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居士五戒 • 菩萨戒 • 密乘戒

  我们平时做供养时,一定要接照仪轨来做,供养仪轨,尤其是其中的云供咒,能使供养的供品得到清净,并能遍满虚空法界,能使供品变成诸佛菩萨所需要的东西,令诸佛菩萨、龙天护法感到欢喜满意。不按仪轨做达不到圆满。供养时要以清净心、清净供品、清净环境而做供养,要断除贪瞋痴等不净心,尽己所能使供品纯净,美观,悦意。同时要迎请上师三宝,祈请加持,请求安住于供养之处,如能按此仪轨如法供养,可使小小的供养,积累巨大的福德资粮。 一切人天内外胜资具,妙乐饰蔓美食华衣等,

  诸佛菩萨愿力所化现,祈以普贤云供作庄严。

  坛城内外整个法界中,所有天界人间最殊胜的供品,如美妙的音乐,美丽的饰蔓,美味的食品,华丽的服饰等,都是诸佛菩萨的愿力所化现,祈请上师三宝加持,使我所作的普贤云供无比圆满庄严。

  云供咒:

  念诵此咒前,将宝瓶里的水或大悲水,清净的水也可,洒在所供的供品上,也可以边念诵边洒水。念诵时,自观为普贤菩萨,自已心间放射出无量不同颜色的光芒,每一束光端化现出一尊普贤菩萨,各自心间放射出与前相同的光芒,每一束光端又幻现出无数不可思议的普贤菩萨,遍满虚空法界。每一尊普贤菩萨,都以无量的供品供养十方诸佛,如此尽已所能意幻供养,能意幻多少就做多少供养。此意幻供养与真实财物供养无丝毫差别,不必认为无有供养的资具,随时看见所拥有的任何资具、财物等,心里首先应观想供养上师三宝,此观想可圆满资粮,因此要如此而修持。

  一切有情之怙主,降尽魔众之天尊,

  万法如是遍知者,诸佛眷属祈莅临。

  悲悯我等众生故,以汝神通幻变力。

  乃至我作供养间,祈请诸佛常安住。

  祈请一切有情怙主,降魔天尊,遍知万法的诸佛菩萨,光临我的供养场所。在我所作供养期间,祈请上师三宝悲悯我等一切众生,以不可思议的幻变神通,接受我所作的供养,永远安住我的供养之处,长久住世,广利众生。

  七支供:

  佛法中积累资粮的无量法门全部包括在七支供中,修学者可以通过此修法快速积累资粮,无论想即身成就还是想临终往生,都必须修持七支供。

  七支供分七支:1、顶礼支;2、供养支;3、忏悔支;4、随喜支;5、请转*轮支;6、祈请不入涅槃支;7、回向支。

  通过七支供修法,可消除业障,圆满资粮。此供是积累福慧最殊胜的方法,也是即身成就最快捷的方法,更是进入圣者境界的要门。

  居士五戒(杀生)

  居士五戒的第一条是不杀生,这里主要指的是杀害人的生命。杀害其他众生也犯戒,也有严重的罪过,但是不犯根本戒。人与其它的众生不一样,得到了人身才有解脱的机会。你断灭了他解脱的机会,这个罪过特别严重。不仅在佛法中杀人是犯根本戒的,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讲,杀人也是很重的罪。

  犯根本戒要具备四个条件:对境、思想、行动和结果。

  1、对境:犯杀生根本戒的对境是人。所有的人,老人、少儿、婴儿、胎儿都包括。

  2、思想:分为观念和动机。你想杀害张三,结果误杀了李四,这是观念上的错乱,虽然也犯戒,但是不犯根本戒。然后是动机,要有故意杀害他人生命的动机,才犯根本戒。无意当中把人吓死了,或者不小心把人打死了,这就不具备杀人的动机,所以不犯根本戒。

  3、行动:不管是自己动手杀、让别人杀,还是通过念咒、神通等手段,一切杀人的方法都是行动。

  4、结果:采取行动以后,他确实死亡了,才犯根本戒。如果他没有死亡,则不犯根本戒。

  这四个条件是一个界限,超越了这个界限才犯根本戒,所以,根本戒不是很容易能犯的。犯了根本戒,相续中的戒体就消失了,要重新受戒。如果犯了其它的支分戒或相似戒,也有罪过,但是你相续中的戒体还存在,所以不需要重新受戒。

  当然,杀害任何众生的生命都是不应该的。我们行善断恶,断十种恶业,首先就是断杀生。我们受八关斋戒的时候,杀害任何一个生命都犯根本戒,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人的生命。杀害其他生命,比如打蚊子、打苍蝇,也有罪过,也要感受恶报,但是不犯根本戒。

  别解脱戒是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受持的戒,最起码也是为了自己的解脱。比如说我们受持不杀生的戒了,这不一定是别解脱戒。如果在你的相续中没有出离心,不是为了脱离轮回而受持戒律,而是为了人天福报之类的种种目的,你受持居士五戒、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这就是一般戒律,而不是别解脱戒。

