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念叁惡趣苦
如是決定速死,此生無暇,不能久住,死後複非斷滅而複受生。所受之生不能出乎苦樂二趣。彼亦非能自主,當爲業所自在之故,以任白黑業之所牽引而受生焉。如是想念:我若生于惡趣,我將如何?則宜思惡趣之苦也。
念死之後,接著是憶念叁惡道之苦。雖然我們現在有幸得生人道,但如果不珍惜這一因緣,積極止惡行善,未來後果堪憂。
“如是決定速死,此生無暇,不能久住,死後複非斷滅而複受生。所受之生不能出乎苦樂二趣。”通過修習念死法門,確定人人必死且很快到來,不能久住世間。但死亡並非生命的斷滅,更非徹底結束,然後又會繼續受生。所感得的果報體雖然形形色色,但總的來說不外乎善惡二道。善道,爲人、天、阿修羅;惡道,爲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如果人死如燈滅,那麼無論遺臭萬年還是流芳千古,對生命本身就不會有太大意義了。事實不然,雖然一期色身會走到盡頭,灰飛煙滅,但我們還會繼續受生,繼續輪回受報。
“彼亦非能自主,當爲業所自在之故,以任白黑業之所牽引而受生焉。如是想念,我若生于惡趣,我將如何?則宜思惡趣之苦也。”白黑業,即善惡業。我們要到什麼地方受生,是不能自主的。因爲凡夫只能被業力主宰,由以往所造善惡業力及臨終一念推動我們前去受生。我們要想到,如果投生惡道的話,將會面臨些什麼?是否能夠承受?所以,現在就應該思惟惡趣之苦。
這一觀修的目的,是爲了幫助我們認識到——要爲避免這一痛苦做些什麼。因爲墮落惡道的可能性不是沒有,相反,其概率非常高。真正認識到惡道之苦,就會生起恐懼,對自己的言行謹慎護持,使凡夫心有所收斂。我們能夠把握當下的念頭,才有可能把握生命的發展方向。
一、思惟惡趣苦的意義
如龍猛雲:“鎮日須憶念,極寒熱地獄。亦當念饑渴,逼迫諸鬼趣。多愚苦傍生,當視當憶念。斷惡修樂因,難得贍部身。得時于惡因,當勵力斷盡。”(當日日憶念叁途,如地獄之寒熱,餓鬼之饑渴,畜生之鞭撻等苦,而斷除其因,尤其得南洲身者,須勵力將惡趣因斷盡方可。)
彼中總于流轉,特于惡趣之苦而修習之,最爲重要。(雲何重要)謂若思惟墮此苦海者,則心生厭離,遮止傲慢。及見苦是不善之果,于其罪惡深生羞恥。由不欲苦而希安樂,又見樂爲善果,喜修諸善。
複自觀察,據己爲量,隨于他所發起悲心。于流轉中心生厭離,而求解脫。又以怖苦故,則能殷重皈依等事,爲衆多修行心要之大總聚也。
彼苦之功德,《入行論》中雖就自身已有之苦而說,然于未來當受之苦,亦應如是思。
這一部分,宗大師首先爲我們闡述了思惟惡趣苦的意義,那就是“由不欲苦而希安樂,又見樂爲善果,喜修諸善”。如果僅僅把論中描寫的惡趣苦當做恐怖場景看待,未必能與修行相應。
“如龍猛雲:鎮日須憶念,極寒熱地獄。亦當念饑渴,逼迫諸鬼趣。多愚苦傍生,當視當憶念。斷惡修樂因,難得贍部身。得時于惡因,當勵力斷盡。”正如龍樹菩薩所說:每天要時刻不斷地憶念八寒八熱地獄的極度痛苦,同時也要憶念餓鬼饑渴難耐、衆苦交迫的無邊痛苦,還要觀察並憶念畜生道所遭受的種種非人折磨。通過這些憶念,生起避苦求樂的願望,從而止惡行善。當我們得到千載難逢的南贍部洲的寶貴人身時,必須謹言慎行,斷除一切感得惡趣的因緣。叁惡道中,以旁生所感的痛苦最輕。即使這樣的痛苦,已令人觸目驚心。不必說血流成河的屠宰場,僅僅在隨處可見的農貿市場中,每天也在屠殺成千上萬的生命。我們不要以爲這些和自己沒關系,如果不修行,那很可能就是我們未來的處境。
