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斷出現,顯示這些神通現象能流傳數千年而不消失,是可能有它的科學根據存在。
本論文的主要目的,系挑選四種人體特異功能現象來做說明,並提出未來可以進行嚴謹實驗的方法,一方面要探討這種現象是否真有其事或只是魔術,一方面看能不能找出其産生的物理及生理機製。這四種特異功能現象爲:⑴手指識字;⑵意念致動;⑶固體穿壁現象;⑷意識調控種子發芽。這四項功能中每一項都對近代物理學、生理學、植物學以及人體科學提出了嚴峻挑戰。任何一項新理論的建立及證實,都將大幅提升現代科學之發展。
二、過去實驗及理論之成果
中國大陸在特異功能的研究已超過十五年,在臺灣對此領域的研究也已經超過了四年,有相當多的成果。現就「前言」中所提到的四種特異現象之研究文獻,做一綜合性的回顧:
l手指識字及耳朵識字
自從一九七九年,中國大陸四川省發現一位十歲的小孩唐雨,能用耳朵辨認搓揉成團的紙張上所寫的文字或所畫圖形,即具有所謂「耳朵識字」的能力以後⑿,幾年之中,中國大陸又發現了成百上千的兒童具有類似的能力,他們有些可以用耳朵,有些可以用手指,有些可以用腋下來感應來辨識紙團上的圖案⒀~⒂。北京大學物理系的陳守良副教授並對自願報名四十位五到十四歲的少年兒童進行了誘發訓練,結果竟然有十五位兒童在經過叁到八天的訓練,出現手指識字的功能⒃,可以在厚布套中以手指觸摸十張圖片而正確的辨認其中五張以上。其中九位還能更進一層,在將字片或圖片裝入黑塑料墨盒中密封後,仍能以手指摸盒子而達到50%的辨認率。上海高校也對不同年齡層的青年做了誘發訓練的研究⒄,結果發現在十到二十歲之間的青年經過十天的訓練,十四人中有十一人可以在前額「閃出字迹」,九位能比較准確的辨認試樣,也就是誘發出手指識字的功能,顯示誘發這種特殊感應機能並不困難。
在早期的耳朵手指識字實驗裏⒀,作爲題目的文字或圖像只有單張,受試者主觀的描述也相當一致:先在腦中出現麻麻點點或橫橫豎豎的紊亂圖像;經過一段時間後,大部份受試者感應到腦中出現一個大亮點,小部份感到出現幾個小亮點。接著若式樣爲彩色圖片,則很快出現圖片背景的顔色;若式樣爲白紙上的文字,則出現文字的顔色。此後逐漸出現一個模糊的圖像,不斷閃動,並且一部份一部份變成清晰圖像;若爲文字,則一部份一部份出現,各部份出現先後次序往往和筆劃的順序無關。俊來作爲題目的文字或圖像改成多張,並予以折疊⒁~⒂,結果發現受試者可以有意識地選擇辨認層次或目標,腦中樞也能對接收的折疊分布圖像信號實現「展平」處理。有些兒童腦中會出現紙團合攏又開展的現象⒃,有些則不出現紙團圖像,只出現由彎曲到展平的字形或是直接出現一筆一畫已經展平的文字。
臺大電機系李嗣涔發現手指識字是確實存在的人體潛能,少年兒童經過適當的訓練開發,也可以産生這種能力。他也發現能夠做到手指識字的關鍵因素,比如手掌溫度不能超過34℃,手掌要能放電,紙條不能用膠帶或漿糊黏死,戴眼罩或在暗室做實驗會增加顔色辨認的錯誤率。另外他也發現手指放出之信號似乎沿著紙條表片由外向內掃瞄,必要時可以掃瞄紙條背面,而大腦可以將送回之信號重組,將折疊之圖案張開及展平。這種掃瞄機製若能研究出來,則可以製造出一種新式醫學檢驗工具,可以掃瞄消化管道及內髒內外壁的影像。
2意念致動
自從一九七九年北京大學生理系陳守良副教授發現:少年兒童經過誘發訓練,可以出現手指識字或耳朵識字的功能。上海邵來聖也對十八到二十歲的青年進行誘發訓練⒄,結果十一位中有七位出現了手指識字功能,還有叁位進而出現了意念撥表的致動功能。這顯示意念製動是伴隨著手指識字或耳朵識字而逐漸衍生的效應。根據功能人孫儲琳的主述,也認爲開發人體特異功能的第一步是先誘發出識字功能。
由已有的證據顯示,手指識字是一種手指送出掃瞄信號在回收傳送入大腦視覺中樞的過程,其間似乎並沒有牽涉到機械力的作用過程。但是意念致動現象,不論是撥表、彎湯匙、移物,似乎都需要有機械力之參與,兩者由現代物理角度來看,似乎是源自相當不同之機製,但是爲什麼識字能力出現以後,接著就出現意念製動的功能
根據功能人的主述以及大量實驗結果之歸納,所有特異功能出現的先決條件是功能人腦中要看到屏幕出現,像電視機屏幕一樣,所要操作的物體如鍾表、湯匙等物體必須出現在屏幕上,其影像就像張開眼睛來看一樣真實。這時候用意識對屏幕上的物體操作,如撥動時針,折彎湯匙,則外面物理界就真的發生了同樣的效應。因此將前面所疑惑的,似應爲不同機製的識字及意念致動功能,找出了中間的一絲聯系,那就是在生理上都出現一項共同的特征——腦中出現「屏幕效應」。只不過在識字時是等待屏幕上出現一比一劃的字或圖案;而意念致動是要等到屏幕上的圖像出現完整以俊,再用意識對圖像操作,因此自然意念致動功能會在識字功能出現以後,才接續出現。
