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策大師淨土警語精華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劉承符居士摘錄
師諱行策,字截流,姓蔣,宜興人。父全昌老儒也,與憨山清公爲友。憨山既示寂之叁年,爲天啓六年。一夕,全昌夢憨山入室而生子,因名之曰夢憨。及長,父母相繼逝,發出世志。年二十叁,投武林理安寺箬庵問公出家。脅不至席者五年,頓徹法源。問公化去,師住報恩寺,遇同參息庵瑛師,勸修淨業。又遇錢塘樵石法師,引閱臺教,乃同入淨室,修法華叁昧,宿慧頓通,窮徹教髓。康熙二年,結庵于杭州法華山西溪河渚間,專修淨業,因名所居曰蓮柎庵。九年,住虞山普仁院,倡興蓮社,學者翕然宗之。居普仁十叁載,至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九曰卒,年五十五。時有孫翰者,病死一晝夜複蘇。曰:吾爲冥司勾攝,系閻羅殿下,黑暗中,忽睹光明燭天,香華布空,閻羅伏地,迎西歸大師。問:大師何人?雲:截流也。吾以師光所照,遂得放還。同日,有吳氏子病死,踰夕複活,具言所見,亦如翰言。
淨空法師于一九九四年叁月二十日在美國加州德安乍學院講行策大師(一六二七~一六八二)淨土警語精華,爲期一周,承張德聲居士惠贈錄音帶七卷。恭聽之後,摘要筆錄,供養讀者。
諸位同修,行策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代祖師,其傳記已于昨日簡略介紹。此項淨土警語份量雖不多,而對我們修學很有幫助。茲摘其最精要的五十六條,印成講義,供養各位。
一、苟無真信,雖念佛持齋,放生修福,只是世間善人,報生善處受樂,當受樂時,即造業,既造業已,必墮苦。
這幾句話說明修行人如不能往生,必定墮落在輪回受苦,這個苦是指叁塗苦報而言。能否離苦得樂,其關鍵即在真信。佛在華嚴經上說:信爲道源功德母。說明信爲入道的根源,一切功德皆由真信中生出來,有真信可將福德變成功德,若無真信雖有功德也變爲福德。福是有盡的,享福即難免造業,等福享盡,其所造的罪業即陸續變成果報。現世報叫花報,如今天所見的老人晚年疾病纏身,臨終亦有很大的痛苦,如癡呆症要拖幾年,走的時候,昏迷顛倒,神智不清。所以人生大事以往生淨土爲第一優先,其要件是真信真念,時時刻刻心中有佛。
二、莫輕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
大師這話實在是對我們說的,我們都是未悟,所以不要小看自己。自古以來,祖師大德開悟的秘訣就是“一念回光”。“回”是回頭,“光”是自性本有的智慧光明,如何回頭,只是一念而已。二念就不能回頭,一念即一心不亂,真正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現前,不是外來的。
叁、若不專念,求生彼國,必至隨業流轉,受苦無量。
對我們提出最嚴重的警告。修行想在一生中成就,除了往生淨土之外,別無二法。行策大師之前身是憨山,憨山爲明末四大師之一,修行很有成就。他是修禅的,而非修淨的,如其修淨,他就不來了。他修禅回來再修淨,可見他對于禅教都很透徹。往生西方沒有別的訣竅,就是專信專願專念就行了。如不能往生,後果即隨業流轉。業力太可怕,仔細想想,從早到晚,一年到頭,起的是什麼心,動的是什麼念,造的是什麼業。言語行爲,造善業在叁善道,造惡業在叁惡道。絕大多數的人,一生造作,善少惡多。佛在唯識經論中告訴我們,心心所中,“惡心所”有二十六個,“善心所”只有十一個,善念連一半都不到,而且惡念的力量強過善念。再從外面境界上看,善境界少,惡境界多。不要看現前,某人權傾一時,作威作福,待一、二十年後再看其苦不堪言狀,我們見過多了。要想離苦得樂,永脫輪回,就必須專念,求生淨土。
四、心性無二,自然感應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應。
我們的心性與阿彌陀佛的心性是一不是二,從理上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及眼前環境,都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既然是自性變現的,那有不感應的道理。我們苦切的真心切願,真想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想見阿彌陀佛,我們的心能感,佛的慈悲必能應。
五、佛念衆生,如母憶子。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
此是楞嚴經上的經文,說明感應道交之狀況,衆生無量無邊,佛念衆生是他的願心,幫助衆生,接引衆生到極樂世界,提供他們最好的修學環境。佛心清淨平等慈悲,衆生念佛是感應道交的作用,如不念就沒有感應。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衆生,都是佛所念的對象。佛事門中不舍一人,而衆生願不願來要看他的善根福德因緣如何。善根福德是多生劫修行累積的,因緣亦絕非偶然,學佛的人有幾個人有機會遇到淨土法門?他遇到之後真肯念佛,真肯發願想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福德。世出世間只有這一件事是真的,其余全是假的。那些虛的假的你放在心上,到後來全是一場空,什麼都得不到。愚人癡人才把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放在心上,學佛人把叁乘佛法放在心上也錯了。從理上說,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的德號,純真無妄。