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巴利小部經集》六五一經(見注(27))。
(31)《巴利小部經集》六五二經(見注(27))。
(32)《梵志頞波羅延問種尊經》(大正一·八七六中——八七八中)。
(33)見注(25)(大正二·一四二下)。
(34)見注(25)(大正二·一四二中——下)。
(35)即屠者之意,是古代印度從事屠宰爲業的人民。當時印度社會上視他們爲下賤等級和惡人,是「不可接觸者」。這類人出外行走于城市裏,必須自己用手搖鈴或擊竹做標幟,使人見聞即遠避,否則他們將受國家之懲罰。
(36)《摩登伽經》卷上,<度性女品>第一(大正二一·叁九九下——四○○上)。
(37)《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一(大正二·六五八下)
(38)《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六,《小緣經》(大正一·叁七上——中)。
(39)《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一(大正二·六五八中——下)
今有四大河水從阿耨達泉出,……爾時四大河人海已,無複本名字,但名爲海。此亦如是有四姓,……于如來所剃除須發,著叁法衣,出家學道,無複本姓,但言沙門釋子。
(40)《增壹阿含經》卷第叁十七《大正二·七五叁上)
我法中有四種姓,于我法中作沙門,下錄前名更作余字。猶如彼海四大江河皆投于海,而同一味更無余名。
(41)《四分律》卷第叁十六(大正二二·八二四下)。
猶如五大河盡歸于海,失于本名,名之爲海。如是目連,于我法中四種姓:剎利、婆羅門、毗舍、首陀,以信堅固,從家舍家學道,滅本名,皆稱爲沙門釋子。
(42)《佛說恒水經》(大正一·八一七下)。
天下有五江,……轉流入海,皆棄本名字,當爲海水。……諸弟子!有婆羅門種、有剎利種、有工師種、有田家種、有乞人。有若幹輩各自道說言:我種豪貴,如愧富樂貧賤,當如五江水入海。若幹輩爲佛作弟子,皆當棄本名字,乃爲是佛弟子耳,安得複有貴賤自貢高。
(43)《法海經》(大正一·八一八下)。
大海吞受百川萬流,江恒之水,無不受之,終日終夜無盈溢減盡之名;吾僧法之中亦如是。梵釋之種,來入僧法,四姓族望;或釋或梵,王者之種、舍世豪尊,來入正化;或工師小姓,亦入正化。種族雖殊,至于服習大道,同爲一味,無非釋子。
(44)《佛說海八德經》卷上(大正一·八一九中)。
吾道弘大,合衆爲一。帝王種、梵志種、君子種、下賤種,來作沙門者,皆棄本姓,以道相親,明愚相進,意如兄弟,猶彼衆流合名曰海。
(45)《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上(大正一·二一八上)。
(46)《原始佛教の研究》,平川彰著,十八頁,日本春秋社,昭和五十五年。
第叁章 原始佛教時代的女性觀
第一節原始佛教經典中出現的在家女性相
原始佛教(公元前五六六——叁七○年)經典中,關于在家女性有諸多之敘述,本節將分成妻子、媳婦、母親和女人四種形相來加以分析,以探討原始佛教時期的女性觀。
一、妻子
《別譯雜阿含》卷第十二、《雜阿含》卷第叁十六,都記載有佛陀對妻子的看法,如:「娶妻,『貞女』爲最勝」①;「賢妻爲第一伴」;「順夫爲賢妻」②。而在佛陀說明世俗倫理的經典中,如:
㈠《長阿含經》卷十一,《善生經》③。
㈡《中阿含經》卷叁十叁,《善生經》④。
㈢《屍迦羅越六方禮經》⑤。
㈣《善生子經》⑥。
這四部經同樣是對妻子義務的描述,其內容對照如下:
另外在南傳藏經《Anguttara-Nikaya「七·五九」) ⑦,佛陀將妻女分為七種類:與此所傳相應的《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九⑧,則將妻女分為四種類,其內容對照如下:
(一)南傳
(1)殺人妻(vadha bhariya);
(2)盜人妻(cori bhariya);
(3)女鼻妻(ayya bhariya);
(4)母親妻(mata bhariya);
(5)妹妻(bhagini bhariya);
(6)友人妻(sakhi bhariya);
(7)召使妻(dasi bhariya)。
(二)北傳
(1)似母婦:
(2)似親婦;
(3)似賊婦;
(4)似婢婦。
此二者所傳雖有出入,但更進一步地將妻女分為善惡兩類。其次,經典中記載類於上述分類的有下列四部經典,而經中記述的女主角即是「玉耶」:
㈠《佛說阿遬達經》。⑨
㈡《佛說玉耶女經》。⑩
㈢《玉耶女經》。⑾
㈣《玉耶經》。⑿
首先,在經典㈠《佛說阿遬達經》記述婦事夫有叁惡四善,七種分類,即:
叁惡:
㈠如與情人共居不欲作事,罵詈至暮,嗜美好鬥。
㈡如與怨家共居,不持一心向夫,不願夫善,不願夫成就,當願夫死。
㈢如與偷盜共居,不惜夫物但念欺夫,當欲自好不順子孫,但念淫泆。
