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忏悔法門(淨界法師)

  忏悔法門

  淨界法師

  禮謝法師,不爲禮。請坐。

  忏悔法門,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好,大家請放掌。

  今天,學人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佛教的忏悔法門。

  在講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先簡單的說明我們爲什麼要修習忏悔法門。

  佛法對我們生命的現象,說是生命就像無止境的水流,換句話說,我們不是今生才有生命。這個水流是從過去流到了現在,也從現在會流到未來。這個水流的背後事實上不是上帝來主導的。是由于過去我們所造的業力在引導這個水流在叁界六道裏面去作用種種的果報。既然我們生命的水流是受著業力的影響,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就會出現兩種的情況。

  第一個情況就是假設我們內心當中是善良的業力生起的作用,就是我們過去曾經持戒修福,這樣一個善良的業力表現出來,我們感到我們的色身特別的健康,事情也特別的如意。這種情況,我們修習佛法就特別的順暢。但是,有時候我們的生命是由罪業表現出來的。我們曾經在過去生當中由于一時的糊塗,就造了殺盜淫妄的罪業,這種罪業表現出來的時候,就使令我們的色身有種種的病痛。即使我們吃了很多的藥都不見好轉。這是色身的病痛,色身的障礙。內心當中也會因爲罪業的幹擾,使令我們內心感到昏昧暗鈍。你修學佛法總是覺得心力提不起來。當這種罪業開始幹擾我們的生命,這個罪業開始引導我們趨向于障礙,趨向于痛苦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要修忏悔,來破除這種罪業的障礙,使令我們身心能夠恢複一種順暢的階段,繼續的修學佛法。所以,忏悔 法門在佛教當中是被判做道前基礎。你不管是修學什麼樣的聖道,你念佛,止觀,或者是修種種的密法,在修道之前,你都必須要透過忏悔來破障。就好像說你今天開車,雖然你有一個非常堅固的車子,但是你要上路之前,你必須用推土機把路上的石頭,這些障礙都把它清理幹淨。你的車子上路以後才能夠順暢的達到你的目的。所以,忏悔法門就是在你上路之前,欲先把道路上的石頭搬開來。它就是扮演一個破除障礙的角色。我們今天是從一個佛法的教理,來探討忏悔的內涵。好,我們看講義。將述此義,大分爲四。我們要解釋忏悔的修習法門,總共有四大科,甲一是解釋名義,首先我們把忏悔的名稱和意義從一個佛教的角度,當然我們一般人說我做錯了事,我向你忏悔,但是這樣的忏悔都是非常膚淺的。佛法的忏悔有一個比較深入的義理。我們先從佛法的角度解釋忏悔的意義。

  第二個,甲二,忏悔的方法。假設我們已經不幸造了很多很多殺盜淫妄的罪業,那麼我們應該要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消滅這些來障礙我,會引導我們很多很多痛苦的這些罪障。這個是一個正式的修學方法。

  第叁,罪除之相。我們通過如法的忏悔,我們怎麼知道這個罪業是消失了呢?有什麼樣的判斷方法表示我們這個忏悔的法門已經修學圓滿。第叁個,就是一個忏悔的判斷方法。甲四,結示勸修。這一科,我們把前面的忏悔方法做一個總結。

  現在我們看第一科。解釋名義。解釋名義是在第二面,分成兩科:先解釋名稱,再說明它的義理。

  先看忏悔名稱的由來。忏悔在佛教界的名稱是任何成立的。我們看論文。大家請合掌。梵雲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華雙舉,准《業疏》雲:取其意義謂不造新,忏謂止斷未來非,悔謂恥心于往犯。有將忏字訓首訓誡,義雖通得,華梵須分。這段是出自于律藏。在律藏裏面,講到忏悔有叁段。先看第一段。我們先解釋忏悔名稱的由來。梵雲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華雙舉。忏悔這兩個字在原始的印度佛教,它本來的名稱叫做忏摩。忏摩這兩個字把它翻成中文,它的意思叫做悔往。悔往就是說你過去已經造的殺盜淫妄的罪業,在就是自己已經造做了。那麼,現在你去回憶你過去的罪業,你感到深深的後悔。這叫做悔往。這個往就是往昔你已經做了,表示後悔。這樣子的一個忏摩和悔往到了後代的佛教,就把它衍變成忏悔,就是把印度文字的第一個字跟中文的第一個字和起來,就叫做忏悔,就叫做梵華雙舉,是中文和梵文的和合。事實上,忏悔最初的字叫做忏摩。是這個意思。

  好,我們再看第二段。這一段就正式的解釋了忏悔的一個內涵。准《業疏》雲:取其意義謂不造新,忏謂止斷未來非,悔謂恥心于往犯。忏悔的意義,簡單的講,就是不造新。就是過去已經造做的,那就不提了,從現在開始,你不再造做新的罪業。這樣子叫做忏悔。你能夠不造新的罪業,這當中有兩個條件要記住。我們先看這個悔。悔是恥心于往犯。就是你現在的生命,你開始去回憶過去所造的殺盜淫妄的罪業,你表示你的羞恥。表示羞恥的意思就是說假設你的生命再給你從來一次,你絕對不會造這個罪業了。就是你對于你已經造的這件事情表示深深的後悔,或者說深深的厭惡。這是第一個條件。就是對過去的罪業表示追悔。第二個忏是止斷未來非。前面的悔字是觀察過去,那麼這個忏是發願未來。在你未來生命當中,你在佛前發願,那麼你甯舍生命,你不會再造作這樣的罪業了。你內心當中生起一個堅定的誓願,你絕對不在造作了。當你能夠對過去的追悔,的未來的發願,這樣子兩個內容的和合,就是成立了忏悔的意義。

