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苦中解脫(一)
于自由時報92.05.24(六)刊載
禅修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了生死、從苦中解脫。要得到真正的解脫,首先要檢討反省,看看自己有什麼事情看不破﹖放不下﹖如果心中有執著,就必須學習看破、放下。因爲只要有一點牽絆,就是煩惱、生死的因。
「生死」,一個是現在的生死,一個是未來的生死。我們現在的煩惱就是生死;心念的生滅就是生死;執著就是生死。有了這些因,將來就感生死的果報。人命無常,非常的脆弱,《八大人覺經》提到:「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僞無主,心是惡源,形爲罪薮,如是觀察,漸離生死。」時時依經文這樣思惟,把生死大事放在心上,如救頭燃這樣迫切,才能轉化煩惱、得到自在解脫。
一般人的煩惱與執著很多,這念心迷失了,便無法體會了生死的重要性。不知道人命無常,等到閰王爺來報信,一口氣不來時,才手忙腳亂、驚慌恐怖,卻爲時已晚。所以了生死,要從現在開始做起;從我們當下這念心去了。
從苦中解脫(二)
于自由時報92.05.27(二)刊載
想要了生死,首先必須知道什麼是生死?生死是一種果報,這種果報是過去的因所造成。過去種的因,現在感果;現在種的因,未來感果。有因才有果,沒有因,就沒有果;要了生死必須在因中努力。
修行學佛,首先要了解人生是苦。對苦的道理不了解,是造成生死的因;不知道什麼是「苦」,就沒有辦法成就道業。佛法講「苦」,要知苦才能了苦,如果對于苦沒有深切地認識、體悟,功夫是用不上的。中國的佛法雖然提倡大乘,但是大乘是以小乘爲根本;八正道、叁十七助道品、四谛法門都是小乘的法門。所以,如果對四谛的道理不了解,就沒有辦法契悟大乘的道理。
佛法提到四聖谛「苦、集、滅、道」,修行要把四谛的觀念堅定地落實,知苦、斷集、慕滅、修道。知道什麼是苦,斷離造成苦的因;欣慕涅槃的常樂我淨,透過修道,斷除煩惱以趣向涅槃。爲什麼要修行﹖就是要脫離生、老、病、死苦,而修行首先要知苦,假使不知道苦,修道就不容易成功。
從苦中解脫(叁)
于自由時報92.05.29(四)刊載
有些人雖然知道人生是苦,但是並不深切。其實,人生的苦是很實在的。以生苦爲例,每個人都要從母親肚子裏生出來,小孩子一出生就哇哇大哭,這是因爲他到了一個新的世界,感覺不適應,覺得這個世界很苦。
小孩在母親肚子裏是一個世界,出生後又是另一個世界。母親肚子裏的空氣和外界的空氣不一樣,嬰兒出生到這個世界,就好比一個熱帶的人忽然間到了寒帶,氣候強烈的差異就是一種苦。
如果這小孩前世造了惡業,今世遇到不好的父母,家庭也不好,事事都不如意,這就是一個壞的環境,如果這位母親脾氣不好,對人生的道理也不了解,住到這種母親肚子裏,胎兒就非常辛苦。或者母親喜歡吃冰,孩子在腹中就如同在冰天雪地裏,十分痛苦;如果喜歡吃燙的,胎兒就好象在湯鍋裏面被燙一般,胎兒在母親腹中就好象坐牢一樣,這些就稱爲胎獄之苦。
如果夫妻之間缺乏常識,懷孕之後還有性的生活,一旦嬰兒的父親有傳染病,很有可能就傳染給嬰兒。有些小孩一生下來就是畸形、六根不全,或有先天性的疾病,有些是前世的因,有些是現在的因所造成,以上這些都是生苦。胎兒在母親肚子裏面無法掌握自己的生命,完全受父母親所影響,這就是苦。
從苦中解脫(四)
于自由時報92.05.31(六)刊載
孩子在母親肚子裏是苦,生出來也是苦,十月期滿就要到外面受苦。胎兒經母親産道出生時,如山夾體,痛苦難忍;如果遇到母親難産,必須剖腹生産,這時對母親及肚子裏的小孩都非常危險。另外,嬰兒的肌膚非常細嫩,離開母體之後,因爲空氣中有壓力,皮膚受空氣摩擦的感覺,如同刀割,嬰兒因爲覺得苦而放聲嚎哭,這些都是生苦。
爲人母者,生第一胎時就覺得痛苦,這時會想以後再也不生小孩了,可是往往不久之後又懷孕;這就是一種迷惑,就像我們生病一樣,病中忍受種種的病苦,病好了之後,很快就把之前的痛苦遺忘,這是一樣的道理。任何人都逃不了生苦,上至權貴豪富,下至販夫走卒,都要從母親的肚子裏生出來,每個人都會經過這一關,這就是生苦。
從苦中解脫(五)
于自由時報92.06.03(二)刊載
人一出生之後就逐漸老化,沒老之前,每個人都會生病,沒有那一個不生病的。古德雲:「英雄只怕病來纏」,叁國時代蜀國大將張飛,骁勇善戰,孔明提醒他說:張將軍啊!我看你什麼都不怕,不過有一件事你一定會怕的,于是寫了一個「病」字在他手掌上,張飛一看,馬上就流淚了。現在雖然身強力壯,但是抵不過人生無常,說不定過幾天病就來了,到那時病苦纏身,任何英雄偉業也無法成就;對修行人而言,念佛也不能念、打坐也不能打,想要用功都很難。
