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南亭老和尚)▪P5

  ..續本文上一頁十一位尊者「憍梵波提。」

  「憍梵波提」譯成國語叫「牛司」。十大弟子中是受天供養第一。

  牛司的牛,是牛馬的牛,司是口旁加上,官廳裏稱上級官爲上司的司。司者,倒嚼的意思。牛的吃草,都是很快的把他咽下去,吃完了然後伏在地下,很安閑的把那吃下去的草,一口一口的吐出來,慢慢的細嚼,這在我們叫他做倒嚼。憍梵波提尊者,因爲他過去生中,曾經輕弄過沙門,指沙門爲牛,因此他就五百世墮落爲牛。因爲五百世墮落爲牛,他雖然罪業滿了,轉生爲人,但他那倒嚼的習氣,一下子除不了。因此他不管有人沒人,他的那張嘴巴,上下唇是要常常的去搬動,所以大家趕著他叫牛司,以爲取笑。同時也就以牛司出名而埋沒了真的姓名。

  他爲什麼叫受天供養第一呢?因爲他那倒嚼的習氣,同道們看到他都很好笑,有時趕著戲弄他。佛教是講因果與威儀的,他今生戲弄他人,來生你就要受著這果報。同時在大衆會下,嘻皮笑臉,有失威儀,太不象話。而且他已證得阿羅漢果,有六神通。所以釋迦世尊就打發他到某一天上,屍利沙花園裏去居住,因此他不要托缽乞化,受天上天衆的供養。釋迦世尊在地上曾經率領一千多師兄弟遊行教化,遇到荒年化不到米飯,吃了叁個月的馬麥。馬麥就是大麥,是馬吃的東西,所以叫馬麥。以世尊的福報,尚且吃這個苦頭,他卻安居天上,受天人供養,所以叫受天供第一。

  第十二位尊者的法號是:「賓頭盧,頗羅墮」。

  賓頭盧,譯成國語是不動,頗羅墮是利根。上叁字是名,下面叁個字是姓。

  名在前面,姓在後頭,據蓮池大師說:「這位尊者同族有十八人,他的名字放在前面,以表示與其余的族人不同。其實姓名的倒置,是外國人常有的事,外國人的名姓,不一定和中國人的名姓,有什麼字派班輩的拘束。

  這位尊者,在一般大寺廟十八羅漢的塑像裏,相貌非常清瘦,白而長的眉毛,長度過了膝頭。在律藏裏關于這位尊者,有一段故事式的記載說:有一位樹提長者,以栴檀木雕刻成一個吃飯的缽,放置在一根很高的剎杆兒的頂上。遍告在場的各位尊者說:誰能以神通力將栴檀木缽取下,我就贈送給誰。賓頭盧尊者奮身騰空取下。可是老師釋迦牟尼佛大不以爲然。因爲這在已證阿羅漢果位的羅漢,自是一種遊戲叁昧。但未證聖果的凡夫太多了,在凡夫眼界裏,這是妖異惑衆的舉動,反而要引起一般人的謗毀。所以釋迦世尊將賓頭盧尊者呵斥一番,並且勒令他不許入滅,留身在人間,受人供養,以種福田。五代時,吳越王錢镠,笃信佛法,曾設千僧大齋,把首席的位置空著,等待聖者,白發長眉的賓頭盧尊者,果然淩空而來,接受供養。