3固體穿壁與特異功能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中國人體科學研究會在上海召開了第二次全體委員會議,針對當時有人公開對人體特異功能研究進行批評的情況,決定于一九八二年四月向全大陸幾所大學和研究所發出邀請,組織了一次聯合測試,共有二十幾個單位參加了這項工作,來驗證人體特異功能的真實性⑤。結果發現特異轉運、突破空間障礙等功能都是客觀存在的。
爲使實驗在嚴格控製的條件下具有公信力,所有實驗必須遵守下列之原則:⑴實驗用的試樣具有若幹「唯一性」的特征,以保證在所設實驗條件下無法複製和調換。⑵試樣采用「不透光、不可逆」式封裝,只要一拆封,封裝就被破壞以致無法完全複原。⑶實驗結果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經過如此設計的實驗,證實功能人可以從密封牛皮紙信封中轉運出目標字樣;將通行證轉運進叁
八公尺外關緊的抽屜裏;將標記的雞蛋轉運進加鎖的抽屜裏;將原封巧克力中取出二塊巧克力,同時裝入叁塊紙包糖等二十六次成功的實驗。
如何去解釋這些現象呢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劉易成提出多態空間的理論,認爲這個宇宙除了我們所生存的四度時空以外,還有其它高維度的空間存在。功能人用意識把物體送入高維度空間後,原四度時空中封閉的空間如瓶子、信封等在高維度是開放的空間。因此物體進入高維度空間後,可以突破低維度的空間障礙,然後再回到四度時空。但英國著名天文物理學家霍京曾對高維度(五度時空)的宇宙運行做過計算,結果發現星球的運行會不穩定,與目前所觀測到的宇宙現象不合,因此他不認爲有高維度空間存在。首都師大的耿天明認爲穿壁作用是一種宏觀的量子穿隧效應,瓶子之位能在特異功能作用下,降低到與瓶內物體之動能相差不多,此時量子穿隧效應大增。臺大電機系李嗣涔認爲穿壁及特異轉運現象與固體形成宏觀的量子波有關,根據得布羅意物質波之概念,物體只要靜止不動,則其物質波可以長到無窮大,也就是物體可以無所不在。但是通常因爲物體中組成原子受熱而振蕩,導致物體之質心也在振動,物質波長因而縮小到幾乎爲零。因此若能設計實驗將固體內部低頻聲波去除,則質心可以靜止下來,物質波一變長到容器尺寸,則突破空間障礙及特異轉運現象就容易出現了。這個形成宏觀量子的物體可以是瓶子容器本身或內部之藥片或固體,這個理論也可以用來解釋意念致動。當然功能人出現在腦中之屏幕如何與物體産生聯系,進而去除低頻聲波,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4意識生物工程
一九九四年,中國地質大學人體科學研究所的沈今川及孫儲琳,創新發展出了一項新的功能,就是讓玉米、豌豆及麥子在幾分鍾內發芽。最令人難以思議的是將市面上買回來經過高溫油炸的青脆豆在叁分鍾內讓五百顆豆子發芽。經過電子顯微鏡做切片檢查,發現炸過的青脆豆中仍殘存有少部份活細胞,也許就是催化這些活細胞而發芽。本研究人在一項特異功能物理研討會上,親自目睹孫儲琳女士于兩小時內讓麥子抽芽叁公分,長根一·五公分,顯示當她腦中屏幕效應出現時,她經由屏幕操作甚至可以促使分子水平的DNA及蛋白質産生加速反應。目前對此現象之解釋仍是一片空白。
叁、未來研究之方向
綜合以上文獻回顧,我們知道功能人大腦中産生屏幕,是特異功能出現且成功的關鍵因素。而腦中出現屏幕時,手掌中可以測量到電壓脈沖,顯示出屏幕是一項可以測量的參數。因此我們建議以下的四個實驗,除了量測各種物理參數外,最重要的是測量手臂上不同經絡沿線(如心包經)穴道上之電壓脈沖或壓力波傳遞之情形,以了解特異訊息的載體到底爲何
實驗一:手指識字
加強測量特異訊息之載體與傳遞之方式。其方法爲在功能人手臂上沿心包經或心經上貼上四到六個電極,用多頻道放大器來讀取信號,檢查是否有時間差異。部份認字的紙片將換成布或玻璃紙,以了解掃描信號在不同材質上傳遞所受到的影響爲何。在認字過程中,將更換紙團,觀察字型出現之順序是否受到影響
以了解大腦認知紙上圖像的過程是片斷的
還是整體的一次取像
只不過出現在視覺中樞的圖像總是片斷的,並伴隨著放電。
實驗二:意念聚能打洞
測量意念所聚集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可以准備一個壓力偵測器及後級放大器,請功能人離開偵測器二公尺,以意念在偵測器上打洞,以記錄壓力之變化,同時用紅外線及可見光攝影全程拍攝,以掌握打動之關鍵時間與溫度變化。另外也可將壓力偵測器或硬幣放入透明塑料盒或封閉之石英管中重複實驗,以了解容器是否會阻礙意…
《佛學與科學論文集(梁乃崇等 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