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叁昧經一波記 無相法品第二

  無相法品第二    

  

  

  「爾時尊者。從叁昧起。而說是言。諸佛智地入實法相。決定性故。方便神通皆無相利。一覺了義難解難入。非諸二乘之所知見。唯佛菩薩乃能知之可度衆生皆說一味。」

  

  諸佛證知,一切法相,緣生假有。諸相假有,故非爲真實。而諸法無相,決定真實。今欲明諸法實相,故先說此無相品。

  

  諸法性空,一味真實。性空故能隨緣,隨緣而現萬法。相隨緣現,無自體性。故相是因緣相,有而非有。空是因緣空,無而不無。

  

  故有是不有之有,則有全是空。無是不無之無,則無全是有。有不礙無,無不礙有,一切無礙,此則決定實際也。

  

  故相是無相之相,是謂諸法實相。無相是相之無相,是謂實相諸法。二者相遍互融,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故一切相,一切非相,一切亦相亦非相,一切非相非非相,是名實相也。

  

  爾時尊者(佛),從金剛叁昧起,而說是言。佛欲說法,必須先從叁昧起,因爲佛入叁昧時,則身心不動故。

  

  諸佛智地,入實法相,決定性故。

  

  佛證無上菩提,是佛智地。證無上菩提者,即究盡諸法實相也。故曰諸佛智地,入實法相,決定性故。何謂決定性?清淨、寂靜、光明、無诤也。

  

  《大方等大集經》雲:「佛初成菩提,知菩提者,清淨、寂靜、光明、無诤……不雜煩惱,名爲清淨。空解脫門,名之寂靜。無相無願,名爲光明。無生無滅,名爲無诤。……又,遠離煩惱故,名爲清淨。畢竟淨故,名曰寂靜。無暗冥故,名爲光明。不可說故,名爲無诤。」

  

  故清淨寂靜光明無诤,是諸法實相。故曰入實法相,是諸佛智地。

  

  方便神通,皆無相利。

  

  諸佛雖證實相,然從實智,起方便智,現大神通,利益一切衆生。而利益一切衆生者,皆從實智慧出,故曰皆無相利。無相者,即實相也,亦即以實相諸法故,起方便神通。所以一切方便神通,皆由實相而起,利益一切衆生也。

  

  如《法華經》〈方便品〉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此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是諸法各具。而其究竟,一皆實相。故曰究竟等,等者不二不異也。

  

  佛之神通,不可思議。普現十方,利益一切。無文字法,以文字說,雖以文字說,而離文字相。無言語法,以言語說,雖以言語說,而實說而無說。雖無諸法,而說諸法,雖說諸法,實無諸法。于畢竟空,現無量法。于無量法,現畢竟空。而空與無量,各不相礙。于一塵中,現無量剎。而一塵不大,無量剎不小。令一微塵,遍于十方,而一塵不大,十方不小。大小自在,不失其相,各不相礙……故諸佛神通,誠不可思議也。

  

  何謂神通?神者不測也。通者無礙也。

  

  一覺了義,難解難入。

  

  佛證無上菩提,過盡德圓,性德圓顯,自覺聖智,不因他得。《法華經》〈譬喻品〉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衆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爲摩诃薩。

  

  一切智、佛智、自然智,並是無師自得,故曰一覺。一覺者,自覺聖智,不因他得也。若因他得,必不圓備。今以自覺,了義究竟,乃成等正覺。故曰一覺了義。

  

  如是之法,因圓果滿,無欠無余,唯有佛與佛究盡,非余人所及。故曰難解難入。是知一覺了義,難解難入者,言唯佛與佛,究盡諸法實相也。

  

  故曰非諸二乘之所知見。二乘劣智,不見實相也。唯佛菩薩,乃能知之。此菩薩者,補處菩薩也。不但具如是自覺聖智,且能普現十方,度化一切衆生。皆說一味者,雖說諸法,皆明一味實相也。

  

  「爾時解脫菩薩。即從座起合掌跪。而白佛言。尊者。若佛滅後。正法去世。像法住世。于末劫中。五濁衆生。多諸惡業輪回叁界無有出時。願佛慈悲爲後世衆生。宣說一味決定真實。令彼衆生等同解脫。」

  

  爾時解脫菩薩,禮佛請法。

  

  佛法住世,有正法時,像法時,末法時。依《大悲經》,謂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

  

  正法去世,正法時已去也。像法住世,于末劫中。言像法之末,進入末法也。彼時五濁惡世。五濁者,一、劫濁,劫末時濁,摧年減壽,漸臨劫末。由于衆生濁、煩惱濁、見濁、命濁,而致令劫濁也。二、見濁,人多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乃成見濁。叁、煩惱濁,人多貪、瞋、癡、慢、疑等煩惱,乃成煩惱濁。四、衆生濁,人以見濁、煩惱濁,致令五陰身心俱劣,以此果報,名衆生濁。五、命濁,衆生見濁煩惱濁爲根本,而得劣五陰身心。色心連持,相續生死,乃有命濁。

  

  五濁惡世衆生,多以惡業,輪回叁界六道。願佛慈悲,爲憐愍末世衆生故,宣說一味決定真實之法。一味決定真實之法者,諸法實相也。

  

