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殊真實名經(蔣孜曲傑仁波切講解)▪P12

  ..續本文上一頁慧的利器摧滅了四魔,「一切」的意思就是摧滅四魔。「法王妙法具顯現 于世間中勝明照 以法自在法中王」。「于世間中勝明照」意思就是說他身上發出智慧的光明能夠照遍所有一切世間。「以法自在法中王」也就是他說法的法音能夠無礙的遍于這個世間,依著徒衆不同的根機而爲之說法。「能演妙道令宣說」意思就是說依著徒衆不同的根機來作宣說。「有義成就滿誓願 舍離一切諸虛妄 無盡法界實離妄 勝妙法界極無盡」。這幾句的意思也就是說文殊菩薩他從最初發心開始,長期不斷的去發願,而且去斷除他的惑、他的煩惱,已經斷除了所有這些妄分別心,達到了最究竟的法界于實的這種境界。「具大福田勝福足 智中廣大殊勝智 具足智者解有無」闡釋出這一條無上不共道的特色。我們依于大乘道已經可以積聚無量的功德,尤其依于密咒無上道,更可以積聚無量無邊的勝福德。「智中廣大殊勝智 具足智者解有無」意思也就是依于圓滿的福德資糧的力量,我們可以獲得一切智慧的根源-俱生智。再來就講到佛陀的身,一般我們都稱佛陀有叁身,法身、報身以及化身,在法身當中,又可以區分成自性法身以及智慧法身,所以一共有四身。如果就時輪金剛的這個密續的區分法,在這四身之外,還有一個叫作俱生身。「具足智者解有無」「解有無」就是了知有和無。意思也就是依于俱生智的力量,可以了知諸法名言上是有的,勝義上是無的,同時也不會有根本定以及後得位是輪替的這種狀態,一般對我們而言,根本定是根本定,我們入根本定去禅修空性,可是後得位的時候,我們還有一些世俗的顯相,所以我們是輪替的,可是在佛或者文殊的境界裏面已經不再有根本定和後得位輪替,就是具時乍現的狀態。

  「無二種中而積集 諸常見中勝禅定 是修靜慮是智王 自解各各皆不動」到這邊爲止是來贊頌密咒道的無上善巧。「無二種中而積集」應該是說他是來積聚二資糧的資聚者,也就是他依于無上密咒道爲主,來修本尊瑜伽法而積聚了二種資糧。「諸常見中勝禅定」這邊就是談到生起次第的部份,自己來觀修本尊身,就是生起次第。「是修靜慮是智王」這邊就有講到時輪金剛的圓滿次第,剛才是生起次第,講到圓滿次第裏面的加行六支,這加行六支,第一就是別攝,第二個就是禅那或者說靜慮,第叁個應該是調息,第四是執持,第五個是隨念,第六是叁摩地,所以這六支是時輪金剛的圓滿次第的加行六支。這邊就有提到,「叁編」,「叁編」就是靜慮,靜慮就是其中的第二支禅那。「自解各各皆不動」這邊也就是指他心不渙散,不爲散亂所侵擾,所以他如如不動。在這個如如不動當中,圓滿的見到已修道。「最上勝者持叁身」,「最上勝者」就是指時輪金剛,「持叁身」就是摒持叁種身。「具足正覺五身性」就是時輪金剛他具有五身,除了我們一般所說的四身之外,再加上一個俱生身,一共五身。這邊的五身就是我們所說的自性法身、智慧法身、報身、化身,在時輪金剛這邊就加上一個俱生智身。這個俱生智身是怎麼去得到呢?就是說我們有原始極微細的心,這個原始極微細的心在我們最初得到這個身軀的時候,他安住在我們的心間的這一個是原始最微細的心,依于這一個原始極微細的心,我們可以成辦俱生身,成佛的時候,我們就成辦了俱生智身。就比如說一個冰塊,這塊冰塊它本身就含有水,可是當我們看的是一塊冰塊,當這塊冰塊融化以後就變成水,同樣的意思,我們本來就具有原始極微細的心,有這個能力在,當我們去修持達到最究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證得俱生智身。

  「遍主五種智自性」這邊是稱揚五智的主宰者。「首冠莊嚴五覺性」這邊就是講五方佛,在成佛的時候,他可以成爲是五部主。就好象觀音他的部主就是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就坐在觀音的頭頂上。「持五種眼離執著」這五種眼,第一個是肉眼,第二個天眼,第叁個智眼,第四個法眼,第五個佛眼。「離執著」也就是他以著這五眼當他在觀照對境的時候,是沒有一點點耽著的貪愛在。「令諸正覺皆增長」因爲文殊菩薩可以稱爲是叁世諸佛的善知識、師長,所以他可以讓一切諸佛,「令諸正覺」就是令一切諸佛而生長增長。「正覺尊子勝微妙」也就是指文殊菩薩他雖然已成佛,可是他卻以著佛子,就是菩薩的形相,示現出來。如果就密咒道不共而言,文殊菩薩他示現的菩薩相來修持時輪金剛的加行六支。「勝智出有出生處 出現法中離叁有 獨一堅固金剛性」。這邊的意思也就是說修持共的般若波羅蜜多乘以及修持密咒的生圓二次第,依于此道而證得俱生智身,能滅除叁有輪回。「出現法中離叁有」這個法就是指依于密咒法達到最究竟而證得俱生智身,脫離或者滅除了叁有。「獨一堅固金剛性」意思也就是他證得光明以及幻身雙運的果位了,所以是能周遍一切種性,是非常堅固,如同金剛一般,不爲他力所壞。「初生已作有情主」,這邊的「初生」就是最初他獲得雙運果位的那個即刻,他就成爲所有衆生的依怙主。