從事上說,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無量壽無量光是性德的顯現,唯有這一項是真的。假的放在心上到臨終時一樣也帶不去,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帶得去,在臨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前來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念頭放在心上,妄念固然不好,善念也未必好到那裏,要淨念,常常想西方世界,想阿彌陀佛,想發心修行證果,廣度衆生,這叫憶佛。所以我常常勸大家,經要念得熟,若不熟,想不起來,只有打妄想。在念佛期間或在夢中見佛,皆屬感應。佛門傳記中或世間文人筆記如閱微草堂筆記,所述感應事迹甚多。淨土聖賢錄所載修行人臨終佛來接引,腦筋清楚,有的告訴家人已經看到佛來,均系事實。
六、具足真信,雖一毫之善,一塵之福,皆可回向西方,莊嚴淨土。
佛門各宗各派無量法門,在回向時均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現代人雖念而心並不向淨土,有口無心,得益無多。所行善事與所修福德,雖然很小,若心真實、願真實,亦有莫大功德,皆可回向西方莊嚴淨土。淨土是法性土,我們所住的娑婆世界是法相土。西方四土皆爲法性土,法性土是真的。佛法講真假,其標准是:真的永遠不變,凡是會變的不是永遠存在,都是假的。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地球有成住壞空。西方人無生老病死,西方的植物永無凋謝,所以稱無量壽無量光。從每一位希求往生的人,真信真願真行裏面變現出來的,一切都要真。所以我們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一切都要真切至誠。有些同修初聽到這些道理,對于以至誠待人,尚有躊躇。尤以現今社會,虛僞者多,我若以真心待人,要處處吃虧,太不合算了。要知真實與虛妄不能相應,不會起感應道交作用。我們過去生生世世修淨業未能往生的原因,就是因爲有這個錯誤觀念所障礙。人對我們是假的,我對他要真誠。如果他來騙我,我就叫他騙,我心裏明白,願意叫他騙。到臨命終時,他搞他的輪回,我生我的淨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還怕什麼?這樣修持,就是佛法所講的生死自在。隨心所欲,喜歡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
七、修行別無要術,但真信願生,一向專念,則一切行履,無煩改轍。
修淨土法門即信願行叁資糧,只有這叁個條件。真正念佛人,隨緣度日就好了。“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如仍有錯誤的想法看法皆屬新殃,這個身體無量劫皆在六道輪回,而今生是最後身,生活愈簡單愈好,能吃得飽,穿得暖,有小房子住可以遮避風雨,夠了。身心皆無事,最好;不必去找事,工作亦不必去攀高職位。美國生活比臺灣好過,生活簡單,自然就少造罪業。吃齋念佛對身體健康有莫大好處,現在是五濁惡世,惡是惡見,濁是汙染,世間已達到嚴重的汙染,貪嗔癡慢、殺盜淫妄,彌漫于社會。至于環境方面更令人擔心,第一個水汙染,幾乎不忍卒飲。空氣方面,在臺北幾乎看不見藍天。家畜非自然生長,用化學加肥飼料以及注射種種藥針。我想現在菜場上的肉類做出菜來,也都變得不是味道了。多年前在臺灣有一天我拜訪方東美夫人,我問她:您年輕時吃的雞蛋和雞肉與現在的味道一樣嗎?她想了半天說,不一樣。現在養雞場把雞一生下來就關在籠子裏養,如坐牢一輩子,最後被殺,它的情緒能好嗎?它的肉還會好吃嗎?印光大師在文鈔中曾提到,母親喂小孩母奶時,如母親發脾氣,其奶即産生毒素,小孩吃後會死,大師見過兩個例子,所以他勸世人,如母親生氣時不要喂小孩母奶,過兩小時以後再喂。可見情緒不好會影響身體,發生毒素,殺生食肉,必然有礙衛生。不但如此,現在連蔬菜都噴灑農藥,也都汙染,實在可怕。
八、名心永盡,素願攸同,時節因緣,幸常集會,庶他生爲親近之津梁,此世爲助發之資具,願交勉焉。
這是大師建念佛道場,集大家于一堂共修時,對大家勉勵的話。“名心”是求名之心,永遠斷掉,利心更不必說。世間凡夫都把名利放在心上,只要有名利心,決定出不了叁界。名利是叁惡道的鎖煉,所以一定要斷。念佛堂同修們目標相同,都希望生淨土,建此蓮社共修,乃非常難得的殊勝因緣,利用這個環境成就自己的道業,來生親近阿彌陀佛,現在這個道場就是將來西方過渡的津梁。我們利用這個環境設備作爲我們認真修學的增上緣。
九、真歇和尚雲:佛佛授手,祖祖相傳,惟此一事,更無余事。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叁百余會,獨于淨土之教,諄諄贊說,是爲超凡入聖之捷徑乎。
真歇大師是禅宗大德,大徹大悟之後,到了晚年,專修淨土,求生西方,他有語錄留于後世。他說:一切諸佛教的與祖師大德傳的就是這一件事。在通途上說,即是生死大事,這個生死大事,惟有念佛生淨土才能解決。如果細讀淨土五經,他說的這些話並不過份。佛專說淨土,有叁經,其中無量壽經,根據古人考據,皆認爲佛講無量壽經不只一次。世尊講經每部經從未講過兩次。仔細研究無量壽經五種譯本經文,至…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精華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