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貪著,欲結不汙。」(28)
所以這些經典,基本上是駁斥了小乘的男女差別觀,並進一步闡發了大乘男女乃至衆生平等的精神。
關于衆生的平等空寂性,經中除了以女轉男身問題說:「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轉
」(29)而對男尊女卑、妄相執著予以棒喝外,在《大般涅槃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佛陀更明示諸大弟子「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如:
⑴《大般涅槃經》
凡有心者,定當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衆生悉有佛性。」(30)
⑵《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衆生,修習此得成就者,于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始知衆生本來成佛,……一切法性,平等不壞。」(31)
由以上大乘諸經的論證,顯見大乘佛教對衆生佛性一如的肯定,而男女之相了不可得的叁昧遊戲神通,亦複顯示了大乘佛教男女平等的真正精神。
二、變性成佛說
變性成佛,是女人除非變成男性身,否則就不能成佛。這個問題在佛教中,關于女人的成佛思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因爲此變性成佛說,勢必産生兩個疑問:
㈠女人成佛須轉身爲男子,這與佛陀的衆生皆能成佛的平等意義是否互相沖突
而對一向倡導男女平等的大乘佛教精神是否爲一矛盾諷刺
㈡變成男子是女人成佛的先決條件,此是否爲小乘女人五障說之承認
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本節將作一持平的論證。
變性成佛說最具代表性的經典是《法華經》的龍女成佛。在《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中,八歲的龍女智慧利根,一發菩提心,就得不退轉,能成佛道。智積菩薩于此産生疑問而發問:
我見釋迦如來于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叁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于許,非是菩薩舍身命處,爲衆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須臾頃,使成正覺。(32)
智積菩薩言論未畢,龍王女欲證是事,以神通力現于佛前,贊歎佛陀「深達罪福相,徧照于十方,微妙淨法身,……天人所戴仰,龍神鹹恭敬,一切衆生類,無不宗奉者。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因此龍女說「我闡大乘教,度脫苦衆生」,有佛爲證,這當然不是虛妄之言。
佛弟子之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因見文殊對智積所言「龍女八歲慈悲和雅,能至菩提」,內心亦起疑惑,于是以女人五障質問龍女:
「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
女身垢穢,非是法器,雲何能得無上菩提
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叁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雲何女身速得成佛
」(33)
此時龍女持一價值叁千大千世界之寶珠以奉世尊,如來即納受此珠印證其心。龍女既已獻珠,乃問智積及舍利弗:「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不
」答言:「甚疾。」
于是龍女告訴二人,以你們的所有神通之力,見我成佛,更速于獻珠。當時與會諸聽法者,皆見:
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具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爲十方一切衆生演說妙法。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爲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無量聚生聞法解悟,得不退轉,無量衆生得受道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衆會,默然信受。(34)
《法華經》所闡釋的是一乘思想,一切衆生皆可成佛,即使是旁生道的龍女,亦能于現生中變成男子,立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不過龍女的「忽然間變成男子」而成佛,卻成爲一令人疑惑爭論的問題。爲什麼呢
倘若一切衆生皆可成佛,龍女的變性成佛豈不成了矛盾,更是同意了小乘所說:「女身垢穢,非是法器」、「女人身有五障」 。爲什麼同一部經典竟然會出現有兩種不同的女人觀呢
其實,《法華經》是一部極富文學性的經典,其所表現的形式多是使用譬喻,以達成人們對一乘思想主張之理解。因此,龍女的成佛,應是文學性的手法之采用。如此:
