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講記(淨界法師)▪P12

  ..續本文上一頁在生長在一個物質非常豐富的時代,我們要趨吉避凶,你要注意,你做什麼事要有節製,適可而止。

  我發覺我們佛弟子很多事情,遇到的災難,全部把所有災難都歸納說,這是我的業障,就把這個問題推給前生就對了,因爲前生的我做得不好,所以我現在這樣子。其實不完全,前生的業障占百分之五十,你今生的面對,你的努力占百分之五十。你沒有好好地面對嘛!你就是放縱煩惱,就把這個業障加強了。所以其實我們很多災難,都是因爲今生的放縱産生的,前生的業障是固定的,但是你面對的心態可以使令它降到最低,也可以使令它擴大——就是你用智慧來面對,還是用煩惱來面對。所以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娑婆世界是對苦質的,它是一種相對的,所以我們處在娑婆世界,一定要經常保持警惕,做什麼事要有節製。那麼這個地方是把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作一個比較。

  好,我們回到經文來。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說,娑婆世界它是一個業力所召感的世界,所以它是二分法的,它苦樂是同時存在,那麼極樂世界是彌陀的法身的本願變現出來的,它是一真法界,它沒有對立的情況。它不是說有苦就有樂,不是這個意思;它是一真法界的,它是絕待的,只有快樂而沒有痛苦。當然這個不是業感的世界,是法身的世界。這個地方講到正報的莊嚴。

  我們看下一段的依報的國土,又舍利弗,極樂國土,這個地方就講到住處的莊嚴,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這個地方是講到住處的外觀。這個外觀,我們先講它的樹,它有七重的寶樹把它圍繞;這個寶樹的上面有羅網,這個羅網就是樹葉當中有珍珠所串的羅網;而這個宮殿就挂在羅網的中間,這個珍珠所挂的羅網,好象蜘蛛網一樣,宮殿就挂在羅網的中間;地上有欄杆作一個地標。所以這個地方是說明這個住處的外觀的莊嚴。第二個我們看它的材質,那麼這個宮殿是什麼所做呢?是四寶周匝圍繞,用金、銀、琉璃、玻璃四種珍寶,把它圍繞串連而成的,所以叫作極樂。這段的意思就是說,極樂世界的依報當然很多了,山河大地了,但是因爲我們一般人生活的空間大部分都在自己的家,所以他先講出這個住處的莊嚴,是由寶物所成的一個樓閣,而這個樓閣是在樹上。其實我們到經文的時候,極樂世界我們居住的環境是有兩個:一個是在樹上,一個是在地上,地上的下面會說明。當然這個地方的經文都很強調安樂的果報,其實極樂世界還一個清淨的果報,是在後面。

  蓮池大師說爲什麼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他在規劃極樂世界,一定要把它規劃成很安樂呢?無有衆苦,但受諸樂,而且整個國土都是寶物所成呢?蓮池大師講出一個理由,他說身安則道隆,我們要使令道業成就,第一個你身心要安穩。你在修行的時候,身體又病痛,人事又幹擾,天氣又炎熱,你沒辦法修行,所以從凡夫的角度,阿彌陀佛先提供一個正報跟依報的安樂是有需要的。那麼到這個地方是一個簡單的說明。

  我們看丁二、廣釋,這以下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就廣泛地解釋依報莊嚴。廣釋當中有兩段,第一段別釋所受,先個別地說明所受用的國土。我們看經文: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前面講到是住處的莊嚴,這個地方是講到我們受生的處所,當我們到極樂世界,我們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受生的地方,那個地方應該要描述一下,你才能夠做一個觀想。那麼這個受生的處所有叁段:第一個講池水的莊嚴,有池水。那個地方有七寶所成的池,有八種的功德,我們把它簡單念一次,八種功德:第一個澄清,第二個清冷,第叁個甘美,第四個柔軟,第五個潤澤,第六個安和,第七個除饑渴,第八個長養諸根,八種功德。那麼極樂世界的水都是具足這八種功德,而且數量很多充滿其中,足夠大家使用。而且在這個水的底部,有金色的沙,陽光照下去閃閃發光的,那麼這個水的四邊的階道是四寶所成。諸位就要觀想一下,因爲這個是你的歸依境,我們要到極樂世界,第一個先看到水,這個水呢地下有黃金鋪地,四邊有寶物所成的階道;第二個樓閣,八功德水的旁邊,上有樓閣,這個樓閣也是一個住處。我們前面說過,極樂世界的住處有兩種,一個是樹上的住處,一個是地面的住處,而這個地面的住處就是在這個遊泳池的旁邊,這個樓閣。那麼這個樓閣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七寶所成,這個講樓閣莊嚴;第叁個是我們要知道的重點——蓮花莊嚴。在這個八功德水中間,有很多的蓮花象轉輪聖王的車輪這麼大,青色的放出青光,黃色的放出黃光,白色放白光,赤色放赤光,微妙香潔。

