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二卷
好,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七十頁。
醜叁、辨魔事寅一、示魔事相卯一、明致魔之由
前面我們講到真如叁昧因地的修學跟它果地的功德;這個地方是說明我們在修真如叁昧的過程,有可能會出現一些魔障的事由。也就是說我們剛開始的起跑點,我們依止的是一個無明妄想,現在我們要扭轉一個力量,就是把這個妄想的力量,轉成不生不滅的真如,在這樣真妄的交攻之下,有可能會産生魔障,我們應該如何來判斷它,乃至如何消滅它?這當中分成二科:第一個先解釋「魔」障的「相」貌,第二段再解釋對治的方法。魔障的相貌當中分成二科:「卯一」先說「明致魔之由」,生起魔障的因緣。
或有衆生,無善根力,則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亂。
這個地方我們先解釋魔障的相貌。我們在修真如叁昧的時候,魔障的因素主要有二個:第一個是「諸魔外道」,這個地方法藏大師說:這就是天魔,六欲天的天魔。天魔爲什是外道呢?因爲這個天魔擾亂人心,令入邪道,故名「外道」。就是說你在修真如叁昧的時候,他幹擾你,讓你生起邪見顛倒,誤入到外道種姓。所以他有引導你從一個向內安住的因緣,轉成向外攀緣的因素,所以他是「外道」,因爲他有引導你趨向外道的力量。第二個是我們一般說的「鬼神」,或者是山神、樹神等等的擾亂。我們一般修習真如叁昧,如果你沒有到未到地定之前,天魔他是不會幹擾你,所以我們一般的幹擾都是「鬼神」。「鬼神」幹擾你,主要有二個因素:第一個就是我們說的冤親債主,你過去生跟他結下重大的惡緣,他剛好在鬼神道,這個時候他就來報複障礙你。第二個,他跟你也沒有惡緣,但是這個鬼神他有勝負心,他找你來挑戰,故意來誘惑你、幹擾你,破壞你的正念,這是第二種因素。總之,就是我們在修習真如叁昧的時候,有可能會有「鬼神」或者天「魔」的擾「亂」。爲什麼有這個擾亂呢?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沒有善根力。這個地方就是說,有些人修真如叁昧、或者念佛叁昧,他沒有什麼障礙,有些人就有很多障礙,這跟一個人打妄想有關系。你一個人的種姓,你這一念心跟境界接觸的時候,你很容易打很多很多的妄想,你這個人就容易被鬼神所幹擾。怎麼說呢?這個鬼神要幹擾你,他一定找一些比較容易下手的,就是說你這個人的隙縫太多,你這個空隙太多你這個妄想打得很重,他就容易下手幹擾你。當然這個東西是感應道交,不是單方面的,他要幹擾你,你得要接受,雙方面才會相應。有些人你找他也沒用,他根本就不甩你,這個鬼神就不會找你。所以我們今天會著魔,雙方都要負一半責任。對方幹擾你,他錯一半;你隨順他的這個境界去攀緣,你也要負一半責任,就是你自己沒有善根力,簡單的說就是你自己沒有免疫功能。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主要致魔的因素,就是我們這種妄想太重,攀緣心太重。
卯二、明魔事之相
辰一、辨形聲
魔障的相貌,這當中有二科:先說明他的「形聲」,再說明他的過失。先說明他的出現是用什麼形狀跟音聲,這當中有二段:先講到他所現的是一種世俗相,再說明他所現是尊貴相。看世俗相:
若于坐中,現形恐怖,或現端正男女等相。當念唯心,境界則滅,終不爲惱。
我們在靜坐修真如叁昧的時候,本來是把心帶回家。在回家的過程當中,突然間看到「恐怖」的相狀,就是說這個鬼神也好、天魔也好,他來幹擾你,他不是以他的本來面目,他現出一些非常「恐怖」的相狀,這種人多數來說,古德的注解上說:這種人本身就是有恐怖的習氣,這個鬼神有神通,他知道你有恐怖的習氣,就用恐怖來恐怖你,這是第一個因素。第二個,「或現端正男女等相」,有些人他本身貪愛的習氣特別重,這個鬼神、或者天魔,他就「現」出「端正」的「男相女相」來誘惑你。應該怎麼辦呢?「當念唯心,境界則滅,終不爲惱。」就是說我們在修真如叁昧的時候,慢慢的把心帶回家,這個時候你這個境界出現,你繼續起觀(觀照力),再從真如叁昧出來、再起觀,觀照這一切的恐怖相、或者是可愛的相貌,其實都是「唯心」所現,都是如夢如幻,它沒有真實的體性,你內心當中不隨妄轉。我們也說過,別人要幹擾你,這方面是要互相的感應,一個碗是敲不響的,所以你內心當中不隨妄轉,這個「境界」就自動消失掉了。這個地方在古德的注解上說:我們修習這個內在的觀照是根本法門,但是我們也可以修一些方便法門,就是歸依叁寶、憶念叁寶、念佛、持咒,祈求叁寶的救護,這樣子也可以過關。總之,你內心當中,就是不能隨順妄想而轉,要把心收攝回來。再看第二段。前面是現出世俗的相貌,或者是恐怖相、或者是可愛相;這以下是現出尊貴的相貌。
或現天像、菩薩像、亦作如來像,相好具足;或說陀羅尼,或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或說平等,空、無相、無願;無怨無親,無因無果,畢竟空寂,是真涅槃。