  還有法苑珠林,卷二十七,曾引四分律,說了一個有關賓頭盧尊者的故事。四分律說:賓頭盧羅漢,本是拘睒彌國,優填王的臣下,他老早皈依了世尊座下爲在家弟子。由于他的精勤苦行,感動了優填王。優填王本身也是笃信佛教的,所以很同情他,幹脆的就放他出家,讓他專心壹志的修行,而且很快的就證得阿羅漢果。優填王從此以後對他更加禮敬。賓頭盧尊者,住的地方離城二十余裏,優填王常常帶著隨員,出城去向他參禮。賓頭盧尊者以佛法之禮相見,不迎送,不還禮,對于那些俗不可耐的隨員,當然更沒有什麼招待。在優填王本人,因爲是笃信佛教,知道聖僧的可貴,心理上倒不感覺得什麼。可是那些隨員中有不少的大官兒在內,其中不信佛教的一般人,就鼓動唇舌,搬弄是非。說賓頭盧本來是王的臣子,雖然出了家,還不是一個窮和尚,這般傲慢無禮,對于一國之君,都不看在眼睛裏。這種無法無天,無父無君的人,早就應該殺卻,還尊敬他做什麼?優填王以國王的身分,信心沒有徹底,自尊心當然是有的。因此受不起群小的蠱惑,懷恨于心。有一天又帶領群臣出城參禮賓頭盧尊者。一進寺門,就見到尊者走下禅床,笑臉相迎。優填王很生氣的對尊者說:大德原來難動,今天爲什麼避席相迎?尊者答複他說:王過去懷信心而來,故以佛禮相待;今天王懷惡心而來,若不遠迎,必當見殺,增加王的罪惡!優填王滿心慚愧,驚歎他的未蔔先知。向尊者說:善哉!弟子愚笨,妄受小人之言,不識凡聖,請求尊者,允許我的忏悔!尊者說:可爾!但得免地獄之罪,然失國之慘,仍不能逃避。後來沒有多少時,與鄰國交兵,優填王戰敗,身被俘虜,被拘禁了十二年,這是什麼理由,這裏姑且不說。

  現在講到第十叁位尊者「迦留陀夷」。

  迦留陀夷,譯成國語是「黑光」。他爲什麼叫黑光呢?據說這位尊者的相貌很難看,面容漆黑,但黑而有光,就相貌上立的一個名字,所以叫黑光。這位尊者因爲相貌的醜陋,曾經鬧出很大的笑話,我來講給各位聽聽:原始佛教徒的生活,是托缽乞化,並且祇在中午以前,乞化一次,過了中午,就不再進食。這本來是將佛弟子生活上的要求,減到最低的程度,以爲人間世因生活問題而起鬥爭的惡習,作一個消極的示範。這種簡樸生活,連釋迦世尊自己亦不例外。金剛經開頭不是說嗎:「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我們讀過這一段經文,可以認識佛及弟子們的生活,質樸而嚴肅,而且不肯浪費一點時間。所以佛在世時,佛弟子得道者很多。近百年來,出家佛教徒,與一般人一樣,受到生活居處的逼迫,那裏還有工夫去修行辦道,所以僧徒在質的方面,難免不愈趨愈下。

  迦留陀夷尊者,因佛陀的感化,舍俗出家了。但他生成的一付怪相,使人看到就害怕。每逢他到信徒家去化飯,人家分明是肯布施的,但一看到他那付怪相,多是嚇得轉身就跑,甚至緊閉大門,不敢再見。可是迦留陀夷尊者,塊頭大,肚皮更大,因常常化不到飯,未免忍饑,忍不了,祇有偷偷的夜晚出去乞化。那時的晚上不像現在有電燈,在黑暗中乞化,人家看不清楚,卻能滿足了他的食欲。可是不幸得很,有一天晚上,天濃雲密布,夜黑如漆,尊者敲敲人家的門,口稱乞食。門打開了,來了一個大肚皮的少婦,裝滿了一碗飯和菜,正在向尊者的缽裏傾倒的時候,天空裏一個閃電,照得天地通明。那少婦在電光下,頓然見到尊者的一付怪相,呀的一聲嚇倒了。驚動了翁姑丈夫,以燈光一照,少婦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再看看大門外站著一個怪難看的沙門。尊者向他們道歉,並說明原委。那時印度的人,雖然對佛弟子相當恭敬,但性命交關的事,也就不免惡聲相向。而且那個少婦,擡進房裏去,不久就小産了。左鄰右舍,彼此相傳,因此知道的更多了。尤其是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在傳說當中,好事的人,不免再加以炫染,參雜了許多不道德的舉動在裏面。

