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八九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叁八九卷)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第五大段福田甚深,目首菩薩偈頌第二首:

  

  【又如水一味,因器有差別,佛福田亦然,衆生心故異。】

  

  這個比喻很好懂,爲什麼一切衆生布施得報不同?目首菩薩答複的十首頌,從第二首到第十首,這十首偈是分別來解釋。前面第一首是總的說,往下這分別解釋。清涼大師告訴我們這九首都是上半是比喻,下半是法合。

  

  「水喻,器有大小,方圓任器故」。水是一樣的,但是盛水的器皿不相同。如果我們說這個水杯(杯子)有大有小,水盆也有大小,也有方圓長短不一樣,水注入裏面就隨著器的形狀,這些事相我們平常都看得很清楚,都能夠體會到。佛用這個比喻,比喻衆生修福,衆生器有大小,這個器就是我們講的心量,說器有大小不好懂,心量大小不一樣,心量懇切也不一樣。即使是在一個人,同一個人修福,昨天的心情跟今天心情就不一樣;同樣修布施,昨天我們也布施十塊錢,今天也布施十塊錢,得的福報相不相等?不相等。布施的心情不相同,得果報就不一樣。

  

  所以布施,佛常常給我們講要用誠懇心,要用愛心,要用尊重心、謙敬心,我們的心圓滿,功德就圓滿。如果布施裏面沒有恭敬心,也沒有愛心,是一種什麼心?可憐他,他很可憐,給他一點。能不能得福?能得,得的福報不大。而且這裏面還有問題,夾雜著貢高我慢、輕視別人,佛說果報在修羅道不是在人天。有些人說:阿修羅也不錯!阿修羅不一定是你理想的。爲什麼?阿修羅有四種,天阿修羅,那個福報大,人阿修羅,畜生阿修羅,餓鬼阿修羅。六道裏面只有地獄道沒有阿修羅,其他的五道都有。

  

  所以天阿修羅不錯,他的福報跟諸天相等,欲界天。色界天裏頭沒有阿修羅,爲什麼?色界天人很慈悲,沒有瞋恚,也就是說從來也不會發脾氣。修行人修得再好,定功再深,智慧再高,如果常常還有不平,常常還有憤怒,那我們就曉得充其量他生欲界天,色界天沒分。如果瞋恚嚴重,那生在欲界天裏面,不是在欲界天道,是欲界天裏面的阿修羅道。阿修羅的福報跟天人是一樣的,他修的福大,但是德行就不及天人,天人有德行,阿修羅傲慢容易生瞋恚心。所以修羅死後多半墮惡道,往上升的太少太少了,多半都是往下墮落。

  

  我們在佛經裏面常常看到,八部護法神裏面有阿修羅,這一類的阿修羅是學了佛的,他是皈依叁寶,接受佛陀的教誨,他們有修行。雖然有修行,修行得好的當然沒有問題;修行功夫還差一點的,還有阿修羅的習氣。這個我們要明了,有帶著習氣的,就是說他有沒有傲慢?沒有,真的沒有,真的不會輕視別人,可是樣子好象有,這就是習氣,習氣很難斷。

  

  我們平常修行,瞋恚對我們傷害最大。對于現前,像過去許哲居士所講的,她講的話有道理。發一次脾氣,時間只有二、叁分鍾,時間並不長,憤怒!你全身震動,你每個細胞、每個器官都受影響,要叁天才能恢複正常。這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發脾氣對自己身體健康傷害最大,叁天才能恢複。如果常常發脾氣,那對于身體健康的損害非常嚴重,壽命也折損了,所以心平氣和的人延年益壽。這貪瞋癡裏面,瞋恚是嚴重的傷害,發脾氣當然有對象,那個對象的傷害實在講不大,他的傷害大概只有叁分,對自己的傷害至少有七分。你要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才知道發脾氣是很愚蠢的行爲,不是聰明。

  

  這一首偈是告訴我們,修福這裏面的情況也非常複雜,就是複雜的心情所得的果報不相同。所以六道衆生、九法界衆生,我們修福怎麼修都比不上佛。我們說這個佛就是經上所講的「佛福田」,比不上佛。圓教初住以上就是佛,分證即佛。這前面跟諸位說得很明白,佛跟凡夫不同的,佛用真心,凡夫用妄心;凡夫有妄想分別執著,佛沒有。只要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人就叫做佛,是真佛不是假佛。真心是什麼?真心在經教裏稱爲菩提心。大乘教教人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用我們現在的話,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修的功德是圓滿的、是究竟的。真心就是我們常講的真誠心,真誠是菩提心之體。後面講四種,講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菩提心的作用,有體、有用,體用是一不是二。作用雖然說四個,每一個裏面都圓滿的含攝其他的叁種,我們要學!

