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建立全球伦理 二、化解冲突的智慧

  建立全球伦理

  

    二、化解冲突的智慧

  

  以「经济及教育支援」转变基本教义派的认知

  

  (一)原则上我们应该承认:基本教义派是正常现象,因为不论对于宗教价值观的坚持,或者对于特定学术理论及政治理念的坚持,都可算是基本教义。不同的是,有些人的坚持可以修正及改变,但特殊的宗教坚持是很不容易改变的。

  

  (二)我们应该理解:贫穷和愚昧往往是相互关连的。由于贫穷,所以没有能力接受现代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教育资讯,因此造成文化思想的自我封闭,而歧视、矮化、排斥一切的异己者;由于贫穷,所以妒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自卑意识往往转变成极度的傲慢心态,因而仇视、渺视、攻击一切的异己者。

  

  (三)解决的方法:军事的报复,也许可有暂时的吓阻作用,但若希望长久的和平,我们必须付出爱心和耐心,来做四项工作,谋求根本的化解之道:

  

  1.以经济的支援,提高落后地区的生产力。

  

  2.以教育设施的支援,协助该地人民吸收现代化、多元化、全球化的资讯。

  

  3.以友善的方式和他们做朋友,促使他们了解到,唯有尊重他者,才会受到他者的尊重;唯有包容异己,自己才会获得真正和永久的安全保障;唯有爱的力量才能永远和普遍地征服世界。

  

  4.以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促使基本教义派,重新诠释他们的圣典圣训,由他们自己来修正他们的价值观。

  

  (二○○二年二月三日讲于「世界经济会议」纽约会议大会)

  

  以教育来建立全球共通的伦理价值

  

  建立全球共通的伦理价值观,不仅是为了防止或反对恐怖主义的暴力攻击,它的积极面,乃是为了保护全球每一个族群之中的每一个人,不再受到相互伤害的威胁,让生活在地球世界的每一个人,都能不被怀疑、不被误会、不被歧视、不被排斥、不被攻击,而能够彼此尊重、彼此谅解、彼此宽容、彼此学习、彼此帮助。唯有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有普遍与永久的和平。

  

  近几年来,全球因恐怖主义而产生恐慌,它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包括种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等,其中主要的还是族群之间立场的差异,所以彼此才会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保护自身的安全,而不能用平等心来兼顾其他族群所期待的利益和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自以为遭威胁、被侮辱、受伤害的族群,便可能采用恐怖主义的暴力攻击做为报复,并且以为那是一种伸张正义的正当手段。

  

  可是,由于每一个族群对于「正义」这个名词的判读,都有各自的立场和标准,所以造成人类的互相对立,大家都以为自己是站在正义的这一边,而对方是站在不义的那一边。这就是伦理价值的「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因此,今日的我们,必须建立全球的共通伦理,不是坚持各自所认知的正义,而是要宽容他人的错误,伸出温暖的手,提携每一人,彼此和平相处,大家共同成长。

  

  什么是全球共通的伦理价值?那便是尊重每一个生命,承认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一个人也都有保护及爱惜一切人的责任。如果是以伤害任何一个族群的人来保护自己的族群,那便不是全球伦理所允许的。一旦世界人类,都能把全球的每一个生命,看作是自己的同胞兄弟和姊妹,并且努力营造彼此之间的敬爱和包容,便不会再有计较正义和不正义的问题了。

  

  如何来建立全球伦理的价值观呢?它的原则,必须以宽容来取代对抗、以敬爱来取代暴力、以疗伤止痛的方式来取代报复仇恨。如果在各民族的圣典及古训中,发现有违背全体人类和平相处的原则,就必须用全球伦理的角度,来给予新的诠释。因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必须是一个开放多元、整体互动的环境,也必然是一个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的环境,应该如中国古人所说,是一个「求其同、存其异」的社会。

  

  它的方法,是藉由全球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家庭教育等多层面的教育机制,来普遍和持久地推动。而各教育的焦点都必须集中在尊重生命上,承认每一个人都有生存活命的权利,每一个人都要有包容异己的心量,每一个人都应负担起保护全体人类平安幸福的责任。至于如何进行?我建议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把这四项教育任务当作本世纪的重点工作项目,来向全世界推动。我们世界宗教领袖理事会,当然也要全力协助和鼓励世界各宗教的各级领袖们,共同来分担这项任务。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希望在学校教育(education)和家庭教育(parenting)之中,加强全球伦理价值观的辅导。因为我们知道,今日世界各国学校教育的重点,主要着眼于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轻忽了安定人心的教育,也欠缺健康的人格教育。而今日世界各地区的家庭教育,也有许多的问题。所谓家庭教育的范围,应该包含亲职教育、子职教育、婚姻教育,以及财务规画和生活步调的教育等,而这些都可用全球共通的伦理教育来贯穿全面的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要靠各国政府及教育家们制定教育政策,来推动全球伦理。家庭教育的主角则是父母们,必须教育孩子们有敬爱一切人的心,绝对不能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中,遗留下仇恨、恐怖、暴力的种子,应当教育孩子们有包容异己、宽恕他人的心。例如我的父母在我童年时代,就常叮咛我:要跟家人和乐相处,也要亲切友善地照顾从远方来的异乡人。因此使我一生之中,只遇到朋友,不知有敌人。

