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说箜候声笛丝竹精竹音乐之声男女歌咏赞咏等声这些都是耳根上的。舌头上也会染着,所谓跟吃有关,能够让凡夫心生染着,你看外面的馆店生意这么火茂,特别是人心忧虑生活压力大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想到去吃好好地吃一顿,这都是因为对吃的染着之心导致的。通过好好地吃一顿让自已的忧烦之心暂得休息,殊不知如此染着之心它会越来越增盛而且会因之将起种种不善之业。人为好口服之欲,比如说因为认为肉很好吃就会去杀生,所以说任何一种爱染都会使人去造不善业。不善业乃是因为私欲贪欲所导致,“如一沙弥染着酪味。命终之后生在酪中受其虫身。”这里说到一个出家沙弥因为非常喜欢奶酪的味道,所以他死后生在酪中受其虫身。你们看奶酪中爬的虫它为什么不生在其它地方而生在这里呢?这个地方跟它有缘,什么缘呢?往昔生中贪着酪味故受其损,故种种因缘要知道味的过罪。我记得佛经中还有讲这样一个故事,当时阿难尊者跟佛陀一起到海边去,阿难尊者看到在海水的沙滩边上有一个美女,长得国色天香,可是他走进前一看的时候他吓了一跳,因为美女的脸上爬着一只虫,这虫一直在美女的脸上爬来爬去,因为这美女已经死了,佛陀说,你知道吗,这个美女脸上的这只虫的前世就是这个美女转世而来,因为这个美女前世非常贪爱她自已的这个身体,觉得自已美色如兰,所以死后投胎作这只虫子,想想实在是可怕,因为爱欲之缘故而承受生之因缘,所以说如是诃责味欲,这是一样的道理,不管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些统统是因为迷惑而生贪着,皆有果报。
“五诃触欲者。”触欲,身体的接触,触摸,这个欲望也是根深蒂固。“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诸好触。愚人无智为之沉没起障道业。如一角仙。因触欲故遂失神通。为淫女骑颈。如是等种种因缘。知触过罪。如上诃欲之法。出摩诃衍论中说。复云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益薪其焰转炽。五欲无乐如狗啮枯骨。五欲增诤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贱毒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假借须臾如击石火。智者思之亦如怨贼。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后受无量苦恼。此五欲法与畜生同有。一切众生常为五欲所使。名欲奴仆。坐此弊欲沈堕三涂。我今修禅复为障蔽。此为大贼急当远之。如禅经偈中说 。”我们先说到这里。我们来看一下前面,说到最后一个触欲,触欲最难去的就是男女身分之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诸好触。比方说我们坐在这个凳子上,躺在床上,我们身边所受用之物,无不跟自已这个身触有关,凡夫之人贪着好欲执着不舍,愚痴之人没有智慧将为之沉没妨碍道业,为追逐这些东西我们不知道造下多少的业,然后以此而妨碍修道。比如这里说到一个角仙因为触欲缘故而失去神通被淫女骑在颈上,所以说好端端地修道竟如此破损。所以说种种因缘,知触过罪。以上所说种种诃欲之法,都出自摩诃衍论中说,智者大师都广有言说。又说“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虽然众生常为五欲所扰乱,但是依然求之不已,所以这里说到明明知道不好,这个再说,真的是明明知道不好吗?他如果真的知道明明不好,他将生起诃欲之心。其实众生真的是被五欲所扰乱,而且被它害得很苦了,还在对它求之不舍。我们来看一下智者大师说的。“此五欲得之转剧,如火益薪其焰转炽。“此五欲你虽然一时得到满足了,但你的欲望会更加的旺盛,就象一堆燃烧的火,你把柴火丢进去它烧得会更旺,它的火焰更加炽燃。其实五欲是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的,就象狗啃骨头一样,你说狗啃骨头啃呀啃,啃到最后能啃出什么来呢?对不对,所以没有智慧看不破这一点。”“五欲增诤如鸟竞肉。”为了这五欲我们就会互相斗争,就象那些鸟类为了吃那些肉互相争斗。比如说对于那些饥饿的饿狗来说,你丢了一碗饭,大家为了吃这一碗饭打的头破血流,互相撕咬。你看我们人类社会为了追逐自已的贪欲你争我夺,甚至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还不是为了这个而来。所以说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会烧人,就象我们迎着风拿着一个火把,反过来火是不是会烧我们的手啊。五欲害人就象踩在毒蛇上,五欲没有实在的东西就象梦中所得,一时好象感觉得到了满足,可以回过神来什么也没有,就象我们做梦,梦中明明有大千,醒来的时候空空如野什么也没有,所以心里惆怅失落,痛不欲生。“五欲不久假借须臾如击石火。智者思之亦如怨贼。”这个非常无常变灭不可靠的,就象石头击出火花来一闪即去。