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結集文、結集品等。如世尊告苾刍衆言:「我說知見能盡諸漏,若無知見能盡漏者,無有是處。」世尊散說此文句已,複結爲頌,而諷誦言:「有知見盡漏,無知見不然,達蘊生滅時,心解脫煩惱。」(T27, p659c)
小結:由以上的引述,可以得知釋尊初期所流傳的「分教」內容有【1】契經:蘊輯、處輯、緣輯。【2】應頌:配在契經之末。【4】諷誦:《諸上座所說偈》、《屍路偈》、《牟尼偈》、《衆義品》、《波羅延那》。【5】自說:《憂陀那》、《法句偈》。此期釋尊弟子們往外傳誦時,是「先偈頌、後契經」,其中的偈頌是「先自說、後諷誦」的次第。
四、釋尊中期的九分教
釋尊在傳法的中期,將其教法的內容,歸納爲九分教,此由釋尊對弟子舍利弗談及製戒的因緣時,便可看出,《摩诃僧祇律》說︰
爾時佛告舍利弗︰有如來不爲弟子廣說修多羅、祇夜、授記、伽陀、憂陀那、如是語、本生、方廣、未曾有經。舍利弗!(有)諸佛如來不爲聲聞製戒,不立說波羅提木叉法,是故如來滅度之後,法不久住。舍利弗!譬如鬘師、鬘師弟子,以種種色花,著于案上,不以線連,若四方風吹則隨風散,何以故?無線連故。……舍利弗!以如來廣爲弟子說九部法,爲聲聞製戒,立說波羅提木叉法,是故如來滅度之後,教法久住。舍利弗!譬如鬘師、鬘師弟子,以種種色花,以線連之。若四方風吹,不隨風散,所以者何?以線連故。」(T22, p227b)
此處所說的九部經,與南傳的巴利文《善見律毗婆沙序》及《長部經注序》所說的九分教有相同的內容:【1】契經(修多羅),【2】應頌(祇夜),【3】記說(授記、和伽羅那),【4】諷誦(伽他=伽陀),【5】自說(憂陀那),【6】本事(如是語、伊帝日多伽),【7】本生(阇陀加),【8】方廣(毗佛略),【9】希法(未曾有法、阿浮陀達磨)。依《摩诃僧祇律》卷叁十二,此律的傳承是1.優波離2.陀娑婆羅3.樹提陀娑4.耆哆5.根護6.法高,故與南傳的巴利律同爲優波離系的傳承。這一傳承所憶持的是「九分教」。
在釋尊傳法的中期,所傳出的經典和偈頌的數量漸增,須要進一步的編集:
第一,于【1】契經中,另外輯出與道支相應的一類,此由後來編成的雜阿含的不同傳說來推知:犢子部以及大衆部,在共通的《摩诃僧祇律》上說︰
文句雜者,集爲雜阿含︰所謂根雜、力雜、覺雜、道雜,如是比等,名爲雜。(T22, p491c)
此一線索表示,有一類是與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相應的編輯(以下稱之爲道輯)。所以,釋尊中期的「契經」有二類,一爲「蘊輯、處輯、緣輯」,一爲「道輯」。又由《藥事》卷七也可看出確實有「道輯」這一類的經集︰
爾時,世尊從定而起,于苾刍衆前,敷座而坐,告諸苾刍曰:若有外道,來問汝等:沙門喬答摩作何等行,于二月間,而入寂定?汝應報雲:入數息叁昧,何以故?我于二月中,作數息觀宴坐而住,我作此觀時,于入息曾無散亂,如實了知,于出息亦無散亂,如實了知,長短生滅,遍身所有出息,皆悉了知,…諸苾刍!我今爲汝如法而說聖者修行,諸天修行,梵天修行,無學修行,有學修行,如來修行,凡有學者,未得當得,未證當證,未得見前,當得見前, 凡無學者,已得見前,當得增長,有學者當得見法安樂而住。」乃至《道品》集經中說。(T24, p32c)
此處《藥事》引用入出息相應經,並指出這是屬于《道品》的集經。
第二,于【4】諷誦(伽他)中,擴大編入與八衆相應的偈頌,成爲《衆相應偈》(內含《見真谛》)。此亦由後來編集雜阿含的傳說來往前推知,《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說︰
若經與伽他相應者,此即名爲相應阿笈摩。(T24, p407b)
化地部的《五分律》又說︰
此是雜說,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子、天女說,今集爲一部,名雜阿含。(T22, p191a)
