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說箜候聲笛絲竹精竹音樂之聲男女歌詠贊詠等聲這些都是耳根上的。舌頭上也會染著,所謂跟吃有關,能夠讓凡夫心生染著,你看外面的館店生意這麼火茂,特別是人心憂慮生活壓力大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想到去吃好好地吃一頓,這都是因爲對吃的染著之心導致的。通過好好地吃一頓讓自已的憂煩之心暫得休息,殊不知如此染著之心它會越來越增盛而且會因之將起種種不善之業。人爲好口服之欲,比如說因爲認爲肉很好吃就會去殺生,所以說任何一種愛染都會使人去造不善業。不善業乃是因爲私欲貪欲所導致,“如一沙彌染著酪味。命終之後生在酪中受其蟲身。”這裏說到一個出家沙彌因爲非常喜歡奶酪的味道,所以他死後生在酪中受其蟲身。你們看奶酪中爬的蟲它爲什麼不生在其它地方而生在這裏呢?這個地方跟它有緣,什麼緣呢?往昔生中貪著酪味故受其損,故種種因緣要知道味的過罪。我記得佛經中還有講這樣一個故事,當時阿難尊者跟佛陀一起到海邊去,阿難尊者看到在海水的沙灘邊上有一個美女,長得國色天香,可是他走進前一看的時候他嚇了一跳,因爲美女的臉上爬著一只蟲,這蟲一直在美女的臉上爬來爬去,因爲這美女已經死了,佛陀說,你知道嗎,這個美女臉上的這只蟲的前世就是這個美女轉世而來,因爲這個美女前世非常貪愛她自已的這個身體,覺得自已美色如蘭,所以死後投胎作這只蟲子,想想實在是可怕,因爲愛欲之緣故而承受生之因緣,所以說如是诃責味欲,這是一樣的道理,不管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這些統統是因爲迷惑而生貪著,皆有果報。
“五诃觸欲者。”觸欲,身體的接觸,觸摸,這個欲望也是根深蒂固。“男女身分柔軟細滑。寒時體溫熱時體涼。及諸好觸。愚人無智爲之沈沒起障道業。如一角仙。因觸欲故遂失神通。爲淫女騎頸。如是等種種因緣。知觸過罪。如上诃欲之法。出摩诃衍論中說。複雲哀哉衆生常爲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轉劇。如火益薪其焰轉熾。五欲無樂如狗齧枯骨。五欲增诤如鳥競肉。五欲燒人如逆風執炬。五欲害人如賤毒蛇。五欲無實如夢所得。五欲不久假借須臾如擊石火。智者思之亦如怨賊。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舍。後受無量苦惱。此五欲法與畜生同有。一切衆生常爲五欲所使。名欲奴仆。坐此弊欲沈墮叁塗。我今修禅複爲障蔽。此爲大賊急當遠之。如禅經偈中說 。”我們先說到這裏。我們來看一下前面,說到最後一個觸欲,觸欲最難去的就是男女身分之柔軟細滑。寒時體溫熱時體涼。及諸好觸。比方說我們坐在這個凳子上,躺在床上,我們身邊所受用之物,無不跟自已這個身觸有關,凡夫之人貪著好欲執著不舍,愚癡之人沒有智慧將爲之沈沒妨礙道業,爲追逐這些東西我們不知道造下多少的業,然後以此而妨礙修道。比如這裏說到一個角仙因爲觸欲緣故而失去神通被淫女騎在頸上,所以說好端端地修道竟如此破損。所以說種種因緣,知觸過罪。以上所說種種诃欲之法,都出自摩诃衍論中說,智者大師都廣有言說。又說“哀哉衆生常爲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雖然衆生常爲五欲所擾亂,但是依然求之不已,所以這裏說到明明知道不好,這個再說,真的是明明知道不好嗎?他如果真的知道明明不好,他將生起诃欲之心。其實衆生真的是被五欲所擾亂,而且被它害得很苦了,還在對它求之不舍。我們來看一下智者大師說的。“此五欲得之轉劇,如火益薪其焰轉熾。“此五欲你雖然一時得到滿足了,但你的欲望會更加的旺盛,就象一堆燃燒的火,你把柴火丟進去它燒得會更旺,它的火焰更加熾燃。其實五欲是沒有什麼快樂可言的,就象狗啃骨頭一樣,你說狗啃骨頭啃呀啃,啃到最後能啃出什麼來呢?對不對,所以沒有智慧看不破這一點。”“五欲增诤如鳥競肉。”爲了這五欲我們就會互相鬥爭,就象那些鳥類爲了吃那些肉互相爭鬥。比如說對于那些饑餓的餓狗來說,你丟了一碗飯,大家爲了吃這一碗飯打的頭破血流,互相撕咬。你看我們人類社會爲了追逐自已的貪欲你爭我奪,甚至燒殺淫掠無惡不作,還不是爲了這個而來。所以說五欲燒人如逆風執炬。五欲會燒人,就象我們迎著風拿著一個火把,反過來火是不是會燒我們的手啊。五欲害人就象踩在毒蛇上,五欲沒有實在的東西就象夢中所得,一時好象感覺得到了滿足,可以回過神來什麼也沒有,就象我們做夢,夢中明明有大千,醒來的時候空空如野什麼也沒有,所以心裏惆怅失落,痛不欲生。“五欲不久假借須臾如擊石火。智者思之亦如怨賊。”這個非常無常變滅不可靠的,就象石頭擊出火花來一閃即去。所以智慧的人思考它時應該把他當作是我的仇人怨賊一般對待,這是仇人啊,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狹路相逢躲也沒地方躲,要作如此想。