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與醫道

  佛學與醫道

  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于臺中中山醫學院

  

  

  佛法與醫道皆出自于慈悲

  

  首先,要簡單地介紹佛法和醫道。無論是護士也好、醫師也好、教授也好,共同來參與醫護的工作,是一種大慈悲心的表現。只要有人生病,就去醫治、去愛護、救護,這是慈悲心。不但對人類如此,對動物、乃至于對樹木的病蟲害都是一樣,都要想辦法醫治。因此,站在這一個立場來看,醫道與佛法的精神非常相吻合,都是發自一種慈悲心。

  

  佛法慈心廣大,醫生也是慈心廣大,沒有種族的限製,沒有國家的限製。醫生不管到什麼地方都受大衆的歡迎,就是在戰爭當中,敵人對于醫生也很優待。爲什麼?醫生是基于慈悲心來救護病患,所以受社會大衆的尊敬。同樣的,佛法也一樣受社會大衆的尊敬,爲什麼呢?因爲佛法是平等、是慈悲的,不限于種族、國別。不過佛法的慈悲更廣大,不但要醫衆生身體和心理的病,對于植物同樣要愛護。所以,從醫生爲人醫病的行爲和慈悲心來看,醫道與佛法完全是相同的。

  

  在佛法當中有菩薩道,修菩薩道要向五明處學。所謂「五明」:第一是內明。內,就是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衆生有無明、煩惱,這就是病,障蔽我們無法自見本具的佛性。所以,要知道自己的病,才好醫治這個病。人的病很多,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就有四百四種病,所以要先調身,身體調好了再調心,然後再安禅靜慮,這是屬于內明。心當中明明白白,做什麼事情都不含糊,動中也不含糊,靜中也不含糊,都能夠清楚明白,明辨是非、善惡、正邪,明白自己的本分,乃至于明心見性,處處都能夠作主。然後要把這個知識、這一種方法傳授給大衆,使每一個人都能達到這個境界,這就是「內明」。

  

  第二是外明,外明包含「聲明」,就是要懂得語言;其次要懂得科學,稱爲「工巧明」;再其次還要懂得邏輯學,這是「因明」,然後就是要懂得醫學,稱爲「醫方明」,合起來就是五明。由此可知,佛法當中也有醫學,在佛典當中,也有治身病和心病的記載。

  

  修學菩薩行,既要自利又要利他,利他就要有方便,醫學也是一種度衆生的方便。我們能夠把衆生生理上的病治好,愛護他、關照他,無形中就與他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再進一步,用佛法來醫治他心理上的病。因此,醫學和佛法實在有很密切的關系!無論佛法或是醫道,在精神上都是慈悲、平等的。

  

  

  

  治病的方法

  

  其次,在醫療方面:藥物治療也好,物理治療也好,或是飲食治療也好,這些都是屬于生理上的。人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組合,四大不調,我們身體就會有病,這是生理上的病,有了病就要去醫治;要醫治這個病,就要去追求這個病的病源,是從什麼地方産生出來的?如果知道這個病源,然後對症下藥,病很快就能痊愈。現代醫學發達,根據醫學上分析、研究,有的是細胞發生了問題,有一些是基因出了問題,這些都會産生生理上的病症。

  

  從佛法的角度來看,細胞、基因爲什麼會産生病變呢?除了目前見得到的因和緣以外,另外還要思考到過去,思考到心理。從佛法的角度來看,我們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爲有這個身體的緣故,如果沒有身體,自然就不會有病。要治好這個病,就要仔細地分析、思惟我們的身體,分析到最後,了解這個身體原來是空性,身體既然是空性,病自然也是空性。體悟到這一點,病自然就會好,實實在在是如此的。所以,佛法治病的方法是最根本的,除了用藥物、食物的治療以外,在道理上,我們也要知道: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既然是假合,就沒有一個所謂「身體」的自相存在,所以是空相,既然身體是空相,那麼病也就無由而生了。佛法用這種思惟、分析的方法來破除衆生對于身體的執著,對身體的執著破除了,就證到我空,就能治凡夫的病。

  

  其實,證我空還不是最究竟,因爲還有法執存在,法執仍然是病,是更細微的病,因此佛陀進一步再講要破法執,破了法執就證到法空。證法空而執著這個空,又是一種病,所以連空也不能執著,就是虛空粉碎,什麼都不執著,就能得大解脫。所以真正不害病的人只有佛,爲什麼?因爲佛已經證到我空、法空,空也不執著,稱爲空空,最後一法不立,契入究竟的空性,身體也是空性,病也是空性,所以說佛是不害病的人。

  

  

  

  疾病的因

  

  我們現在雖然沒有證到空性,最低限度要了解這個病源。病的來源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我們目前生活的環境當中,幾乎到處都有毒,譬如我們天天都接觸空氣,可是空氣被汙染了,吸多了就會中毒、生病。食物裏面也有毒,蔬菜裏面有殘毒,動物的體內有毒素,水質被汙染,罐頭裏添加防腐劑,通通有毒。現代的社會,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冷氣,把窗戶關起來,冷氣開多了也會生病;如果把窗戶打開,又有噪音、空氣汙染,還是中毒。現在有很多女性喜歡到美容院去洗頭發、燙頭發、染色,這些也是有毒。

  

