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卷)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卷)

  淨空法師主講

  新加坡淨宗學會錄影室

  請掀開經本。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

  第四品。從品題上我們很清楚的看到,經裏面所說的這些事,都是屬于我們這個世界,佛經裏面稱爲南閻浮提洲,就是指我們這個地球。佛告訴我們,佛法的修學以經爲主,這是四依裏面教導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這是永恒不變的原則。因爲我們看到古德有一些注解,注得似乎與現代科學裏面所觀察到的不相應,這種情形我們存疑可以。不可以說現代科學所講是正確,把佛經所說是迷信,如果我們用這個方法來觀察,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爲許許多多的境界是我們肉眼見不到,我們相信佛在經上講的話。祖師大德沒入這個境界,所說的不一定完全相應,我們可以拿來作參考,也不必去否定它,反正有此一說就好。諸位如果看注解裏面,譬如他講《長阿含》裏面,月亮爲什麼有影子?這個影子是閻浮提的樹影。現在接受科學教育的人是絕對會否認,像這些地方我們不必爭論。如果不能夠徹底明了,存疑就可以了。請看經文: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衆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佛菩薩度衆生,所謂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這是圓滿智慧,高度的技巧,所表現出來的。有許許多多設施,不是我們凡夫心思、觀念所能夠達到,所能夠理解。凡事決定不能看眼前,眼前是手段,一定要看目的。如果目的是純正,手段非法也是純正,這個高明;如果目的是邪惡,手段再善都是邪惡。如同過去父母、老師教導子弟一樣,有時候罵他、有時候打他、有時候痛責備他,但是意思是善的,都是望他向好處去學,後來的結果是好的。如果天天溺愛,一切都隨順著子弟的心,嬌生慣養,到長大的時候作奸犯科,那父母、師長是錯誤的。佛菩薩教化衆生的手段、手腕那就更高明、更特別。我們在《華嚴經》上所看到,像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伐蘇蜜多女,用貪嗔癡這個手段,好像完全是背道而馳,可是到最後看他的結果,都得清涼自在,都能夠遠離貪嗔癡,證得自性的圓滿功德,所以他是屬于善巧方便。

  在《地藏經》上我們也看到這個現象,比《華嚴經》這叁位菩薩表演的還要殊勝,都是用地獄,惡毒的這些鬼王,鬼王都是菩薩化身,不是真的鬼王。真的鬼王怎麼能夠參加,忉利天宮釋迦牟尼佛的法會?我們人道比鬼道還要高一層,高多了,人都不能參加世尊的法會,怎麼鬼、畜生能參加?這個裏面鬼王裏頭有示現畜生身,都是大菩薩,都是地藏菩薩一類人物;換句話說,統統都是地藏菩薩。我們今天能夠理解佛的教導,真正能夠發心,依照本經的理論方法修學,也發大心—“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們自己也就入了地藏菩薩的俱樂部,也是地藏菩薩一流人物。地獄是表什麼?苦難。世間所有苦難衆生,他們還沒有脫苦,還沒有能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菩薩願意留在世間永遠教化衆生,不成佛道。其實不成佛道是形式,不是真的;真的,地藏菩薩久遠劫早就成佛,他的學生成佛的都那麼多,老師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不居佛位。佛好像是校長,他不當校長,永遠當教員;學生已經作校長,老師還在這個學校當教員,就是這麼個意思,我們一定要懂得。

  地藏菩薩對佛這是表演給我們看,雖然是佛的老師,佛是他的學生,但是今天老師是菩薩地位,學生是佛的地位,一定要表示尊師重道,這一點我們要學習。任何場合當中,我們常常記住,給衆生做一個好榜樣,現在社會大衆,幾個人知道孝順父母?幾個人知道尊重師長?師是老師,長是長輩。我們要提倡,我們不做,等誰去做?我們在這個地方,有一些老法師到這邊來訪問,或者我們到別的地方去拜訪其他的老法師。我們要明了,他的年齡比我們大,他出家的時間比我們久,戒臘比我們高,在座席上一定要請他坐上座。我們雖然是客人,是他的上賓,我們也要把上位讓給他。爲什麼這麼做?尊師重道。千萬不要人家一讓你,你就端端正正坐在這上面;是可以,不是不可以,爲什麼?你今天是客人,你今天是主客,是應當的。但是我們請他上座的時候,對于教化衆生更爲有利,要明白這個道理。念念爲佛法,念念爲衆生想,這個就對了。現在一切衆生,舉世之人大多數貪嗔癡慢與日俱增,叁毒增上就帶來舉世的災難。災難從哪裏化解起?從人心,地藏菩薩在此地不就是給我們作示範。今天忉利天宮這一會,忉利天主是主人,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都是佳賓,佛稱贊菩薩,菩薩恭敬世尊,彼此恭敬。爲什麼?爲一切衆生,這個意思我們要懂,精神、形象我們都要學習。

