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歌”淺釋
元音老人著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大愚法師作的“解脫歌”,是步永嘉禅師“證道歌”原韻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師平生著錄很少,除了“解脫歌”外,就是臨隱居之時不辭而別留下了一首告別詩。“解脫歌”很珍貴,把我們修法怎樣用功,怎樣證道都說得很清楚,對我們修道很有幫助。
“永嘉大師“證道歌”調古神清,有足多者”,永嘉禅師的“證道歌”大家可能都已讀過,非常好,把整個禅宗的奧義都描繪在裏面了,含義豐富,調高和寡。“而宏德上人注釋亦有獨到之處”,有一位宏德上人恐怕有人看後不能理解,就爲“證道歌”作了注解,將其中奧義發揮出來,很有獨到之處。“今熔于一爐,間參我見,作“解脫歌”。”這首“解脫歌”裏不光有上兩位大德的高見,還有我們大愚師公自己的體悟理解,所以意義更爲豐富,對我們修道的幫助也更大。
覺後樂,樂如何?聽我教唱解脫歌,
平時我們的言行,處處著相都是作夢,夢時以爲樣樣都是真的,及至一醒什麼都沒有,一點痕迹都不留。我們念佛、參禅、修道開悟之後,就和睡醒一樣,明白一切皆空,無可求、無可得,而放舍一切,潇灑自在,安樂無窮。所以修道要明心見性,見到本性就覺悟到一切都是性空緣起:所有事物都是因緣所生,沒有自性,皆是幻影;而我們的本性是妙有真空的實體,是生起一切事物的根本,一切事物都是它隨緣顯現變化的。知道了這個道理,就明白世間諸相都是虛幻,無可執取,不再執著,而潇灑自在了。這覺後快樂是怎樣的呢?且聽我唱來。
不讓古人風調高,我今何妨拈句和。
不僅永嘉禅師可以悟道,我們大家也都能見性悟道,因大家也都具如來佛性。悟道後怎麼樣呢?不妨把悟的情形寫出來,與永嘉大師作的“證道歌”唱和一下,給大家看看。本來悟道是“妙高峰頂,斷絕言思,無話可說”,因爲我們的佛性是絕對真空、沒有相,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擬,無話可說,一落言诠,就不是了。這叫“向上一著,千聖不傳”,任何佛也沒有辦法描繪出來,說與你聽。但爲了方便衆人,提攜後進,又何妨從無說當中說幾句話,旁敲側擊地描繪一下悟後風光,引導大家入門哩。所以不說之外不妨有說,把所悟的真心、所得的快樂告訴大家。
本無妄,亦無真,原來二法空無性,
佛性是非真非假、不來不去、不動不搖、不垢不淨的無相實性。它是一絲不挂、一塵不染、淨裸裸的言思不能到的妙體,上面不能加一點贊美或是诋毀的東西。
但我們日常生活卻都沈浸在分別法中,認爲有真有假,有生有滅,乃至有無等等的不同。而不知這些都是相對的無自性的分別妄想。一切事物本身並無真假、是非、長短、美醜之別,都是我們的妄心在妄起分別。適合自己的就是真、善、美,不適合自己的是假、惡、醜。比如西方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本身並無真假之分。但有人妄起分別,說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娑婆世界是假。這話粗聽起來似乎有理。因西方是佛土,而我們這裏是凡土。但細細想來,又覺不對,因二土皆有相。“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娑婆是妄,則西方亦妄,所謂一假一切假!反是,二土皆從一真法界中流出,西方是真,則娑婆亦真,一真一切真故也。可見真妄本無,皆吾人妄心分別,自造煩惱而已。
因之,我們修法學道須一切放下,不要在名相上妄起分別,只專心致志地用功,不論修什麼法門,皆易成就。否則,計著名相,妄生分別,即難達目的了。
學佛的目的是要得真實受用,除盡一切煩惱。若一天到晚與貪嗔癡慢疑打交道,分真分妄,就煩惱無窮,難以成道了。
複次,須知我們的法身是妙有真空,不是頑空,更不是斷滅空,它能起無窮妙用,産生萬法,無所不具,無所不能。一切事物都是它變化顯現的假象,無可追逐搏取,只隨緣起用,有的不要廢除,沒有的不要強求,即妙用無礙了。
無性無相不著空,即是如來真實性。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停留在任何事情上面攀緣不息,而致煩惱不斷,須事來就應,事過即止,心中不留絲毫痕迹,則方與修法相應。一切相都是緣會、虛而不實、無有自性的假相,切勿受騙而戀著不舍,蒙蔽了自性光明。所謂相者,空也。猶如空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若誤以爲是真實,竭力追逐,就不無煩惱了。因爲人的欲望無窮,而所作事不可能有求必應。當求不到時,煩惱就不期然而然地來臨了。所以修法第一須知諸法皆是無自性的假相不去追求。“不著空”就是諸法雖無自性,但假相不無,不是空無所有的頑空,而是不可得不可取的空幻相。我們修法既不可執有,也不可偏空,廢棄一切事物而落于空亡,成爲土、木、金、石,死水一潭,就不對了。就像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功夫做到極處,也知道這個世界一切都虛假不實,都不可得,但他偏空了,一切東西都不要了,都廢棄了,連睡覺也睡在馬路邊的陰溝筒子裏。