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医道
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于台中中山医学院
佛法与医道皆出自于慈悲
首先,要简单地介绍佛法和医道。无论是护士也好、医师也好、教授也好,共同来参与医护的工作,是一种大慈悲心的表现。只要有人生病,就去医治、去爱护、救护,这是慈悲心。不但对人类如此,对动物、乃至于对树木的病虫害都是一样,都要想办法医治。因此,站在这一个立场来看,医道与佛法的精神非常相吻合,都是发自一种慈悲心。
佛法慈心广大,医生也是慈心广大,没有种族的限制,没有国家的限制。医生不管到什么地方都受大众的欢迎,就是在战争当中,敌人对于医生也很优待。为什么?医生是基于慈悲心来救护病患,所以受社会大众的尊敬。同样的,佛法也一样受社会大众的尊敬,为什么呢?因为佛法是平等、是慈悲的,不限于种族、国别。不过佛法的慈悲更广大,不但要医众生身体和心理的病,对于植物同样要爱护。所以,从医生为人医病的行为和慈悲心来看,医道与佛法完全是相同的。
在佛法当中有菩萨道,修菩萨道要向五明处学。所谓「五明」:第一是内明。内,就是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众生有无明、烦恼,这就是病,障蔽我们无法自见本具的佛性。所以,要知道自己的病,才好医治这个病。人的病很多,地水火风四大不调,就有四百四种病,所以要先调身,身体调好了再调心,然后再安禅静虑,这是属于内明。心当中明明白白,做什么事情都不含糊,动中也不含糊,静中也不含糊,都能够清楚明白,明辨是非、善恶、正邪,明白自己的本分,乃至于明心见性,处处都能够作主。然后要把这个知识、这一种方法传授给大众,使每一个人都能达到这个境界,这就是「内明」。
第二是外明,外明包含「声明」,就是要懂得语言;其次要懂得科学,称为「工巧明」;再其次还要懂得逻辑学,这是「因明」,然后就是要懂得医学,称为「医方明」,合起来就是五明。由此可知,佛法当中也有医学,在佛典当中,也有治身病和心病的记载。
修学菩萨行,既要自利又要利他,利他就要有方便,医学也是一种度众生的方便。我们能够把众生生理上的病治好,爱护他、关照他,无形中就与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再进一步,用佛法来医治他心理上的病。因此,医学和佛法实在有很密切的关系!无论佛法或是医道,在精神上都是慈悲、平等的。
治病的方法
其次,在医疗方面:药物治疗也好,物理治疗也好,或是饮食治疗也好,这些都是属于生理上的。人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合,四大不调,我们身体就会有病,这是生理上的病,有了病就要去医治;要医治这个病,就要去追求这个病的病源,是从什么地方产生出来的?如果知道这个病源,然后对症下药,病很快就能痊愈。现代医学发达,根据医学上分析、研究,有的是细胞发生了问题,有一些是基因出了问题,这些都会产生生理上的病症。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细胞、基因为什么会产生病变呢?除了目前见得到的因和缘以外,另外还要思考到过去,思考到心理。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我们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有这个身体的缘故,如果没有身体,自然就不会有病。要治好这个病,就要仔细地分析、思惟我们的身体,分析到最后,了解这个身体原来是空性,身体既然是空性,病自然也是空性。体悟到这一点,病自然就会好,实实在在是如此的。所以,佛法治病的方法是最根本的,除了用药物、食物的治疗以外,在道理上,我们也要知道: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既然是假合,就没有一个所谓「身体」的自相存在,所以是空相,既然身体是空相,那么病也就无由而生了。佛法用这种思惟、分析的方法来破除众生对于身体的执着,对身体的执着破除了,就证到我空,就能治凡夫的病。
其实,证我空还不是最究竟,因为还有法执存在,法执仍然是病,是更细微的病,因此佛陀进一步再讲要破法执,破了法执就证到法空。证法空而执着这个空,又是一种病,所以连空也不能执着,就是虚空粉碎,什么都不执着,就能得大解脱。所以真正不害病的人只有佛,为什么?因为佛已经证到我空、法空,空也不执着,称为空空,最后一法不立,契入究竟的空性,身体也是空性,病也是空性,所以说佛是不害病的人。
疾病的因
我们现在虽然没有证到空性,最低限度要了解这个病源。病的来源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我们目前生活的环境当中,几乎到处都有毒,譬如我们天天都接触空气,可是空气被污染了,吸多了就会中毒、生病。食物里面也有毒,蔬菜里面有残毒,动物的体内有毒素,水质被污染,罐头里添加防腐剂,通通有毒。现代的社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冷气,把窗户关起来,冷气开多了也会生病;如果把窗户打开,又有噪音、空气污染,还是中毒。现在有很多女性喜欢到美容院去洗头发、烫头发、染色,这些也是有毒。
