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序品第一)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序品第一)

  太虛大師講述

  二十一年十二月在閩南佛學院

  釋 經

  甲一 教起因緣分

  乙一 證信序

  丙一 五重證信

  丁一 略敘聞時主處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如是者,中國佛教諸大師略有八種釋義:一、約信順釋,言如是者信順之辭。二、約法性釋,即法性爲如,唯如爲是。叁、約真俗釋,真不違俗名之爲如,俗順于真稱之爲是。四、約弟子釋,阿難所說如于佛語、故名爲如,爲欲簡去相似之如、故稱爲是。五、唯約佛釋,阿難道佛所說之法,如佛所說不異,故名爲如;如諸佛說是正非邪,故複言是。六、約佛及佛弟子釋,言如是者,感應之瑞也,以言教出于感應,故言如是。七、言如是者,如斯之言是佛所說,故言如是,八、言如是者,指將傳所聞之一部而言,謂如是一部經我親從佛聞也。諸家解說不可具述,今取如是一部經爲如是。我聞者,依圓測法師說:謂傳法菩薩及阿難等五蘊身上假立爲我,耳根發識聽聞所說,故言我聞。所以佛地論雲“我謂諸蘊世俗假者,聞謂耳根發識聽受,廢別就總,故說我聞”。真谛叁藏說:親聞名曰如是我聞。欲避增減異分諸過失,謂如是之法我親從佛聞,非他展轉傳來的,所以名曰如是我聞。

  一時者,據菩提留支所說有其多種:有一念時、一日時、百年時、一切時等。今言一時者,非此等時,正是如來說此經時。雖言一時,而不雲某年月日,因人間天上的時間各有不同,如忉利天一晝夜,人間要曆百年;又如中國陰曆陽曆並用,從陰曆看來今天是十一月廿六日,從陽曆看來今天是十二月廿叁日,所以佛經上敘述佛說法的時候,都是渾然的說一時,而不肯定是在某年月日的。

  王舍城,是地名,梵名曷羅阇姞利泗城,在中印度摩伽陀國。智度論說:“是摩伽陀國王有子,一頭兩面四臂,時人呼爲不祥,王即裂其身首棄之曠野。……以大力勢治閻浮提,閻浮提人因名此山爲王舍城。……見此五山周匝如城,即作宮殿于中止住,以是故名王舍城”,西域記裏關于王舍城的名稱亦有討論,恐繁不述。

  耆阇崛山,譯鹫臺山、鹫頭山,山頂似鹫頭故。古譯靈鹫山,亦簡稱曰靈山,乃釋尊說法最著名的場所。

  以上聞、 時、( 佛、說法 )主、處,共爲四重證信。

  丁二 廣列同聞諸衆

  戊一 聖衆

  己一 近眷屬

  與大比丘衆叁萬二千人,皆是阿羅漢,心善解脫,慧善解脫,所作已辦,離諸衆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得大自在,住清淨戒,善巧方便,智慧莊嚴,證八解脫,到于彼岸。其名曰:具壽阿若憍陳如,阿史彼室多,摩诃摩那,波帝利迦,摩诃迦葉,憍梵波提,羅波多,優樓頻螺迦葉,那提迦葉,伽耶迦葉,舍利弗,大目犍連,摩诃迦旃延,摩诃迦毗那,真提那,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阿尼樓馱,微妙臂,須菩提,薄拘羅,孫陀羅難陀,羅侯羅,如是具壽阿羅漢;有學阿難陀等,各與若幹百千眷屬俱,各禮佛足,退坐一面。

