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八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三八九卷)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五大段福田甚深,目首菩萨偈颂第二首:

  

  【又如水一味,因器有差别,佛福田亦然,众生心故异。】

  

  这个比喻很好懂,为什么一切众生布施得报不同?目首菩萨答复的十首颂,从第二首到第十首,这十首偈是分别来解释。前面第一首是总的说,往下这分别解释。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这九首都是上半是比喻,下半是法合。

  

  「水喻,器有大小,方圆任器故」。水是一样的,但是盛水的器皿不相同。如果我们说这个水杯(杯子)有大有小,水盆也有大小,也有方圆长短不一样,水注入里面就随着器的形状,这些事相我们平常都看得很清楚,都能够体会到。佛用这个比喻,比喻众生修福,众生器有大小,这个器就是我们讲的心量,说器有大小不好懂,心量大小不一样,心量恳切也不一样。即使是在一个人,同一个人修福,昨天的心情跟今天心情就不一样;同样修布施,昨天我们也布施十块钱,今天也布施十块钱,得的福报相不相等?不相等。布施的心情不相同,得果报就不一样。

  

  所以布施,佛常常给我们讲要用诚恳心,要用爱心,要用尊重心、谦敬心,我们的心圆满,功德就圆满。如果布施里面没有恭敬心,也没有爱心,是一种什么心?可怜他,他很可怜,给他一点。能不能得福?能得,得的福报不大。而且这里面还有问题,夹杂着贡高我慢、轻视别人,佛说果报在修罗道不是在人天。有些人说:阿修罗也不错!阿修罗不一定是你理想的。为什么?阿修罗有四种,天阿修罗,那个福报大,人阿修罗,畜生阿修罗,饿鬼阿修罗。六道里面只有地狱道没有阿修罗,其他的五道都有。

  

  所以天阿修罗不错,他的福报跟诸天相等,欲界天。色界天里头没有阿修罗,为什么?色界天人很慈悲,没有瞋恚,也就是说从来也不会发脾气。修行人修得再好,定功再深,智慧再高,如果常常还有不平,常常还有愤怒,那我们就晓得充其量他生欲界天,色界天没分。如果瞋恚严重,那生在欲界天里面,不是在欲界天道,是欲界天里面的阿修罗道。阿修罗的福报跟天人是一样的,他修的福大,但是德行就不及天人,天人有德行,阿修罗傲慢容易生瞋恚心。所以修罗死后多半堕恶道,往上升的太少太少了,多半都是往下堕落。

  

  我们在佛经里面常常看到,八部护法神里面有阿修罗,这一类的阿修罗是学了佛的,他是皈依三宝,接受佛陀的教诲,他们有修行。虽然有修行,修行得好的当然没有问题;修行功夫还差一点的,还有阿修罗的习气。这个我们要明了,有带着习气的,就是说他有没有傲慢?没有,真的没有,真的不会轻视别人,可是样子好象有,这就是习气,习气很难断。

  

  我们平常修行,瞋恚对我们伤害最大。对于现前,像过去许哲居士所讲的,她讲的话有道理。发一次脾气,时间只有二、三分钟,时间并不长,愤怒!你全身震动,你每个细胞、每个器官都受影响,要三天才能恢复正常。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发脾气对自己身体健康伤害最大,三天才能恢复。如果常常发脾气,那对于身体健康的损害非常严重,寿命也折损了,所以心平气和的人延年益寿。这贪瞋痴里面,瞋恚是严重的伤害,发脾气当然有对象,那个对象的伤害实在讲不大,他的伤害大概只有三分,对自己的伤害至少有七分。你要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才知道发脾气是很愚蠢的行为,不是聪明。

  

  这一首偈是告诉我们,修福这里面的情况也非常复杂,就是复杂的心情所得的果报不相同。所以六道众生、九法界众生,我们修福怎么修都比不上佛。我们说这个佛就是经上所讲的「佛福田」,比不上佛。圆教初住以上就是佛,分证即佛。这前面跟诸位说得很明白,佛跟凡夫不同的,佛用真心,凡夫用妄心;凡夫有妄想分别执着,佛没有。只要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人就叫做佛,是真佛不是假佛。真心是什么?真心在经教里称为菩提心。大乘教教人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用我们现在的话,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修的功德是圆满的、是究竟的。真心就是我们常讲的真诚心,真诚是菩提心之体。后面讲四种,讲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菩提心的作用,有体、有用,体用是一不是二。作用虽然说四个,每一个里面都圆满的含摄其他的三种,我们要学!