  第二天,阿難等一大群師兄弟上街化飯,過去布施的人,今天都變了,大家都相應不理,害得大家挨餓挨罵。他們于是乎從罵的語言中,加以研究,偵探。等到知道了實在,大家一齊來禀白世尊,要求懲辦這害群之馬。世尊慈悲,也不過予迦留陀夷,一頓呵斥。但同時製定了一條戒條,就是比丘夜晚不許乞化。雖然如此,還經過了很多的時間,這場風波才告平息,迦留陀夷尊者午飯的問題,祇好由其他師兄弟代化了。

  再講十四位尊者,這位尊者的法名是「摩诃劫賓那」。

  摩诃是中國話的大,劫賓那譯成國語是房宿(宿,讀秀,下同)。十六大弟子中知星宿第一。

  房,就是房屋的房,宿,是天上星宿的宿,房宿,我國舊有的傳說,天上有最出名的二十八個星宿,現在流行的曆本上,依然有他們的名字,如畢星、角星、亢星等。房宿就是二十八個星宿當中的一個。他的父母,因結婚多年,不生兒子,天天祈禱這個房宿,後來居然生下了尊者,因此取名房宿。

  這位尊者是祈禱天上的星宿而生,而他的特別技能也是知星宿第一。所謂知星宿第一者,就是通達天上的天文學。按天文學是一種專門學問,現在懂得天文學的人很多。可是現在的通達天文,有天文儀器,對于日月的運行,星鬥的布列、時間、空間的距離,都用儀器去觀察、測量。古時候的天文學家,完全憑自己的天才,靠一只眼睛,用長時間去觀察,這樣得來的天文學,可不是容易的事。如唐朝有位一行禅師,他是密宗的大師,同時也精通天文。佛祖通載十叁卷上說:「昔洛下闳造太初曆,記曰:八百年後當差一日,必有聖人出世糾正之。今年期差滿,而一行推大衍數,以糾數家之謬,闳之言爲不誣矣。」一行禅師的著述有:大衍曆五十二卷,及易論等十一種五十六卷。這是他對社會國家無比的供獻。劫賓那尊者,是怎樣的通曉星宿,沒事迹流傳,我也祇能說到這裏爲止。

  以下講到第十五位尊者「薄拘羅」。薄拘羅譯成國語是善容,十六弟子中是壽命第一。

  這位尊者與迦留陀夷,確好是相反的。迦留陀夷的相貌,非常之難看;這位尊者卻長得好看,所以叫善容。他初生的時候有五種不死,後來活到一百六十歲,他的壽命堅固、長久,所以是壽命第一。

  佛教的一切,都是講因果的,壽命的長短,當然也不能例外。這位尊者,多生多劫持不殺戒。因他的不殺,而不使他人短壽,不使牛羊犬豕等畜生的短壽,所以他已經有九十一劫不曾受過夭亡的惡報。而且都是善終。以尊者的這一生來說罷:他初生下來的時候,家裏發生一種怪異現象,他的母親以爲不吉祥,把這初生的嬰兒,放到熬東西的盤裏,但熬他不死。再把他放到鍋裏,又煮他不死。沒奈何他,只好把他送到河裏去,聽他去自生自滅,可是水又淹他不死。被大魚吞下去,被魚人撈去,將刀剖魚,他在魚肚子裏,依舊活著。他經過了這五種大難,不曾得死,所以是壽命堅固,活到一百六十歲,可算是壽命長久。因此可以說他,是不折不扣的壽命第一。這些話在我們聽了,或者疑惑是神話。可是當今名聞中國佛教界的虛雲長老,生下來就是一個肉團子,是拿刀剖出來的,他現在…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南亭老和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