  以下乃證信序中第五引同聞衆。同聞諸衆,有聖衆凡衆之分,聖衆中之近眷屬衆,即聲聞衆;大眷屬衆,即菩薩衆。然此二衆中先列聲聞衆而後列菩薩衆者,即因聲聞衆時常聞佛說法,時常親近于佛,爲佛說法時之常隨衆;且又依佛律儀而行而修,故此名爲近佛眷屬,乃先敘說。菩薩衆則不然,因諸菩薩時時遍遊十方國土,親近諸佛,時時本其大悲願力普度一切衆生,以及具大智慧,威力法財功德莊嚴,故不必常隨佛後,因之立此名爲大眷屬。至于其余凡衆,天龍八部,是佛說法時之外護眷屬,而人非人等乃聽佛說法之大衆耳。此諸同聞大衆,今在本經之首表列出來,並敘其名德者,因欲舉出佛當時說法之情形,使未來之人對此經典倍生信心,了此經實從佛淨法界中所流出也。

  此所列同聞大衆,其文非常繁多,範圍亦非常廣闊,所以,只把這經文讀誦一遍,俾各人依此所舉出之諸衆,和法會殊勝之情形,各各攝心觀想,于是靈山法會即顯現在各人心中。所以把此同聞諸衆,畫作心地觀會之曼怛啰,中間是佛,繞以近眷屬之聲聞及大眷屬之菩薩,其次乃爲天龍八部之外眷屬,以至人非人等。若能作此曼怛啰之觀想,則法會諸衆一一明現目前矣。本寺最近曾做水陸道場,內壇中所陳列的諸佛菩薩聲聞等像,亦即爲一種之曼怛啰也。

  心地觀會曼怛啰:

  

  舉類曰大比丘衆,標數曰叁萬二千人,明位曰皆是阿羅漢。阿羅漢者,此雲應,應受人間天上之供養故,應不再受叁界之生死故。心善解脫下,是贊阿羅漢之德,經中文意甚詳,今不細述。總之、此心善解脫者,即諸聲聞衆從其因地起修,至阿羅漢地所成之果德也。具壽阿若憍陳如下,列聲聞衆之名。具壽者,即是長老之義,如彌陀經中之“長老舍利弗”,亦是此具壽義,因齒德俱長,故名具壽或長老也。阿若憍陳如者,阿若此雲解、是名,憍陳如此雲火器、是姓。阿史彼室多,此雲馬勝。摩诃摩那,即摩诃男。波帝利迦,佛之堂弟,皆佛成道已最初得度者也。羅波多即離婆多,此雲星宿。摩诃迦毗那即劫賓那,此雲房宿。真提那即金毗羅,此雲威如王。微妙臂梵雲婆修 ,此雲善臂。余皆常途所知,不複一一細述。有學阿難陀等者,有學對無學而言,無學是諸漏已盡,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者,而此須陀洹等,尤須修習方堪究竟,故名有學。此有學中,因阿難陀多聞第一,故舉之爲上首,以代表一切有學聲聞衆也。各與若幹下,總結聲聞衆之有學無學叁萬二千人,各與其眷屬俱來佛所,面禮佛足,退坐一面也。

