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居士五戒 • 菩薩戒 • 密乘戒

  我們平時做供養時,一定要接照儀軌來做,供養儀軌,尤其是其中的雲供咒,能使供養的供品得到清淨,並能遍滿虛空法界,能使供品變成諸佛菩薩所需要的東西,令諸佛菩薩、龍天護法感到歡喜滿意。不按儀軌做達不到圓滿。供養時要以清淨心、清淨供品、清淨環境而做供養,要斷除貪瞋癡等不淨心,盡己所能使供品純淨,美觀,悅意。同時要迎請上師叁寶,祈請加持,請求安住于供養之處,如能按此儀軌如法供養,可使小小的供養,積累巨大的福德資糧。 一切人天內外勝資具,妙樂飾蔓美食華衣等,

  諸佛菩薩願力所化現,祈以普賢雲供作莊嚴。

  壇城內外整個法界中,所有天界人間最殊勝的供品,如美妙的音樂,美麗的飾蔓,美味的食品,華麗的服飾等,都是諸佛菩薩的願力所化現,祈請上師叁寶加持,使我所作的普賢雲供無比圓滿莊嚴。

  雲供咒:

  念誦此咒前,將寶瓶裏的水或大悲水,清淨的水也可,灑在所供的供品上,也可以邊念誦邊灑水。念誦時,自觀爲普賢菩薩,自已心間放射出無量不同顔色的光芒,每一束光端化現出一尊普賢菩薩,各自心間放射出與前相同的光芒,每一束光端又幻現出無數不可思議的普賢菩薩,遍滿虛空法界。每一尊普賢菩薩,都以無量的供品供養十方諸佛,如此盡已所能意幻供養,能意幻多少就做多少供養。此意幻供養與真實財物供養無絲毫差別,不必認爲無有供養的資具,隨時看見所擁有的任何資具、財物等,心裏首先應觀想供養上師叁寶,此觀想可圓滿資糧,因此要如此而修持。

  一切有情之怙主,降盡魔衆之天尊,

  萬法如是遍知者,諸佛眷屬祈莅臨。

  悲憫我等衆生故,以汝神通幻變力。

  乃至我作供養間,祈請諸佛常安住。

  祈請一切有情怙主,降魔天尊,遍知萬法的諸佛菩薩,光臨我的供養場所。在我所作供養期間,祈請上師叁寶悲憫我等一切衆生,以不可思議的幻變神通,接受我所作的供養,永遠安住我的供養之處,長久住世,廣利衆生。

  七支供:

  佛法中積累資糧的無量法門全部包括在七支供中,修學者可以通過此修法快速積累資糧,無論想即身成就還是想臨終往生,都必須修持七支供。

  七支供分七支:1、頂禮支;2、供養支;3、忏悔支;4、隨喜支;5、請轉*輪支;6、祈請不入涅槃支;7、回向支。

  通過七支供修法,可消除業障,圓滿資糧。此供是積累福慧最殊勝的方法,也是即身成就最快捷的方法,更是進入聖者境界的要門。

  居士五戒(殺生)

  居士五戒的第一條是不殺生,這裏主要指的是殺害人的生命。殺害其他衆生也犯戒,也有嚴重的罪過,但是不犯根本戒。人與其它的衆生不一樣,得到了人身才有解脫的機會。你斷滅了他解脫的機會,這個罪過特別嚴重。不僅在佛法中殺人是犯根本戒的,從世間法的角度來講,殺人也是很重的罪。

  犯根本戒要具備四個條件:對境、思想、行動和結果。

  1、對境:犯殺生根本戒的對境是人。所有的人,老人、少兒、嬰兒、胎兒都包括。

  2、思想:分爲觀念和動機。你想殺害張叁,結果誤殺了李四,這是觀念上的錯亂,雖然也犯戒,但是不犯根本戒。然後是動機,要有故意殺害他人生命的動機,才犯根本戒。無意當中把人嚇死了,或者不小心把人打死了,這就不具備殺人的動機,所以不犯根本戒。

  3、行動:不管是自己動手殺、讓別人殺,還是通過念咒、神通等手段,一切殺人的方法都是行動。

  4、結果:采取行動以後,他確實死亡了,才犯根本戒。如果他沒有死亡,則不犯根本戒。

  這四個條件是一個界限,超越了這個界限才犯根本戒,所以,根本戒不是很容易能犯的。犯了根本戒,相續中的戒體就消失了,要重新受戒。如果犯了其它的支分戒或相似戒,也有罪過,但是你相續中的戒體還存在,所以不需要重新受戒。

  當然,殺害任何衆生的生命都是不應該的。我們行善斷惡,斷十種惡業,首先就是斷殺生。我們受八關齋戒的時候,殺害任何一個生命都犯根本戒,但這裏主要強調的是人的生命。殺害其他生命,比如打蚊子、打蒼蠅,也有罪過,也要感受惡報,但是不犯根本戒。

  別解脫戒是在有出離心的基礎上受持的戒,最起碼也是爲了自己的解脫。比如說我們受持不殺生的戒了,這不一定是別解脫戒。如果在你的相續中沒有出離心,不是爲了脫離輪回而受持戒律,而是爲了人天福報之類的種種目的,你受持居士五戒、沙彌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這就是一般戒律,而不是別解脫戒。

  在別解脫戒中,任何時候都不允許殺害人的生命。但是,大乘佛法是饒益衆生的,在沒有自私自利的前提下,你如果不殺害他,他就會對衆生造成很大的傷害;你殺害他,對衆生有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殺人。小乘佛法主要強調形式和表面,而大乘佛法完全是看發心和動機。發心、動機是善,一切行爲都是善行;發心、動機是惡,一切行爲都是惡行,任何時候都一樣。