  這個蓮花觀當然在這個淨土宗是很重要的,因爲你到了極樂世界,第一個就看到蓮花嘛。有關蓮花我們講一個《淨土聖賢錄》的公案給大家了解一下。在宋哲宗的時候,有一個王妃叫越國夫人。這個越國夫人經常帶著婢女念佛共修。有一天,有一個婢女很懈怠,不來參加,借故不做功課。這個時候越國夫人就指責這個婢女。這個婢女有善根,一指責以後就善根啓發,就很精進地用功,用功了叁年,這個婢女在自己的寮房當中安然坐化,異香滿室。不得了!念到異香滿室。這個越國夫人到她的寮房一看,哎喲!安然坐化了。但是有沒有往生?越國夫人也質疑。她就在這個婢女面前說,你修得很好,我知道;但是你要到極樂世界去,你晚上好歹托個夢給我。這個時候越國夫人講完全以後,當天晚上這個婢女就來這個地方,就跟越國夫人頂禮說,夫人!承蒙您的教誨,我現在到極樂世界去了。那麼越國夫人說,你到極樂世界去,你可不可以帶我去看一看?雖然我讀《阿彌陀經》,對極樂世界有所了解,但是看到真實情況更好。這個婢女就帶著越國夫人的神識,她先經過一個半圓形的橋,那麼當然就象這個地方所說的,很多的八功德水、蓮花、很多的宮殿。它那個蓮花,每一個蓮花的地方都挂了一個人的名字,這個時候越國夫人說,有沒有我的蓮花?有啊!那一朵就是你的,挂著她越國夫人的名字。那麼越國夫人她就問說,爲什麼有的蓮花很大?有的蓮花很小?有的蓮花很茂盛?有的蓮花枯萎了呢?這個婢女說,有些人發願把目標設定了,但是他念佛懈怠,一懈怠的時候蓮花就慢慢收縮,甚至枯萎;有些人甚至于目標都失掉了,蓮花就消失了;有些人很精進用功,蓮花就很大,光明也特別大。所以說我們每一個人在佛堂用功的時候,你極樂世界就有一朵蓮花。那麼越國夫人她知道這件事以後,她回來又修習了一年。隔年的生日,她早上起床,齋戒沐浴,在佛前點香。她這個香一點,把香放在供佛的香爐上,她站著往生了,越國夫人她這個蓮花都出來了。那麼這個地方等于是說明了生處妙,我們在極樂世界受生的第一個處所。蓮池大師說所有的依報莊嚴,最重要就是蓮花的觀想,因爲它是最初的受生。

  好,我們依報的莊嚴先講到這個地方。我簡單地回答一個問題。

  請師父慈悲開示,弟子至誠地請問師父,如何看待佛教徒喂野貓之事?我們真正基于慈悲心來喂貓,並能做到奉公守法,把場地清理幹淨,不會對任何人帶來負面的影響。謝謝慈悲開示。

  當然喂貓是一個善法,不過我們佛教徒的善法,我們知道菩薩道慈悲的背後一定要有智慧,不要說喂貓,放生也是這樣子的,就是說你在做善法的時候,你必須要有觀察力,所以菩薩要廣學因緣法,廣學因緣。你要做一個阿羅漢,你不要去管這個國家大事,什麼都不要管,但菩薩一定要通達因緣。所以你在做的時候,要注意到環境的汙染是對的,他等于是提醒大家這件事,你這個善法的背後最好是有慈悲的引導更圓滿。

  好我們今天講到這個地方,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回向!

  

  

  

  

  

  

  

  第五卷

  《佛說阿彌陀經》。諸位法師慈悲,諸位在家菩薩,阿彌陀佛!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八面,己二、結示佛力

  本經的經文,蕅益大師是分成叁大科,我們現在講的第大科是: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啓信。這一科的大義我們作一個簡單的說明。從佛法的因緣觀,佛陀告訴我們說,生命就像是一個無止盡的水流,它從過去流到了現在,也會從現在流到未來。那麼大家就會問,這個生命的水流背後到底是什麼力量來推動呢?從佛法的教育裏面,我們知道這個推動生命水流的並不是上帝,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業力。如果我們今天有善的業力,這個水流就流到安樂的地方去;如果是罪業,就流到痛苦的地方去。所以我們講: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

  我們面對這個生命的水流,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兩個選擇:第一個,你選擇隨順,第二個你選擇改變。什麼叫作選擇隨順呢?就是說我們根本就不知道生命的真相,我們日常生活完全是活在自己的無明妄想,心中是一片黑暗,所以我們在生命當中,完全是跟著直覺、跟著感覺來活動,我們對于眼前的環境完全是隨順于感覺來活動。我應該遇到什麼人,我就遇到什麼人,我應該遇到什麼事情,就是什麼事情。所以我們今生的生命完全是由前世的業力決定的,這種人叫作活在過去,你今生的生命是由前生完全決定下來,這個是標准的生死凡夫,今生不能做任何改變的,只能夠隨順。第二種人就是選擇改變了。要改變當然,你必須要有佛法的正見,你知道所謂的業力是因緣所…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