  

  菩提心是自性本來具足的,諸佛如來有,一切衆生都有,這是性德、真性,哪能沒有!可惜的是我們凡夫把自己的真心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迷了。迷了之後,體就變成虛僞。你看真誠對面就是虛僞,清淨對面就是染汙,我們想想我們現在的心虛僞,不是真心,平等心的對面就是傲慢、不平等,正覺的對面是愚癡,慈悲的對面是自私自利。諸位想想看,我們用虛僞、用染汙、用不平、用愚癡、用自私自利去布施修福,你跟諸佛怎麼能比?差別太大!爲什麼有這麼大差別?佛在經上講得好,講得太多了,「一切法從心想生」。

  

  我們布施的錢財也好,法也好,說布施無畏都好,不在數量在心。真心布施以金錢來說,一分一毫得多大福?福報是遍法界虛空界,爲什麼?真心心量是那麼大,它跟那個心量一樣大,妄心則不然。妄心心量很小,自私自利,只爲自己,那得福就最小了。我爲我一家。從前家庭是大家族、大家庭,不像現在,我們現在講家跟中國古人以前講家的意思不一樣,所以現在講家的概念,很少人能夠體會到古人講這個家的意思。古人這個家四代同堂、五代同堂。這一個家族少說也有幾十人,多的時候有幾百人,那個家族。所以齊家就能治國,你能治家,你就有能力治國,這很有道理。現在小家庭,一家只有叁、四個人,這不行。這個家容易治,治國就難了,你就沒有治國的能力。

  

  可是現在小家庭,小家庭還真難治,我們普遍看到的現象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天天吵架,這種現象在古時候很難見到。你要問爲什麼?古時候對于家族非常重視,家教很嚴,他有家教!這就講到教育,中國教育的特色就是家教。我說過很多次,學校教育是家教的延續,社會教育是家教的擴張,宗教教育是家教的究竟圓滿,家教是根,現在沒有了。

  

  人在過去,從小受過家教,但是不一定是念書。你看有很多生長在農村偏僻地區,他有家教,有沒有念過書?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他明理,他懂事,他會做人,他懂得孝養父母、懂得友愛兄弟、懂得尊重長輩,他會做人。跟現在的教育不相同,現在家教沒有了,現在有學校教育,沒有家教。所以學校教育學了很多知識,也學了很多技能,很會辦事,不會做人;不知道孝養父母,不知道友愛兄弟,自私自利。這一生人與人之間相處,爲什麼?就是利害,沒有道義,于我有利的就是朋友,于我有害的就是敵人。這一生過得多辛苦,這樣一生,人生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這樣的人生跟畜生有沒有兩樣?沒有兩樣!甚至于連畜生都不如。

  

  人之可貴,貴在教育!中國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最重視教育,最重視家教,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今天整個社會動亂,什麼地方出了問題?是教育出了問題。學校這麼多,從幼兒園到大學、研究所,全世界學校有多少?教育問題出在哪裏?出在沒有家教,就出在這裏,就像一棵大樹一樣,根爛掉了。樹再老,樹再高,根爛掉,自自然然它會倒下來,它會枯死,道理在此地。

  

  所有一切的教育都是以家教爲根。我們今天提倡《弟子規》,提倡十善業道,那就是根。釋迦牟尼佛教導人是從根本教起,「淨業叁福」這叁條十一句不能不重視,那是修行證果的根本,從小就要學。「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前面兩句是根本的根本。佛法建立在哪裏?建立在孝道、建立在師道的基礎上。佛法本身是師道!孝道沒有了,師道的根就成了問題。

  

  所以從前人講十善業道,他有沒有念過《十善業道經》?沒有,有沒有學過十善業道?沒有,可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他真做到了。他爲什麼會做到?從小學的。父母、長輩甚至于鄰裏鄉黨,看到小孩有過失都會糾正他,都會教他。而這些孩童都很乖,都能接受,都不敢反抗,這是從前社會風氣,現在沒有了,現在看不到了。父母說他幾句也許還能接受,別人說他,他就不能接受,這是什麼原因?還是家庭教育疏忽了。

  

  由此可知,我們現在要想救自己,這不敢講救別人,救自己。學佛的同學都相信人生有來世,人不是死了就了了。死了就了了,我們這些事情都可以不必幹了,諸佛菩薩也不必應化到世間來了,一定要知道,身有生滅,靈性不生不滅。你要不相信,你自己可以細心去想一想,你晚上睡覺作不作夢?會作夢。你的身體睡在床上,在那裏休息,就像死人一樣,你的靈性依舊在活動,身睡覺了,你的靈性沒有睡。你有沒有想到這樁事情?你真想通了,你就曉得,靈性不生不滅,身有生滅。這一生在這個世間,靈性借住這個身體,好象住在身體裏面,這身體是活生生的,它走了這個身體就叫屍體,靈性到別的地方去了。一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它靈性不斷向上升。我們這上面有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欲界天上面有色界天,色界天有十八層天;再上去有四空天,四空天再往上去就超越六道輪回,六道之外四聖法界,不斷向上提升,那我們這一生過得就有價值、有意義。

  

  菩薩自行化他是一樁事,自己修行就是教化衆生,教化衆生就是自己修行,是一不是二,《華嚴》說的不二法門!菩薩怎樣提升自己?教化衆生,所謂是教學相長,自己必須要在人事物這個環境當中去磨煉。磨煉什麼?磨煉不執著,磨煉不分別,磨煉不起心、不動念。你不在境界上你怎麼修法?所以大乘的修學比小乘快速。爲什…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八九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