  己二 大眷屬

  複有菩薩摩诃薩八萬四千人俱,皆是一生補處大法王子,有大威德如大龍王,百福圓滿身光照耀,猶如千日破諸昏闇,智慧澄徹逾于大海,了達諸佛秘密境界,然大法炬引導衆生,于生死海作大船師,憐湣衆生猶如赤子,于一切時恒施安樂,名稱普聞十方世界,自在遊戲微妙神通,已能善達諸總持門,具四無礙辯才自在,已得圓滿大願自在,妙善成就事業自在,已能善入叁昧自在,具足圓滿福德自在,常爲衆生不請之友,經無量劫勤修六度,曆事諸佛,不住涅槃,斷諸煩惱,講說妙法,無量世界化利群生,製諸外道,摧伏邪心,離斷常因令生正見,而無往來動搖之相,非嚴而嚴十方佛土,不說而說妙理寂然,住無所住度人天衆,無所不受廣大法樂,披精進甲、執智慧劍,破魔軍衆而擊法鼓,身恒遍坐一切道場,吹大法螺覺悟群品,一切有情悉蒙利益,聞名見身無空過者,具叁達智,悟叁世法,善知衆生諸根利鈍,應病與藥,無複疑惑,布大法雲,澍甘露雨,轉不退轉智印*輪,閉生死獄,開涅槃門,發弘誓願,盡未來際度脫群生,此諸菩薩不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其名曰:無垢菩薩,彌勒菩薩,獅子吼菩薩,妙吉祥菩薩,維摩诘菩薩,觀自在菩薩,得大勢菩薩,金剛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虛空藏王菩薩,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叁昧自在王菩薩,妙高山王菩薩,大海深王菩薩,妙辯嚴王菩薩,歡喜高王菩薩,大神變王菩薩,法自在王菩薩,清淨雨王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療煩惱病菩薩,寶山菩薩,寶財菩薩,寶上菩薩,寶德菩薩,寶藏菩薩,寶積菩薩,寶手菩薩,寶印手菩薩,寶光菩薩,寶施菩薩,寶幢菩薩,大寶幢菩薩,寶雨菩薩,寶達菩薩,寶杖菩薩,寶髻菩薩,寶吉祥菩薩,寶自在菩薩,旃檀香菩薩,大寶炬菩薩,大寶嚴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星光菩薩,火光菩薩,電光菩薩,能念慧菩薩,破魔菩薩,勝魔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不斷大願菩薩,大名稱菩薩,無礙辯才菩薩,無礙轉*輪菩薩:如是無垢菩薩摩诃薩等各與若幹百千眷屬俱。

  此列菩薩衆,即是大眷屬衆也。此段敘述次第,和前文聲聞衆無異,亦是先贊德而後列名也。八萬四千者,是標其總數,因印度之習慣,凡言數目多者,皆言八萬四千,如中國常言萬物等,故此數目,乃舉其在會菩薩衆之多,非決定爲八萬四千也。菩薩者,具足稱爲菩提薩埵。菩提此雲覺,薩埵此雲有情,即是上求正遍覺知之佛果而下化一切有情也。此中贊德之詞,義皆可知。披精進甲至而擊法鼓,謂菩薩度諸衆生,無生不度,菩薩修學法門,亦是無法不學,所謂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不畏疲勞也。不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在此法會諸菩薩衆,皆是已證十地,位居補處,如彌勒、觀音等,所以不久即得無上正等覺也。且此不久當得,亦即以此補處菩薩代表十地,以及地前一切信、住、行、向之諸菩薩衆也。無垢菩薩下,即列菩薩之名。無垢菩薩者,即華嚴經中之普賢菩薩,可爲一切菩薩之總稱。彌勒此雲慈氏,是菩薩之姓,阿逸多此雲無能勝,即娑婆世界次補佛位之菩薩也。獅子吼是從喻列名,喻此菩薩說法音聲與福德智慧,如獅子大吼百獸生驚也。妙吉祥即文殊師利。維摩诘即淨名居士。觀自在即觀世音。得大勢即大勢至菩薩。其次諸菩薩衆,皆各依其德以列名也。如是無垢菩薩等者,即是菩薩衆中以無垢菩薩而爲上首,以無垢菩薩代表一切也。

  以上所舉菩薩,皆是已證補處之位,行、願、悲、智、功德無量,所以吾人若能誠心敬誦一遍,則大獲福德智慧也。

  戊二 凡衆

  己一 天龍八部

  庚一 天衆

  辛一 欲界天衆

  複有憶萬六欲天子,其名曰:善住天子,威德天子,普光天子,清淨慧天子,吉祥天子,大吉祥天子,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日光天子,月光天子,如是等天子釋提桓因而爲上首。悉皆愛樂大乘妙法,願隨奉 叁世如來,入不思議秘密境界,莊嚴諸佛衆會道場;各與若幹百千眷屬俱。

  上列聖衆,皆先贊德相而後列名,至此即先列名而後贊德。釋提桓因而爲上首者,釋提桓因此雲能天主,居須彌山頂,爲叁十叁天之主,所以標此爲上首也。悉皆愛樂下,即贊諸天之德,並標明求法之誠心,以及諸天衆赴法會時之盛況也。

  辛二 色界天衆

  複有恒河沙色界天子,其名…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序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