這個地方的尊貴相,他是「現」出「天」人的相狀,特別高大莊嚴的天人,或者現出種種的「菩薩像」、或者現出佛陀像。總之,他的外表看起來都是「相好具足」,放大光明。他現這個尊貴相,基本上都會爲你說法,「或」者「說陀羅尼」的總持法門,「或」者「說布施、持戒」等等的六度法門,「或」者「說平等」的法門。什麼叫「平等」法門呢?「空、無相、無願」,一切法、人、衆生當中,沒有所謂「怨」家、「親」屬的差別,也沒有所謂的「因果」差別,一切法是「畢竟空寂」、畢竟平等,這叫「真涅槃」。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這個鬼神跟天魔的說法,基本上都是相似之法。表面上跟佛法很類似,但是事實上是完全不同。譬如這個平等法:佛法的平等是安住在真如本性,是立足點的平等,是本性上的平等;這個地方的平等,是果報上的平等,那是一個齊頭性的平等,是怨親的平等、因果的平等。佛法的平等是從本性上安立,不從因緣上安立的。所以我們修慈悲觀,佛陀告訴我們慈悲觀的所緣境,先從親屬修起,然後中庸,再怨家。你怎麼能夠說怨家、親屬都平等、因果都平等、貪瞋癡跟戒定慧也平等!這樣子這個平等法就是相似之法。不過有一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就是說鬼神來幹擾你,鬼神他也不是泛泛之輩,他敢來幹擾你,他多少有一點資糧,特別是福德資糧,所以他跟你說法,有時候你也很難從他的法義上判斷真僞。
這個地方,我們可以根據天臺智者大師的二個判斷方式,智者大師說:我們修真如叁昧也好、修念佛叁昧也好,如果看到諸佛菩薩現前,你先不要說,聽他講什麼法;你先觀察你這一念心是什麼相貌,就是你的心跟佛菩薩接觸的時候,你回光返照你這個明了的心識。就是說你見到這個佛菩薩的相狀以後,你的心變成躁動不安,這個地方肯定是鬼神的幹擾;假設你內心跟這個佛菩薩的形像接觸的時候,內心是寂靜安樂的,隨順于寂靜的,這樣子的一個相狀就是真實的功德。就是說鬼神他頂多能夠現出相似于佛菩薩的形狀,但是他不能改變他的本質,他的本質就是無明妄想,所以你跟他接觸的時候,他所釋放的訊息是躁動相,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得出來。因爲你想想鬼神爲什麼要現給你看?他就是要破壞你的正念,所以你跟他接觸的時候,對你的正念是破壞性的,那肯定有問題。所以這個地方是很容易判斷,你從內心的躁動跟寂靜來判斷。第二個,在這個千鈞一發之際,你也不知道你是躁動不安、或者是寂靜安樂,你可以用念佛、持咒來鍛煉,這個方法不錯。就是你內心當中跟佛菩薩形相接觸的時候,你就加強念佛、或者持咒,假設這個相狀是真實的佛菩薩,你用念佛、持咒的火來斷鍛煉他的時候,他真金不怕火煉,他不會消失掉。如果你念佛、持咒他消失掉,那這個是一個虛妄相。這個方法不錯,你就是歸依叁寶,直接用叁寶的力量,祈求叁寶的救護,他如果是一個真實的功德,他就不怕你鍛煉;如果他是一個虛妄相,你這個叁寶力量那麼強大,你一鍛煉他,他自然是消失掉了。這個都是一個判斷的方法。
辰二、辨起過
在這樣一個鬼神的幹擾下,會産生什麼過失?這個過失相有叁段。第一段是成就所謂相似的五種神通。
或令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辯才無礙。能令衆生,貪著世間名利之事。
我們在修真如叁昧的時候,突然間成就「宿命」通,「過去」發生很多很多「事」情,你突然間知道了;或者是預「知未來之事」,這叫天眼通,明天有什麼人要來看你,你事先就知道了,果然明天這個人來了;或者你有「他心」通,別人打什麼妄想你都知道;或者你成就了種種的「辯才」。這個地方所謂的相似五通,我們很難判斷是邪是正,到底是善根發相,或者是魔障的幹擾?這個地方是說明它的重點。就是你成就五通以後,「能令衆生,貪著世間名利之事。」這個非常重要。這邪正的判斷,就是當你成就五通以後,這五通的本質讓你反而對世間的名利更加的貪求。那表示什麼?世間的名利當然是向外攀緣,那是一種無明的力量,那你內心當中本來修真如叁昧,結果加強無明,那就不對了,你因果不相符。你因地的時候是追求真如,結果它果地是出現貪著世間名利,這一定是外力的幹擾。所以你得到「辯才」、神通以後,你對「世間」的「名利」看得更重,那你就知道這一定是過失相。這一段是說明他成就一種相似的五通,第二段是說明他成就相似的福德,世間的福德:
又令使人,數瞋、數喜,性無常准。或多慈愛,多睡多病,其心懈怠。或卒起精進,後便休廢。生于不信,多疑多慮。或舍本勝行,更修雜業。若著世事,種種牽纏。
這個地方有二段,先說明他相似的福德因緣,再說明他的過失相。相似的福德有六段,先看第一段:「數瞋、數喜,性無常准。」這個人本來很正常,結果他去閉關以後,有時候發脾氣、有時候歡喜,這個性情變化很不定,這…
《大乘起信論講記 第叁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