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小乘、密乘

  講題:大乘、小乘、密乘

  主講者:廣超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好放掌。各位居士大家好。今晚的這個講題是小乘、大乘、密乘。原本是由這個大衆的弘法請我來爲大家開示。那麼,有位居士說要講這個講題。那麼,很多人學了密宗還搞不懂小乘、大乘、密乘。這些沒搞通的人都是沒有按步就班好好地學習,一下呢就跑去修密法。然後呢,修密法的老師呢也沒按步就班讓你一步一步的學進來,才有這個問題。那麼,我們佛教在流傳的過程裏面慢慢地發展有各個不同的部派,這個在曆史上是一個事實。然後,發展到今天呢,就有個現象就是小乘不承認大乘。那麼,大乘裏面一些看法,一些學者,一些看法,不承認密乘。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談談,在我開始出家的時候聽到一個說法,就是說你在大乘佛教裏面出家修行,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看.阿含經.。.阿含經.呢,就是專門講小乘佛法的道理。那爲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爲呢,一些大德的一些經驗說呢,如果你一開始就看.阿含經.,你就很難再接受大乘了。我在剛開始出家的第一年就聽到這句話了。爲什麼會這樣子呢?起先,我們要了解這個佛在這世間教導衆生的一個過程。其實,佛呢,他剛覺悟的時候,他是不想在人間說法的。這個在大小乘的經典都有記載。但是,大乘經典既然說佛不想在人間說法;不過,卻說佛呢,在天上、在其他世界爲大菩薩們說法。這個就是小乘經典沒有記載的。那麼,因爲這樣的個記載上流傳,有種種差別說法,就造成了呢小乘不同意大乘。那麼,我們先說小乘和大乘一些見解上的不同。再來看這個密乘。爲什麼先學了.阿含經.就不能相信大乘了呢?因爲,.阿含經.是由「阿羅漢」他們結集出來的經典。佛在人間說法的這個對象是人並不是菩薩或者是一些菩薩摩呵薩,他的整個對象是針對人。那麼,在人間說法呢,佛呢,就是以人爲本來講修行。那因爲這樣,這些人間的這個開始傳,弘揚出來的佛法呢,就是屬于比丘僧團的這個佛法。這類佛法專門講如何修行了脫生死,沒有講怎麼修菩薩道。

  那麼,後來佛呢,根據大乘的說法,佛呢不只是在人間講怎麼修行解脫,佛還跟其他的菩薩呢講怎麼修菩薩道。那麼,關于講菩薩道的這些經典呢,很多呢不在人間講。爲什麼不在人間講呢?因爲,當時的人呢,還很多不夠資格聽。啊,佛跟一些菩薩講。因爲這樣呢,這一些經典在比丘僧團裏面是沒有流傳的。可以這麼說,如果你按照佛教的曆史來看,就是說在人間去找的話。你發現人間僧團裏面所流傳的佛法就是專門教你怎麼解脫生死。那麼,站在大乘一些經典的記載,它說釋迦牟尼佛在兜率天降生人間,他並不是一個凡夫,他是十地菩薩,就是修菩薩的等位裏面如果分十個等級,他在這個兜率天降生到人間之前,他已經是十地菩薩准備成佛了。但是,如果根據小乘的經典記載。佛呢,在兜率天的時候是一個凡夫,連初果、二果、叁果、四果都沒有。因爲呢,佛呢,在人間啊,他要度化的是人。所以,佛必須以人的身份來應化,在大乘說。這就跟小乘的講法絕對不同了。什麼叫做應化呢?應化的意思就是說根據當時的衆生的需要講當時所應該講的法。那麼,當時的衆生是怎樣子的,他也以什麼身出現來度這些衆生,所以叫做應化。那麼,在當時印度當時,我們人間認爲修行啊,最高級的修行就是苦行。在印度當時。那麼,釋迦牟尼佛呢,他爲了度化我們這些傲慢這些人。他呢,也必須去修苦行。這苦行呢,他必須把你們世間人所有的外道所能做到苦行他都做給你看。讓人知道,你們能夠做的我也做得到。然後,他告訴你這些都不對。如果你沒有去做,沒有做給人家看,你說不對,他說你沒本事做,你說不對。人是這樣子的。因此,釋迦牟尼佛只能隨著人的因緣,必須是那樣。他呢就去修外道的法。你們什麼法都修。最高級的法呢,修到非想非非想天,他也做到。然後呢,最難的苦行,他也做到。這些都做完了,讓你們人知道,你們所能夠做的,我都能夠。然後,再告訴你,你們的是錯的。啊,佛呢,他在人間是這樣的方式來度化。但是,因爲這樣子,爲了度化人,佛呢不能以他原本的那個本來面目,神通廣大的那些能力來接引你。爲什麼呢?因爲,當呢,佛呢,以其他的方式,人就會這樣想。佛呢,是一個天神,他不是人間的人。那麼呢,這

