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國佛教發展史略 教主釋迦牟尼的事迹

  教主釋迦牟尼的事迹

  ---中國佛教發展史略

  第一節 釋迦牟尼的家世

  一、薄王業而不爲的大丈夫

  前述一個宗教的成長,必然有它的義化背景,但開創這個宗教的教主,以他個人的曆史,與所建立的宗教,關系更爲密切。所以研究一個宗教之先,必須要了解教主的生平,這足不可忽略的事。無論哪個宗教,說到教主的生平,大抵都要加上一層神秘而不可思議的傳說,否則,便不足以襯托他的崇高偉大似的。時至二十世紀,因爲科學知識的普及,所有傳統的觀念,都要加以新的仲裁,神聖不可侵犯的宗教,也勢所難免。與其依據神奇傳說,不能被普遍意識所接受,毋甯從人本的立場,以研究教主的生平,如何發現宇宙人生的真谛,如何由人格的升華而至于超凡入聖,反而容易被人信賴,而且對于宗教本身的地位,自亦不會有所貶損。

  但正當這新舊觀念交變的時代,介述一個教主的生平,既不能一味的墨守陳說,也不能純粹的棄舊從新,只有折衷兩存,盡量做到比較客艦的平實,留待識者去鑒定。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Sakyamuni),他的生平經曆,正如舉世皆知,出身于印度貴族階級,家庭地位,曆曆可憑,不必另加襯托,就已極盡人世的光榮顯赫了。他父親是國王,他本人爲太子,這也是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二千年來人所共知的事。其實,當釋迦牟尼誕生時的印度,恰似我們的春秋時代,那時候的中國,周天子高高在上,諸侯分封割據,邦國互相侵淩,正是封建製度快要崩潰的時期。當時五印度,並沒有一個強力統治的中央政權或共主,地方仍然停留在酋長分領的邦國狀態,整個印度約分爲兩叁百個國家。根據中國傳統曆史的說法,釋迦牟尼的父親,並不是統一全印度的共主或皇帝,而是一位國王。釋迦牟尼的種族地位,是屬于掌握軍政的“刹帝利”階級,據有世統的貴族權威。在這世界各大宗教所有教主的行列裏,他以帝王的家業,顯赫的身世,並非因爲出身微賤,從艱難困苦中體驗到人生的悲哀,而超然自拔于塵俗之外。與衆不同的是他在與生俱來安寓尊榮的境遇中,卻翻然覺悟,不僅爲了自已,同時更發願而爲一切衆生,尋求永恒解脫之道,並且毅然決然地棄王業而不爲,以慈悲濟度衆生的宏願,爲覺行萬有的應化,終于創建了代表究竟真理的偉大佛教。這種聖哲精神,真是難能可貴,所以值得我們的贊歎和崇敬!

  二、生卒年代

  研究釋迦牟尼的曆史,有一難題首當其沖,但都無法解決,那就是印度人素來缺乏曆史傳承的觀念,和准確的時間觀念。印度人自己,過去談到曆史,全靠婆羅門教的神話贊頌,缺乏過去和現世的嚴格劃分。印度人現在的曆史,是靠十八世紀以後,東方人和西方人的研究,重新確定而采用的。況且在印度的曆法中,上古的年月季節,和現代有長短的出入;五印度——即印度全國東西南北中的區分,又有地方氣候寒溫的不同,因此日月年節又都略有出入。所以要確定釋迦牟尼的生卒年月,就成爲中外學者的論爭關鍵了。現代人自信科學的方法,有時推陳出新,難免驚世駭俗,把幾千年以來的事物,重新加以確定,往往大膽假設,未能小心求證,常有流于臆說或武斷的,所以不敢苟同,在此只好折衷兩存,依據客觀的信念,以求平實的論斷。

  首先提出我們的資料:有關釋迦牟尼寂滅年代的參考文獻,舉如《法顯傳》、《曆代叁寶記》、《破邪論》、《西域記》、《釋迦方志》、《鹫嶺聖賢錄》、《僧史略》、《翻譯名義集》等。從這些流傳于中國、緬甸、斯裏蘭卡等的記述,及歐西學者的著論中,以推知其最早的一說,謂釋迦入滅是在公元前二四二二年。最近的一說,則在公元前叁二零——前叁叁零年之間,兩說年代,差距如此之大,這真是一宗值得研究發掘而有趣的古史事件。

  可是,根據西洋曆史,和世界的史料,由馬其頓王亞曆山大侵入印度的史實,可以確定當時印度最有光榮的史迹,因爲亞曆山大無敵的常勝軍,遭到了印度戰士們的頑抗,和哲學家的辯難。而亞能山大入侵印度的時候,正是一位佛教大護法阿育王的出世年代。現在用舉世皆知的阿育王年代爲中心,由此推尋考訂其事迹,倒數到釋迦牟尼入滅的年代,就會發現兩個事實,一是北傳的佛教經論,大多說相隔百年或百余年;南傳的佛教經典,則說爲二百十八年。其中相差百年,可能是因爲南北印度的曆法年月不同,才導致百余年的懸隔。其中南傳佛教經典的年代,與隋代費長房的《曆代叁寶記》中所說的“衆聖點記”的年代數字,比較符合。又據《大唐內典錄》、《開元釋教錄》及《貞元釋教錄》的記載,也都近于此說。由此上溯九百七十五年,可以確定釋迦牟尼寂滅的時代,正當周敬王叁十四年間。再上溯八十年,則釋迦牟尼出生之年,正當周靈王七年,也就是公元前五六五年,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叁十一年。至于他生時月日,據傳正是中國紀年的四月初八。不過,這是中國夏曆(陰曆)的日期,並非當時印度的曆日,究竟釋迦牟尼的牛日,合于現行曆法或夏曆的何年何月何日,就很難說了。不過傳統習慣說是四月初八,已經有二千余年的曆史,似乎不需要爲此事去辨證它。

