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修學法要》講記
淨界法師主講
第四卷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5面,我們講到菩薩十波羅夷罪的第二條,盜戒。偷盜的基本定義就是不與而取他物,主人並沒有允許而我們卻偷取他人的財物,就構成盜戒
我們看第四個開緣情況。開緣情況有五種情況,己物想,與己想,暫用想,親厚想,糞掃想。
己物想就是說你認爲這個是自己東西,你産生一種錯誤的判斷。比方說,你參加佛七,很多拖鞋,你看錯了,你把別人的拖鞋當作自己的拖鞋,你把別人的海青當作自己的海青。你在拿這個東西的時候,你內心當中真實是認爲這個是我的東西。換句話說,你根本沒有犯罪動機,不犯,就算你拿了別人東西都不犯。
與己想,你以爲對方已經給你了,那事實上他沒有給你,但是你誤會以爲他給你了,那拿走不犯。
暫用想,我急著要去上洗手間,我看到別人的拖鞋,我心裏想說我跟你借一下。即便主人沒有在旁邊,暫用想,不犯。你到了某一個地方,有一個筆,你急著要寫幾個字,暫用想,也不犯。沒有占有、沒有偷取之心,暫用想是不犯的。 親厚想,你跟他關系很親厚,親厚到什麼程度呢?你認爲你用他的東西,他不但不會生氣,還心生歡喜,這個你要做正確的判斷,你不能一廂情願。不過律上說你這個親厚想,你事後要跟對方說明一下。
糞掃想,就是這個無主物,地上的石頭,地上的廢棄物,這個是糞掃想。
癡狂心亂,不自覺知。這個所有的戒只要是精神錯亂,它在完全沒有覺知的情況,完全沒有犯罪動機的情況是不犯的。
看第五的異熟果報。偷盜嚴重的情況是來生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從叁惡道出來會産生兩種余報,第一個貧窮,就是你很努力地工作,但是你就賺不到錢,就表示你過去有偷盜的罪業的余報。第二個,你賺到了錢,但是你這個錢很容易失掉,共財不得自在。
什麼叫共財?就是說你的錢財是跟五家共有。第一個惡國王。你就很容易遇到一些不好的官吏給你苛稅,怎麼樣,總之你就會遇到這樣一些因緣把你的財富給奪取。第二遇到盜賊。你的錢很容易被騙、被搶。第叁個敗家子。你經常犯盜戒去偷取別人的財物,诶你就會出現一個敗家子,你一生的積蓄就敗在他的手上。第四個水災。第五個是火災。你看我們有些人他的財物得到以後很堅固,這個地震一來的時候,他的隔壁的房子破壞了。左邊的房子破壞了,他的房子沒事。水不能淹,火不能燒,地震不能破壞。爲什麼?因爲他過去生沒有偷盜,所以他得到一個財物的果報的時候,很堅固。
你看華嚴宗的一個祖師杜順和尚。杜順和尚有一天人家拿錢供養他回去蓋廟的,結果他不小心丟在路上了。回去以後他的侍者很緊張,說師父,你怎麼把錢放地上,沒有拿回來?杜順和尚說,你不用緊張,你去哪一個地方,一定可以拿得到。結果他侍者跑去,果然沒有人拿,就拿回來了。杜順和尚說,我過去生有叁生叁世都沒有偷盜,所以我的東西沒有人可以拿走。他就是那個善業特別的堅固,得到財物以後很堅固。
我們講一個實際的故事來說明這個偷盜産生的後遺症。過去在明朝的揚州有一個做南北貨生意的商人。南北貨就是說從南邊買東西來北邊賣,從北邊拿東西來南邊來賣,賺取它的價差。那麼這個商人爲了投機取巧,在秤鬥上加上水銀,使令在秤的時候看起來比原來的重,所以他牟取很多的不義之財。但是他也賺了很多錢,買了好幾棟的房子,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又生了兩個孫子。那麼老人家要死掉的時候,臨終就把這個兒子叫到身邊說,兒子,你知道我爲什麼賺到這麼多錢?我就靠這個秤鬥,這是我們傳家之寶。這個秤鬥多麼好用,你看,它可以看起來比較重,賺取這個價差。後來講話這個老人家就死掉了。
這個兒子是個讀書人,他知道世間上因果的道理,他看到這個秤鬥很害怕,他父親一生造這麼多盜戒,偷取他人的財物。他當天晚上就寫一個疏文白告上天,說我父親因爲一時的愚癡,希望上天原諒他。然後當衆就用火把這個秤鬥給燒了,我們從今以後,我們以正義的方式來做生意。燒的時候這個秤鬥還飄出兩道的黑煙冉冉地上升。他就開始用正派的經營,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後來沒多久他兩個兒子就相繼地生病死掉了。這個讀書人非常地懊惱,就禀告上天說,我很正直地做我的生意。怎麼我這樣正直,我兩個兒子都死掉了呢?這世間上有沒有天理呢?他這樣白告以後,當天晚上就做夢了,天神就跟他講,他說,你這兩個兒子是我們上天的凶星來討債的,你爸爸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本來這兩個兒子,這兩個敗家子要長大以後,把你們家的房子都敗光了,錢都花光了,才會死掉的。因爲你一念的善心,所以上天把他們提早帶回來。所以你不要緊張,你繼續修善下去,你以後還會有兩個兒子,這個就是正常的兒子了。後來果然他繼續做正直的生意,兩個兒子後來都考上了功名。
