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在生活中”
崇慈法師開示
一、 關于“吃素”十問
1.問:既然上天賜給我們那麼豐富的食物,我們就應該盡情享受嘛,何必一定要吃素呢?
答:你所說的“上天”具體是指誰?是大自然嗎?大自然不會說話,更不會安排我們吃什麼。是某個神仙嗎?持這種觀點這個神仙肯定是沒有慈悲心、沒有博愛心的,這樣的神仙我們不崇敬,更不願意接受他的說法。其實根本沒有什麼“上天”安排,是人類爲飽口腹之欲尋找的借口。
2.問:佛法不是講“破執著”嗎?就不要執著什麼吃葷吃素啦?
答:噢,你這樣理解“破執著”呀!那你就應該把蒼蠅、蚊子、臭蟲、蟑螂、廁蛆、蜈蚣等等,通通都作爲美味佳肴吃下去才對呀!
3.問:西藏、蒙古等地區的出家人,不也沒有吃素嗎?
答:那是他們根本沒有條件吃素。在他們那些地方,吃蔬菜是奢侈行爲,貴族都不一定吃得起。因爲地理、氣候等條件而很難生産蔬菜。他們那裏的出家人吃的肉,是符合兩個條件的才吃:①是因老衰殘弱而死去的動物,不是殘忍宰殺健壯的動物;②僅僅是隨意煮熟以作果腹充饑,並非象我們漢地的人以各種手段精心烹調作爲一種享受來食用。
4.問:就算拿去放生,它們不也一樣會因爲相互殘殺、人爲捕捉、饑餓寒冷等原因而死去嗎?
答:如果這樣說的話,那麼我們的家人、親友一旦生病了,就簡直用不著找醫生、吃藥、治療了。因爲就算治好了,他將來也會因其它原因而死去,何況很多病根本想不到能不能治好呢!我們可以這樣說、這樣做嗎?
5.問:如果大家都不吃肉,這些動物豈不要泛濫成災了?
答:古往今來,曆史上有記載的“某一種動物泛濫成災”現象屈指可數,而且都有辦法應對,很快就把問題解決了。時至今日,那些所謂凶猛的動物(比如虎、豹、熊、狼等等)恰恰不但沒有泛濫成災,甚至瀕臨滅絕,成了“珍稀動物”。而真正“泛濫成災”的,好像是:——人類!哈哈!這真是耐人尋味的現象。如果人類再進一步變得比動物更凶狠、更殘忍、更無天無法,那又該以什麼辦法來應對呢?
6.問:吃素會營養不良嗎?
答:如果說吃素會營養不良,那吃葷照樣也會營養不良。只要按照叁個要求吃素,絕對不會營養不良。這叁個要求是:①吃得很開心、很喜悅;②粗糧、細糧、雜糧和各種蔬菜搭配得比較好;③做出很好的口味,充分調動起良好的胃口。如果再加上適當的鍛煉,動靜結合以怡身心,則不但不會營養不良,而且會身心健康,輕安自在。
7.問:如何才能吃得很開心、很喜悅呢?
答:就用餐而言,開不開心、喜不喜悅卻不是由“吃什麼”引起的。換句話說,如果不開心甚至憤怒、憂郁、恐懼等等,就算神仙做的佳肴都吃不下去。如果說想到吃肉就喜悅、想到吃素就不喜悅的話,那麼試問:當想到吃肉其實就是在吃一堆動物屍體(甚至可能是變質有毒的屍體)的時候,還會吃得很喜悅嗎?
8.問:佛門不是有可以吃“叁淨肉”的說法嗎?爲什麼要強調吃素呢?