《四分律》也說︰
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諸天,雜帝釋,雜魔,雜梵王,集爲雜阿含。(T22, p968b)
這叁線索表示著,有的以伽他(諷誦)的形式來編輯,有的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帝釋、魔、梵等八衆相應的內容來編輯,這些同樣是指《衆相應偈》的編集,其形式是伽他(諷誦),而內容是八衆相應。所以,此期諷誦(伽他)的編輯,除了舊有的a《諸上座所說偈》、《屍路偈》、《牟尼偈》、《衆義品》、《波羅延那》外,還編輯了b《衆相應偈》(內含《見真谛》)。《大毗婆沙論》說:
伽他雲何?謂諸經中,結句諷頌彼彼所說,即《驎頌》等,如伽他言:「習近親愛與怨憎,便生貪欲及瞋恚,故諸智者俱遠避,獨處經行如驎角。」(T27, p660a)
此處《驎頌》等,是中期編集的諷誦。《見真谛》是釋尊初期教化夜叉(富那婆薮鬼母)時相關之偈,此期編入b《衆相應偈》中。
第叁,將散文型的大量契經,依性質另外分出【3】記說、【6】本事、【7】本生、【8】方廣和【9】希法五種分教,說明如下。
【3】記說:中期所編集的記說是釋尊問弟子答,弟子問釋尊答,或弟子問弟子答等簡短問答的經典選輯;後來也包括四種問記,以及回答死後生處等(授記)。《大毗婆沙論》說:
記說雲何?謂諸經中,諸弟子問如來記說,或如來問弟子記說,或弟子問弟子記說。化諸天等問記亦然,若諸經中四種問記,若記所證所生處等。(T27, p659c)
【6】本事:中期所編集的本事是增一式的《如是語》,類同于玄奘所譯的《本事經》,不明顯說出傳法的地點、因緣等事,並于經末配上【2】應頌。《阿毗達磨順正理論》說:
言本事者,謂說自昔展轉傳來,不顯說人、談所、說事。(T27, p660a)
【7】本生:中期所編集的本生是佛陀過去生中的熊、鹿等諸本生事,《大毗婆沙論》說:
本生雲何?謂諸經中,宣說過去所經生事,如熊、鹿等諸《本生經》,如佛因提婆達多說五百《本生事》等。(T27, p660a)
【8】方廣是釋尊廣說種種甚深法義的經典,如《五叁經》、《梵網經=梵動經》、《幻網經》、《五蘊經=象迹喻經》、《六處經=分別六處經》、《大因緣經=大緣方便經》。釋尊中期九分教的方廣,也包含弟子間探討甚深法義的「論議」。《大毗婆沙論》說:
方廣雲何?謂諸經中,廣說種種甚深法義。如《五叁經》、《梵網》、《幻網》、《五蘊》、《六處》、《大因緣》等。(T27, p660a)
《方廣經》當時又稱之爲《大經》,《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說:
若複《大經》欲誦、正誦,謂《小空》、《大空經》、《增五增叁經》、《幻網經》、《影勝王迎佛經》、《勝幡經》。(T23, p925c)
此中所提到的《小空經》、《大空經》、《增五增叁經=五叁經》、《影勝王迎佛經=頻毗娑羅王迎佛經=頻鞞娑邏王迎佛經》等,都是文廣義深的經典。
【9】希法是贊歎佛、法、僧叁寶等甚希有事的經典,例如,《自歡喜經》、《未曾有法經》、《侍者經》、《薄拘羅經》、《阿修羅經》、《地動經》、《郁伽長者經》等,《大毗婆沙論》說:
希法雲何?謂諸經中,說叁寶等甚希有事。有余師說:諸弟子等贊歎世尊希有功德,如舍利子贊歎世尊無上功德、尊者慶喜贊歎世尊甚希有法。(T27, p660a)
小結:由以上的引述,可以得知釋尊中期所流傳的教法內容有完整的九分教,即【1】契經:蘊輯、處輯、緣輯;道輯。【2】應頌:配在契經之末。【3】記說:如來記說、弟子記說。【4】諷誦:a《諸上座所說偈》、《屍路偈》、《牟尼偈》、《衆義品》、《波羅延那》;b《衆相應偈》(內含《見真谛》)。【5】自說:《憂陀那》、《法句偈》。【6】本事:《增…
《釋尊時期的分教和阿含經的集成之研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