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殊真實名經(蔣孜曲傑仁波切講解)▪P13

  ..續本文上一頁「金剛索」是拿著鈴的南門守衛。「金剛鐵鈎大 索」這邊就是指拿著鐵鈎的東門守衛,這個是就外在的壇城那些守衛而言,如果就內在結合起來講的話,就是指四大當中有風大等等,就是我們身上的四大種,比如說風大等,收攝進去臍間中脈的明點或者說溶入中脈裏面的明點,或者說摒持于臍間中脈裏面的明點,如果是就內在而言是這樣。由于這樣子的收攝,溶入以及摒持,那你就可以獲得大樂以及空色無二的瑜伽。

  「怖畏金剛大怖畏 金剛王者六面怖 六眼六臂力具足 亦具骨相露牙者」這邊是來稱揚他的忿怒相,第一個「怖畏金剛大怖畏」就是爲了要調伏不好的四大種的緣故,所以現出怖畏金剛的形相出來。忿怒王就是金剛王,金剛王者具有恐怖的六個面,具六眼、六臂而且具足這種威勢力,同時他披著骨索,所以說「亦具骨相」就是骨索,「露牙者」就是露出獠牙。一面就是講到他所發出的聲音,「曷辣曷辣具百面 是獄王主魔中王」,他所發出的聲音是「曷辣曷辣」的聲音,有時候他展現出百面那個樣子,他是閻魔敵,一切魔障之王,魔中王,所以這邊「獄王主」就是閻魔敵,可能是指大威德金剛。「有力金剛能作怖 名稱金剛金剛心」,這是在壇城當中的一些本尊的名號,「有力金剛」就是我們一般稱的金剛力,再來就是能作怖,另外一個就是名稱金剛,另外一個就是金剛心。「有力金剛」就是時輪金剛的事業尊,就是忿怒金剛力。「幻化金剛具大腹」也就是其中一個本尊就是「幻化金剛」,他肚子很大,所以「具大腹」。

  「金剛中生金剛主」這邊就是指從空樂無二當中出生的一位具有空樂無二性的金剛主。「是金剛心如虛空」就是空樂無二的心就如同虛空一般無礙。「不動」如如不動的,「獨發相嚴身」也就是他在頭頂上就綁起一束頭發莊嚴的意思。「所著大象生皮衣 大緊呵呵皆哮吼 希希聲吼能作怖 若作笑者有響笑 金剛喜笑大哮吼」。「所著大象生皮衣」也就是他這樣子撐起一張濕的大象皮。他就由空樂無二的自性當中,發出「呵呵 希希」等等的這些金剛笑聲。「金剛勇識大勇識 金剛王者大安樂 金剛堅者大樂喜 金剛吽者吽聲吼」這邊也就是說,他心續當中具有空樂無二性,所以又可以稱爲他是一位金剛大勇識。他心中也是具有大樂,所以他是一位金剛王,又具有大喜悅,所以他又可以稱爲金剛堅,他又發出吽聲,所以又稱爲是金剛吽者。「器中執持金剛箭 金剛劍斷令無余 衆持金剛具金剛 一種金剛能退敵」這邊也就是講到說他手中拿著金剛箭,同時也拿著金剛劍,可以斬斷或者說可以摧壞所有內外的怨敵盡無余,全部都被摧滅掉。「衆持金剛具金剛」這邊的「衆持金剛」就是指他摒持有一切金剛,這個金剛就是指空樂無二,因爲他摒持有空樂無二的這種金剛,所以又稱他爲金剛得,「具金剛」又稱爲是金剛得。「一種金剛能退敵」依著空樂無二的金剛,能夠消滅所有的怨敵。

