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集解(會性法師集)▪P9

  ..續本文上一頁注雲:「帝釋瓶,帝釋天之寶瓶也。所須萬物,自然湧出。又名德瓶。」有大下,光變幢蓋。靈芝疏雲:「映現有二:大千佛事,一也。十方佛國,二也。示生、唱滅,說法度生,皆名佛事。」

  壬二、總示觀法

  見此樹已,亦當次第一一觀之。觀見樹莖枝葉華果,皆令分明。

  恐其參亂,故令次觀。莖等五種,即是次第。莖謂根幹,必兼枝條。(靈芝疏)

  辛叁、結示

  是爲樹想,名第四觀。

  庚五、池觀分叁

  初、總標 二、別顯 叁、結成

  辛初、總標

  次當想水。欲想水者,極樂國土有八池水。

  極樂有八池,此有二說:一謂一國有八池,靈芝疏:「一國八池,渠道相通。」二謂八池水,即八功德池,演義雲:「言極樂有八池者,並非指土祇有八個池;乃指一池有八功德。謂池中有水,水有八德。下結雲:『八功德水』者是也。幸勿以文害意。」後義爲勝。演義續雲:「須知極樂國中,有總報池,聖凡共業之所感報。小本雲:『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指此池也。其大無喻。十方衆生往生彼國,即在此池。池水汪洋,如香水海。水上蓮華,居中者,如須彌盧;其八品旋繞,如七金山。十方苦惱衆生,聞知識開示,信得有西方極樂世界,國中有阿彌陀佛;肯發心念佛,願生彼國者,此池內即有一朵蓮蕊透出。故知總報池,匪唯彼國聖凡所共有,盡十方衆生皆共有也。若言別報池者,別業所成,千差萬別,大小不同,行人修功所致。其數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各在樓閣之傍,行樹圍內。行人生彼國後,自所受用者也。今經所觀者是也。」

  辛二、別顯

  一一池水,七寶所成。其寶柔軟,從如意珠王生。分爲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寶妙色。黃金爲渠。渠下皆以雜色金剛以爲底沙。

  初二句,明水色。演義雲:「一一二字,承上八池而來。言彼佛國內,所有無量阿僧祇不可說池;每一一池水,無不七寶所成。」靈芝疏:「池塘階岸,衆寶合成;池中泉水,色亦如然。故雲七寶成也。」其下二句,示出處。靈芝疏:「每一池心,各有珠王;泉從王出,流落池中,常時盈滿。」演義雲:「其淨國之寶,與我娑婆不同。此土雖有七寶,其體堅硬。彼國之寶,其體柔軟。」分爲下,明支流。箋注雲:「凡一源而歧出者曰支。」謂寶水從如意珠王中生;自一源出,分作十四支流。如意,即梵語摩尼。摩尼寶珠,爲衆寶之王。故七寶水從彼而生,亦名摩尼水。水既寶成,故各有妙色。況是黃金爲渠。(演義) 黃下,明渠成。渠,水所居也。如溝渠、河渠。演義雲:「渠,即池也。渠底有沙,沙名金剛。則上下明徹可知。」箋注雲:「雜色,謂五彩相合也。」

  一一水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一一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其摩尼水,流注華間,尋樹上下。其聲微妙,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密。複有贊歎諸佛相好者。

  此明池中蓮華,及水流華間出聲演法也。初二句,示數。次二句,明量。靈芝疏雲:「十二由旬,計四百八十裏。小本經但雲大如車輪,舉其極小者耳。」其摩下,明水流華間。靈芝疏:「從如意珠出,故雲摩尼水。華梵互舉也。尋樹上下,尋,猶循也。樹,即莖也。言水循華莖,上入華中,旋轉發聲,卻從莖下。」釋論雲:「此水不唯在池流注華間,亦且尋樹上下,作懸瀑飛泉,故能有聲,演說妙谛。而百鳥和之,贊歎叁寶。」其聲下,水聲演法。靈芝疏雲:「演說有叁:四念處,一也;六度,二也;贊佛相好,叁也。」

  如意珠王,湧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爲百寶色鳥,和鳴哀雅,常贊念佛念法念僧。

  此明珠王出光,化禽演法也。百寶色鳥,靈芝疏雲:「即小本中白鶴孔雀,今經下文凫雁鴛鴦。即知珍禽非止一類。今此但舉毛色,以通收耳。贊歎叁寶,令歸向故。」

  問:佛國中用何種語言文字?泉之與鳥,依何而說?

  答:此有二義:一、有名句文身,二、無名句文身。一者、生淨土之人皆來自殊方,語言各異,泉鳥等聲,隨聽者之識而轉,梵天聞爲梵音,閻浮聞爲世語。佛以一音說法,衆生各隨所解。華嚴所謂「一言具衆音聲海,隨諸衆生意樂音」是也。又契經說,佛得希有名句文身,若約了義,佛無言說,衆生自識所變,如聞佛說,而各生解。水聲鳥聲,應知亦爾。二者、音以意會,不假诠說。如成唯識論雲:「且依此土,說名句文,依聲假立。非謂一切諸余佛土」。管弦音韻,無名句文,然聞者或哀或樂,東坡詩雲:「溪聲便是廣長舌」,蓋聞聲而得解也。.........凡此皆不待名句之诠,而自能領會,塵世且然,何況淨土佛願所成,各物皆起自然妙用。若謂水成文句,鳥作人言,則刻舟膠柱矣!(釋論)