這樣偏空也不對。我們須知相雖是假的,不可執著,但還是有用的,比如衣服可以禦寒暖,房子可以避風雨,我們只隨緣應用,既不執有也不著空,空有兩面都不立,當中自然也沒有了,這無所立就是中道義。我們明白了這一點,既不著空也不著有,而應緣接物,妙用無窮,盡我們的力量去做有益群衆的事,方符圓融無礙的大乘佛教的真義。有人批評佛教偏空了,那是他們理解錯了。佛教說的空不是空無所有的空,而是凡所有相都是不可得、求不到的空,並不是沒有相,沒有世界。就像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很美好嗎?有人不理解這個意思,就認爲佛教有矛盾,“金剛經”說空,一點也沒有;“彌陀經”說有,金沙布地,四寶圍繞,七寶蓮池,八功德水,樣樣都有。他不知道佛說的空是圓融無礙的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的妙有真空。講真空者,是說我們的本體—佛性,是無相可見的。但是它能現起諸相,起諸妙用,所以不是頑空;說妙有者,諸相雖有,但非實有,都是隨緣起用的假相。就像鏡中所現影子,可見而不可得。在世間再慘淡經營,爾虞我詐,求得大量財寶,最後仍兩手空空而去,什麼也帶不走,而造的業卻帶著走了。這造業受報也是非空非有,東西帶不走,是空—非有;業掼不掉,帶走了,就是有—非空。所以我們修法須兩邊都不住著,才符合親證大道的真實義。證到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妙性,“即是如來真實性”了。一切衆生皆有此妙性,可憐我們不知道,追逐外境,貪得無厭,迷了自己,枉受生死輪回之苦。因而佛出世,喚醒我們,不要再作夢了。一切相都是我們心裏的影子。既不能執有,也不可因諸相緣起無自性而偏空。大家如能醒悟,在日常生活中圓融無礙地起諸妙用,就自然入佛,親證如來真實妙性了。
見實相,諸法空,刹那頓悟萬法同。
“實相”是指永遠不壞的真實相,也是相對虛幻的假相而說的。真實相是沒有相的。親證無相的實相就是悟道。世間一切有相之相都是假的,都是要壞的,都是生住異滅,都是不久長的。我們的佛性永遠不壞,亘古亘今長存,它是無相之相。欲見到這實相,須下功夫參禅、念佛、或是持咒,修到一心不亂,無心可心時,打開本來,見到本性,那就是親證無相之相的實相而開悟了。見到實相,一切皆空,千差萬別的諸相皆化爲烏有,所以諸法就一樣了。諸法範圍很大,非但佛法,世間法,連我們的思想和一切事物,都叫法。這些千差萬別的諸法都一樣,都無有自性,都是幻影,都是空的。見性開悟,明白了這一切,就不再執著假相而和宇宙化爲一體了。再則,諸相都是我們一真法界的顯現,方法同源。所以禅師說“地獄天宮無異同”—叁十叁天與十八層地獄沒有同與不同。萬法唯識、叁界唯心,離開佛性,什麼也沒有。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歸還此法界”。是故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悟得此理,即彈指深入不二門了,做功夫千萬別分門別類,計較短長。
一旦風光藏不住,赤裸裸的觌面逢。
我們悟道後,快樂無窮,知道一切都是我自心顯現的幻影,不再去追求。以前著相被捆皆是自尋煩惱,現在一切放舍,身心空朗,輕安甯喜,潇灑自在,動靜安祥,豈不喜不自勝,快樂無涯!此情此景確是無法形容,故謂“好個風流畫不成”!此種潇灑風光,遍虛空,滿法界,光明大放,朗照大千,如何能藏得住呢?
“赤裸裸的觌面逢”,做功夫做到妄念斷處,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齊化空,真性瞥而現前,此時如十字街頭觌面相逢親阿爹,個中況味實非筆墨所能形容。親證本性後,見一切事物都是我們的自性,沒有你我他的分別,“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即是此理。
決定說,佛心印,有人不肯如實信,
佛說法,有權說,有實說;有了義經,有不了義經;有小乘,有大乘。是對不同根基人講的不同法。如果都講真理,說實話,恐怕有人就不會相信了。爲什麼呢?佛說“法華經”,有五千證羅漢果的比丘退席了。他們不相信一切衆生都有智慧,都有佛性。就像現在我對你們講,你們一念斷處、了了分明的靈知就是你們的真如實性,你們肯相信嗎?恐怕不會。爲什麼呢?因爲你們認爲假如這個靈知就是我的真如實性,我就見性悟道了,該發神通了。但是現在未發神通呀!不發神通就不是了,所以你們不相信。殊不知悟道與發通有先後,不是初悟就發通的,因爲多生曆劫的習氣重,須于悟後曆境勤除,將舊習除光才能發通。而且所謂神通,現在穿衣吃飯就是神通。因爲這一切動作,皆是佛性的妙用。離開佛性,這身體就不能動彈,所以盡是神用。“決定說,佛心印”,是直接指示你們見佛性的心印,印就是指佛的心與我們的心相印,一模一樣,各人的心印都是一樣。可憐衆生愚癡,障重,不肯相信,所以讓大家念佛。其實你真的相信這靈知之心就是佛,一切放舍,就不必念佛,我本來是佛,不垢不淨、無取無舍,還念什麼佛?!但衆生不…
《“解脫歌”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