有聚寶盆,妙瓶就相當于聚寶盆,聚寶盆中可以源源不斷地出現寶物,妙瓶中也可以源源不斷地出現很多的財富,隨心所欲滿足衆生的願望。菩薩發願願自己或者自己的功德能夠成爲這種如意妙瓶,以此方式滿足衆生的心願,利益衆生,與衆生結下解脫的因緣。
第叁個是如意寶。如意寶在衆生福報很大的時候會顯現。以前很多商人到大海裏去取如意寶。有些傳記中記載,龍王的頭上有如意寶。龍王的福報很大,擁有很多如意寶,商主到了海島中的時候,通過各種方便,就從龍王那裏取得很多如意寶,回去利益自己和家人。有時菩薩也顯現商主的身份,到寶洲取如意寶,回來利益整個國家的人民。實際上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菩薩道的時候,多次化現爲商主到寶洲取得如意寶,回來利益整個瞻部洲的人民,這種事迹在佛的傳記中多次出現。
如意寶的能力是非常強大的,有些如意寶可以在方圓四十由旬、有時在方圓八千由旬、方圓幾萬由旬中隨意地降下糧食、珍寶、衣服等等衆生所需要的物品,可以隨意地遣除衆生的饑貧。衆生的爭鬥都是因爲財富引起的,爲了爭奪財富,沒有心思修學善道。菩薩看到這種情況,爲了滿足衆生的願望,就專門去求如意寶降下很多資具財物,讓衆生得到滿足、有了修善道的基礎後,菩薩就給他們宣講十善業道,讓他們修持十善業道,最後轉生天界等善趣,或者究竟來講,和菩薩結下了一種殊勝的解脫正因,這種事迹在經典中多次出現。
如意寶一方面可以除貧、放射光明遣除黑暗;一方面也可以消盡疾病,只要能夠接觸如意寶就可以遣除疾病。還有一種說法:如意寶就是佛陀的舍利,現在世間中的舍利,到了法要滅盡的時候,所有的舍利會彙集到大海當中變成如意寶,以如意寶的方式繼續利益衆生。如意寶是一個非常珍貴的寶物,一方面具有大福報的人才能擁有,還有當時的衆生也需要一定的功德福報,否則如意寶也沒辦法顯現。
從有些公案看起來的時候,如意寶和一般的石珠子外表上沒有什麼差別,不認識如意寶的人,會認爲是普通的石珠。實際上有福報的人通過如法的方式:比如齋戒、沐浴,把如意寶供在寶幢的頂端,然後對它開始焚香祈禱,這個時候,首先是起風,把不好的髒東西吹走,之後是下小雨滋潤大地,然後如意寶再降下很多財物,是這樣一種過程。如意寶是能夠滿足衆生心願的很殊勝的寶物。
世間的如意寶能夠滿足衆生世間的心願,但是不能夠滿足衆生出世間的心願。如果在如意寶面前,祈求賜予自己證悟空性的力量,或出離整個叁界輪回,世間如意寶是沒有這個力量的。但是對出世間的如意寶(有些高僧大德或者佛,稱爲如意寶)做祈禱的話,則可從輪回中獲得解脫。因爲他們是專門發願救度衆生的,本來也具足救度衆生的能力,如果自己有信心,一心一意地祈禱的話,那麼自己想要獲得持戒的功德、禅定的功德、種種智慧的功德或者證悟的功德,通過自己清淨的信心,都可以獲得。所以佛陀是如意寶、很多殊勝的高僧大德也是如意寶。關鍵就在于我們自己有沒有這種清淨的信心,如果有清淨的信心,去祈禱具有如意寶一般功德的殊勝的高僧大德和上師的話,我們自己的相續也可以逐漸獲得種種功德。所以說,我們也願自己變成這樣一種如意寶。不管是世間的如意寶,還是出世間的如意寶,都可以利益衆生。
下面講明咒。明咒就是力量很大的一種咒語,可以成辦一切所欲之事。自己心中想要成辦某種所欲之事,念誦某種特定的明咒就可以成辦。在這種修法中,有很多成辦息、增、懷、誅業的咒語。瑜伽士爲了成辦所欲之事,在特定的時間、用特定的修行方式念誦咒語成辦所欲之事。念誦咒語有一個最大的要求,就是不能有疑惑心,如果信心很清淨,就很容易相應。如果念誦咒語時抱有一種懷疑心,則很難成就。雖說念誦明咒能成就所欲之事,但也需要一定的條件:比如禅定的基礎、其他的一種緣起之物,在所有的因緣都具足之後,念誦明咒也容易顯現咒力。如果念誦的時候非常散亂,一邊念誦一邊胡思亂想,該做的供養也不做,該遮止的違品也不遮止,像這樣隨隨便便是不可能成辦明咒的。
有時我們在修法時也會有這樣的想法,比如在法王如意寶所造的《金剛薩埵如意寶珠》修法中提到:如果如理如法地念誦40萬遍,可以成就無病、發財、長壽等等很多利益。可是很多人念了40萬遍之後,沒有出現任何一種驗相,就開始懷疑法是不是不靈驗。實際上,如理如法地念誦,一定會發揮它的咒力,一定會清淨自己的罪障,出現各種的征兆。但是如果自己本身就沒有認認真真地念,或者以很散亂的方式念,沒有達到具足四對治力的要求,雖然在數量上完成了40萬遍,但實際上可能離標准還差得非常遠。所以不是咒語本身的問題,而是自己條件不具足導致的。既然明咒可以幫助衆生成就所欲之事,那麼現在也願自己能夠成爲這樣的明咒,讓衆生念誦之後,能夠成辦一切所欲,不管是祛病、還是成就財富、成就殊勝的懷業,讓衆生能夠完全成辦一切所欲,自己這樣回向、發願。
第五是靈藥,靈藥就是靈丹妙藥。世間傳說中有一種能夠祛除一切疾病的靈丹妙藥——不管什麼樣的重病,只要服用,馬上可以祛除。在古代也有這種藥,不管怎樣的重病,服用之後馬上就能發揮作用。
因爲古代的時候,四大的精華比較充足。在具足四大精華的山裏長的藥力量也大,然而現在到處破壞水土環境,四大的力量就削弱了,此時生長的藥力量也不如以前。有些藥是通過大規模人工栽培的,在很短的時間就長成,沒有按照野生的規則去培育,所以現在的藥力量遠遠不如以前。不管怎樣,我們發願變成真正的、馬上能夠祛除衆生一切疾病的靈丹妙藥,以這種靈藥的方式來幫助生病的衆生。如果有了靈丹妙藥,生病的痛苦就可以很快遣除。菩薩是樂于見到衆生無病、無苦、享受快樂的,菩薩的心的的確確是非常清淨的一種利他心,完全不像世間人——只要自己無病、自己的家人、自己圈子裏的人快樂就足夠了,對其他人是不聞不問的。鄰居家死一個人,和自己沒有什麼關系;隔壁街失火了,燒掉多少財物和自己也沒關系,只要不是與自己有關的人,他都不關心;甚至于對自己所…
《《入菩薩行論》第33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