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1)所取能取等數派398、(1-2)半卵對開派399、(1-3)種種無二派 400。 401他們各自的主張如下:
因爲主張:以「執取蝴蝶翅膀上之斑紋的眼識」 402來執取「斑紋」403之時,對境方面投射了404青、黃等各自不同的形象;而有境方面也“以形象真實的方式 ”405産生青、黃等各自不同的形象。406所以稱爲「所取、能取等數派」。
因爲主張:如上執取〔蝴蝶翅膀上之斑紋〕時,對境方面投射了青、黃等各自不同的形象;而有境方面則“以無形象的方式 ” 407産生青、黃等各自不同的形象。408所以稱爲「半卵對開派」。
因爲主張:如上執取〔蝴蝶翅膀上之斑紋〕時,對境方面並沒有投射青、黃等各自不同的形象,而僅投射斑紋的形象;有境方面沒有 “以無形象的方式 ”産生青、黃等各自不同的形象,而僅是 “以無形象的方式 ”産生斑紋的形象。409所以稱爲「種種無二派」。
(2) 若加以區分的話,有二:(2-1)「形象虛假有垢派」 410、(2-2)「形象虛假無垢派」 411。412
3-3.語詞解釋
爲什麼稱爲「唯識宗」?因爲主張「『一切法的本質』唯是『心』」,所以稱爲「唯識宗」;而且因爲主張「『一切法的本質』唯是『明了』 413」,所以稱爲「唯明宗」
3-4.對境的主張方式
「所知」若加以區分的話,有二:(1)「勝義谛」及(2)「世俗谛」。「以現證〔勝義谛〕自己的現量,透過 “二顯消失” 414的方式,所了解者」,就是「勝義谛」的定義。 415「勝義谛」、「法性」 416、「法界」417、「究竟的實相」 418等同義。「勝義谛」若加以區分的話,有二:「細品法無我」及「細品補特伽羅無我」。若從「空性的所依處」來區分「細品法無我」,則有二十種空性; 419若加以簡化,有十八種空性;若再簡化,有十六種空性;若再簡化,則有四種空性等。「細品法無我」的實例,如:「『色』及『取色之量』異質空的空性」 420及「安立『色』這個語詞的基礎--色 421--是自性相成立空的空性」 422。「細品補特伽羅無我」的實例,如:「補特伽羅爲自己能獨立之實質有空的空性」 423。「以現證〔世俗谛〕自己的現量,透過 “帶有二顯”424的方式,所了解者」,就是「世俗谛」的定義。 425若區分的話,有二:(1)「依他起性」 426及(2)「遍計所執性」 427所攝的二種世俗谛。(1)與「有爲法」同義,(2)與「異于勝義谛的無爲法」同義。主張「一切事物是『谛實成立』428,並與『虛假』 429同位 430」431;主張「一切法性是『谛實成立』,並與『谛實』432同位」 433;主張「異于法性的一切無爲法是『虛假成立』 434,並與『虛假』同位」 435。「法性」必然是「無遮」436,而其他無遮的實例與經部宗類似。437色等五種對境是依于阿賴耶識之上遺留下來的共、不共業的習氣,而于內識這個實質上産生的;而〔色等五種對境〕不是成立于外在的對境。
若根據形象真實派的話,主張:色等五種對境,雖然不是外在的對境,但是以粗分的形態成立。
若根據形象虛假派的話,主張:色等五種對境不是粗分,因爲如果是以粗分的形態成立的話,則外境必須成立。
3-5. 有境的主張方式
形象真實派主張「八識身」438,亦即在其他說宗義者所主張的「六識身」439之上,再加上(1)「阿賴耶識」 440及(2)「染汙意」441而主張「八識身」。(1)「阿賴耶識」及(2)「染汙意」二者的實例如下:主張「與六識身別義, 442而且不觀待自己的增上緣--根--的識」,就是(1)的實例;「以阿賴耶識爲所緣,並將『自己能獨立之實質有的形象』執爲『我』的識」,就是(2)的實例。主張:「阿賴耶識」是「業果所依之補特伽羅的實例」。
形象虛假派主張「六識身」,並且僅安立「意識」爲「業果所依之補特伽羅的實例」。
主張「覺知」有二:「量的覺知」及「非量的覺知」;而且主張「量」有二:「現量」及「比量」。
「現前」有四, 443而且「自證現前」及「瑜伽現前」必然是「不錯亂的認知」 444。「凡夫心相續的根現前」,必然是「錯亂的認知」 445。「其(凡夫)心相續的意現前」,有「錯亂的認知」及「不錯亂的認知」二種。「現前」未必是「現量」,因爲凡夫心相續中雖有「取色之意現前」,然其心相續中無「取色之意現量」;而且因爲其心相續中「經驗『取色之意現前』的自證識」及「取色之根現前第二剎那」等,並不是量。「瑜伽現前」有四:
