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球倫理
二、化解沖突的智慧
以「經濟及教育支援」轉變基本教義派的認知
(一)原則上我們應該承認:基本教義派是正常現象,因爲不論對于宗教價值觀的堅持,或者對于特定學術理論及政治理念的堅持,都可算是基本教義。不同的是,有些人的堅持可以修正及改變,但特殊的宗教堅持是很不容易改變的。
(二)我們應該理解:貧窮和愚昧往往是相互關連的。由于貧窮,所以沒有能力接受現代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教育資訊,因此造成文化思想的自我封閉,而歧視、矮化、排斥一切的異己者;由于貧窮,所以妒嫉以美國爲首的資本主義國家,自卑意識往往轉變成極度的傲慢心態,因而仇視、渺視、攻擊一切的異己者。
(叁)解決的方法:軍事的報複,也許可有暫時的嚇阻作用,但若希望長久的和平,我們必須付出愛心和耐心,來做四項工作,謀求根本的化解之道:
1.以經濟的支援,提高落後地區的生産力。
2.以教育設施的支援,協助該地人民吸收現代化、多元化、全球化的資訊。
3.以友善的方式和他們做朋友,促使他們了解到,唯有尊重他者,才會受到他者的尊重;唯有包容異己,自己才會獲得真正和永久的安全保障;唯有愛的力量才能永遠和普遍地征服世界。
4.以文化的交流與互動,促使基本教義派,重新诠釋他們的聖典聖訓,由他們自己來修正他們的價值觀。
(二○○二年二月叁日講于「世界經濟會議」紐約會議大會)
以教育來建立全球共通的倫理價值
建立全球共通的倫理價值觀,不僅是爲了防止或反對恐怖主義的暴力攻擊,它的積極面,乃是爲了保護全球每一個族群之中的每一個人,不再受到相互傷害的威脅,讓生活在地球世界的每一個人,都能不被懷疑、不被誤會、不被歧視、不被排斥、不被攻擊,而能夠彼此尊重、彼此諒解、彼此寬容、彼此學習、彼此幫助。唯有如此,我們的世界,才會有普遍與永久的和平。
近幾年來,全球因恐怖主義而産生恐慌,它産生的原因相當複雜,包括種族、宗教、政治、經濟、文化、曆史背景等,其中主要的還是族群之間立場的差異,所以彼此才會爲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保護自身的安全,而不能用平等心來兼顧其他族群所期待的利益和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自以爲遭威脅、被侮辱、受傷害的族群,便可能采用恐怖主義的暴力攻擊做爲報複,並且以爲那是一種伸張正義的正當手段。
可是,由于每一個族群對于「正義」這個名詞的判讀,都有各自的立場和標准,所以造成人類的互相對立,大家都以爲自己是站在正義的這一邊,而對方是站在不義的那一邊。這就是倫理價值的「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因此,今日的我們,必須建立全球的共通倫理,不是堅持各自所認知的正義,而是要寬容他人的錯誤,伸出溫暖的手,提攜每一人,彼此和平相處,大家共同成長。
什麼是全球共通的倫理價值?那便是尊重每一個生命,承認每一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每一個人也都有保護及愛惜一切人的責任。如果是以傷害任何一個族群的人來保護自己的族群,那便不是全球倫理所允許的。一旦世界人類,都能把全球的每一個生命,看作是自己的同胞兄弟和姊妹,並且努力營造彼此之間的敬愛和包容,便不會再有計較正義和不正義的問題了。
如何來建立全球倫理的價值觀呢?它的原則,必須以寬容來取代對抗、以敬愛來取代暴力、以療傷止痛的方式來取代報複仇恨。如果在各民族的聖典及古訓中,發現有違背全體人類和平相處的原則,就必須用全球倫理的角度,來給予新的诠釋。因爲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必須是一個開放多元、整體互動的環境,也必然是一個彼此尊重、相互學習的環境,應該如中國古人所說,是一個「求其同、存其異」的社會。
它的方法,是藉由全球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家庭教育等多層面的教育機製,來普遍和持久地推動。而各教育的焦點都必須集中在尊重生命上,承認每一個人都有生存活命的權利,每一個人都要有包容異己的心量,每一個人都應負擔起保護全體人類平安幸福的責任。至于如何進行?我建議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把這四項教育任務當作本世紀的重點工作項目,來向全世界推動。我們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當然也要全力協助和鼓勵世界各宗教的各級領袖們,共同來分擔這項任務。