  在别解脱戒中,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杀害人的生命。但是,大乘佛法是饶益众生的,在没有自私自利的前提下,你如果不杀害他,他就会对众生造成很大的伤害;你杀害他,对众生有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杀人。小乘佛法主要强调形式和表面,而大乘佛法完全是看发心和动机。发心、动机是善,一切行为都是善行;发心、动机是恶,一切行为都是恶行,任何时候都一样。

  

  居士五戒(偷盗)

  居士五戒的第二条是不偷盗。犯偷盗的根本戒,也要具足对境、思想、行动和结果这四个条件。

  1、对境:所有权完全属于别人,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与他人之间没有任何纠纷的财物(饮食、日常用品等物品也包括在内),并且一次所偷的东西的价值超过两元。偷两元以下的东西也有罪过,但是不犯根本戒。国家的、单位的财产也是一样,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拿走国家、单位的财物,或者乱花、乱用公家的财物,都是偷窃。

  2、思想:分为观念和动机。观念不能有错乱,想偷的东西和实际偷到的东西要一致。想偷钱,结果拿到的是衣服,这是观念上的错乱,不犯根本戒。还要有动机,如果没有偷盗的动机,也犯戒,但不犯根本戒。

  3、行动:采取什么方法都一样,不管是自己偷还是指使他人偷,是明着抢还是暗地里偷,是通过念咒还是用神通得到,都是偷盗的行为。

  4、结果:最终得到这个东西了,心里也知道已经偷到,在相续中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犯根本戒了。

  在现今社会,占用、浪费、挥霍公家和单位财物的现象非常普遍,其实这个罪过特别严重,因为这都是消耗自己的福报。有的人觉得这是别人的、老板的、国家的,就不知道珍惜,殊不知你有这样的机会,就是你自己积来的福报。但是众生愚痴迷惑,没有智慧,不懂这些道理,以为占了便宜,实际上是损害了自己。

  珍惜财物,节约资源,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好人也能做到,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学佛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应该乱花乱用,比如在坛城,这些水电等等,你认为是别人的,实际上这都是十方众生供养上师三宝的财产。浪费坛城的财物,福报消耗得特别快。

  福报是积累来的,我们要积福,不能消福。如果福报消尽了,以后必定要感受痛苦。我们都是相信因果,相信轮回的人,别那么随随便便、糊里糊涂的,不择手段地追求享乐,根本不顾及因果,也不考虑来世将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因果没有虚妄的时候,轮回也是实实在在的。

  能够得到人身,这是一种福报。在人天以下,还有地狱、饿鬼、傍生道呢,托生人是最难的,下地狱是最容易的。我有时候说,“不能这样啊,这样会下地狱的!”都不相信,“哪有啊?大家都这样就都下地狱了?那谁也不能托生人了?”是这样的!下地狱的众生特别多,托生人的特别少。地狱的痛苦我们讲过,那是无法忍受的,而当果报现前之时,又只能去忍受。

  “我有机会拿国家的、单位的财物了,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拿一些。”这都是造业呀!如果你这么做能得到幸福快乐也可以,但是根本不可能,自己的福报很快就会消尽。现在的富有只是几年、几十年的事,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与无始无终的轮回比起来,这几年的时间算什么?只是一瞬间。现在我们偶尔饿了一天、冻了一宿都觉得很难熬,这与地狱、饿鬼的痛苦比起来又算什么呢?

  已经到末法时期了,哪有相信因果,相信轮回的人?真的相信了,解脱、成佛就容易了。现在的人为什么对自己没有信心?原因就是不肯相信因果和轮回。我经常说,“好好学、好好修,解脱容易,成佛也容易。”但是都不相信,总是怀疑,“我行吗?我罪孽深重,我烦恼多、习气重。”这算什么呢?只要真正去修行,无论多么深重的业障、烦恼和习气,都可以立即消尽,就像再浓重、再长久的黑暗,都会刹那消失在阳光的照耀中。

  持不杀生、不偷盗的戒律,实际上一点点也不难。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的,只需要发一个好心,为了众生怎么都行,为了自己怎么都不行,连吃饭、穿衣服、休息都不行,都是贪吃、贪穿、贪睡!

  修心与守戒

  很多人都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实往生是大乘里讲的,小乘里没有提到,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把净土法当成小乘法了。“我要往生!”根本不考虑众生,不想为度化众生而成佛,也没有发愿行菩提心。如果是为了自己往生而受持居士五戒,这完全是小乘法的别解脱戒。持小乘的戒律,修大乘的法门,想往生是不可能的。

  如果没有出离心的话,你受持这些戒律——不仅仅是居士五戒,还有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受持得再清净也没有用,你根本得不到别解脱戒的戒体,当然也不可能解脱。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小乘的别解脱戒,在有菩提心的基础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大乘的别解脱戒,密宗里受持别解脱戒的特殊方法是密乘的别解脱戒。

  什么是小乘法?什么是大乘法?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这些都要弄明白。为了自己的解脱,无论修什么都是小乘法;为了众生的解脱,无论修什么都是大乘法。为今生的名利福禄,为来世的人天福报,无论修什么都是世间法,哪怕你修大圆满法也是世间法;为了解脱、为了超出六道轮回的痛苦,你无论修什么都是出世间法。

  小乘是为了自己解脱的,最终还是有自私心,所以表面…

《居士五戒 • 菩萨戒 • 密乘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