  

  总之,全球共通的伦理教育,便是每一个人除了尊重、尊敬每一个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人,也要各尽各的责任,成长自己、协助他人,并将自己的所知所能及所有的资源,分享给亲人、家人、友人,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人。唯有如此,世界才会有普遍与永久的和平。

  

  (二○○四年一月二十八日以录影方式播讲于纽约联合国哈玛绍纪念图书馆举办的「防止恐怖主义:以教育来促进世界和平及催生全球共通的伦理价值」研讨会)

  

  泯绝隔阂,互重互爱

  

  世界各宗教的领袖、各位亲爱的兄弟姊妹:

  

  由于世界人类共同的努力,世界和平运动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不过在西元二○○○年的今天,我们大家还为了世界和平而集合在联合国开会讨论,就表示世界尚有冲突的事实,正等着我们找出办法来解决。

  

  不会有人怀疑,我们诸位宗教及精神领袖,都是爱好和平的人,但在各宗教之间,依然存在彼此冲突,甚至引发战争的事实。当主张自己所信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之时,不要忘了他人也有权利说自己所信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当自己在争取生存发展之时,也不要忘了他人也有生存发展的权利。

  

  因此,本人要诚恳地建议:为了世界的永久和平,如果发现你所信奉的教义,或有不能宽容其他族群之点,若有与促进世界和平抵触之处,都应该对这些教义做出新的诠释。因为任何一个健康的宗教,都宜与其他族群和平相处,就能逐步影响世界人类,远离各种原因的战争。

  

  说到世界人类的贫穷问题,大家都会想到那些饱受自然灾害及战争摧残的地区,所以我们要给予那些地区救助,并且呼吁和平。但是诸位可能也都知道,纵然是在美国,也不是没有贫穷问题。我希望指出一个事实:「物质的贫穷,让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精神及心灵的贫穷,则导致人的生活环境失去平安和幸福。」

  

  因此,我们的团体「法鼓山」,正在推行一项名为「心灵环保」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从每一个人的心灵净化做起,让每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了对于生命的感恩和慈悲,愿意将努力的成果奉献给他人。只要不断努力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就能克服物质的贫穷;只要能有感恩心和慈悲心,就能充实精神及心灵的贫穷。

  

  心灵的充实比起物质的拥有,是更可贵的财富。简朴的生活是中国禅宗的特色,禅修者由于物质生活的淡泊,所以能获得心灵的自在平安。

  

  只要心灵安定,便不会受到外在物质环境的刺激与诱惑,也不会伤害他人,破坏环境。所以《大乘起信论》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和平与战争,不出于人心的和谐或冲突;天堂与地狱,也不出于人心的向善或向恶。

  

  人类的贫富,多半是取决于人心的愚痴与智慧。如果是愚痴的贪得无厌,造成破坏及冲突,便成贫穷;如果是愚痴不善于运用,纵然拥有极多物质财富,便可能在一夕之间,化为一无所有。

  

  真如佛所说:「财富为火、水、盗贼、恶政、不肖子等五家共有。」如果我们有智慧,便能化腐朽为神奇,变废物为宝藏,以少成多,化丑陋为美景,转失望为希望,变地狱为天堂。

  

  人类的愚痴是由于观念的颠倒,如《圆觉经》所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就像眼睛有病,看到天空有花及第二个月亮一样,不仅困扰自己也影响他人。如果能以佛经的观念指导人类的生活,再以禅修的方法觉察人心的弱点,人类的永久和平是有希望实现的。

  

  我们的团体以「心灵环保」为基础,同时也在推动礼仪环保、生活环保和自然环保,合起来称为「四种环保」运动。因为我们相信,如果想追求世界和平,希望彻底解决人类贫穷及环境的问题,必须先从检讨人类的观念做起,必须先从净化心灵层面、提升精神层面做起。在此奉赠诸位两句话:「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有了真正的智慧,就不会有烦恼;有了真正的慈悲,就不会遇到敌人。

  

  我们相信,任何一个宗教,都会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希望,那就是神的天国,或是佛的净土,都是为了人类而设置…

《建立全球伦理 二、化解冲突的智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