今天討論的主題,是希望在學校教育(education)和家庭教育(parenting)之中,加強全球倫理價值觀的輔導。因爲我們知道,今日世界各國學校教育的重點,主要著眼于知識及技能的傳授,輕忽了安定人心的教育,也欠缺健康的人格教育。而今日世界各地區的家庭教育,也有許多的問題。所謂家庭教育的範圍,應該包含親職教育、子職教育、婚姻教育,以及財務規畫和生活步調的教育等,而這些都可用全球共通的倫理教育來貫穿全面的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要靠各國政府及教育家們製定教育政策,來推動全球倫理。家庭教育的主角則是父母們,必須教育孩子們有敬愛一切人的心,絕對不能在孩子們的幼小心靈中,遺留下仇恨、恐怖、暴力的種子,應當教育孩子們有包容異己、寬恕他人的心。例如我的父母在我童年時代,就常叮咛我:要跟家人和樂相處,也要親切友善地照顧從遠方來的異鄉人。因此使我一生之中,只遇到朋友,不知有敵人。
總之,全球共通的倫理教育,便是每一個人除了尊重、尊敬每一個生活在同一環境中的人,也要各盡各的責任,成長自己、協助他人,並將自己的所知所能及所有的資源,分享給親人、家人、友人,乃至全世界的每一個人。唯有如此,世界才會有普遍與永久的和平。
(二○○四年一月二十八日以錄影方式播講于紐約聯合國哈瑪紹紀念圖書館舉辦的「防止恐怖主義:以教育來促進世界和平及催生全球共通的倫理價值」研討會)
泯絕隔閡,互重互愛
世界各宗教的領袖、各位親愛的兄弟姊妹:
由于世界人類共同的努力,世界和平運動已經受到普遍的重視,不過在西元二○○○年的今天,我們大家還爲了世界和平而集合在聯合國開會討論,就表示世界尚有沖突的事實,正等著我們找出辦法來解決。
不會有人懷疑,我們諸位宗教及精神領袖,都是愛好和平的人,但在各宗教之間,依然存在彼此沖突,甚至引發戰爭的事實。當主張自己所信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之時,不要忘了他人也有權利說自己所信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當自己在爭取生存發展之時,也不要忘了他人也有生存發展的權利。
因此,本人要誠懇地建議:爲了世界的永久和平,如果發現你所信奉的教義,或有不能寬容其他族群之點,若有與促進世界和平抵觸之處,都應該對這些教義做出新的诠釋。因爲任何一個健康的宗教,都宜與其他族群和平相處,就能逐步影響世界人類,遠離各種原因的戰爭。
說到世界人類的貧窮問題,大家都會想到那些飽受自然災害及戰爭摧殘的地區,所以我們要給予那些地區救助,並且呼籲和平。但是諸位可能也都知道,縱然是在美國,也不是沒有貧窮問題。我希望指出一個事實:「物質的貧窮,讓人的生命受到威脅;精神及心靈的貧窮,則導致人的生活環境失去平安和幸福。」
因此,我們的團體「法鼓山」,正在推行一項名爲「心靈環保」的運動。這個運動是從每一個人的心靈淨化做起,讓每一個人的內心充滿了對于生命的感恩和慈悲,願意將努力的成果奉獻給他人。只要不斷努力于生活條件的改善,就能克服物質的貧窮;只要能有感恩心和慈悲心,就能充實精神及心靈的貧窮。
心靈的充實比起物質的擁有,是更可貴的財富。簡樸的生活是中國禅宗的特色,禅修者由于物質生活的淡泊,所以能獲得心靈的自在平安。
只要心靈安定,便不會受到外在物質環境的刺激與誘惑,也不會傷害他人,破壞環境。所以《大乘起信論》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和平與戰爭,不出于人心的和諧或沖突;天堂與地獄,也不出于人心的向善或向惡。
人類的貧富,多半是取決于人心的愚癡與智慧。如果是愚癡的貪得無厭,造成破壞及沖突,便成貧窮;如果是愚癡不善于運用,縱然擁有極多物質財富,便可能在一夕之間,化爲一無所有。
真如佛所說:「財富爲火、水、盜賊、惡政、不肖子等五家共有。」如果我們有智慧,便能化腐朽爲神奇,變廢物爲寶藏,以少成多,化醜陋爲美景,轉失望爲希望,變地獄爲天堂。
人類的愚癡是由于觀念的顛倒,如《圓覺經》所說:「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六塵緣影爲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就像眼睛有病,看到天空有花及第二個月亮一樣,不僅困擾自己也影響他人。如果能以佛經的觀念指導人類的生活,再以禅修的方法覺察人心的弱點,人類的永久和平是有希望實現的。
我們的團體以「心靈環保」爲基礎,同時也在推動禮儀環保、生活環保和自然環保,合起來稱爲「四種環保」運動。因爲我們相信,如果想追求世界和平,希望徹底解決人類貧窮及環境的問題,必須先從檢討人類的觀念做起,必須先從淨化心靈層面、提升精神層面做起。在此奉贈諸位兩句話:「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有了真正的智慧,就不會有煩惱;有了真正的慈悲,就不會遇到敵人。
我們相信,任何一個宗教,都會有一個永恒不變的希望,那就是神的天國,或是佛的淨土,都是爲了人類而設置…
《建立全球倫理 二、化解沖突的智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