  從下面開始就會講到依于密咒道時輪金剛的加行六支來修行之後,會有什麼征兆?「現空性中自超出」當你修持時輪金剛加行六支之後,會有白天的征兆,也有夜晚的征兆。自空性中,從虛空當中出現,這個並不是我們用我們的心去給它安立的,而是藉由修行的力量而顯現出來的。就譬如說我們在每一天來觀修時輪金剛的壇城,會在每一天的這個地方,會有觀修成功的征兆出來。在我們眉間這個地方是中脈的一個開端,你在中脈當中來觀修時輪金剛的壇城會有征兆顯現出來。「現空性中」,從虛空當中現出來,這個虛空是指中脈裏面,在中脈裏面你來禅修會有征兆顯現出來,它是由你修持的力量顯現出來的。「勝智妙智如大火」也就是由修持所得智慧分的顯現,就好象火一樣,比如說你在中脈當中修持的話,會有那個征兆。「以大光明遍照耀」由于智慧的火光的關系,所以這個光芒可以遍照所有的世間。「以智慧明令顯現」以智慧之力會有明的景象的顯現。剛才仁波切在講的藏文一個「嗽」這個字,這個字裏面就涵蓋有明景象、增景象還有淨得等諸景象。也有時輪金剛本尊的形相等等,都涵蓋在那個「等」字裏面都會顯現出來。「是有情燈智慧炬 具大威勢顯光明 是勝咒主明咒王 密咒王者作大益」,其中第一個「是有情燈智慧炬」意思也就是說他的智慧光明就好象是太陽在無雲遮蔽的虛空裏面,陽光可以普照那個意思。

  「具大威勢顯光明」就是縱然在羅侯,所謂的羅侯就好象是月蝕和日蝕那個蝕就稱爲羅侯,縱然在日蝕、月蝕的狀態下,他也能夠以著大威勢力讓這一切都光明。這邊的「顯光明」就如同閃電一樣那麼光亮。「是勝咒主明咒王」這邊就是講到說,尤其有一個征兆,那一個征兆可以稱爲是一切征兆之主要的,也就是藍色的明點當中會有著五色光芒網。因爲有這種非常殊勝的一個征兆,所以我們又稱它是「勝咒主」。我們也可以稱它是一切明咒之王。所以文殊也稱爲密咒王者。「具大肉髻希有頂」這邊可能是指他修持別攝。時輪金剛加行六支當中的第一支,別攝。這一句的意思就是說在我們中脈的上端,就在我們眉間的地方,中脈上端的裏面它的中間的地方,在那個地方,我們將我們的心專注攝持在那裏面,我們的坐姿要如理來坐,就譬如說我們要用毗盧七支來坐。在密續當中就有講到說,在這個時候你應該要如何來作這種觀視的瑜伽以及眼睛注視的方式,都有講到。然後于任何我們心所專注的地方,在那個虛空裏面會有煙或者螢火蟲等等種種的景象會依次的顯現出來。這個藏文裏面有一個「嗽」就是等等,等等那個意思,就包括有陽焰、煙、螢火蟲或者說將熄滅的酥油燈,這種景象等等,會顯現出來。因爲這個緣故,所以我們又稱他爲虛空主,這個是下面那一句了,「大虛空主說種種」。

  再來就講到時輪金剛的六支加行達到最究竟是如何?就是下面這幾句「是諸正覺勝自性 具足有情歡喜眼 能令增長種種相 諸大仙等皆供贊」。第一個「是諸正覺勝自性」也就是他達到最究竟的雙運性,獲得了身清淨義光明。「具足有情歡喜眼」就是當他證得這個境界之後,無邊的有情當他見到這一位瑜伽士、行者的時候,都會感到無比歡欣。「能令增長種種相」也就是這一位瑜伽士,他可以用寂靜或者忿怒的種種相去作饒益他人的工作。這一位瑜伽士又可以稱爲是大仙,所以是諸仙人所應供、應稱揚的。「令持叁種之密咒」也就是指這一位瑜伽士,他的身語意叁門來觀修本尊瑜伽,來安住于本尊瑜伽,來摒持本尊瑜伽,不離「嗡」、「吭」,經常的來修金剛頌。「大記句者持密咒」,「記句」就是誓言的意思,這邊說他是大誓言者的意思,也就是他永不離他的誓言,絕不舍棄他的誓言,是一位摒持密咒者。「尊者守護叁寶故 宣說最勝叁乘法」這邊是來稱揚他來修學加行六支當中的隨念支。修道最主要的是叁寶,隨念最主要的隨念就是來隨念叁寶,道的最主要者,既然是叁寶的話,我們就應該要知道何以稱爲「寶」?「寶」的意思就是清潔、難得。在這邊叁寶是指什麼呢?就是攝持紅、白明點與心不相遠離的這種隨念支的修持法,就是這邊所稱的叁寶。我們藉由這樣子來修持,可以成辦俱生智以及空色大手印。我們如果獲得俱生智以及空色大手印的話,我們就可以得到大乘最究竟的不變樂以及空色大手印。在不變的大樂以及空色大手印這兩者結合之後,我們就可以獲得俱生大智。剛才所說的就是這一個「棕巴不噢」,這是宣說者。

  「真勝有義之 索 是大執持金剛索 金剛鐵鈎大 索」。這邊有兩種不同的解說,一個是就外在而言,一個就內在而言。這邊如果是就外在而言的話,「有義之 索」這一句的意思是拿著有義之 索的南門守門者,他可以戰勝黑方,黑方就是這些毒類的。「真勝」就是戰勝。「大執持」是拿著鐵索的北門守衛,…

《文殊真實名經(蔣孜曲傑仁波切講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