“彼中總于流轉,特于惡趣之苦而修習之,最爲重要。”總的來說,我們要思惟流轉六道的痛苦。其中,須特別對惡道之苦勤加修習,這是極爲重要的。下面,一一說明思惟惡趣苦對于修行的意義:
1.“謂若思惟墮此苦海者,則心生厭離,遮止傲慢。”如果想到不好好修行將墮落惡趣,對現前的一切享受就會心生厭離。因爲這往往就是墮落之因,還有什麼心情享樂呢?同時也會意識到,現前的美滿生活是虛幻不實的,不必自得,這樣就會遮止傲慢,不會因爲位高權重或富甲一方而産生優越感。
2.“及見苦是不善之果,于其罪惡深生羞恥。”認識到世間任何痛苦都是不善業行所感得的結果,基于對叁惡道的畏懼,對不良的身口意叁業深生慚愧。“菩薩畏因,衆生畏果”,認識到因果的必然,我們就能從因上把握,這才是究竟解決問題的方法。
3.“由不欲苦而希安樂,又見樂爲善果,喜修諸善。”思惟惡道苦還具有激發人們修善的功能。因爲我們不想要痛苦而希求快樂,並發現一切快樂都是善行的結果,所以就會喜歡修習善行。避苦趨樂是一切有情的共同願望,也是人類文明的動力所在。懂得善因得樂果,惡因得苦果,我們才會作出正確抉擇。
4.“複自觀察,據己爲量,隨于他所發起悲心。”同時還要觀察自身所感得的輪回和惡趣之苦,推己及人,想到還有無量衆生因造作惡業而飽受輪回痛苦,從而對其他衆生生起慈悲之心。
5.“于流轉中心生厭離,而求解脫。”意識到惡道痛苦,就會對輪回生起厭離之心,發心解脫。因爲凡夫在輪回中是不能自主的,不像大菩薩可以遊戲神通,可以乘願再來,所以要盡快出離,以免沈淪受苦。
6.“又以怖苦故,則能殷重皈依等事,爲衆多修行心要之大總聚也。”又因爲對叁惡趣苦的恐懼,生起迫切希求拯救之心,對叁寶殷重皈依,認真持戒,這是衆多修行心要的總聚。
“彼苦之功德,《入行論》中雖就自身已有之苦而說,然于未來當受之苦,亦應如是思。”思惟苦的功德,在《入菩薩行論》中,雖僅是從有情現實之苦來說,但我們對于未來可能遇到的痛苦也同樣應該思惟憶念。
總的來說,念惡趣苦的意義就在于居安思危。這種危機感不是爲了增加我們的恐懼,正相反,是提醒我們防患于未然,從而達到長治久安的效果。
二、思惟地獄苦
關于地獄苦的介紹,《俱舍論》和《瑜伽師地論》都有詳細介紹。《道次第》所介紹的主要有四種,分別是大有情地獄、近邊地獄、寒冰地獄、孤獨地獄。中國古代有很多令人發指的酷刑,但和地獄刑罰的慘烈程度相比,這些酷刑仍是微不足道的。地獄苦,最苦的是在于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痛苦致死後又會死而複生,繼續受苦。所以,地獄之苦確是人間任何酷刑無法比擬的。