這個公案給我們什麼啓示呢?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兩種抉擇,第一個我們希望現世的安樂,第二個我們也希望來世的安樂。當這兩個不沖突的時候,其實我認爲兩個是可以兼帶,今生也安樂,來生也安樂。但是兩個發生沖突的時候,我不知道諸位怎麼想,就是你今生的安樂跟來生的安樂産生沖突了,比方說盜版,比方說漏稅。你可能因爲盜版,你可能因爲漏稅而暫時得到一點便宜,但是你永遠沒辦法想象你付出的代價有多大,你沒辦法想象的。如果你有志于行菩薩道,你的生命觀是很重要。因爲你勉強,你說我勉強不這樣做,其實是很難啊!所有的善法的背後都必須以智慧做引導。一個菩薩道是活在願望,所以菩薩是爲了未來而活的。你說你爲什麼而活?其實如果你是一個覺悟的菩薩,你是爲了創造來生而活。你把今生看得很重要,今生是你生命的全部,你說你不去做一些偷盜的事情,我看你很難。因爲很多人都在做,而且當下就得到很多的不法的利益。所以這個偷盜就是說,當你這個現世的安樂跟來世的安樂沖突的時候,你要斷然地犧牲現世的安樂。因爲今生是暫時的,你是爲了未來而活的。這是我們在修持盜戒的時候,你要注意,你今天得到一時的便宜,你以後會付出非常慘痛的代價,因爲你未來的財物會變成非常的不堅固。不管你修再大的布施,你得到一定會失掉。這個就是我們未來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好,我們看第叁條戒,丙叁的淫戒。淫戒的基本定義就是以染汙心來做身體的交媾,這個地方包括一男一女,也包括兩男、兩女,都在淫戒的範圍。我們看丁一的戒文內容,請合掌:
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緣、淫法、淫業,乃至畜生女,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薩應生孝順心,救度一切衆生,淨法與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擇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親行淫,無慈悲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好,我們看這個表解的地方。若佛子,身爲一個發了菩提心、受持菩薩戒法的佛弟子,首先應該斷的犯罪事緣。所斷的犯罪事項有叁個,自淫,這個淫欲的行爲是你自己去做,犯重。第二個教人淫,這個教人淫,什麼叫教人淫呢?就是你勸別人去做,那麼這當中就牽涉到媒嫁,就是媒人。受菩薩戒你不能做媒人,因爲做媒人正是教人淫,促成淫欲的行爲。但是教人淫犯輕罪,因爲你沒有自己去做,但是也犯了輕罪。所以你做媒嫁,在淫戒裏面是犯輕。乃至于一切女人不得故淫。這個地方的女人是指的出家菩薩,在家菩薩你正式的夫妻是可以開緣的,所以菩薩戒有在家菩薩跟出家菩薩,在十重裏面其它的九條是完全一樣,在淫戒就有所不同了。在家菩薩斷的是邪淫,保留正淫,出家菩薩是邪淫、正淫統統要斷。
看它的犯罪因緣。我們看丁二的犯罪因緣。
首先這個淫罪的成立必須有貪愛染汙之心。也就是說,你是被強迫的,在整個過程當中都沒有快樂的感受,不犯。必須是一種主動的追求,而且是有貪愛心。 淫緣,你在犯淫欲之前的助緣,就是你有種種的眼睛的觀看,乃至于有種種的身體的跟隨等等。在整個過程當中有身體的摩觸跟口中的稱歎,它的一個過程方法。
最後它的淫業的成就是兩根交接,我們一般說是男根入女根乃至于像芝麻一樣的深度,這個叫犯重,我們待會兒再說明。我們看整個淫戒的範圍,乃至畜生女,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這個淫戒的對象是很廣泛的,包括你跟畜生行淫,包括你跟諸天、跟鬼神,鬼神有時候也會變現成人的樣子來行淫。乃至于非道行淫,非道行淫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正式的夫妻,你受了菩薩戒,也不能在非時、非處的情況下行淫。什麼叫非時呢?就是菩薩的六齋日。六齋日菩薩要受八關齋戒,你受了八關齋戒行淫,正是犯到非道行淫,這是時間不對。第二個處所不對,那麼除了小便處以外的處所統統不對,包括口道,包括大便處,都不能當作正式的處所。所以非處也當作非道行淫。
那麼淫戒我們值得一提的就是說,我們前面的殺罪、盜罪構成重罪的條件是它的對象是人。你殺害人、偷取人的東西,犯重,其它都犯輕。淫戒不同,淫戒是不管任何對象,他是一只狗也好,是一個人也好,是一個鬼神也好,只要男根入女根,統統犯重。所以淫戒是沒有簡別對象的,它是判定是不是有入道,這個地方要注意。 前面是講到菩薩所應斷的事緣,這以下講菩薩應修的。身爲一個菩薩應該生起常住的孝順心跟慈悲心來救拔一切衆生,怎麼救拔呢?淨法與人。我們要勸勉衆生來修學戒定慧,來清淨他的身口意,這是菩薩應該修學這種梵行之行。我們看總結,菩薩不但不修習梵行,也不勸人家修習梵行,而反而自己生起淫欲心,來跟一切人淫,乃至于跟畜生、鬼神等等,乃至于跟母女、姊妹六親行淫。這種情況就表示你的菩提心被你的煩惱所遮蔽,那麼你也失去了整個菩薩的功德,就犯到波羅夷罪。
…
《《菩薩戒修學法要》講記 第四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