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空性論
龍樹菩薩造 法尊法師譯
敬禮曼殊室利智慧薩陲!
生住滅有無,以及劣等勝,佛依世間說,非是依真實。
生、住、滅、有、無、劣、等、勝是等一切,佛唯依世間名言故說,非依真實。
問:如現說我等,此豈非有?後有無我慧轉,故定應有我。答:何以故?
無我非無我,非故無可說。一切所說法,性空如涅槃。
問:汝說一切諸法皆自性空者,爲依國王教敕而說,爲有通達一切法皆性空之正理耶?答:
一切法自性,于諸因緣中,若總若各別,無故說爲空。
一切諸法之自性,于諸因緣中,或于因緣和合,或于隨一一法上,悉皆非有,故說一切諸法自性都空。
有故有不生,無故無不生,違故非有無,生無住滅無。
法若已有,則不從因生;已有,乃名有故。無,亦不從因生,以無故。有無相違亦不得生,不相順故。如有無相違,其非有非無又豈能生?是相違法故。生無故,住滅亦無。
問:佛說有叁有爲相,謂生住滅,又說生時有生,故有爲法應有生?答:
已生則不生,未生亦不生,生時亦不生,即生未生故。
且已生則非所生,何以故?已生故。故已生者則非所生。又未生者亦非所生,何以故?尚未生故。諸未生者則非所生,離生作用、勢力,自體非有,故非所生。又正生時亦非所生,何以故?此即已生及未生故。若是已生、未生,仍如前說,非是所生;其已生者已生訖故非是所生,其未生者尚未生故,離生用故,無勢力故及無體故,非是所生。由離已生、未生,無別第叁生時,故亦非所生。
複次;因不成故亦無生。何以故?
有果具果因,無果等非因,非有無相違。叁世亦非理。
若有果者,具足果故說名爲因。若無彼果,則同非因。若非有果非無果,則成相違,有無應不俱故。
又于叁世因亦非理,何則?因若在前,因爲誰因?因若在後,何用因爲?若因果同時,此同時所生之因果,誰爲誰因,誰是誰果?如是叁世因亦非理。
問:有一、二、多等數,數應理故,非一切法皆空;若有諸法,此數乃有,故一切法非皆是空?答:
無一則無多,無多亦無一,以是一切法,緣起故無相。
若無一者則無有多,多若無者一亦非有,故諸法皆是緣起;以緣起故即爲無相。
問:經中廣說緣起能有苦果,諸傳教者亦說一心中有及多心有。答:
緣起十二支,有苦即不生,于一心多心,是皆不應理。
經說十二緣起有苦果者,此即無生,以于一心中有、多心中有不應理故。何則?若一心者,則因果俱生;若多心者,則前支已滅,應非後支之因。俱非理故,緣起即無生也。何故無生?以諸緣起因無明生,佛說無明緣顛倒起,而彼顛倒自性空故。何以故?
非常非無常,亦非我無我,淨不淨苦樂,是故無顛倒。
言無常者,謂非有常;常若無者,即無能治之無常。余叁亦爾,故無顛倒。複次:
從倒生無明,倒無則不有,以無無明故,行無余亦無。
若無四倒,則無從彼所生無明;無明無故,則不起諸行;余支亦爾。複次:
離行無無明,離無明無行,彼二互爲因,是故無自性。
自若無自性,雲何能生他?以緣無性故,不能生于他。
若離諸行,無明則不生;若無無明,亦不生諸行。此二互爲因生故,皆無自性。若自無自性,雲何能生他?是故自體不成之諸緣,非能生他。複次:
父子不相即,彼二亦非離,亦複非同時,有支亦如是。
父非是子,子亦非父,非相離而有,複非同時。如父子不成,十二緣起當知亦爾。複次:
夢境生苦樂,彼境亦非有,如是緣起法,所依緣亦無。
如夢境中實無依境所生之苦、樂,亦無彼所依境。如是因緣所生諸法及所依之緣,悉皆非有。問:
若諸法無性,應無勝劣等,及種種差別,亦無從因生。
是故汝說諸法皆無自性,不應正理。答:
有性不依他,不依雲何有?不成無自性,性應不可滅。
若謂諸法有自性者,應非依他之法。若謂雖不依他可有法者,故曰不依雲何有,謂不依他則不成法。若謂雖不依他亦成法者,則應不成無性;性若是有,應不滅壞,終不成無。
問:緣自性、他性、無性之心非無所依,故性不空。答:
自他性及滅,無中雲何有,故自性他性,性無性皆倒。
無者,謂非有義。于此無中,豈可說有自性、他性及以滅壞?是故自性、他性、有性、無性皆顛倒攝。問:
若諸法皆空,應無生無滅,以于性空中,何滅複何生。
若謂諸法皆自性空,則應無生無滅。汝說性空而有生滅,然于自性空中有何可滅及可生耶?
答:一切法皆唯是空,何以故?
生滅非同時。無滅則無生。應常有生滅。無生則無滅。
生滅非同時者,謂生滅不同時有。若謂唯有生者,破曰無滅則無生,謂無滅中生不應理,以無無常性則無有生故。又應常有生滅者,謂應常有生與無常性。
若謂無常性恒隨法轉,于生、住時不起作用,要至滅時方滅其法者,破曰無生則無滅。謂無生時滅亦非有。
若無滅,則無滅相之無常性,以無滅者,說是無常性不應理故。故唯應有滅也。
若謂即唯有滅。答:
無生時無滅,不從自他生,是故生非有,無生則無滅。
于無生時應無有滅。彼生非從自、他生,由此生非有。非有生者,即不生也。無生則無滅者,謂無生者則…
《七十空性論(法尊法師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