  我們看第叁段的總結。有將忏字訓首訓誡,義雖通得,華梵須分。古德把忏悔,有的解釋成"首",就是一個新的生命的開始,過去的生命譬如過去死,現在的生命是從新開始的。或者是把它解釋做"誡",這個"誡"就是一種觀照。你內心當中能夠去觀照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開始改過修善。當然,義理是相通了,但是這當中有中國和印度的文字的差別,應該把它分清楚。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佛法當然在修學上是一個心地法門,不管你今天修密教,修止觀,修念佛,比如說你念佛,念佛是誰,你不是嘴巴能夠念佛,你也不是身體能夠念佛,一定是你那個明了的心能夠念佛。那麼在我們明了心的用中呢,心地法門當中,佛法的修學基本上有兩個重點。

  一個是破壞的法門,

  一個是建設的法門。

  破壞的法門,它的所對境呢,是罪業,就是你已經在內心當中累計很多的罪業,這件事情要加以破壞。建設的法門,是對善法,是對菠蘿蜜的法門來說的。諸佛菩薩有種種的善根,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這種戒定慧的善根,我們本來沒有的,我們把它建設,把它加強。所以,我們在佛法的修學,簡單的講就是有所破壞,有所建設。

  忏悔法門在我們修學當中,它扮演的角色是一種破壞的角色。就是你本來已經有的東西,要把它消滅。當然,它所破壞的是罪業。這個地方有一個重點,你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這個罪業才會消失掉呢?所謂一切法姻緣生,你今天沒有掌控正確的姻緣,你雖然修忏,但是這個姻緣不能消失。所以,不管你今天拜什麼忏法,你內心當中要具足兩個心態。第一個,恥心于往犯。你對于過去已經造做的罪業表示你的追悔。

  第二個,止斷未來非。你對于未來的生命你發願永不再造作。這個對未來的發願很重要。有些人忏悔只是對過去的追悔,但是他並沒有明白的表示他以後不再造做。換句話說,他可能以後遇到這個姻緣,他可能還會再造做。那麼,這樣子的情況就不能構成忏悔了。這意思就是說,當然我們身爲一個生死凡夫,我們遇到了染汙的環境的刺激,你以後有可能還會再造做。有可能,不是說你忏悔一次就OK了。你這個罪業造了以後,你以後還可能會造,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在忏悔的當下,你要發願你不再造做。當下你要有這種心情。你先不管你以後做得到,做不到。就是說,你在忏悔的當下,你要很堅定的告訴你自己,你不再造做了。假設你這個心念不能夠生起,那麼這個罪業是不能夠消失的。所以這個地方,大家要注意。

  所以,忏悔的心情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對過去的呵責,第二個是對未來的期待,發願期待。當你不管修什麼忏法,修大悲忏,修八十八佛,你只要內心當中具足了對過去罪業的呵責,對未來生命的發願,那麼你就能夠念念之間去消滅你已經累計的罪業了。因爲你已經掌控一個滅罪的姻緣。這個地方我們先簡單的把忏悔的名稱,案例啊做一個說明。看下一段。乙二的述義。把忏悔所對治的,所破除的什麼的姻緣是什麼,把它詳細的說明。我們把律藏的文念一遍。

  大家請合掌。既識起因,能感後習。一,感種類相續而起。二,招苦報生後當受。今改前非。將修後是,從緣生滅,斯苦世法。于彼惡業,特生厭賤,發重慚愧,立對治過,洗心忏悔。好,我們再解釋,在第四面。前面的一段,我們把忏悔的意義說明,這個地方我們說,我們忏悔,到底我們想要忏悔什麼。先看第一段:既識起因,能感後習。你想忏悔,當然忏悔主要是罪障,佛法的修行都要掌控一個生起和幻滅的姻緣,就是你要消滅這個東西,你要先找到它是怎麼生起的。它生起的姻緣在哪裏。所以,我們應該先明白罪業生起的姻緣,“既識起因”,佛法說一個人會造罪啊,是我們內心當中有一個在我意識,爲什麼佛陀他不造罪呢?你不能說因爲有這個環境的刺激,我才造罪的。這樣講是不對的了。阿羅漢和佛陀在染汙的環境,他也不造罪。所以,佛法的意思是莫向外求。就是我們內心當中在一個平等的心中捏造一個自我的意識,有這個自我意識呢,就跟所有的衆生産生對立了。有我相,就有人相,相互的對立就産生一個保護自我的心態,叫做私欲。保護自我以後,就開始造業。我愛執就造成了當這個環境滿你的願,你就生起貪欲,當環境不滿你的願,你就生起嗔心。這所有貪嗔的煩惱的生起,都是因爲你捏造了一個自我意識才會出現的。所以,罪業的生起基本上是我們內心的顛倒。這個罪業生起以後,它會對我們的生命産生兩個重要的影響。

  第一個,感種類相續而起。

  二,招苦報生後當受。

  這…

《忏悔法門(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