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禅修成爲你人生的習慣
——賢崇法師在企業家禅修中的開示
你們隨意坐,覺得怎麼舒服怎麼坐,就像那尊觀音菩薩一樣。
今天呢,我想跟大家做一個分享,一切有相的東西都是不實在的,我想通過這個禅修的闡釋,把大家最潛在的那扇門打開,讓你去發現生活當中的那種美,那種真,平時,我們很難得到這些東西,譬如我們的生活很困惑,工作很難做,人際關系難協調,家庭一天到晚是非很多。那麼,困擾我們的那些問題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呢?我們至今爲止就是找不到最根本的原因,我們希望借助于禅修去發現一個最原始最真實的你,然後去感受那種每天都是好日子,每時每刻都活在那種自在、喜悅、灑脫、從容的生活狀態當中,去體驗那種做人比做佛還好的感覺,而不是那種讓你覺得又苦又累又難受、每天都像活在地獄裏似的那種感覺。所以我們就想讓大家通過禅修去找到一個最原始、最純真、最單純的自己,也就是西方靈修學裏講的那個真我,佛教裏講的那個本性。我們爲什麼教大家禅修,教大家禁語呢?就是要把所有外在的分別,嘴巴能說的東西全部都放下,純然地去感受去覺察去體驗當下的那種心態,當下的那種思想,當下我在吃飯,我在睡覺,我在掃地,我在聽課等的那種身體的覺知。它就是最美的東西,它就是最真實的東西,就是最能改變我們生活思想狀態唯一的東西,而我們以前不知道這些,只知道向外求取。如果難受了,就去喝酒,就去找人傾訴,就去蹦迪,或者到外面去旅遊,就是通過外在的形式讓自己的情緒得到釋放或平衡。可是那些外在的東西都是假的,不是永恒的,都不是讓你永遠得到快樂的東西。所以說禅修這個東西,就是要把我們所有向外界祈求以便來麻痹我們神經的那種東西去掉,把我們的心收回來,享受那種當下的喜悅、快樂,那種永恒的、內心的豐足。因爲我們內在有快樂的時候,不需要外在的東西,而禅修就是要達到這種效果,它會給你一把快樂的鑰匙,只要你願意打開,裏面就有無盡的寶藏,人生所有的喜悅,就在你身上,當下就能體驗出來。昨天鄧松林老師也講過,他說禅修就是以一個指頭,指著一個月亮,而禅修就是那個指頭。所以,我們對某些東西不要太過于執著,要學會不斷地放下,放下,再放下,我們生活的經曆,我們成長的過程,我們的教育,我們跟父母不和諧的關系,以及結婚以後跟另一半的磨合等都造成我們精神的包袱。通過禅修以後,不斷地向內看,不斷地在自我反思當中,把那個包袱一層一層的全部剝開,然後全部放下。我們禅修的時候就要去觀想。大家通過這兩天禅修,經過我們慧海法師和鄧老師的分享,以及你們自己做事情過程中的感受,通過自己禅修中的反思,一定會有所收獲的。過去牽挂的名利、地位、錢財等你所追求的東西,都會變成你的一個包袱。可能會有人說,如果我什麼都不要的話,不就成了一個遁世者、消極者了嗎?不是這樣的,因爲,如果我們執著于外在的東西,這個東西會像一根根繩子一樣不斷地把我們綁得死死的,只有把這些東西解開來的時候,才能找到你的那個真我,才能全然地展現你原有的東西。我現在打兩個比喻,一個是:一輛火車開過來的時候,鐵軌上站了一個小孩,那你去救他還是不救?如果當時你要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考慮自己的生命會如何如何,那你就肯定不會去救那個小孩。我們做事業也是一樣的,剛開始想去做一點生意,目的是養家糊口,等你錢賺多了,得到社會認可了,頭上戴上了各種各樣的光環,那個時候,你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呢?當你沈浸在那種狀態裏面時,你會很難受。爲什麼呢?如果你出去,別人不理你,你就會心裏不平,你會想,我是某某人,你怎麼不理我呢?你就永遠把那個光環套在自己頭上,讓他牽著自己走。反過來講,如果你能把這些東西卸下來,你就會發現很自在,甚至會全身心地去做很多事情。
作爲企業家,應該達到這樣的一種境界。就是說不僅可以把自己的事業從容地做好,還能把生活安排得妥當。這裏面我們會碰到很多問題,家庭的問題,事業的問題,人際關系的問題,以及公司裏上下協調的問題等等,那我們修禅對這些問題有什麼幫助呢?昨天有一個人問我,他說禅修與企業管理有什麼關系呢?我說這裏面關系很大很大。鄭石岩的《禅在管理當中的應用》這一本書,寫得很透徹,講得也很到位。他還有叁本書,《禅》、《悟》、《覺》,你們有時間可以找來看一下,這叁本書就講到了通過修禅怎麼樣和學生對接,通過修禅怎麼樣處理好你的人際關系,通過修禅去處理你身邊各種各樣的困惑。大家都知道,要想做好企業,首先要有智慧,這個智慧怎麼得來呢?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而是靠我們修禅去發現。我那天接待了一位傅老師,他是著名的古琴家,他說他在四十多年的時光裏面每天都花兩到叁個小時去練琴,一直沒有間斷過,多的時候,一天有八個小時都在練琴,他就全身心地去感悟這個東西,全身心地去體驗這個東西,他從這個東西裏面得到了非常多的喜悅。