⑴《法華經》說女身有五障,是舍利弗尊者站在小乘立場所提出。此舍利弗執權難實,欲破權疑,以聞實道。因而此非究竟顯示一乘妙旨的《法華經》的旨趣。與《法華經》同樣有「女人五障,應變成男子」記述的經典是,西晉惠帝時代聶承遠所譯的《弗說超日明叁昧經》二卷。
有位長者女名慧施,與五百女人共赴佛處,因聽聞佛陀所說「超日明定」,非常歡喜而對佛陀說:
「我今女身,願發無上正真道意,欲轉女像疾成正覺度脫十方。」(35)。
此時有一位比丘名上度,聽彼女如是說,頗不以爲然,于是對慧施女說:
「不可女身得成佛道也。所以者何
女有叁事隔五事礙。何謂叁:少製父母;出嫁製夫,不得自由;長大難子,是謂叁。何謂五礙:
一曰:女人不得作帝釋。所以者何
勇猛少欲乃得爲男。雜惡多態故,爲女人不得作天帝釋。
二曰:不得作梵天。所以者何
奉清淨行無有垢穢,修四等心若遵四禅乃升梵天。淫恣無節故,爲女人不得作梵天。
叁曰:不得作魔天。所以者何
十善具足尊敬叁寶,孝事二親謙順長老,乃得魔天。輕慢不順毀疾正教故,爲女人不得作魔天。
四曰:不得作轉輪聖王。所以者何
行菩薩道慈愍群萌,奉養叁尊先聖師父,乃得轉輪王主四天下,教化人民普行十善,遵崇道德爲法王教。匿態有八十四無有清淨行故,爲女人不得作聖帝。
五曰:女人不得作佛。所以者何
行菩薩心愍念一切,大慈大悲被大乘铠,消五陰化六衰廣六度,了深慧行空無相願,越叁脫門,解無我人、無壽、無命,曉了本無不起法忍,分別一切如幻、如化、如夢、如影、芭蕉、聚沫、野馬、電燴,水中之月,五處本無,無叁趣想,乃得成佛。而著色欲,淖情匿態,身口意異故,爲女人不得作佛,得此五事者皆有本末。」(36)
以此,慧施女和上度比丘展開論爭。慧施女質問上度比丘:「各殖諸本用獲果實,本有男女及報應耶
本有五處釋梵魔王轉輪聖帝大道小道乎
」上度答曰:「無也。」慧施問曰:「設使本無,何因而有
」答曰:「因行而成。」……在慧施女銳利的一連串質問下,上度比丘于是承認:男女之成正覺是平等的,是無所界別。因此慧施表明「吾取佛者,有何難也
」(37)佛陀乃贊賞慧施女。于是慧施轉女像化成男子踴在空中,從上來下稽首佛足,得不起法忍。
由是大乘經典中對小乘者所說之「女身有垢穢、五障」的徹底駁斥,顯見大乘佛教對女性道器的承認。
⑵龍女的轉爲男性而成佛,其所意味並非女性人格或人性的否定,而是女身、女性肉體問題的解決。因爲男性的欲望對象是女性的肉體,因此女性成爲男性之佛道修行者的最大障害,這個事實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在律中關于男女的性問題有許多的規定。而大乘佛典中具代表性的是《法華經》的<安樂行品>,此品對大乘之佛道修行者強調不可親近婦女,其目的在避免修行上的障害,而邁向成佛之道。
因此龍女的變成男子,舍去女身而成佛的形態不能視爲佛教對女性的偏見,而是意味著女身不再是男性眼中欲望的對象;而且對女性而言,是自己由強烈的從屬性中之脫離。
⑶至于慧施的「轉女像化成男子」,爲證明一切如幻如化,皆隨因緣而成。既能隨行轉女成男,女人之成佛又有何難
如其偈說:
本每自觀察,謂男有常種;
強弱各有品,女固不得移。
今日蒙佛恩,乃知無堅固;
五道如幻化,隨行而各成。
叁界爲心迷,不了本無谛;
自計有吾我,縛著墮汙泥。
譬如捕魚工,以鈎釣取魚;
非自己所有,自謂我應獲。
叁界如寄居,四大非我所;
解諸法如夢,則無有取舍。
惟佛見加哀,恩慈垂覆蓋;
令轉女人身,值超日明定。
得佛成國土,教化諸天人;
衆生皆度脫,疾獲無上真。(38)
所以慧施的轉女成男,僅在于證明其所百不虛,其非意味著排斥女性的矛盾。簡而言之,龍女、慧施的變成男子,可說是大乘佛教爲實現佛陀平等精神的權巧發揮。
叁、女人即身成佛說
女人即身成佛,是女人能以女人之肉身而成佛,這是有異于《法華經》的龍女變性成佛。敘說女人即身成佛的大乘經典有:
㈠《海龍王經》卷叁,<女寶錦受決品>第十四
在《佛說海龍王經》中,寶錦女與大迦葉論辯「女身得成佛道
」最終大迦葉不得不承認女亦當成最正覺。
海龍王有一女名寶錦離垢錦,其與萬龍夫人,以珠玉璎珞奉予世尊,向佛陀贊歎說:
今日吾等一類平心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吾等來世得爲如, 來至真等正覺,當說經法將護隸僧如今如來。(39)
一向蔑視女性的迦葉尊者,聽諸女如此對佛懇請,于是向龍王女等說:
無上正覺甚難可獲,不可以女身得成佛道。
從來小乘教徒認爲成佛,是特殊之人經特殊修行的結果,尤其女身垢穢又有五障,無怪乎小乘者代表大迦葉要向龍王女提出警告。但龍王女寶錦加以駁斥:
心志本淨,行菩薩者得佛不難,彼發道心,成佛如觀手掌,適以能發諸通慧心,則使攝取一切佛法。……又如所雲,不可以女身得成佛道,男子之身亦不可得。所以者何
其道心者無男無女。如佛所言,計于目者無男無女,耳鼻口身心亦複如是無男無女。……(40)
龍王女與迦葉尊者在重重的問答之後,迦葉尊者終于自認辭窮理虧,而向寶錦女承認:
「如女之辯才,不久當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
于是與會衆中之天龍鬼神等,心自念:
「是寶錦女何時當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
」
佛知道諸天龍神等內心所念,于是告諸比丘:
「此寶錦女叁百不可計劫後,當得作佛,號曰普世如來至真等正覺。」(41)
本經文中的兩位論辯者:大迦葉代…
《佛教的女性觀(永明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