  個天神所做的東西我們人是做不到的。這樣呢,人只有拼命的敬仰佛,他沒辦法修啦!啊,佛呢,度化人,他必須在人間以人的身跟你人在一起,你人做什麼,他也做什麼。那麼,這些他都辦到了。然後,他告訴你,我有一些修行方法才是對的,你們都是錯的。啊,人就會相信了。這件事情呢發生真的發生了,就是佛呢,他在修苦行的時候,他的五個侍者很佩服跟他一起修苦行。後來呢,佛放棄修苦行了。那五個侍者認爲佛墮落了,佛修行失敗了,就離開他了。你看,就是因爲你沒去堅持那苦行,人類就認爲你不行了。但是呢,佛把你人類所能做苦行,他都做完了,你們都做不到了。現在呢,他就放棄。然後呢,他就在菩提樹下去成正覺。那麼,在這裏頭,這是大乘的解釋。那小乘不那麼說。大乘解釋說,佛應化人身,用這種方式來度化。 其實,天人知道,我們的佛啊,他現在跟你講我就是佛。啊,所以,從這些迹象你看。剛才說,人間所學的佛法,是因爲我們是人。佛呢,用那種方式來度化我們。但是,對于天人來說呢,他們看到佛是另外的樣子,因爲有方式在指導他們。那,人呢,不知道。啊,那麼,佛出世那天,人間的人沒幾個知道。只有一個有神通的人知道。那個有神通的人去看佛,還被阻擋住。然後呢,那個人就入滅了。過後,第二個有能力知道的是誰呢?就是阿私陀仙人。經典記載了噢,你們看過。他說這個小孩子,悉達多太子就是佛來的。噢,他很傷心沒有機會跟佛在一起學習。人間有多少人知道?沒多少人知道。這就說明了呢,這個世間噢,有很多事情在發生,人天鬼神都知道,我們人類「朦懂懂」,什麼都不懂。然後呢,說呢我看到這些佛法,佛講的就是這些而已。但是,說回佛在人間的這八十年的這一生是那麼短暫的。那麼,在天人來看是很短暫的。在人呢,佛呢,度化了很多人。那麼,在人間佛呢,怎麼度化人呢?如果對天人,佛呢怎麼度化人呢?那是不一樣的。爲什麼說不一樣呢?佛在人間噢度化人,是怎麼度化人的你們知道嗎?他不是像我們現在開個演講會,啊,你們來啊,來啊。不是。佛度化人噢,他是呢,怎麼講啊!啊,你們講難聽是偏心。他專門去選那些能夠被度化的人來度化,你們知道嗎?

  就是說,佛每天噢,都去觀察一下有哪一些衆生呢,今生應當解脫的,就先去度這些人。爲什麼他要那樣做呢?因爲呢,他唯有先度這些人。然後,這些人以後繼續把佛法繼續傳下去,噢,這些人就要有這個能力被度。所以呢,佛呢,專門挑選呢,那些能夠證果的人來度化。所以呢,如果呢,佛在世,你也在呢,佛也看不上你。呵。。。這個是個比喻噢,因爲呢,你呢當時就是不願意被度,明白了嗎?噢。也就是說,佛度化衆生噢,在這個世間他的方式噢,就是說,按照人類的有的方式的能力,應該度怎樣的方式,他就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度。然後,就選那些比較有能的人先度。一樣的,對于天人裏面,佛也一樣必然是選那些有能力的人來度,都是那樣的。所以,度的這些人呢,得度的這些人呢,在人間只能是什麼呢?一般上就只能是「阿羅漢」。最高級,噢。這些呢,菩薩呢,也有。但是呢,這些菩薩呢,被「阿羅漢」看輕。那在大乘經典裏面就講到一個故事。就是佛在是的時候,彌勒菩薩也降世人間。他在人間的時候,他也跟佛陀出家,他的法名叫阿逸多比丘。阿逸多比丘就是未來佛,彌勒佛當比丘的名號。阿逸多比丘,噢。他是下一尊佛啊,也是十地菩薩以上。但是,這下一尊佛在人間啊,被「阿羅漢」看成是凡夫。爲什麼看到是凡夫呢?因爲呢,只要你在生死輪回裏面,你會繼續回來人間。那繼續回來人間的話,你至少不是「阿羅漢」了。以「阿羅漢 」的觀點來看,明白嗎?啊,所以 呢,以他們觀點呢,彌勒菩薩,彌勒佛,噢,還沒成佛,現在是阿逸多比丘,我們稱他彌勒菩薩,阿逸多比丘在南傳的經典裏面,他是道道地地的凡夫。但是,在大乘經典裏面說不是,他是十地菩薩。這就是大小乘看法不一樣。那剛才說,佛來人間是應化。就是說我們人類,人必須這種方式來教導。他就講這種方式的佛法,就是人間的人所能接受的,就是這個僧團裏面所學到的佛法。那,如果是求菩薩道的佛法,就很難了。啊,人間的人當然是很難了。難,難在哪裏呢?就是難在那個根性,噢,因緣不具足。爲什麼這樣講呢?原來,當一個人他修菩薩道,生生世世修菩薩道,修到某個時候,他必然會累積很大的福德因緣。然後,這些菩薩的,因爲他的功德福德因緣,他必然得到很好的果報。就相好莊嚴,財富多多,也很少會再做人,很多會做是天人。那,要回來做人呢,當然也有,不是沒有。一回來做人呢,不是做國王呢,就是做那些大長者。因爲他的福報造成,明白嗎?也就是說呢,佛在這個人間度化衆生

  的時候,有一些菩薩他也在人間。但是呢,他們都是一些很富貴的人,不是國王呢,就是大長者,王族之類。那,在天上呢,那兒也很多菩薩。那麼,佛呢,如果要講菩薩道的法門啊,就必須對那一類的人講噢。那,那一類的人,他們要修解脫道嗎?不必修解脫道。就是說那類菩薩修到某一些能力了,他都能夠到處去度化衆生的時候,他不必去學習修解脫道。啊,佛呢,也沒有必要去跟他們講這些東西了。就比如說,如果你們有看到那個.維摩诘經.裏面有談到維摩诘長者。他就是個菩薩,他呢,佛呢,從來沒有跟他講過法。所以,這一類的情況噢,當…

《大乘、小乘、密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