(1)「現證『細品無常』446的瑜伽現前」、(2)「現證『細品補特伽羅無我』447的瑜伽現前」、(3)「現證『粗品補特伽羅無我』448的瑜伽現前」、(4)「現證『法無我』449的瑜伽現前」。
「比量」必然是「分別識」 450;然而,對于某法而言若是比度,則對于該法來說,未必是分別識;例如「了解『聲是無常』的比度」,雖然是「『聲常』空」的比度,然而〔了解『聲是無常』的比度〕卻不是它(『聲常』空)的分別識;因爲若是某法的分別識,則〔此分別識中〕必然要顯現該法的形象,然而對它(了解『聲是無常』的比度)而言,卻沒有顯現「『聲常』空」的形象。因爲它(了解『聲是無常』的比度)沒有 “直”了解它(『聲常』空);因爲它(了解『聲是無常』的比度)是在直接了解「聲是無常」的同時“間接 ”了解它(『聲常』空)的緣故。
3-6.無我的主張方式
粗品及細品補特伽羅無我的實例,類似于自續派及其以下的安立方式;而法無我的實例,如「『色』及『取色之量』異質空的空性」。
3-7.地道的建立
分二:(1)所斷及(2)直接說明地道的建立。
(1)安立「『補特伽羅我執及其種子』及『由彼(補特伽羅我執及其種子)勢力所生的叁毒及其種子』」爲「煩惱障」;安立「『實執及其種子』及『它(實執及其種子)的習氣與它(實執及其種子)的勢力所生的一切的二顯錯亂』」爲「所知障」。
(2)「諸具有聲聞種姓者」與「諸具有獨覺種姓者」二者,專爲「自利」這個目標,而將「了解『補特伽羅無我』的見解」 451分別與「下品福德資糧」、「中品福德資糧」二者聯系452,並分別透過在叁世及百劫等等當中串習之後,而現證〔聲聞、獨覺〕各自的菩提 453。諸菩薩則是專爲「利他」這個目標,而將「了解『能取、所取異質空』的見解」 454與「上品福德資糧」二者聯系,並借著在叁無數劫(叁大阿僧祇劫)等等當中串習之後,現證自己的菩提 455。
形象真實派主張「諸聲聞、獨覺阿羅漢在無余涅槃時,明了456的相續是斷絕的。」主張「佛聖者的明了相續不可能斷絕」,這是因爲他們主張「諸菩薩最初在色究竟天 457當中以報身458的方式成佛;而只要輪回不空,那個報身的同類形象459就會依照所化機各自的緣分460,而不斷地以各種化身行利他。」叁乘各自的種姓是決定的,這是因爲他們主張「諸有情從無始以來,就有叁種不同的種461及本質462,因而形成叁種不同的信解463,因而也就有叁種不同的修行,因此就證得叁種不同的結果。」 464
若根據形象虛假派,則不主張「諸聲聞、獨覺阿羅漢在無余涅槃時,明了的相續會斷絕。」這是因爲他們認爲「他們(諸聲聞、獨覺阿羅漢)在那個時候僅僅斷除苦、集二谛所攝的明了。」而因爲主張「唯明了465朝向佛地」,所以他們主張「成立『究竟一乘』」 466。
4.解說說無體性宗的系統
分叁:4-1.定義、4-2.分類、4-3.分類的個別意義。
4-1.定義
「即使在名言467中,也不承認『實有事物』468之說大乘宗義的補特伽羅」,就是「說無體性469宗」 470的定義。 471
4-2. 分類
若予以區分,有二:4-2-1.自續派472、4-2-2.應成派 473。
4-3.分類的個別意義
分二:4-3-1.解說自續派的系統、4-3-2.解說應成派的系統。
4-3-1.解說自續派的系統
分七項說明:4-3-1-1.定義、4-3-1-2.分類、4-3-1-3.語詞解釋、 4-3-1-4.對境的主張方式、4-3-1-5.有境的主張方式、4-3-1-6.無我的主張方式、4-3-1-7.地道的建立。
4-3-1-1.定義
「主張有『自續因』474,然而即使在名言中也不承認『實有事物』的中觀宗」,就是「自續派」的定義。475它與「說『自性有』的中觀宗」 476同義。
4-3-1-2.分類
若將之區分,有二類:(1)經部行中觀自續派477、(2)瑜伽行中觀自續派478。
「關于名言的安立,大多與經部宗一致的中觀宗」,就是(1)的定義。 479「關于名言的安立,大多與唯識宗一致的中觀宗」,就是(2)的定義。 480(1)的實例,如「清辨」481及「智藏」 482。(2)的實例,如「寂護」 483、「師子賢」 484及「蓮華戒」485師徒。
4-3-1-3.語詞解釋
「清辨」有法,將您稱爲「中觀自續師」的原因如下:因爲您是主張有『自續因』486的中觀師,因此那樣稱呼。
4-3-1-4.對境的主張方式
「以自性相成立」 487、「由自己方面成立」 488、「自性成立」 489 等爲同義詞。 490主張「無爲的虛空…
《至尊·法幢吉祥賢著《宗義建立》之譯注研究(廖本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