“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舍。”一生從少到老乃至死亡了還要貪著,人死以後的景象其實也可見一斑,一生中貪著愛欲不舍,從愛欲中來從愛欲中去,所以很多人死的時候就會顯現出這種愛欲難舍的景象,所以很難住生淨土。如果說是照看過死人的人就非常清楚,從男衆來講從女衆來講,很多人死了以後,雖然他的年齡很大了,但是他顯現出來的景象是一種男女欲愛之後的景象,這個大家可以去參詳,可見人之欲愛之深至死難舍。很多的人雖然說年紀大了,看起來好象是已經沒有能力去追逐世間男女了,但是他的淫心並沒有斷除。所以以前我常說,越老越淫,非常之痛苦。人的皮肉漸漸地皺了,身根越來越沒有力量越來越沒有能力了,在遠遠地看著這些年輕人心生嫉妒,但是仍然執迷不悟,他只是覺得人生已去,他只是覺得我現在只是沒有能力再享受了,所以他孤苦鈴丁。所以說這樣的人他很痛苦這一生,貪著五欲至死不舍,而且後受無量苦惱,因爲其果報是欲往下墮。所以這五欲法跟畜生同有,不會比畜生好多少。所以說跟蓄生是一樣的。所以說人活著一生只是爲了這個跟蓄生有什麼兩樣呢。所以說人一生活著只有真正遇到佛法去修行那生命才有意義。“一切衆生常爲五欲所使。名欲奴仆。”成爲恩愛奴,成爲欲望的奴仆,成爲他的奴隸。“坐此弊欲沈墮叁塗。”這是果報。“我今修禅複爲障蔽。”我今發心想修禅,這種欲望又成爲我修禅定的障礙,所以我現在往前走,前路茫茫,當下想修又被障礙,所以說此乃大賊,當急遠之。應當速速遠離,生起這樣的正知見。所以诃欲乃名第一。
如禅經偈中說:
生死不斷絕 貪欲嗜味故
養冤入丘冢 虛受諸辛苦
身臭如死屍 九孔流不淨
如廁蟲樂糞 愚人身無異
智者應觀身 不貪染世樂
無累無所欲 是名真涅槃
如諸佛所說 一心一意行
數息在禅定 是名行頭陀
這個禅經偈中說到,生死不斷絕,就是貪欲滋味的緣故,好象貪欲別有一翻滋味一般,種種貪欲之事。養冤入丘冢,虛受諸辛苦。什麼是養冤,可以說是途受勞碌奔波。貪著五欲的人身臭就如死屍一般,九孔常流不淨。所以說養冤入丘冢,人死了後不是埋到墳墓裏去嗎?這一生辛辛苦苦的不是虛受百般苦嗎?九孔常流不淨之物。比如說眼睛有眼屢耳有耳汙鼻有鼻涕身有大小便常流不淨,這種情況就象是廁所中的蟲在糞中遊戲快樂。以前我跟大家講過廁所中蛆蛆的故事,你用竹竿把它挑開它會拼命地往回爬,人之貪著五欲亦複如是。因爲他看不破識不透,所以說愚人身無異。智者應觀身。當知我們自已的自身,從外面來看好象都是很清淨的,其實裏面都是臭穢不堪,就象花瓶裏面放著很汙穢的糞屢,所以一旦這個瓶子破了,那麼這些肮髒的東西都會流在外面,必知唯孔不及。我以前也打過一個比方,就象插滿鮮花的廁所,這個廁所鋪滿了鮮花,撒滿了香水,一時走進去好象一點也不臭,實際上它是廁所,臭不可聞,人的身體也是如此。所以智慧的人應該觀察這個身心不可貪著,因爲一切貪著皆來自對身心的貪著。如果這樣的話那麼對于世間的所謂的欲樂就沒有這樣的牽累,也無所欲,這樣則無有挂礙,無有挂礙者則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對吧。所以說如此不染世樂者無欲者是名真涅槃,什麼叫涅槃?涅槃並不是說你去到一個地方叫涅槃,真正在內心中離欲得清涼即名涅槃。所以我們應該“如諸佛所說。一心一意行。數息在禅定。是名行頭陀。”這是佛陀告訴我們解脫之正道。必須生起定解,明白貪欲之過患,故爲诃欲第二。好了,今天我們這個诃欲第二就講解到這裏。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是不是這樣一個道理。在現實生活中好好去體會一翻,一定要生起這個正確的知見。這個非常的重要,其實我們學佛的人能不能真正地學佛關鍵就在這裏。比如說我發心現在出家,其實最大的一個就是從現在起我知道離欲乃名聖道,我以此凡夫之身願成道果,要出家而修道。出家意味著遠離世間之男女,我不再享受這些世間之欲愛之纏綿,這很關鍵。我們今天的人之所以不能走出來,其實說穿了還是因爲這個。大家一定要知道,要有正知見,雖然一時不能完全地離欲,但是不可迷失正見。所以要朝著這方面去努力,如果你真的出家了,那出家其實已是在修道上走出了一大步,已成功一半了,因爲你發心對了,這非常關鍵。所以大家平常每當這種貪欲現前的時候,你要提起正念,這些享受之因正是痛苦之因,這是導致種種苦患之源,一定要針砭诃責遠離之。所以說诃欲第二是名爲要。好今天就說到這裏,接下來要講的是棄蓋第叁,說到禅定的五種蓋禅,所以要遠離之才能得禅定。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裏,我們最後作一個回向。
願以此行勝功德,莊嚴諸佛淨刹土,吾等發願與衆生,皆共依此成佛道。
我此普賢殊勝行,爲得文殊妙智慧,普願十方諸衆生,速往勝妙諸佛刹。
願我常生諸佛前,時時能遇善知識,生生世世遇妙法,在在處處不離僧。
我以所行…
《童蒙止觀講記(悲華禅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