  叁、族系傳統

  釋迦牟尼的生辰,如前引述,我們既已認定爲相當于中國周靈王七年的四月初八。他出生在中印度的迦毗羅衛城,又稱“迦毗羅皤窣都國”(Kapiavasth)。這個地方,在印度地理上,即波羅奈——或稱“班拿勒斯”(Benares)的東北,普特羅——或稱“巴特拿”(Patna)的西北,哥羅克堡(Gorakhpur)的近傍,尼波羅——或稱“尼泊爾”(Nepal)的南境,恒河支流的柯哈河(Ko-hana)——古稱“盧呬尼"(Rohini)流域。釋迦牟尼的誕生處是在迦毗羅衛城東的藍毗尼園(Lumbini)。

  釋迦是他的姓氏,漢文意譯便介“能仁”。牟尼是他的名號,漢文意譯就是“寂默”。他這個族姓另外還有瞿昙(Gautama)、甘蔗(iksvaku)、日種(Suryavarnsa)、舍夷(sakya)等四種稱呼,是屬于軍國武士階級,“刹帝利”種的一族。據後世人類學者的研究,這個種族,最初系由中亞細亞移來,定居在印度中央平原西部的印度河濱。世系傳承,極其高貴,而釋迦這一宗,便是迦毗羅衛城的城主,依據印度上古的習慣,也可稱之爲國王。當時迦毗羅衛城位于盧呬尼河的西邊,河東同時有拘利城(Koli),也同屬于“刹帝利”種,因此兩族互通婚嫁,以維持其血統的親近。

  當迦毗羅衛城賢主淨飯王(Suddodana)五十多歲時,佛母摩耶夫人(Maya)年已四十五歲,懷孕十月,她因爲愛好清靜,喜歡在自然風光的郊園去散步。一天,正當春末夏初的四月初八,一個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好晨朝,她悠遊于藍毗尼園,看到一株清蔭的無憂樹,枝葉繁茂,便想舉手攀折,不意釋迦牟尼就從她的右脅自然誕生下來,並有種種殊勝瑞相,舉國歡慶,這便是有名的佛誕故事。傳說釋迦牟尼生後七日,佛母摩耶夫人不幸辭世,由其姨母摩诃波阇波提(Mahapraiapati漢譯爲“大愛道”)夫人擾養長大,他受到姨母的愛護,如母無異。

  曆史記載,關于命世人物,如宗教教主或開國帝王的降生事迹,大都剿襲附會,不是說赤電繞樞,就是說紅光滿室,如此類例,無非表明其生有自來,旨在予以神格的裝點,或偶像的塑造,頗可耐人尋味。前引釋迦佛誕生的故事,誠屬不可思議,使人無法相信。可是在這段事迹裏,也有幾點,值得注意:(一)淨飯王晚年得子,其心期于子嗣的綿延和王業的傳承,殷切之情,自不待言。釋迦牟尼出身貴胄,環境優裕,而長大成人後,卻毅然舍棄王位,出家修道。這是何等的氣魄?何等的胸襟?(二)母親脅下生子,確是匪夷所思,但根據其生後七日,母命告終的傳說,可以想見其爲破腹而生,或系特別生産,殆無可疑。(叁)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撫育釋迦牟尼長大,也是淨飯王的另一賢妃,後來也從釋迦牟尼出家學道爲比丘尼。由此可見她也真是一位慈輝永耀的偉大女性,和上善知識的護法尊者,想來也非偶然,值得我們崇敬。

  四、生有自來的神異傳說

  就佛教言,依據佛經典籍,我們知道關于佛的世界,並非僅在這個世界與這個時期,及現有的時空中,是由釋迦牟尼佛所手創。據說,我們所依存的這個世界,由成住到壞滅,曆劫無數。其小焉者,譬如地球上已有若幹次冰河時期或洪水時期,真是滄桑多變,但佛法的存在,卻綿延不絕。我們現在正在“賢劫”中,所謂“賢劫”,是指此一宇宙萬億年的時間裏,會有很多的聖賢,陸續誕生,由于修習大乘佛教的菩薩道,已證十地菩薩果位,此生命終,即上生于天衆中的“兜率天”或“兜率內院”,名爲“一生補處菩薩”。待此世界中另一劫數到來,人類曆史變更,世上佛法衰息,然後這一生補處菩薩,便又重經人道而降生、出家乃至成佛,于是佛教大興,佛法因以住世。現存的一生補處菩薩——彌勒,也就是未來世界的候補佛,一說釋迦牟尼,住在他方世界,由來成佛已久,這次降生遞補爲我們“娑婆世界”過去劫以來的第七佛(或說賢劫以來的第四佛)。至于釋迦牟尼的宿世善行和萬德因緣,在各種經典中的記載,多至五、六百件。總之,都是一些無上功德的妙勝事迹,不必一一細說。綜合他在世的一生,通名釋迦牟尼佛的“示現八相”,也就是說他一代的事迹,可以分爲八個階段:

  八相內義 一、降兜率:先住于兜率天,見時機已熟便下降人間。

  二、托胎:乘六牙白象,降神母胎。

  叁、出生:四月八日,于藍毗尼園,由摩耶夫人右脅出生。

  四、出家:年二十九歲(諸經中亦有雲十九歲),

  觀世無常,出王宮,入山學道。 五、降魔:經六年苦行,在菩提樹下降伏魔軍。

  六、成道:十…

《中國佛教發展史略 教主釋迦牟尼的事迹》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