  “菩薩白佛言”,白是下對上,敬辭;說話多謙虛、多恭敬。“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不說他自己有能力。我今天有這個能力,在無量無邊世界裏面,分身度化一切衆生,仰仗佛力加持。其實他不仗佛力加持,他自己也辦得到,謙虛的話、恭敬的話,給我們後學作榜樣;我們有能力做到,也深深感激大衆力量的加持。我們今天在這裏舉行一個法會,無論法會大小,要靠大衆力量,臺前、臺後,道場裏面跟道場外面,社會大衆他們出錢出力,善意的贊揚都是神力加持。菩薩明了,所以有一個真誠感恩之心,凡夫迷惑不知道。佛雖然教導我們,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不覺悟。從早到晚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回向“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這兩句話念得口熟了,意思懂不懂?真的不懂。你要真懂了,一切衆生對我都有恩德。護持的人有恩德,贊歎的人有恩德,供養的人有恩德,再跟諸位說,毀謗的人有恩德,破壞的人有恩德,陷害的人還是有恩德。

  這些倒行逆施,他的功德在哪裏?他的功德教我們反省、教我們警覺。菩薩教化衆生,一個從正面,一個從負面,正面勸善,負面幫助你警覺、幫助你斷惡。讓你看到惡的這一面,你想到這個不好,我應該要把惡的因斷掉,示現種種惡的果報來提醒你,讓你覺悟。沒有這些逆緣、逆增上緣,人就迷惑在順境當中,不知道覺悟。所以往往一個逆境來了,人一下覺悟、一下就回頭,哪裏不是恩德?《地藏經》裏面,這一類的事情非常非常之多,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救拔一切業報衆生”,造業受報這一些苦難的衆生,特別是指地獄,地獄裏頭造作的罪業極重,受的苦極深。地藏菩薩以大願力來幫助這些苦難衆生,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方法教化,他就用什麼方法,極其善巧方便。末後說如果不是如來大慈力的加持,即不能作如是變化。這些用意作法,在我們佛家裏面講行法,修行的方法,都是提醒我們,都是在此地苦口婆心示現教導我們。請看下面經文,底下這句經文非常非常重要。

  【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衆生,遣令度脫。】

  佛在前面把入滅之後,這一段時間很長,我們在前面讀過;度化苦難衆生的事情,付托給地藏菩薩,以及與會的一切諸大菩薩,以地藏菩薩爲主。這個地方幾句話是菩薩承當世尊的囑咐,他依教奉行,他承當。換句話說,佛不在世誰代理佛?地藏菩薩代理佛,一直等底下一尊佛出世。由此可知,我們在這部經上看到,就能夠在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刹土裏面所見到,地藏菩薩的化身是盡虛空、遍法界,哪個世界要沒有佛出世,代表佛的都是地藏菩薩。不僅僅他是世尊滅度,彌勒佛沒有出現之前他代理,所有一切諸佛刹土,前一尊佛滅度,後一尊佛還沒有出世這個當中,代理佛度化衆生統統是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值得人尊敬,地藏的弘願,諸佛如來不能不贊歎、不能不佩服。爲什麼?他度的衆生是最難度的,佛所度的衆生,衆生差不多都根熟了,佛出現來度。根性沒熟,依舊在造作一切罪業,極難度的衆生,地藏菩薩去度。所以這一部經我們要細讀、要深思,深解義趣,然後才知道這個經在一切經典裏面,也是屬于根本*輪。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世界,閻浮提衆生來講,這是我們修學的基本法。明白這個道理,確實能滅一切罪,能修一切善,爲什麼?你真正明了,真妄邪正、是非善惡,你真正通達明了,這個不容易,沒有高度的智慧做不到。後面這一句更好了,

  【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安慰世尊,請您老人家不要顧慮。末法滅法這麼長時間之內,罪苦的衆生,菩薩一肩承當,把教化衆生的任務使命,他擔負起來。請看經文: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衆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爲善爲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這是世尊告訴地藏菩薩,我們一般習慣上說爲地藏菩薩開示。實在說,菩薩在此地代表我們大衆,世尊爲菩薩開示,實際上就是爲我們開示。我們現前是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之下,佛在此地都給我們說出來了。我們自己說不出來,自己迷惑顛倒,佛清楚、佛明了,點醒我們。

  “一切衆生未解脫者”,解脫兩個字我們要懂得,解是對煩惱講的,煩惱沒有解除,現在的術語叫解放,煩惱沒解放;脫是對生死講的,六道輪回講的,你沒有能夠脫離六道輪回。這八個字就是指六道裏面的衆生,單說一切衆生,六道之外的四聖法界也是衆生,也屬于有情衆生;但是加一個未解脫者,專指六道衆生。六道衆生是什麼個狀況?“性識無定”,性是心性,識是分別、執著;不定,變化太大,前念才滅,後念又生,不一定相續,常常會改變主意,這叫性識無定。不要說我們對于一切人、一切事,我們的主意拿不定,對自己也拿不定。早晨想的事情,晚上就要改變、就變卦,這是事實。所有一切意念當中,佛給我們歸納叁大類:善、惡、無記,這叁大類。善、惡造業,無記是無明,也不是好事情,我們懂得是無記也造業。無記造的是什麼業?糊塗業。無明糊塗,沒有智慧。

  “惡習結業”,造的惡業,將來要受…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