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密勒日巴尊者傳 第五章

  第五章

  惹瓊巴又問道:“尊者,您得了口訣之後,是立刻就到山裏去修行呢?還是仍舊住在馬爾巴上師那裏?”

  密勒日巴說:“上師叫我就在他跟前寬心的修行,又給准備了很好的衣食,讓我到近處羅紮烏村的臥虎崖洞去修定。

  “我在洞中修定的時候,點了一盞酥油燈在頭頂上;燈不點完,身體不動,也不下座。這樣終日終夜的修定,過了十一個月。

  “一天,上師和師母帶了會供輪(會供輪——每月舉行一次的集會,密乘修行人在這種集會時供養諸佛,念誦儀軌。)的上好飲食到洞中來看我。在洞門口,上師說;“兒啊!你自習定到今天,恰好已是十一個月了,你能不令座墊變冷,如是精進修行,我真是高興。現在,暫時打破窟門到你父親這兒來,談談話,休息,恢複一下疲勞,把你的覺受證解,向我說一說。”

  “我在洞內,聽見上師的話以後,說道:“休息倒用不著,但是這是上師的命令,不能不出去!”正要想打開窟門的時候,心裏躊躇著,覺得出去很可惜。這樣一猶豫,就更失去了打破窟門的勇氣。師母就過來說;“兒啊!你是不是在打門啊!”

  ““我沒有勇氣打門。””

  “師母就說:“你出來是毫無過失的,這是秘密真言乘深遠的大緣起。特別是上師的脾氣燥,你不要失掉緣起。母親來替你打破窟門,請你早點出來吧!”師母說完就把窟門毀掉了。於是我就隨著上師師母回到廟裏。

  “到了廟中,上師就說:“現在讓我們父子來修“現觀”的儀軌吧!達媚瑪請你准備會供!”在會供當中,上師說;“兒啊!你對於口訣有了怎樣的了解?有甚麼覺證悟境沒有?慢慢的對我說吧!”

  “我就跪在上師的面前,合掌當胸,流著淚唱了一首七支供養的歌:

  於諸不淨衆生境,示現種種幻化身;

  示現清淨所調衆,圓滿報身前敬禮。

  以各不同衆生語,妙音宣說聖法要;

  開顯八萬四千法,敬禮聲空無別語。

  不爲有相所掩蔽,法身虛空光明性;

  遍滿宇宙一切法,無轉法身意前禮。

  清淨法性宮殿中,常寂無我幻化身;

  叁世諸佛之佛母,慈母達媚瑪前禮。

  遵奉教論諸弟子,如法修持之徒衆;

  所有一切眷屬前,以大虔敬我敬禮。

  十方世界一切中,所有供養及我身;

  悉以供獻尊者前,一切罪業我皆忏。

  一切善業我隨喜,無比*輪請常轉;

  乃至輪回未空隙,請求上師恒住世;

  一切功德所累積,悉以向諸衆生。(原缺一字)

  “供上七支之後,我又繼續向上師啓禀道:“與金剛持無別的上師父母啊!您無比的慈悲和加持,令弟子感到您無比的恩德。現在讓我把些微的悟解,呈現尊前,祈求您在法性寂如的心境中,悲憫垂聽!

  ““我們這個纏繞含聚的身心,是由“無明”等十二緣起而産生的;我們的這個人身,一方面固然是血肉所系,業果所牽,精神所執的一個混合物;可是這個人身啊!對於那些有福德,有宿善的人們,卻是一個無價的寶船。這個寶船將用來筏渡生死的河流,駛抵解脫的彼岸!對於那些作惡造罪的人們,這個人身卻是誘人惡趣的淵薮。同樣的人身,作善作惡,向上向下,招來快樂或痛苦,卻如此的人不同!我覺悟了—如何在分歧的道路處有所選擇,如何運用這個人身,實在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一切痛苦根源的輪回大海,它是如此的難於渡過,今日幸有慈悲上師的接引,在浩然無際的生死大海中指示我一個方向。

  ““我亦了悟……最初趨入佛道,應該皈依上師叁寶,次第如法學習。一切的學習之中,最要緊的是依止上師,因爲上師是一切幸福的根源;上師的一切訓敕都要遵從;如法守護叁昧耶戒(叁昧耶戒即爲密宗戒),持戒是最要緊的基礎!

  ““在萬千不同的衆生中,人的比例是如此的稀少;千千萬萬的人群中,能夠聽聞佛法,知道解脫的途徑,能夠走向菩提大道的人,更是稀有;如此,在所有無窮的衆生當中,有機緣趨入佛法的人,比例起來,更是多麼的稀少,多麼的難得啊!

  ““我們雖幸運的得了這樣的一個人身,卻不能確保生命的安全,誰也不知道那一天會死,那一天會失掉這個寶貴的人身,所以應當寶貴這個人身,珍惜這個人身。

  ““宇宙的萬物萬象,皆受因果律的支配,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了解叁世的因果律,才能了解苦樂的報應,和賢愚貴賤的源由。又因爲宇宙的一切皆是變化無常的,所以有作爲的一切善惡行爲所得的果報,也不是永恒不變的。積善所得的福德,努力所得的富貴,情愛所引的眷屬,與一切享受和快樂,也都是暫時的,會壞滅的,不可恃的,不可靠的,不究竟的。而人生的快樂比起他的痛苦來,卻更如滄海之一粟!叁惡道的苦痛,更不是不堪想像,輪回無盡的生死大海中,衆生嘗盡了苦痛和悲哀。我思維這無盡生死的疲勞和苦痛,令我自然地一心向法;求解脫的渴望,令我決心作佛。