  

  居士五戒(偷盜)

  居士五戒的第二條是不偷盜。犯偷盜的根本戒,也要具足對境、思想、行動和結果這四個條件。

  1、對境:所有權完全屬于別人,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自己與他人之間沒有任何糾紛的財物(飲食、日常用品等物品也包括在內),並且一次所偷的東西的價值超過兩元。偷兩元以下的東西也有罪過,但是不犯根本戒。國家的、單位的財産也是一樣,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拿走國家、單位的財物,或者亂花、亂用公家的財物,都是偷竊。

  2、思想:分爲觀念和動機。觀念不能有錯亂,想偷的東西和實際偷到的東西要一致。想偷錢,結果拿到的是衣服,這是觀念上的錯亂,不犯根本戒。還要有動機,如果沒有偷盜的動機,也犯戒,但不犯根本戒。

  3、行動:采取什麼方法都一樣,不管是自己偷還是指使他人偷,是明著搶還是暗地裏偷,是通過念咒還是用神通得到,都是偷盜的行爲。

  4、結果:最終得到這個東西了,心裏也知道已經偷到,在相續中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就犯根本戒了。

  在現今社會,占用、浪費、揮霍公家和單位財物的現象非常普遍,其實這個罪過特別嚴重,因爲這都是消耗自己的福報。有的人覺得這是別人的、老板的、國家的,就不知道珍惜,殊不知你有這樣的機會,就是你自己積來的福報。但是衆生愚癡迷惑,沒有智慧,不懂這些道理,以爲占了便宜,實際上是損害了自己。

  珍惜財物,節約資源,就算是一個普通的好人也能做到,更不用說我們這些學佛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應該亂花亂用,比如在壇城,這些水電等等,你認爲是別人的,實際上這都是十方衆生供養上師叁寶的財産。浪費壇城的財物,福報消耗得特別快。

  福報是積累來的,我們要積福,不能消福。如果福報消盡了,以後必定要感受痛苦。我們都是相信因果,相信輪回的人,別那麼隨隨便便、糊裏糊塗的,不擇手段地追求享樂,根本不顧及因果,也不考慮來世將要爲此付出的代價。因果沒有虛妄的時候,輪回也是實實在在的。

  能夠得到人身,這是一種福報。在人天以下,還有地獄、餓鬼、傍生道呢,托生人是最難的,下地獄是最容易的。我有時候說,“不能這樣啊,這樣會下地獄的!”都不相信,“哪有啊?大家都這樣就都下地獄了?那誰也不能托生人了?”是這樣的!下地獄的衆生特別多,托生人的特別少。地獄的痛苦我們講過,那是無法忍受的,而當果報現前之時,又只能去忍受。

  “我有機會拿國家的、單位的財物了,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多拿一些。”這都是造業呀!如果你這麼做能得到幸福快樂也可以,但是根本不可能,自己的福報很快就會消盡。現在的富有只是幾年、幾十年的事,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與無始無終的輪回比起來,這幾年的時間算什麼?只是一瞬間。現在我們偶爾餓了一天、凍了一宿都覺得很難熬,這與地獄、餓鬼的痛苦比起來又算什麼呢?

  已經到末法時期了,哪有相信因果,相信輪回的人?真的相信了,解脫、成佛就容易了。現在的人爲什麼對自己沒有信心?原因就是不肯相信因果和輪回。我經常說,“好好學、好好修,解脫容易,成佛也容易。”但是都不相信,總是懷疑,“我行嗎?我罪孽深重,我煩惱多、習氣重。”這算什麼呢?只要真正去修行,無論多麼深重的業障、煩惱和習氣,都可以立即消盡,就像再濃重、再長久的黑暗,都會刹那消失在陽光的照耀中。

  持不殺生、不偷盜的戒律,實際上一點點也不難。我們都是修大乘佛法的,只需要發一個好心,爲了衆生怎麼都行,爲了自己怎麼都不行,連吃飯、穿衣服、休息都不行,都是貪吃、貪穿、貪睡!

  修心與守戒

  很多人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實往生是大乘裏講的,小乘裏沒有提到,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把淨土法當成小乘法了。“我要往生!”根本不考慮衆生,不想爲度化衆生而成佛,也沒有發願行菩提心。如果是爲了自己往生而受持居士五戒,這完全是小乘法的別解脫戒。持小乘的戒律,修大乘的法門,想往生是不可能的。

  如果沒有出離心的話,你受持這些戒律——不僅僅是居士五戒,還有沙彌戒、沙彌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受持得再清淨也沒有用,你根本得不到別解脫戒的戒體,當然也不可能解脫。在有出離心的基礎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小乘的別解脫戒,在有菩提心的基礎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大乘的別解脫戒,密宗裏受持別解脫戒的特殊方法是密乘的別解脫戒。

  什麼是小乘法?什麼是大乘法?什麼是世間法?什麼是出世間法?這些都要弄明白。爲了自己的解脫,無論修什麼都是小乘法;爲了衆生的解脫,無論修什麼都是大乘法。爲今生的名利福祿,爲來世的人天福報,無論修什麼都是世間法,哪怕你修大圓滿法也是世間法;爲了解脫、爲了超出六道輪回的痛苦,你無論修什麼都是出世間法。

  小乘是爲了自己解脫的,最終還是有自私心,所以表面…

《居士五戒 • 菩薩戒 • 密乘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