  「熾炎金剛施惡眼 金剛頭發如炎熾 金剛降臨大降臨 具足百眼金剛眼」這邊也就是講到說他身上所發出來這種金剛的火光,而且他的眼睛是難以直視的及眼光是非常的忿怒,「金剛頭發如炎熾」也就是指他的頭發是往上豎起來,好象金剛火焰一樣是往上竄生,「金剛降臨大降臨」也就是他可以降下很多的金剛的這些法器。「具足百眼金剛眼」就是他可以具足上百個眼睛的這些金剛眼。「身中具有金剛毛 金剛毛者獨一身 指甲增長金剛尖 以金剛心皮堅硬 執金剛鬘具吉祥 以金剛鬘而莊嚴」,第一個「身中具有金剛毛」也就是他身上的毛都發出智慧的焰火,所以就像金剛毛一樣。「金剛毛者獨一身」也就是他身上有著金剛毛。「指甲增長金剛尖」他指甲很長也很尖,就好象金剛杵的頂端一樣,非常尖。「以金剛心皮堅硬」也就是他具有金剛心,所以好象皮非常的堅硬。「執金剛鬘具吉祥」他拿著金剛念珠具吉祥,「以金剛鬘而莊嚴」就是他身上就裝飾金剛,金剛的意思就是杵莊嚴。

  「呵呵響笑決定吼 具六種字金剛聲」這邊也就是他發出的這種呵呵聲是可以傳遍到很遠的地方去,「具六種字金剛聲」也就是他發出的金剛聲,有文殊的咒語,第一個是嗡哇給得那麻,第二個是嗡哇給答那麻,還有一個嗡哇給疏裏孟。這是文殊根本續裏面所講到的。「大柔和聲大音聲」這邊就是指文殊菩薩的妙音,「叁世界中獨一音」也就是指在叁界當中,文殊所發出的妙音,是無以倫比的,獨一音的。「叁世界中獨一音」這個「獨一音」,也就是像他們所說的,他是在這叁界當中是無以倫比,意指很獨一的意思,另外一種解說法就是說,他所宣說的就是唯有闡釋如何來證得空樂無二智的方法,或者說, 他所發出的音是唯有來闡釋衆生解脫的善巧方便。「遍虛空界聲哮吼 諸有聲中皆殊勝」這邊也就是說他所發出的聲音可以遍及所有一切有情,而不會有那種偏失說是僅僅某一些人可以聽得到,它遍虛空界。「諸有聲中皆殊勝」應該是「最殊勝」,它可以說在一切音聲當中,他的這種哮吼聲是最爲殊勝的聲音。我們今天講到這裏。

  請各位翻到第四十一頁,第二行的最後一句,「真實無我真實性 即是真際無有字」。「真實無我真實性」就是指自性清淨而言。文殊菩薩雖然現爲菩薩相,可是事實上他早已成佛,他的聖心就是遍智、一切種智,所以是自性清淨的。「即是真際無有字」這邊的「真際」就是真實的邊際,意思就是指念力而言,或者是無住念而言,也就是文殊菩薩的聖心是遍智,已經遠離這些外來的這些驟然出現的這些染垢了,所以他是離客塵清淨,又是自性清淨。「無有字」的意思也就是他安住的這種境界,是無法以文字,無法用言诠、用思惟來诠釋的。「宣說空性衆中勝 甚深廣大聲哮吼」意思也就是說在衆多宣說甚深空性的宣說者當中,以文殊菩薩宣說空性爲最勝。這邊有一個「衆」,如果就字面而言,就是指那些牛,這些牛群當中,以牛王爲最尊勝,這只是一種文字上的比喻而已,意思是指文殊菩薩他是在衆多宣說甚深空性理的說法者當中,他是最殊勝者。