也許我們會說:以現代科技手段怎麼看不到地獄呢?從佛教觀點來說,因爲業力所致,地獄場景只有地獄有情才能看見。就像在我們現在的世界,因共業所感,所見也大體相同。唯識宗認爲:每個人都有自己單獨的世界,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同一個境界,因爲有情種類不同,所見也完全不同。比如河,人類所見是水,天人所見是琉璃世界,餓鬼所見是膿血,魚兒所見是水晶宮殿。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是內心投射的影像,所謂境由心造。如果看到地獄境界,就有兩種可能:一是所造惡業已經成熟,一是有神通等特殊功能。我們看到的世界是受到業力所限,看不到並不代表沒有。比如我昨晚做了一個夢,即使做得再熱鬧,你們看得到嗎?每個人所看到的世界,都和內心有密切關系,所以不要輕易否定自己看不到的那些境界。
1.大有情地獄苦
由此地下越叁萬二千瑜繕那下,有等活獄,彼下每隔四千瑜繕那,遞次複有余七也。
如是八中:初,等活獄者。謂彼有情多共聚集,業增上故,種種苦具次第而起,更相殘害,悶絕躄地。次,虛空中發大聲曰:“汝諸有情可還等活。”彼諸有情欻然複起,複由如前所說苦具更相殘害。由此因緣,長時受苦。
二、黑繩獄者。謂彼有情多分爲諸所攝獄卒以黑繩拼之,作四方等多種文像,即于其上以鋸解之。
叁、衆合獄者。謂彼有情同處集時,爲諸所攝獄卒驅逼令入如羺頭等兩鐵山間,彼既入已,兩山迫之。既被迫已,一切竅門血便流注。
四、號叫獄者。謂彼有情尋求舍宅,便入大鐵室中。彼才入已,即便火起,由此燒燃。
五、大號叫獄者。與前相同,其差別者,此爲二層鐵室也。
六、燒熱獄者。謂彼所攝獄卒,以諸有情置極熱燒燃多瑜繕那大鐵鏊上,猶如炙魚。複以熾燃鐵串從下貫之,徹頂而出,由口目鼻耳兩兩孔中,及一切毛孔,胥皆焰起。複以有情或俯或仰,置于熾燃大鐵地上,以極熾燃大鐵椎棒,或爲擊打,或築搗之。
七、極燒熱獄者。謂以叁支鐵串從下貫之,徹其兩膊及頂而出。由此因緣,于口等諸門猛焰流出。又以燒燃極熱鐵鍱遍裹其身,倒擲于熾燃灰水滿鐵镬中而煎煮之,上下漂轉,湧沸而行。待皮肉血皆銷爛已,唯留骨瑣存在之時,尋複漉之,置鐵地上,令其皮肉血脈複生,還置镬中,余如燒熱獄說。
八、無間獄者。謂從東方多百瑜繕那,周遍燒燃大鐵地上,有猛熾火騰焰而來,于彼有情皮血筋骨如次壞已,以徹其髓,燒如脂燭,一切身分遍成猛焰。所余叁方,亦複無所間缺。如是四方火來,和雜聚集,領受是苦。唯以發叫受苦之聲,乃知彼猛火中尚有有情存在而已。又于鐵箕盛滿最極燒燃鐵炭而簸揃之,複置熱鐵地上,令登大熱鐵山,逼其上下。從其口中拔出其舌,以百鐵釘釘而張之,令無皺褶,如張牛皮。複更仰置熱鐵地上,以大鐵鉗而開其口,以熱鐵丸置其口中,灌以烊銅,燒口及喉,徹于腑髒,從下流出。其余苦況,如極熱說。
如是受彼諸苦,經幾許量。如《親友書》雲:“如是最極劇烈苦,縱然經百俱胝歲,倘其惡業猶未盡,彼于諸苦不能離。”
又于人中五十年,爲四天王衆之一日。此叁十日爲月,此十二月爲年之五百年,是四天王衆之壽量。以此全量爲一日,此叁十日爲月,此十二月爲年之五百年,乃…
《第叁章 共下士道修心次第 第二節 念叁惡趣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