  ““清淨的身心爲進入佛法的基礎,所以第一步要先受別解脫戒,此後漸次的學習正法;守護學處,應如護自己的眼睛,勿使損壞墮敗。然而尋求個人的解脫,只是小乘的有限道而已。如爲了悲憫一切衆生,令衆生皆解脫苦海,須要發大慈悲心和大菩提心。思念一切如父如母的衆生對我的恩德和情愛,我將何以報答?所以在菩提道上所作的善行,都應向給所有的一切衆生。這樣,爲了一切如父如母衆生的緣故,便誓求佛果,發大菩提心,修習一切菩薩行處。

  “有了這樣的大乘心根底,才能進入金剛真言乘。以清淨見,依止一位具相的上師;承受對輪回自性之指示,同時要求得具足方便智慧的四大灌頂;以灌頂力得甚深見;而後次第修觀,精進修持“共道的人無我觀”(“諸法無我”爲大小顯密諸乘所共依的教觀,故曰“共道之無我觀”。“人無我觀”即爲蘊,界,處中“實我”不可得的觀行。);由佛陀的教授和理智的思維,尋求何處是我,竟不可得;如是證悟人無我理。這樣以無我見而修正定,妄念斷,不相續,心進入無分別,持定不起座,可經年月;如此可謂得定了。

  ““如是,以正念力恒持護守,不墮昏沈掉舉,漸次明覺增長;雖顯現而無自性,明朗而無分別,赤裸裸,明朗朗;然這只是定相的覺受而已。許多人以此執爲勝觀。但是衆生凡夫是難生起如量的勝觀(如量的勝觀者,真實現量之殊勝慧觀也,慧觀者透徹的智覺觀照也。)的!只有證得初地(初地—出世道十地中的初步,名爲歡喜地,行者初得聖性,歡喜無量,故名歡喜地。)以後,才能真實的見到勝觀,因此應該依於勝觀入道。其他定境如看見佛像等,只是修習的一點徵驗,毫無重要的價值。

  ““總之應增進定境的覺受,以各別抉擇慧,觀甚深理,不能沒有勝觀的方便;如樓梯一樣,要有一步步的階梯才行。(譯者意見:此段見解,不像密勒祖師的口吻,因爲此處涉及要緊的空觀見,即是黃教與紅,白、薩加各教分歧之處,譯者所依的版本是拉薩版,可能這段不是原著,所以保留存疑的態度,請讀者注意。)在修任何有相無相定以前,必須發慈悲心,一切都是爲了衆生,然後以清淨見進入無觀行。最後向功德與一切衆生。在無分別中作這些事是一切道中最殊勝的。我現在如實地知道了這些道理!

  ““那些饑餓的人,雖然知道食物可以止饑;但僅是“知道”又有甚麼用?終不能解決饑餓之苦。解決饑餓之苦,是要真真的去吃食物才行的!和這一樣,於空性的道理,只是了解,又有甚麼用處?要證悟空性才行,慧觀之方便應在後得淨積中增進。瑜珈行者所觀的空性,正是那無言說,無分別,法爾平等(法爾平等卻是說本來是平等,既不是做使它平等,也不是由增和減少使它平等,也無所謂淨和垢,是清清淨淨一味的平等性。)性的密宗見。這是我的一點點了解。爲了圓證此勝解,所以應該忍受疲勞,饑苦,抛棄一切世間的愛染,如死屍一樣,不怕死,我礙的,精進修持。在無比恩德的上師父母之前,我密勒日巴沒有任何物質錢財的供養;只能在我的一生中,以修行和成就來供養;以究竟證解,報身莊嚴淨土來供養您。”

  說完了又唱了一只歌:——

  大恩上師金剛持,

  諸佛生處達媚瑪;

  佛子化身諸眷屬,

  請聽弟子解悟義。

  未解誤解與錯謬,

  一切過失祈宥恕;

  由尊大悲之壇城。

  流放加持悲暖光。

  我心智慧蓮花開,

  覺證缭繞如香溢;

  恨我無由報師恩,

  惟以生命精進修。

  成就利生以報恩,

  弟子所有未當語,

  一切求尊祈宥恕。

  “上師聽畢,非常高興的說道:“兒啊!你已經到達了這個境地了嗎?”師母也高興極了,說道:“我的兒子,精進和智慧真不小啊!”于是又與我談了許多關于修法的話。後來我就又回到崖洞裏修行去了。

  “有一次,上師到衛地去宏法,在做完會供的一個夜晚,想起對尊者那諾巴的教敕有不懂的地方,空行母也對上師作了表示,上師就想再去印度觐見那諾巴大師。

  “上師由衛生回到羅紮鳥村以後才幾天,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穿綠色衣服的妙齡女郎,身穿綢衣,骨飾莊嚴,眉間和腰間都有黃丹嚴飾,她對我說:“兒啊!你長期修行,雖然得到成佛的大手印(大手印——Mahamndra,爲這密乘修般若心地的最高法門,其見行修持皆頗似我國禅宗。)口訣,和六法(六法——是密宗的六種成就法,即①拙火,②化身,③夢修,④光明,⑤中陰,⑥轉識。)心要;但是于一刹那間成佛的“奪舍”法(奪舍法——得心氣自在之行者,依此口訣能以神識轉入他人的已死或未死之身體,故曰“奪舍”法。)口訣,你還沒有得到啊?”我心裏想,這個女郎的樣子和打扮,都像是空行母,但是不知道究竟是魔障呢?還是真的空行母授記?不過無論如何,凡是叁世諸佛知道的法,我的上師都知道;上至成佛,下至降伏野老鼠的口訣,他全都…

《密勒日巴尊者傳 第五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