  辛叁、結成

  是爲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觀。

  前第二,本是冰觀,以先用水爲所緣之境,故立水觀名。此第五,本是水觀,以與第二名同,故立池名。其實是水,故結水想,爲第五觀也。言八功德者:功德,妙用也,彼水有八種妙用,故稱八德。一、輕德,不若此水,但能下注,不能上流;彼水能上能下。經雲:「尋樹上下,流注華間」。二、清德,此水觸沙泥即濁,彼清潔自如。叁、冷德,此水遇曝則熱,彼水涼冷自若。四、軟德,此水體質強硬,往往沖壞塘堤;彼水體質柔軟,能益余物。五、美德,此水淡而濁味,彼水甘而清美。六、香德,此水全無氣息,彼水撲鼻芬香。七、飲者無厭德,此水多飲生厭,彼水飲者調適。八、無患德,此水飲多生病,病飲增劇;彼水調神開慧,增道損生。故稱爲八功德也。(演義)

  庚六、總觀分二

  嘉祥疏雲:「無量壽國有無量事,不可具觀,故第六觀總作一切觀也。」文分二段:初、正明,二、顯益。

  辛初、正明

  衆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又有樂器懸處虛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此衆音中,皆說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先、別觀寶樓閣。界上,謂界道內地面上也。(直指疏) 靈芝疏雲:「一一界者,准小本即池岸上。經雲:『四邊階道』,『上有樓閣』等。」其下,樓中諸天作樂也。又下,空裏樂器自鳴也。此下,樂內演出叁寶聲也。衆音,指天樂空樂二種音。(直指疏)

  此想成已,名爲粗見極樂世界寶樹、寶地、寶池。是爲總觀想,名第六觀。

  此總結也。釋論雲:「此觀須取前列第叁、第四、第五諸觀之寶樹、寶地、寶池,而合觀之,方得名總觀想。因第六觀中只說樓閣及聲塵,不得名總也。」妙宗鈔雲:「最初系念,且寄此土日冰,以爲方便;次觀彼國地樹池樓。應知此四,得後後者,必得前前。故樓觀成,四事都現。是故至此,得總觀名。雖雲總見,若望後觀,此猶約略。故曰粗見。」後二句,結名。

  辛二、顯益

  若見此者,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命終之後,必生彼國。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

  利益有二:一、滅罪,二、生西。除億劫極重惡業,滅罪也。命終必生彼國,生西也。前地成,除八十億劫;後座觀,除五萬億劫;皆是佛智如量言之。非初心人所能思議。但可信奉而已。後四句,顯邪正。(演義)

  戊二、觀正報分四

  初、如來誡聽許說觀門 二、叁聖現身以啓信解

  叁、韋提夫人爲未來請 四、正說觀法令成修證

  己初、如來誡聽許說觀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爲大衆分別解說。」

  初、誡聽。靈芝疏:「如上觀依,意在觀正,故重勸囑。」吾當下,許說。直指疏:「苦,叁苦八苦等,果也。惱,十使煩惱等,因也。除苦,轉生死得涅槃。除惱,轉惑業成菩提。」靈芝疏:「娑婆衆苦,非觀佛叁昧,無由解脫,名脫苦法。叁界爲苦器,六道是苦報。」汝等下,勸持說。

  己二、叁聖現身以啓信解

  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爲比。

  直指疏雲:「今佛將說叁聖觀,故現身相以證信也。」演義雲:「如來正許說時,阿彌陀佛及二大士,並立空中,全身顯現;唯以光明熾盛,初心不能具見。設使以百千億閻浮金,比校不上。聖像金相晃耀,概可知矣!」靈芝疏:「前文光臺現土,令韋提見,以爲依報發請之端,故雲『以佛力故見彼國』等。今叁聖共臨,以爲正報發請之由,故雲『因佛力故得見佛』等。佛立空中,二聖侍立;叁聖立像,斯爲明據。閻浮金色猶不可比,則知其光不可盡見。」

  己叁、韋提夫人爲未來請

  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衆生,當雲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直指疏雲:「接足,頂禮叁聖足也。白佛,仰白釋迦尊也。因佛者,目睹觀則易,自可緩;未來者,未見觀則難,他須示,故須代請。然雲觀佛菩薩,揀前兼請觀極樂界。」靈芝疏雲:「菩薩存心,不專爲己;雖令我見,意在未來。」

  己四、正說觀法令成修證分四

  靈芝疏雲:「就後十觀,複分爲四:前叁觀佛—第七觀佛坐處,第八觀像表真,第九正觀佛像。十與十一,觀佛侍者,左右分殊。十二、十叁,總觀叁聖,普雜不同。十四、五、六,觀佛徒衆,叁輩差降。」即分爲四:初、正明觀佛,二、觀佛侍者,叁、總觀叁聖,四、觀佛徒衆。

  庚初、正明觀佛分叁

  初、觀佛坐處(第七、華座觀)

  二、觀聖像(第八、聖像觀)

  叁、正觀佛身(第九、佛身觀)

  辛初、觀佛坐處(第七、華座觀)分五

  初、正明觀境 二、明座本因 叁、總示觀法 四、顯觀利益 五、簡觀邪正

  壬初、正明觀境分叁

  初、總示 二、別說 叁、結成

  癸初、總示

  佛告韋提希:「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于七寶地上,作蓮華想。

  演義雲:「韋提代請觀叁聖法,如來先示座像二觀者,意謂:真像微妙,不易成觀;言佛必坐座,故先觀華座;要觀真像,先觀…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集解(會性法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