所以智慧的人思考它时应该把他当作是我的仇人怨贼一般对待,这是仇人啊,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狭路相逢躲也没地方躲,要作如此想。“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一生从少到老乃至死亡了还要贪着,人死以后的景象其实也可见一斑,一生中贪着爱欲不舍,从爱欲中来从爱欲中去,所以很多人死的时候就会显现出这种爱欲难舍的景象,所以很难住生净土。如果说是照看过死人的人就非常清楚,从男众来讲从女众来讲,很多人死了以后,虽然他的年龄很大了,但是他显现出来的景象是一种男女欲爱之后的景象,这个大家可以去参详,可见人之欲爱之深至死难舍。很多的人虽然说年纪大了,看起来好象是已经没有能力去追逐世间男女了,但是他的淫心并没有断除。所以以前我常说,越老越淫,非常之痛苦。人的皮肉渐渐地皱了,身根越来越没有力量越来越没有能力了,在远远地看着这些年轻人心生嫉妒,但是仍然执迷不悟,他只是觉得人生已去,他只是觉得我现在只是没有能力再享受了,所以他孤苦铃丁。所以说这样的人他很痛苦这一生,贪着五欲至死不舍,而且后受无量苦恼,因为其果报是欲往下堕。所以这五欲法跟畜生同有,不会比畜生好多少。所以说跟蓄生是一样的。所以说人活着一生只是为了这个跟蓄生有什么两样呢。所以说人一生活着只有真正遇到佛法去修行那生命才有意义。“一切众生常为五欲所使。名欲奴仆。”成为恩爱奴,成为欲望的奴仆,成为他的奴隶。“坐此弊欲沈堕三涂。”这是果报。“我今修禅复为障蔽。”我今发心想修禅,这种欲望又成为我修禅定的障碍,所以我现在往前走,前路茫茫,当下想修又被障碍,所以说此乃大贼,当急远之。应当速速远离,生起这样的正知见。所以诃欲乃名第一。
如禅经偈中说:
生死不断绝 贪欲嗜味故
养冤入丘冢 虚受诸辛苦
身臭如死尸 九孔流不净
如厕虫乐粪 愚人身无异
智者应观身 不贪染世乐
无累无所欲 是名真涅槃
如诸佛所说 一心一意行
数息在禅定 是名行头陀
这个禅经偈中说到,生死不断绝,就是贪欲滋味的缘故,好象贪欲别有一翻滋味一般,种种贪欲之事。养冤入丘冢,虚受诸辛苦。什么是养冤,可以说是途受劳碌奔波。贪着五欲的人身臭就如死尸一般,九孔常流不净。所以说养冤入丘冢,人死了后不是埋到坟墓里去吗?这一生辛辛苦苦的不是虚受百般苦吗?九孔常流不净之物。比如说眼睛有眼屡耳有耳污鼻有鼻涕身有大小便常流不净,这种情况就象是厕所中的虫在粪中游戏快乐。以前我跟大家讲过厕所中蛆蛆的故事,你用竹竿把它挑开它会拼命地往回爬,人之贪着五欲亦复如是。因为他看不破识不透,所以说愚人身无异。智者应观身。当知我们自已的自身,从外面来看好象都是很清净的,其实里面都是臭秽不堪,就象花瓶里面放着很污秽的粪屡,所以一旦这个瓶子破了,那么这些肮脏的东西都会流在外面,必知唯孔不及。我以前也打过一个比方,就象插满鲜花的厕所,这个厕所铺满了鲜花,撒满了香水,一时走进去好象一点也不臭,实际上它是厕所,臭不可闻,人的身体也是如此。所以智慧的人应该观察这个身心不可贪着,因为一切贪着皆来自对身心的贪着。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对于世间的所谓的欲乐就没有这样的牵累,也无所欲,这样则无有挂碍,无有挂碍者则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对吧。所以说如此不染世乐者无欲者是名真涅槃,什么叫涅槃?涅槃并不是说你去到一个地方叫涅槃,真正在内心中离欲得清凉即名涅槃。所以我们应该“如诸佛所说。一心一意行。数息在禅定。是名行头陀。”这是佛陀告诉我们解脱之正道。必须生起定解,明白贪欲之过患,故为诃欲第二。好了,今天我们这个诃欲第二就讲解到这里。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一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好好去体会一翻,一定要生起这个正确的知见。这个非常的重要,其实我们学佛的人能不能真正地学佛关键就在这里。比如说我发心现在出家,其实最大的一个就是从现在起我知道离欲乃名圣道,我以此凡夫之身愿成道果,要出家而修道。出家意味着远离世间之男女,我不再享受这些世间之欲爱之缠绵,这很关键。我们今天的人之所以不能走出来,其实说穿了还是因为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要有正知见,虽然一时不能完全地离欲,但是不可迷失正见。所以要朝着这方面去努力,如果你真的出家了,那出家其实已是在修道上走出了一大步,已成功一半了,因为你发心对了,这非常关键。所以大家平常每当这种贪欲现前的时候,你要提起正念,这些享受之因正是痛苦之因,这是导致种种苦患之源,一定要针砭诃责远离之。所以说诃欲第二是名为要。好今天就说到这里,接下来要讲的是弃盖第三,说到禅定的五种盖禅,所以要远离之才能得禅定。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最后作一个回向。
愿以此行胜功德,庄严诸佛净刹土,吾等发愿与众生,皆共依此成佛道。
我此普贤殊胜行,为得文殊妙智慧,普愿十方诸众生,速往胜妙诸佛刹。
愿我常生诸佛前,时时能遇善知识,生生世世遇妙法,在在处处不离僧。
我以所行…
《童蒙止观讲记(悲华禅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