  此外,我們眼睛看多了,眼睛會疲倦,爲什麼會疲倦呢?眼睛接受太多刺激,慢慢就會中毒,所以會産生疲勞。耳根也是一樣的,聲音聽得太多,耳根會中毒;鼻子喜歡聞香的東西,香裏面也有毒;吃太多酸甜苦辣種種味道,是舌根在中毒;身體貪著食衣住行,處處貪著最好、最舒適的,這樣身根也會中毒。除了物質之外,我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中毒,由于思想觀念的錯誤,也會引起我們身體上的一種反應,也會中毒。如此看來,我們始終是處在有毒的環境。要想治好這些病,用醫學的方法就是一物克一物,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以毒攻毒。可是這還是有問題,因爲你把病醫好了之後,另外一個毒素又會在我們身體上産生作用,始終離不開這一些毒。若是用佛法的醫療就更徹底了,佛法是如何醫治的呢?第一、不要去有毒的環境,第二、要把身心的毒素解掉,其實這是很合乎醫學的。

  

  醫病必須要知道病源,身體爲什麼會有病?身上有病,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種人稱爲蒙古大夫。必須要知道這個病的來源究竟是什麼?等于下象棋一樣,有智慧的人可以看到二步、叁步、四步;乃至于智慧達到最高點就可以看到全部。大衆研究醫學,相信都了解這個道理。先要問問:你這個病從什麼地方來?或者是聽,或者是看,或者是切脈,看看這個病情,看看它是怎麼産生出來的?什麼因?什麼緣?什麼元素和什麼元素會産生什麼作用,是相反的、或是綜合的。知道了以後對症下藥,很快就藥到病除。這是用醫學的方法來研究、分析。然而,這樣研究、分析,終究還是屬于物質的;同時,再怎麼分析、研究,仍然是屬于現在的,不可能追溯到前生去分析、去研究。

  

  若是站在佛法的角度觀察我們的病因,就不只是如此了。除了現在的生理、心理以外,還有業報。所謂「業」,就是因緣果報,人人都有過去、現在、未來叁世因果。例如:有很多病,從醫學上看,是屬于相同的病症,照理說,同樣的病,可以用同樣的藥治好,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同樣的病用相同的藥,不一定治得好,在甲治得好,在乙可能就治不好;同樣的病去開刀,甲可以好,乙開了刀,可能反而潰爛,甚至流血不止;或者是一點小病,馬上就會擴展到全身,甚至于連命都難保。這是什麼道理?就是除了我們生理上以及外在環境的感染以外,還有佛法所說的業報。由于過去的造了業,現在業障現前就要受病苦,即使用藥物也不容易治療,稱爲業障病。

  

  

  

  消業轉業的方法

  

  既然病是從身體産生出來,而身體是從業報産生出來,業障現前了就要消業、了業。佛法中,消業的方法很多,誦經、持咒、念佛、打坐都可以消業;忏悔也可以消業,用慚愧、忏悔的方法,使我們這念心達到專一的境界,保持平靜、安詳自在。如此不斷地在心上用功、專注,就能消除業障。這個時候,你可以吃吃藥、找找醫生,標本相治,很快病就好了。甚至于有的病,醫生治不好,藥物、食物、物理也治不好,這個時候就需要專門用消業的法門,慚愧、忏悔,只要我們心念專一,用功得殷切,這個病也會好。

  

  佛經記載,頻婆娑羅王的兒子阿阇世王,因爲聽信提婆達多的唆使,把他的父親關在牢裏餓死,自己當皇帝,還和釋迦牟尼佛唱反調,專門和僧團作對。結果,業障現前,生了大病、遍體生瘡。當時有個神醫叫做耆婆,被稱爲「醫中之王」,等于是中國的扁鵲和華陀一樣,他是宮廷裏面的禦醫,專門幫阿阇世王和皇宮裏面的妃子、貴族看病,而他本身也是一位虔誠的佛弟子。這一天耆婆就對阿阇世王說:「大王!我是天下的神醫,什麼病都治得好,唯獨大王您現在身上這個毒瘡,我實在沒有辦法醫治。這毒瘡是因爲你造了業,殺害父親,而且專門跟釋迦牟尼佛作對,謗佛、破壞僧團、破壞和合僧,所以現世受惡報。佛法講叁世因果,現在你已經是惡業現前、惡報現前了,我這個神醫也救不了你。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到釋迦牟尼佛面前忏悔,如果你忏悔得很專精、很真誠,或許還有救。」聽完這一番話,阿阇世王覺悟了,知道自己的病是業報所生;知道自己這一生所作所爲,真的是造了很多惡業,于是就到佛陀的處所,跪在釋迦牟尼佛座前至誠慚愧、忏悔、改過。果然,忏悔了以後,阿阇世王的病就好了。

  

  由此可知,只要能夠知道慚愧、忏悔,發願修一切善、斷一切惡,心裏面不要産生負擔、精神不要産生壓力,保持身心平靜、虔誠,自然而然這個病慢慢就會轉好。假使我們經常注意自己的心念,保持清淨、保持善念、保持正念,很多病就不會産生出來。

  

  就這一點而言,佛法和醫學是共通的,因爲我們心裏有了毛病,馬上就影響生理的健康,心…

《佛學與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中道思想之介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