答:佛門確實有可以吃“叁淨肉”的說法。叁淨肉,即符合叁個條件的肉:①不親眼看見殺生慘狀。②不親耳聽到被殺生命的慘叫。③不是專門爲我而殺。但“叁淨肉”的目的是暫時方便,不是根本究竟。現代醫學已經證明人類的生理結構非常適合素食,這已經是衆所周知的常識。而學佛要求吃素的目的除了養身,還有更深的“養心”意義。學佛的人不能因爲有“叁淨肉”而懈怠自己的身心。比如醫生說用中藥“叁七”泡酒可以治療風濕病,一個酗酒的人就以醫生這句話爲幌子,買二兩叁七,泡他幾千幾萬斤酒慢慢喝,這說得過去嗎?
9.問:從道理上懂得了吃素就是“養身先養心”,但在實際生活中看到雞鴨魚肉還是很香、很想吃,怎麼辦呢
答:那就吃呀。直到各方面條件都成熟了,能夠心開意解、歡歡喜喜地吃素了,再來吃素(指的是吃
長素,不是指偶爾吃素)。千萬不要爲了撐面子而咬牙切齒、氣急敗壞的吃素,那樣子,天龍八部都會笑掉大牙!
10.問:是不是有什麼咒語,在吃動物肉時念了就會超度它們?
答:沒有。絕對沒有。如果是因爲饑餓、衰老、疾病、寒冷等原因而死去的動物,佛弟子見到了,可
以誦經念佛爲它回向超度;如果是將健康的動物殘忍宰殺而用于充口腹之欲,其行爲本身就已經違反佛製、傷慈悲心了,哪裏還可以假惺惺地念什麼咒語“超度”!如果這樣說,那我現在想吃人肉,我到你面前念個咒語,然後把你殺了來吃,你願意嗎?
二、 關于“衣著打扮”十問
1.問:學佛以後,還可以穿漂亮衣服嗎?
答:請你看一看四大菩薩的塑像就明白了。文殊、普賢、觀音叁位菩薩示現的是居士身份,所以身上衣著華麗莊嚴,還戴著珠寶璎珞;地藏菩薩示現的是出家比丘相,則堂堂僧儀,一塵不染,卓絕挺拔,飄然灑脫。這就給在家學佛和出家學佛做了非常好的榜樣。
2.問:雖然在家學佛,但如果衣著華麗,會不會被人譏笑呢?
答:在家居士,有各種各樣的社會角色、生活檔次、個人喜好。學佛,是以佛法的智慧來指導自己的身心歸宿及生活原則。穿衣服,也要與自己的身份相符合才相稱。如果不相稱,有意或強扭著穿得過份好和過份差,都不對。比如:藝術家穿衣服就要象藝術家,官員穿衣服就要象官員;勞動時穿衣服就是勞動樣子,表演時就要穿表演的服裝等等。
學佛的人,提倡樸素、節約、惜福,但同時更強調清淨、莊嚴。樸素節約絕不等于破衣爛衫、肮出與身份、場合、行爲等格格不入的怪樣子,那才要被人譏笑。
3.問:居士可以穿出家人的僧裝嗎?
答:不可以。雖然我們漢地僧人現在穿的“僧裝”並不是佛陀製定的,但這是由于曆史原因造成的(這當中的原因叁言兩語說不完,另外專題敘述)。既然已經約定俗成而爲衆所周知的僧裝,那麼,俗家人就不能穿。反過來,出家人也不可以穿俗裝。佛經裏面多次說到,出家人穿俗裝有很大罪過(請參閱《地藏經》就知道了)。
4.問:因爲生活中的特殊原因,變通一下,俗穿僧服、僧穿俗服,可以嗎?
答:不可以。沒有什麼“特殊原因”能夠比佛菩薩的教導更有份量。無論在家學佛或出家學佛,都是堂堂正正的事情。尤其是出家人,堂堂僧相,無論走到哪裏,只要按照佛陀的教誨行持舉止,都會受人尊敬。而出家人也因爲隨時看到自己的僧相僧儀,不斷自策自勉,不敢懈怠放逸。只要用心領會這一身僧裝意義的份量,那真是頂天立地、卓然出塵、自欣自豪的衲子風采!