  就如同我們說般若經,衆多般若經當中,以般若《心經》是屬于最勝的,爲什麼?因爲它是一部言駭詞簡,可是意義卻是涵蓋有整個大般若意義的一部經,所以說它爲最勝者。仁波切說上一次尊者來到臺灣的時候也有跟各位诠說《心經》,雖然《心經》裏面的內容很難以的去實證到,可是法王對《心經》诠釋非常的詳細,將來我們如果可以將他所诠釋的《心經》的內容印製成一本書的話,將來可以利益很多的人,我們可以依之而學習。雖然甚深空性的義理是非常難以通達,很難測其真正的意義的,可是我們如果想要脫離輪回的話,我們務必要去通達空性,這是一定的。尤其你要從根斬斷輪回痛苦的根源的話,那一定要證得空性,沒有空性是不可能脫離輪回的痛苦的,所以我們不可以因爲空性的甚深義理那麼的難以通達而舍棄它,我們應該要利用現在獲得的暇滿人身,而且又有遇到佛法,有這個機緣來聽聞空性的義理,我們就應該盡一切的努力來學習。縱然我們無法在一時之間來通達甚深空性的義理,可是至少我們也要努力的種下空性的習氣。

  在通達甚深空性的義理的善巧方便的方法有非常多,可是在衆多的這些方法當中,以緣起性空的這一個義理爲最爲殊勝、最爲善巧的。所以一切諸法皆是緣起法,尊者也曾經在說法的時候也強調說,我們佛教徒的見解是緣起見,行持是無害行。緣起性空的這個道理,緣起有分粗品和細品,非常的多,雖然細品的緣起是比較難以了解,可是身爲佛教徒應該要了解一下何爲粗品的緣起。凡諸有爲法皆是緣起法也就是粗品的緣起法。所謂的有爲法,它是因緣法也就是緣起法,稱它爲因緣法,因爲它必須要去觀待自己的因緣,依之而生起,所以稱它爲緣起法。如果就中觀應成派龍樹菩薩護持的主張,他說並非只有有爲法是緣起法,無爲法也是緣起法。爲什麼他是這樣子來主張呢?因爲他們說到說不論是有爲法或者是無爲法,任何一種它都依著自己的施設處而安立爲有的,也就是這一個有爲法和無爲法,他必須是由所倚靠、有所觀待,也就是觀待于或者說依于自己的施設處而安立爲所謂的有爲法和無爲法。TOP

  文殊真實名經(五)

  有爲法它的立之那個法,就取他那個名字爲某某。所以這麼樣子的去了解是了解到細品的緣起法了,也就是去了解空性的無上善巧方便。龍樹菩薩所撰著的《中觀論》裏面所诠釋的內容並非直接來闡釋甚深空性的義理,而是直接來诠釋緣起法的義理。所以像這種細品的緣起法,不論任何一個法,我們都要了解到,任何一個法只要它是緣起法,它都是以著我們的分別心,然後假借名言來施設的,你如果能夠了解這一點的話,那就比較容易可以去了解何爲空性的真正意義。龍樹菩薩的這部《中觀論》裏面,它雖然沒有直接闡釋出空性的義理,可是它隱義上是闡釋出空性的義理,所以對我們而言,要了解隱義-真正空性的義理,我們必須要由粗品的緣起法來了解,依次的我們才能夠去了解它所要闡釋的空性的義理的。就譬如說當我們面對對境的任何一個好、壞之法,我們都要去了解到,他都是依因緣而生起來的,同時我們也要了解到說,這一些不論是好或是壞的這些法,都是我們以分別心安立到對方去,然後又假借名言才稱他爲有,如果能夠了解到這一點,得到了決定解的話,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肯定,沒有任何一個法,他不是假名安立的,沒有任何一個法他不是我們以分別心名言安立爲法的。所以對我們初學者而言,多去思惟緣起的義理是很重要,尤其是一個佛教徒,想要了解空性的義理,一定要先從粗品的緣起法開始下手,你了解了何爲粗品的緣起法之後,你才有可能去了解到細品的有爲法、無爲法何以是緣起法的,才能夠了解到這一點。你如果要了解細品的緣起法的話,那你一定要先知道何爲所應獲…

《文殊真實名經(蔣孜曲傑仁波切講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