所以在身體健康時,就要警惕生病時的苦痛,趕快用功。這個世界上,有錢人會生病,沒錢的人也一樣,病是非常公平的,無論你貧窮或富貴,只要生了病都一樣要受苦,所以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現在有很多病不是藥物可以治療的,並非有錢就可以醫治好,像愛滋病、癌症、糖尿病……等,這些疾病很多都是不容易治療的。現在科學這麼發達,爲什麼治不好﹖就是由于衆生的業。
從苦中解脫(六)
于自由時報92.06.07(六)刊載
我們的病從身體而生,身體從業報而來。過去種了善業,今生身體就得到好的果報;過去造了惡業,身體就得到壞的果報。無論好的、壞的,同樣都會生病,有了病以後就是苦。
現在科學很發達,但是再發達也沒有辦法發明一種藥,能夠把現在的病都治好。有很多病,曆經長時間的研究終于製造出解藥,不久之後卻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疾病,這種病又要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一年、二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都找不出解藥;以佛法的角度來看,就是因爲衆生的「業障」。這世界上有癱瘓的植物人、愛滋病、癌症、糖尿病,這些病都沒有藥物可根治,因爲這是一種業果,業果現前時是很不容易轉的,除非有大願力、福德力,才能重報輕受。唯有透過修行,除去心中的貪瞋癡,才能做到心不爲病所苦。
從苦中解脫(七)
于自由時報92.06.10(二)刊載
人的年紀漸長之後,就要經曆老苦。年紀大的人,腰駝了、視力不佳,行動、吃東西都不方便,老態龍鍾,甚至被年青人討厭,看起來很可憐。人從出生以後,就一天天地老化,沒有那一個人不會變老,老是一種苦。
有的人會想,等我老時再來修行、用功,其實一步入老年,要用功,就很困難。想聽佛法,一聽就打瞌睡,耳朵也聽不清楚;想打坐,全身酸痛,也坐不久;想拜佛,拜下去不容易爬起來;到了這個時候,才會知道老的痛苦。而且人命無常,所以不要等到老時才想用功修行,應該積極從現在開始努力。
人到面臨死亡的時候就更痛苦了。我們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人到了臨終的時候,四大分散;如果是地大先分散,還沒有往生,身上就一個洞一個洞地開始腐爛,神識仿佛作夢一般,眼前所見都是山崩地裂的景象。如果是水大先分散,就會出現排泄失禁的征兆,晚上作夢,看到遍地都是洪水,驚慌恐怖,無處可逃。如果火大先分散,身體沒有熱氣了,就譬如有很多病人,身體是冷冰冰的,臨終時會看到遍地都是猛火在燒。如果是風大先分散了,就會看到遍地都是狂風大作的景象;假使這一生造了很多惡業,臨終前就會看到地獄、畜生、餓鬼種種恐怖的境界。這些境界,必須靠平日用功,心安住在善法、善念上積極努力去做,才能從這種死亡的痛苦中解脫。
從苦中解脫(八)
于自由時報92.06.12(四)刊載
假使我們修禅定修到一心清淨的境界,乃至這念心達到金剛不動,證到寂滅涅槃、證到空性,菩提心現前時,此心契入金剛定,沒有生滅的念頭,我們身體四大自然也會轉化成清淨四大,圓寂之後,肉身不壞,如此就成就全身舍利的功德。
如果平時不用功,臨終時不僅受病苦折磨,而且,身體的四大正在分散,那種痛苦難以言喻。所以古德說:凡夫不修行,臨終時就好象生龜脫殼一般,實在是非常痛苦。
修習禅定的人,這念心時時作主,經常保持覺性不迷失,六根清淨,眼、耳、鼻、舌、身、意看到外面的境界不起貪著,不起染汙,心時時保持在定慧當中,白天是如此,晚上也是如此;順境、逆境也如此;一年如此,叁年五載也是如此。甚至十年、二十年都能維持這樣的心境,這一生就能了生死。
從苦中解脫(九)
于自由時報92.06.14(六)刊載
了生死要從這念心去了,現在就要練習讓這念心能作主,否則等到臨終時就來不及了。有很多人不了解,不知平時要努力,只是在等待中虛度光陰。例如有些人沒有研究過佛法,聽到十念能夠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就認爲不用努力了,只要等到臨終十念就好了。這種僥幸的想法,實在是非常危險。
所謂「十念往生」,十念就是正念,平時心經常保持正念、正定,臨終時才能提得起念佛的念頭。平時沒有修行,人到臨終的時候,神識、意識昏迷,而且身體有病、四大分散,痛苦萬分,平時沒有念佛的習慣,這時候要提起念佛的正念便很困難。
所以,修行要在平時,有很多人不了解,平時不修行,只想臨終時等待阿彌陀佛來接。其實十念是要靠我們平時保持正念,臨終即使四大分散時,這念心始終在禅定當中,所以念佛就是修定,念佛功夫成就了,達到一心不亂,這念心恒在定慧,才能脫離生、老、病、死苦。
從苦中解脫(十)
于自由時報92.06.17(二)刊載
很多人不了解什麼叫做「助念」…
《從苦中解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