四善:
㈠婦見夫從外來,當如母見子,夫有急緩常欲身代之。
㈡婦事夫當如弟見兄,上下相承事,夫惡不以爲惡,不念淫泆,常隨夫語。
㈢婦事夫當如朋友,相見辄相念,夫從他方來,當如見父兄,心中歡喜和顔向之。
㈣婦事夫當如婢,夫大罵亦不以爲惡,捶擊亦不以爲劇,走使亦不以爲勞苦;夫雖惡,常念事善,當顧子孫。
其次,經典㈡《佛說玉耶女經》,則記載作婦之五法,即:
㈠母婦——愛夫如子;
㈡臣婦——事夫如君;
㈢妹婦——事夫如兄;
㈣婢婦——事夫如妾;
㈤夫婦——背親向足束永離所生,恩愛親呢同心異形,尊奉敬慎無憍慢情,善事內外家殷豐盈,待接賓客稱揚善名。
至于㈢《玉耶女經》、㈣《玉耶經》中,則將妻女分爲七種類,即:
㈠母婦;
㈡妹婦;
㈢知識婦(㈣作善知婦);
㈣婦婦:
㈤婢婦(以上爲善婦);
㈥怨家婦:
㈦奪命婦(後二項爲惡婦)。
以上所述爲原始經典中對妻子的看法,這也可說是當時印度社會對婦女的要求標准。
要之,妻子的主要職責,歸納起來即是:㈠家事的完善整頓;㈡慎重對待丈夫的親屬;㈢守貞節;㈣財産的守持;㈤勤勉、善于奉侍。這五事就是賢妻的最起碼條件了。
二、媳婦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八,有一天女偈言:「憶念余生時,爲人作子婦,嫜姑性狂暴,常加麁澀言,執節修婦禮,卑遜而奉順,……。」⒀《中阿含》卷第七《象迹喻經》:「……初迎新婦,見其姑嫜,若見夫主則慚愧羞厭……。」⒁而在《佛說阿遬達經》、《佛說玉耶女經》、《玉耶女經》和《玉耶經》中,則敘述玉耶女不以婦禮事姑嫜。那麼,原始經典中對媳婦的善惡標准爲何
我們不妨由下列各經文中所述,察其內容。
佛說玉耶女經
五善:
(1)晚眠早起修治家事,所有美膳莫自向口,先進姑嫜夫主。
(2)看視家物,莫令漏失。
(3)慎其口語,忍辱少瞋。
(4)矜莊誡慎,恒恐不及。
(5)一心恭孝姑嫜夫主,使有善名,親族歡喜,爲人所舉。
玉耶女經
(1)後臥早起,美食先進。
(2)撾罵不得懷恚。
(3)一心向夫,不得邪淫。
(4)願夫長壽,整理家中,無有二心。
玉耶經
(1)爲婦當晚臥早起,即梳發采整頓衣服,洗拭面目勿有垢穢,執于作事先啓所尊,心常恭順,設有甘美不得先食。
(2)夫婿呵罵不得瞋恨。
(3)一心守夫婿,不得念邪淫。
(4)常願夫婿長壽,出行婦當整頓家中。
(5)常念夫善,不念夫惡。
叁惡:
(1)未冥早眠日出不起,夫主诃瞋反見嫌罵。
(2)好食自食,惡食便與姑嫜夫主,好色欺詐妖邪萬端。
(3)不念生活遊冶世間,道他好醜求人長短,廚亂口舌,親族憎嫉,爲人所賤。
(1)輕慢夫婿,不順大長。美食自噉,未冥早臥,日出不起,夫婿教诃,瞋目怒應。
(2)見夫不歡,心常敗壞,念他男子好。
(3)願夫早死更嫁。
(1)不以婦禮承事姑公夫婿,但欲美食而噉之,未冥早臥,日出不起,夫欲教呵,瞋目視夫,應拒猶罵。
(2)不一心向夫婿,但念他男子。
(3)欲令夫死早,得更嫁。
從上述經文內容可知,善爲媳婦者,不僅擁有賢妻的條件,同時對姑嫜長輩也能如禮侍舉,使家庭和樂融洽。
叁、母親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一生中,伴隨著成長和環境的變化而有種種不同的稱呼。例如,以成長順序而言,有乳兒、幼兒、少年、……老年的轉變。由家族關系而言,則有兒子、女兒、夫、妻、父、母、……乃至祖父母等稱謂。在個人一生的內外變化過程中,女性的結婚,應是最激烈的改變。其原因是,女性于婚後所扮演的是母親、妻子和媳婦這叁個自古難爲的角色。妻子、媳婦之形相已如前述,而「母親」在原始經典中所呈現的又是如何呢
女性由于婚姻生活而受胎,經過十個月的妊娠期間方將孩兒生出。其後叁年的乳哺期,通常是由母親所養育。在這胎兒的懷孕、生産與哺育階段,正是母性的充分發揮。而母性代表著什麼呢
母性是慈悲的代表,《增壹阿含經》卷第叁十二:「……如來有大慈悲,愍念衆生……不舍一切衆生,如母愛子……。」⒂經中是將如來的大慈悲愍念衆生,與母親之愛子女相比擬。
衆生皆由母出,諸佛亦複如是。⒃具有代表性的是佛母摩耶(Maya)和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即憍昙彌),據佛典記載,佛陀降誕後的第七天,聖母摩耶夫人即命終。她是爲世間帶來光明的女中至尊。摩耶死後,養育悉達多太子的責任遂由太子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也就是難陀尊者的母親一肩挑起。在淨飯王死後,佛陀的養母率領五百釋女向佛陀請求出家加入僧團,創設尼僧教團,這在佛教教團的曆史上,實在是非常重要的。
原始經典中記載的模範母親,除了佛母摩耶、養母摩诃波阇波提外,尚有衆多母親典範。如:
…
《佛教的女性觀(永明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