此外,我们眼睛看多了,眼睛会疲倦,为什么会疲倦呢?眼睛接受太多刺激,慢慢就会中毒,所以会产生疲劳。耳根也是一样的,声音听得太多,耳根会中毒;鼻子喜欢闻香的东西,香里面也有毒;吃太多酸甜苦辣种种味道,是舌根在中毒;身体贪着食衣住行,处处贪着最好、最舒适的,这样身根也会中毒。除了物质之外,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中毒,由于思想观念的错误,也会引起我们身体上的一种反应,也会中毒。如此看来,我们始终是处在有毒的环境。要想治好这些病,用医学的方法就是一物克一物,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以毒攻毒。可是这还是有问题,因为你把病医好了之后,另外一个毒素又会在我们身体上产生作用,始终离不开这一些毒。若是用佛法的医疗就更彻底了,佛法是如何医治的呢?第一、不要去有毒的环境,第二、要把身心的毒素解掉,其实这是很合乎医学的。
医病必须要知道病源,身体为什么会有病?身上有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人称为蒙古大夫。必须要知道这个病的来源究竟是什么?等于下象棋一样,有智慧的人可以看到二步、三步、四步;乃至于智慧达到最高点就可以看到全部。大众研究医学,相信都了解这个道理。先要问问:你这个病从什么地方来?或者是听,或者是看,或者是切脉,看看这个病情,看看它是怎么产生出来的?什么因?什么缘?什么元素和什么元素会产生什么作用,是相反的、或是综合的。知道了以后对症下药,很快就药到病除。这是用医学的方法来研究、分析。然而,这样研究、分析,终究还是属于物质的;同时,再怎么分析、研究,仍然是属于现在的,不可能追溯到前生去分析、去研究。
若是站在佛法的角度观察我们的病因,就不只是如此了。除了现在的生理、心理以外,还有业报。所谓「业」,就是因缘果报,人人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例如:有很多病,从医学上看,是属于相同的病症,照理说,同样的病,可以用同样的药治好,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同样的病用相同的药,不一定治得好,在甲治得好,在乙可能就治不好;同样的病去开刀,甲可以好,乙开了刀,可能反而溃烂,甚至流血不止;或者是一点小病,马上就会扩展到全身,甚至于连命都难保。这是什么道理?就是除了我们生理上以及外在环境的感染以外,还有佛法所说的业报。由于过去的造了业,现在业障现前就要受病苦,即使用药物也不容易治疗,称为业障病。
消业转业的方法
既然病是从身体产生出来,而身体是从业报产生出来,业障现前了就要消业、了业。佛法中,消业的方法很多,诵经、持咒、念佛、打坐都可以消业;忏悔也可以消业,用惭愧、忏悔的方法,使我们这念心达到专一的境界,保持平静、安详自在。如此不断地在心上用功、专注,就能消除业障。这个时候,你可以吃吃药、找找医生,标本相治,很快病就好了。甚至于有的病,医生治不好,药物、食物、物理也治不好,这个时候就需要专门用消业的法门,惭愧、忏悔,只要我们心念专一,用功得殷切,这个病也会好。
佛经记载,频婆娑罗王的儿子阿阇世王,因为听信提婆达多的唆使,把他的父亲关在牢里饿死,自己当皇帝,还和释迦牟尼佛唱反调,专门和僧团作对。结果,业障现前,生了大病、遍体生疮。当时有个神医叫做耆婆,被称为「医中之王」,等于是中国的扁鹊和华陀一样,他是宫廷里面的御医,专门帮阿阇世王和皇宫里面的妃子、贵族看病,而他本身也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这一天耆婆就对阿阇世王说:「大王!我是天下的神医,什么病都治得好,唯独大王您现在身上这个毒疮,我实在没有办法医治。这毒疮是因为你造了业,杀害父亲,而且专门跟释迦牟尼佛作对,谤佛、破坏僧团、破坏和合僧,所以现世受恶报。佛法讲三世因果,现在你已经是恶业现前、恶报现前了,我这个神医也救不了你。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到释迦牟尼佛面前忏悔,如果你忏悔得很专精、很真诚,或许还有救。」听完这一番话,阿阇世王觉悟了,知道自己的病是业报所生;知道自己这一生所作所为,真的是造了很多恶业,于是就到佛陀的处所,跪在释迦牟尼佛座前至诚惭愧、忏悔、改过。果然,忏悔了以后,阿阇世王的病就好了。
由此可知,只要能够知道惭愧、忏悔,发愿修一切善、断一切恶,心里面不要产生负担、精神不要产生压力,保持身心平静、虔诚,自然而然这个病慢慢就会转好。假使我们经常注意自己的心念,保持清净、保持善念、保持正念,很多病就不会产生出来。
就这一点而言,佛法和医学是共通的,因为我们心里有了毛病,马上就影响生理的健康,心…
《佛学与医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