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口傳寶藏】
一
南某 古魯 婁企塔熱 德發 打基尼 薩爾發 悉地吽(梵:Namo guru lokitara deva ukin-sarva siddhi ho)。
非以自心營造,我于阿彌陀佛、觀自在菩薩、蓮師與末法時代,以化身顯現爲我的慈悲上師足前頂禮。我將開示大手印與大圓滿雙運精要。願叁根本[注1]總集、佛法教師以及護法衆,准許並加持。
在法、衆、地、時集會、具備的場地,一旦我登上法座,我觀自身爲大慈悲主觀自在菩薩,生起無量慈愛叁摩地。依《薩噶熱瑪禘問句經》念以下咒語,願在這個寺院無障礙,消除魔衆障力。可念叁、七、二十一遍或盡力念誦,但不要大聲到連市場都聽得見:
塔第亞它 紗美 紗瑪發禘 紗米塔紗特如 安庫瑞 芒庫瑞 媽熱吉特卡柔特 克由瑞 特就發禘 阿婁亞尼 費伏瑞塔尼爾瑪雷 瑪瑪 帕拿耶庫庫瑞 卡卡各拉色 各拉薩內 阿木企 帕讓木企 阿木企 紗米它尼 薩爾發各拉哈綁達納內 尼各瑞黑發 薩爾發帕熱絲熱法第納 費木塔媽熱薩紗絲法禘塔 伏瑞達牡特 阿努爾噶禘發 薩爾發瑪瑞 蘇恰瑞它帕瑞伏瑞德費噶強突 薩爾媽熱 噶爾瑪尼(梵:Tadyathā .ame .amvati .amita.atru ankure mamkure marajite karote keyure tejovati aloyani vivrttanirmale mama panaye khukhure khakhagrase grasane amukhi parammukhi amukhi samitani sarvagrahabandanane nigrihitva sarvaparasravadina vimuktamarasasa svatita vrddhamutra anurgatitva sarvamare sucariparivrddhe vigacchantu sarvamara garmani)
念這個咒語,薩噶熱瑪禘。如果你在方圓百丈之內說法,無任何魔衆能傷害諸人神。即使他們到這裏來,也無法製造障礙。然後,前後連貫、清楚得用心解釋法義。
助手獻曼達。
不管是在寺院庭園或在寺院內傳法,最好是輕聲的念誦咒語。念咒與獻曼達是傳法與聽法前的准備。
敬禮觀自在菩薩!
這些是觀自在菩薩的甚深教法。在教導大手印與大圓滿雙運精要前,我首先要討論佛法上師的資格。
釋迦歐《叁百頌》中說:持有道德規範、知律儀、對病者慈愛、隨侍者純淨,極願以法及物品布施,如此傑出者,堪稱爲佛法上師。
最好跟隨一位有品位的上師:一位資格全備的上師,應該熟習經典與本續,特別是一位大乘上師,應該要有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此外,一位金剛乘的上師,應該已成就了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有廣泛的口傳、诠釋佛法與灌頂的經驗。上師應該了解灌頂的每一個細節和原由,弟子應該曉得如何接受灌頂。否則,這只是一個空乏的儀式。皈依時,所立下的誓言也是如此。藉著了解意義,欣喜得到它們,以後就不容易讓這些誓戒退損。這對于你這一世與未來世會有幫助。否則,你就會像一位酗酒者,在決定戒酒幾天後,又開始喝了,因爲並沒有真正了解,什麼才是該做的。
《戒律二十頌》說:接受知識廣博、善教,遵守自己所教之法者爲佛法上師。
在西藏,通常有人受沙彌戒或比丘戒,但不知道這些誓戒的內容是什麼,還有些人則是一直都沒有學習到佛法。因此,不論你受的是在家或出家戒,應該要曉得它們的內涵,這樣你才能持守,並真正吸取到要義。同樣的,培養願菩提心,會帶至行菩提心。密乘修法只有從修習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後,才會變得有意義。若不了解而從事修法與持戒,就很難深入真正的意涵。
《莊嚴論》說:高尚的導師是溫和、無驕與不沮喪的;他的知識與證悟是清楚、廣博的,他去任何處所不求物質報酬、有證覺心與廣知、能見真理、言語權巧方便並具慈悲。他了解崇高導師不氣餒的偉大、心地廣闊已除疑問、提示二真理,這是值得尊敬的上師,也可稱做卓越的菩薩上師。
虔敬這類師友:當他們是平靜、降伏自心、徹底自在、具殊勝品質、熱忱、擁有經典知識、已了悟真如、具言語技巧、去除沮喪與氣餒的慈悲者。