5.問:說到“衲子”就想到“百衲衣”,居士能穿百衲衣嗎?
答:百衲衣,就是用撿來的各種布料殘片,拼縫成的衣服。這是過去窮苦年代出家人的衣服。出家人是“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裏遊”,在生活中盡量儉樸節約,也盡量不叨擾信衆居士們,所以有了百衲衣的來曆,也有了“衲子”、“老衲”這樣親切的稱謂。居士不宜穿百衲衣,因爲與身份不符。現在時代進步了,物質豐富,雖不至于要故意做百衲衣來穿,但佛法的優良傳統不能忘。
6.問:居士在生活中,或者要去參加佛法活動時,可以打扮嗎?
答:當然可以,而且也應該打扮。但還是那句話——要與身份、場合、行爲等客觀要求相符合。如果完全不打扮,不要說學佛,連起碼的生活常識都亂七八糟了。佛弟子的衣著打扮不僅是爲自己好看,更是給其他人展示一個佛弟子的儀表。如果能夠在穿著打扮當中給其他不懂佛法、不懂學佛是爲什麼的人,展示一個使其油然生恭敬心、贊歎心的樣子,則功德無量!
7.問:問得再啰嗦一點,居士可以用香水等化妝品嗎?
答:雖然問得有點啰嗦,但也問得很實際。居士,就是“居家學佛之士”。因爲信仰佛法,所以就會要求把一些不符合佛法的習氣改正或丟掉。但穿衣打扮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不屬于習氣。只是在穿衣打扮當中或許會有一些庸俗的內容,就應當丟掉。香水等化妝品只是一種用品,關鍵在于怎麼用。如果用得好就有功德,用的俗不可耐就“很惱火了”。
8.問:修苦行一定要穿破衣服嗎?
答:你這句話的語法結構不對。不能說“修苦行一定要穿破衣服”,這樣理解就變成“一旦開始修苦行,就一定要找來破衣服穿上”,顯得生生怪怪的。佛門提倡修苦行,釋迦世尊多次贊歎苦行功德不可思議。佛門對于苦行有個專用的規範用語——頭陀行。“頭陀”一詞是梵語的音譯,意譯爲“抖數”。修頭陀行即“修抖數行”,也就是無論外在條件多麼艱苦(比如氣候、地理、饑餓、貧窮、人際關系、社會氛圍等等),都絲毫不能動搖我們內心對佛法的堅定信仰和勤奮追求。修抖數行,就是要隨時隨地心願宏大、志向開闊、精神飽滿、睿智深邃,讓人一望而生敬慕之情。這種“抖數”的風采雖然流露在外在言行,卻正是內心佛法堅定成就的真實寫照。頭陀行有十二種,請你查閱《佛學大辭典》,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
9.問:現代人們生活當中多數時候都是購買成品衣服來穿,而這些成品衣服有許多都是由絲綢、化纖、棉、麻等材料混合製成的,學佛的人能穿這些衣服嗎?若穿了,是否有傷慈悲心?
答:我們佛弟子遵循佛陀的教誨,盡最大努力做到不違背佛製、不傷慈悲心就可以了。有許多事是衆生的共業造成,絕非一個人或少數人在短時間內能立馬扭轉改變的。我們無法一一辨別這些用含有部分動物毛皮成份的混合材料做成的衣服鞋襪,在使用時,只能爲這些冤死的生命祈禱回向;再者,決定不要故意要求穿用純絲純毛純皮的衣物,也算能爲減少殺害生命盡一份微薄之心意吧!
10.問:請解釋一下居士受過五戒和菩薩戒以後,在參加佛事活動時身上披的“衣”和出家人披的“衣”有什麼不同?
答:這個“衣”的完整稱謂叫做“袈裟衣”。“袈裟”這個…
《佛法在生活中(崇慈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