那天我跟他分享後,他說,不管是藝術家,不管是科學家,不管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和大政治家,他們同樣發現一個宇宙的秘密,了解到這個秘密以後,你所有的夢想都能通過這個秘密給實現出來。那這個秘密該如何得到呢?就要用禅修來做這個鏈接,不然你一直會離它很遙遠。空氣,真我,是宇宙的原始規律,這些都是沒用的,因爲他不會變成你的行動,不會變成你身上的血液,不會變成你行動的導航,所以我們知識學得越多,對你的障礙就越大,就是佛教裏所說的“所知障”。我們學到的東西怎麼樣轉換成行動呢?怎麼樣在我們身上變成一種能量呢?那靠什麼?靠禅修!禅修就是最好的辦法。雖然很多人,很多大思想家他們能得到這個東西,也就是他們的某一些行爲跟禅修極爲相似,等一下你們回去之前我會送你們一本書叫《活法》,它是稻盛和夫寫的。它裏面講了很多東西,最主要的一個是稻盛和夫這個人是很幸福的,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五百強企業以後,他出家了叁年,回到社會以後又創立了一個五百強企業。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一生當中創立了兩個五百強企業,他就是把佛法利他的精神,把自己厚重的那種德行落實在自己身邊的每一件事情上,把它做起來,最後才有這樣的成功。
我們每個人都想自己的人生很如意,都想自己的生活時時充滿著快樂,這種快樂和如意不是別人給我們的,只有你從自己的內在發現出來的時候,你才能找到這些東西。所以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真我,什麼是體現內在的精神,就通過禅修把我們原有的那種真、性、情給提取出來,你得到這些東西以後,你生活當中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諸如你跟員工溝通的障礙、事業的不順、家庭的不和睦等問題都會隨之徹底地改變。但是我們很多人爲什麼做不到呢?因爲你的心沒打開,那你通過禅修所得到的那種喜悅、接納就運用不出來,所以當你碰到那個原有的帶有敵意的那個人,你的心就畏縮起來,不會放下,不會接納,不會以心換心地去跟對方交往,所以你的那種溝通是不到位的。你跟對方溝通的時候,你的心跟禅修得來的那種包容心不是一致的,所以你就溝通不好。
我們在生活中碰到問題,不要害怕,不要擔心,一定要想辦法把它解決掉,打開你的心,把手機關掉,坐下來,把腿盤起來,做幾個呼吸,等你的心沈澱下來的時候,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解決。所以說禅修不是說要故意怎麼樣,你可以隨意坐臥,用你覺得最舒服的方式進行禅修。禅修是什麼狀態呢?把心打開,得到一種喜悅,你可以躺著,你想,哇,我很舒服,你覺得全身的毛孔都打開了,你覺得最舒服的那個狀態那就是最好的禅修。這個盤腿呢,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我想這種盤法可能是最能讓人領會的一種方法。其它躺著,坐著,斜著,歪著,可能是跟你的那種原有的生活習慣相匹配,這樣的坐法會讓你得到一種暫時的舒適,但是它不會是長久的,如果你能慢慢地把自己的腿練起來,把兩只腿盤起來,這樣才能坐得長久。比如說在冬天的時候,如果你全身舒展開,你就會覺得全身空蕩蕩的,沒有一點溫度,當我們把腿盤起來的時候,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全身的那種熱量,那種身體的圓滿性,就像一個圓體,它的熱量不會向外散發的,所有的能量是聚集在你體內的,當你把身體坐直的時候,此時此刻是一種最美妙的享受。是人生當中最頂級的那種喜悅。爲什麼古代的有些禅師總是喜歡躲到某個深山裏面去修行,因爲只有摒棄外界一切幹擾的時候,我們才會得到那種最頂級的禅悅。有的人覺得吸毒很快樂,但是不如它,所以我就想跟戒毒所的人講,你們如果把禅修放到那個戒毒所裏面去,那麼當他們真正體驗到那種禅悅的時候,他可能吸毒都不感興趣了。這不是一個笑話,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情。有很多人沈醉在禅悅裏面不出來,有時候對解脫生死也是一種障礙。所以我們不能沈浸在裏面,一定要走出來,要去貢獻你的生命,貢獻你的能量。企業家更應該有這樣的一種精神境界,把你自身所具備的那種能量發揮出來,因爲你的位子別人代替不了你啊,你是個老總,別人沒辦法達到你那個位子的要求,你說一句話可以抵得上別人說一千句話,所以你應該發揮你的能量,做好你該做的事情。在生活中,我們不要把自己框在某個框架裏面,要把自己所有的能力展現出來。只有這樣去奉獻人生,奉獻真愛真美,那你這一生就會不虛此行。
當我們做某一件事情時,我們內心會有一種抵觸、不接納,那是因爲我們內心裏面還有煩惱,無法放下。禅修就會把這些負面的東西轉換成正面的東西。既然這個事情已經擺在我面前了,我爲什麼不能換一種喜悅的心態去把它處理好呢?就像我們在外面被別人碰車了,碰都已經碰了,你去罵別人,抱怨別人,有什麼用呢?你應該…
《讓禅修成爲你人生的習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