近代的偉大上師如達賴喇嘛、敦珠法王、DB法王、卡盧仁波切,從來不會誇贊自己或擺架子。一位佛法上師也不應該表現沮喪。上師應該不期待物質報酬來服務衆生。例如,在西藏,當我還是一位年輕喇嘛時,我時常到乞丐住的地方去照顧他們。很多時候,我和一些出家僧人一起爲他們念經。我們自己帶了食物,這樣就不需要吃他們的供品。(此處隱去109字,不是爲了隱藏修法竅訣,特此注明。)後來中國共産生占領我們住的地方,把還沒有逃亡的出家僧與喇嘛都監禁起來。但是,他們沒有抓我;這是因爲乞丐向政府求情,說我曾經照顧他們,卻沒有要求任何報償。我是後來才逃離開的,人們以爲我已死了或被監禁。總這,都是因爲這些乞丐的關系,我才沒有坐牢。
龍樹菩薩說:“向具有十二品質者虔誠:如多聞、多智慧、不求物質財産、具菩提心、具大慈悲、忍受苦境、極少沮喪、極少困倦、給予卓越實修指導、遠離世俗道、學養豐富、了解修行成就暖相[2]等。”
阿底峽《菩提道炬論》說:好的佛法上師是,一位知曉教法與儀軌、遵從教法、有耐心的給予具慈悲心者。
我個人不具有佛法上師的條件,但在末法時代,很難找到沒有缺點、具備優秀品質的上師。所以,恭敬受教于一位優、缺點相等的上師,或優點稍高超過缺點的上師,是適當的。
《念修真谛》說:由于末法時期,佛法上師的缺失與德行兼具,沒有一位是完全無罪障的。在審察具有較大善德行的上師後,弟子應以虔敬心受教。
佛法上師並不是唯一有缺點或過失的人,弟子與學生也一樣。我們必須認清自己的過錯;藉著研讀佛法書籍,學到如何聽聞佛法,以及確知該去除哪些缺點。這其實針對我們每一個人;不論我們富有或貧窮、從西方或東方而來,都在尋求證悟。因此,我們需要丟棄自己的缺點與學習如何受教。
我在美國傳法已經有多年,有一次在一所高中,我看到學生從的時候腳翹起來,不專心聽法,正在玩弄別的東西。從某個角度來說,你不能怪他們,因爲他們並不了解我所傳的法
的意義。但很不幸的是,他們沒有得到任何加持。事實上,崇敬佛法,並不是爲了解法的緣故,或者爲了另一個人的關系,應是爲了可以真正得到法的利益與加持。
岡波巴大師談到實修傳承說[3]:“如果一位佛法上師沒出息證悟,即使弟子對他虔敬、有信心也是沒用的。例如,一個模子沒有凹入的形狀,就算黏土是好的,並不會變成一座雕像。反之,弟子如果沒有虔敬心或信心,即使佛法上師證悟了,也是枉然。這就好象一頭母牛有奶,但是小牛沒有上颚一樣。”
一位資格全備的佛法上師,不只是需要擁有聞思修的品質,也應該從修行中得到實證。以修行與證悟,降伏煩惱、五毒。現今,人們甯願把很多時間花費在打電腦上,而不去實證內在的品質。電腦,也許傳達很多資訊,但我們還沒有看到一個已經解脫或擁有全知的電腦,只有修行佛法才能降伏煩惱,這是電腦無法做到的。印度與西藏的偉大成就者,遵循這個傳承,他們精進于佛法的修持,降伏自心煩惱,以達到解脫境與證悟。而釋迦牟尼佛就是爲了這個理由,才轉動*輪的。這是所有過去佛所走的道路。在西藏,特別是蓮師的二十五大弟子,以及每一個傳承的偉大證悟者,都是實修這些法,來到達證悟的境界。
如果一頭小牛沒有上颚,它就沒有辦法從母牛的乳頭吸取牛奶。德發達塔在服侍佛陀二十五年後,就自以爲擁有佛的一切品質。除了佛陀頭頂有一個隆起的肉髻和周身環繞著光芒,他認爲自己與佛等同,沒有必要對佛陀有信心。結果他投胎到惡道,成爲一個大餓鬼。所以,只要我們要有信心,才可以避免危險的過失。以信心之力,我們可以去除兩種無明障礙;以信心之力,兩種智慧會生起:如所有智(如來本體智或法性智,英:ontological knowledge)與盡所有智(現象界智慧,英:phenomenological knowledge)。此外,共同成就(世間成就)與最上成就(出世成就),也是因爲信心之力而生起的。
根據佛法的一般傳承而言,即使我沒有好的實證,但你們以信心聽法,證悟仍會生起。過去,在尼泊爾有一位才智高、受過教育的人,他殺了自己的父母。後來,當他出遊時,他又偷偷殺了一位住在空寺廟裏的阿羅漢。他把受害者的衣服穿起來,假裝自己就是這位阿羅漢。每一個人也都以爲他就是阿羅漢,所以,很有信心與誠意的恭請他傳法。他念誦經書與講解佛法,以此,他收納了十萬弟子,其中也包括比丘。當時有福報的弟子[4]達到阿羅漢果的成就,而且很多人擁有神通大力。那些阿羅漢弟子,以神通看到佛法上師,原來是一位罪人,他們試著指導他,但是卻沒有成功。結果他投胎入地獄道。這整件事情,在佛法曆史上有詳盡的記載,名爲“瑪哈德發比丘故事”。
薩迦班智達在他的評論中隱喻說:“即使有人有很多弟子,但這並不能證明他是一位好上師,至于口傳的不斷續流,即便不夠純淨,也不是問題。好比灌溉水道裏的一個洞,被一個死者的衣服堵塞,水還是可以幫助稻田的。周恭卻帕從一位牧羊人處得到灌頂,也從一位祭典學家的遺孀處,領受《文殊菩薩名號完美表達法》。他願意如此接受教法的原因是,他怕這些灌頂與口授會失傳。噶當派佛…
《解脫大道 大手印與大圓滿雙融實修教導 第一章 口傳寶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