  

  菩提心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诸佛如来有,一切众生都有,这是性德、真性,哪能没有!可惜的是我们凡夫把自己的真心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迷了。迷了之后,体就变成虚伪。你看真诚对面就是虚伪,清净对面就是染污,我们想想我们现在的心虚伪,不是真心,平等心的对面就是傲慢、不平等,正觉的对面是愚痴,慈悲的对面是自私自利。诸位想想看,我们用虚伪、用染污、用不平、用愚痴、用自私自利去布施修福,你跟诸佛怎么能比?差别太大!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别?佛在经上讲得好,讲得太多了,「一切法从心想生」。

  

  我们布施的钱财也好,法也好,说布施无畏都好,不在数量在心。真心布施以金钱来说,一分一毫得多大福?福报是遍法界虚空界,为什么?真心心量是那么大,它跟那个心量一样大,妄心则不然。妄心心量很小,自私自利,只为自己,那得福就最小了。我为我一家。从前家庭是大家族、大家庭,不像现在,我们现在讲家跟中国古人以前讲家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现在讲家的概念,很少人能够体会到古人讲这个家的意思。古人这个家四代同堂、五代同堂。这一个家族少说也有几十人,多的时候有几百人,那个家族。所以齐家就能治国,你能治家,你就有能力治国,这很有道理。现在小家庭,一家只有三、四个人,这不行。这个家容易治,治国就难了,你就没有治国的能力。

  

  可是现在小家庭,小家庭还真难治,我们普遍看到的现象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天天吵架,这种现象在古时候很难见到。你要问为什么?古时候对于家族非常重视,家教很严,他有家教!这就讲到教育,中国教育的特色就是家教。我说过很多次,学校教育是家教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教的扩张,宗教教育是家教的究竟圆满,家教是根,现在没有了。

  

  人在过去,从小受过家教,但是不一定是念书。你看有很多生长在农村偏僻地区,他有家教,有没有念过书?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他明理,他懂事,他会做人,他懂得孝养父母、懂得友爱兄弟、懂得尊重长辈,他会做人。跟现在的教育不相同,现在家教没有了,现在有学校教育,没有家教。所以学校教育学了很多知识,也学了很多技能,很会办事,不会做人;不知道孝养父母,不知道友爱兄弟,自私自利。这一生人与人之间相处,为什么?就是利害,没有道义,于我有利的就是朋友,于我有害的就是敌人。这一生过得多辛苦,这样一生,人生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这样的人生跟畜生有没有两样?没有两样!甚至于连畜生都不如。

  

  人之可贵,贵在教育!中国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自古以来最重视教育,最重视家教,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今天整个社会动乱,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是教育出了问题。学校这么多,从幼儿园到大学、研究所,全世界学校有多少?教育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没有家教,就出在这里,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根烂掉了。树再老,树再高,根烂掉,自自然然它会倒下来,它会枯死,道理在此地。

  

  所有一切的教育都是以家教为根。我们今天提倡《弟子规》,提倡十善业道,那就是根。释迦牟尼佛教导人是从根本教起,「净业三福」这三条十一句不能不重视,那是修行证果的根本,从小就要学。「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前面两句是根本的根本。佛法建立在哪里?建立在孝道、建立在师道的基础上。佛法本身是师道!孝道没有了,师道的根就成了问题。

  

  所以从前人讲十善业道,他有没有念过《十善业道经》?没有,有没有学过十善业道?没有,可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他真做到了。他为什么会做到?从小学的。父母、长辈甚至于邻里乡党,看到小孩有过失都会纠正他,都会教他。而这些孩童都很乖,都能接受,都不敢反抗,这是从前社会风气,现在没有了,现在看不到了。父母说他几句也许还能接受,别人说他,他就不能接受,这是什么原因?还是家庭教育疏忽了。

  

  由此可知,我们现在要想救自己,这不敢讲救别人,救自己。学佛的同学都相信人生有来世,人不是死了就了了。死了就了了,我们这些事情都可以不必干了,诸佛菩萨也不必应化到世间来了,一定要知道,身有生灭,灵性不生不灭。你要不相信,你自己可以细心去想一想,你晚上睡觉作不作梦?会作梦。你的身体睡在床上,在那里休息,就像死人一样,你的灵性依旧在活动,身睡觉了,你的灵性没有睡。你有没有想到这桩事情?你真想通了,你就晓得,灵性不生不灭,身有生灭。这一生在这个世间,灵性借住这个身体,好象住在身体里面,这身体是活生生的,它走了这个身体就叫尸体,灵性到别的地方去了。一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它灵性不断向上升。我们这上面有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欲界天上面有色界天,色界天有十八层天;再上去有四空天,四空天再往上去就超越六道轮回,六道之外四圣法界,不断向上提升,那我们这一生过得就有价值、有意义。

  

  菩萨自行化他是一桩事,自己修行就是教化众生,教化众生就是自己修行,是一不是二,《华严》说的不二法门!菩萨怎样提升自己?教化众生,所谓是教学相长,自己必须要在人事物这个环境当中去磨炼。磨炼什么?磨炼不执着,磨炼不分别,磨炼不起心、不动念。你不在境界上你怎么修法?所以大乘的修学比小乘快速。为什…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八九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