  俾令末世衆生,等同解脫。等同解脫者,令諸衆生,于大乘中,獲得平等一味之解脫也。

  

  「佛言。善男子。汝能問我出世之因。欲化衆生。令彼衆生獲得出世之果。是一大事不可思議。以大慈故。以大悲故。我若不說即墮悭貪。汝等一心谛聽谛聽。爲汝宣說。」

  

  解脫菩薩請法,如來垂允宣說,師資緣合也。佛先贊歎說,汝能問我出世之因,欲化衆生獲出世果也。

  

  實相是一大事,度一切衆生皆令成佛,故其功德不可思議也。

  

  「一」是實相理,「大」是實相智,「事」是實相行。實相理者,無相也。實相智者,無住也。實相行者,以無住智,契無相理,如實成一切事功也。

  

  「一」即佛法身德,「大」即佛般若德,「事」即佛解脫德。故一大事,言佛之叁德也。故曰不可思議。

  

  汝解脫菩薩,既以大慈大悲爲衆生請法,我當以大喜大舍而濟含識。我若不說者,即墮悭貪。汝等谛聽,我爲汝說。

  

  「善男子。若化衆生無生于化。不生無化其化大焉。令彼衆生皆離心我。一切心我本來空寂。若得空心心不幻化。無幻無化即得無生。無生之心在于無化。」

  

  佛言善男子!若欲度化衆生,須是莫生能化之心。既然不生能化之心,自然便無所化之衆生了。以心生則法生,心淨則法淨故。如是遠離我、我所心,縱化盡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一衆生得化者,則其化大焉。

  

  欲化衆生,須是令衆生皆離心我。

  

  一切法本來無我,而衆生以妄想故,執著于我。《心經》雲五陰皆空,而衆生妄執有五陰,此是第一重迷執。複于五陰中,妄執有我,此是第二重迷執。更于我上執有生死,此是第叁重迷執。如此叁重迷執,皆一妄心所造。故欲化衆生出于生死,應令彼遠離心我。

  

  一切心我,本來空寂。

  

  妄心本空,我非實有。何以故?諸法緣起假有,而無實體。妄心亦複如是,無有實體。如果妄心不空,豈得爲妄?既然妄心本空,故知妄心所生之我,非爲實有。總而言之,一切法無非因緣所生,故知一切法無有自性。以無自性故,知一切心我,本來空寂。

  

  若得空心,心不幻化,無幻無化,即得無生。無生之心,在于無化。

  

  若得空心者,心清淨也。心不幻化者,心不幻化諸法也,以心清淨,則諸法清淨。如是諸法清淨,無幻無化,即得無生法忍。諸法無生者,即諸法實相也。

  

  無生之心,在于無化。若心不生,則諸法無有。故心空則法空,心有則法有。若見法有時,即是心有。若見法淨,即是心淨。若見法染,即是心染。故見法時,即是見心。故曰無生之心,在于無化。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衆生之心性本空寂。空寂之心體無色相。雲何修習得本空心。願佛慈悲爲我宣說。」

  

  解脫菩薩複白佛言,衆生之心,其性本來空寂。既然本來空寂,則體非色相。體非色相故,是以無所有不可得。既然無所有不可得,當是處世不染,修治不淨。佛雲何言修習得本空心呢?

  

  心性本空,雲何修習複得本空心?若如是說,莫非衆生之心,性本不空嗎?願佛慈悲爲我宣說。

  

  「佛言。菩薩一切心相本來無本。本無本處空寂無生。若心無生即入空寂。空寂心地即得心空。善男子。無相之心無心無我。一切法相亦複如是。」

  

  佛言,菩薩一切心相,本來無本。

  

  菩薩一切心相,皆隨緣而起。既然隨緣起,故無自性。無自性故,本來空寂。正以無性空寂,方能任緣現相。相隨緣現,故性本空寂。若性不空,當不能隨緣也。故曰一切心相,本來無本。

  

  本無本處,空寂無生。

  

  既然一切心相,隨緣無性,故無根本。若法有根本,方有始有生。法無根本,當即無始無生。故曰本無本處,空寂無生。

  

  若心無生,即入空寂。

  

  種種心生,乃有種種法生。若心不生,則種種法不生。心法俱泯,即入空寂。

  

  故知衆生不得空寂者,皆是心念妄起故。心念妄起,以自妄心,現諸妄相。衆生不知一切法相,即自妄心所現。卻以自之妄心,還取自心所現幻相。如果妄心不生,則不執一切幻相。于是可得心境如如,一切無礙的自性清淨心了。即此自性清淨心,便是衆生空寂心地。

  

  故修道之人,空心不空法,以萬法唯心故。若得空心,則法本寂然。

  

  十法界唯是心現,若心不生,則大千湛然。若心妄生,則九界宛然。心善心惡則造六道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等十如。心淨則造叁聖法界十如。叁聖法界者,聲聞緣覺菩薩也。如心契中道,非生非非生,離邊無住,便是佛法界。佛法界者,一真法界也。亦即是諸法實相也。

  

  空寂心地,即得心空。

  

  空寂心地者,盡除妄想,自性清淨也。即此清淨心地,名得心空也。故知心空者,恢複本來面目也。須知妄心是幻,淨心本具,除其妄…

《金剛叁昧經一波記 無相法品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