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講記(淨界法師)▪P18

  ..續本文上一頁很誠意地派很多人跟馬戲團的主人溝通。這個主人被他感動了,他說這樣子了,既然你這麼有誠意,那我就破例了。但是有一個條件,我們這個家族有一個規矩,要娶我們家的女孩子,一定要把我們馬戲團所有的把戲學會了,通過考試了,才能夠娶這個女孩子的。那麼這個烏婆夷他本來是公子哥兒,不學無術的,但是他這個時候,他心中有一個目標了,他就:好!那沒關系!我來跟你們學把戲沒問題的!他就到馬戲團去接受訓練。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他把馬戲團的整個技術全部學會了。學會以後,這個時候要經過考試了。因爲這個烏婆夷從小很聰明,而且他很認真地學習,很多的技術都考過了。到了最後一關,最難考的,空中走索,就是這兩個地方,中間有一個鋼索,你拿一個竹竿從上面走過去。那麼這樣的一個空中走索,本來烏婆夷是很熟練的,但是他那個時候體力太衰了,精神沒辦法集中。所以他拿那個竹竿走到一半的時候,他已經站不住腳了,整個精神已經沒辦法專注了,所以眼看是非常危險了,生命是非常危險了。

  這個時候目犍連尊者出現了。目犍連尊者就現在他眼前,說你現在有兩個選擇:第一個你摔下去死掉,第二個你跟我出家,我保障你安全!這個時候烏婆夷想了,我沒有什麼選擇,我摔下去我這個女孩子也娶不到了,當然就跟你出家了。這個時候目犍連尊者就說:那好,我保障你安全!這個時候目犍連尊者用他的神通力,一咒願,這個地下它本來是一根繩子,結果變成一片大地,烏婆夷就很快速地走過去。下面的人很歡喜,哎呀!從來沒有人走那麼快的!那麼走過去以後,因爲這個時候沒有人看到目犍連尊者,只有烏婆夷看到,這個馬戲團的主人就准備把這個女孩嫁給烏婆夷。烏婆夷說我不要了!我差一點死掉,愛是苦本哪!這個時候烏婆夷就跟目犍連尊者出家,回來也成就阿羅漢果。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要問了,烏婆夷在最危險的時候,它本來是鋼索,怎麼就變成平地呢?這個平地的色法能夠感受得到,能夠摸得到,能夠看得到,這個色法是怎麼出現的呢?它不是業力所感,因爲業力所感的話應該每一個人都看到。這個色法叫作定果色,一個有禅定的衆生的心變現出來的。那麼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正是這樣子。

  我們可以知道,不但是鳥類,其實極樂世界的種種依正莊嚴,都是阿彌陀佛的清淨法身,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這段經文在古德的注解有兩層意思,值得我們說明。第一個我們引用蓮池大師的說明,就是說我們怎麼去了解這段經文,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蓮池大師說,根據《大智度論》的說法,龍樹菩薩說,佛菩薩所成就的功德有兩種,一個是福德,一個是智慧。佛菩薩的智慧不能送給衆生,你說我的善根我的智慧送給你,不可能!善根不能夠私下地授受,不可以的。但是佛菩薩的福報可以施舍給衆生,可以!我積集很大的福報,我可以跟衆生共享,可以的。所以龍樹菩薩說,佛菩薩的福報是可以跟衆生共用的,而這個地方的意思正是這個意思。阿彌陀佛他發了願以後,經過六波羅蜜的修學,他正式把他廣大的六波羅蜜的善法的福德資糧,成就依正莊嚴來跟衆生分享。你爲什麼看得到鳥類呢?你爲什麼能夠供養他方十萬億佛?你的果報體爲什麼具足這麼大的作用呢?阿彌陀佛的六波羅蜜的善法跟我們分享的。這個都不是我們自己的業力所感。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認識的就是說,我們到極樂世界是分享阿彌陀佛的福報。這個地方是我們對于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的第一層理解,這個是引用蓮池大師的注解。

  第二個我們引用窺基大師在這段的注解。窺基大師在這段講到,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他把極樂世界跟彌勒淨土作一個比較。他說曆代的祖師弘揚淨土,主要有兩種,一者極樂世界西方淨土,二者兜率天的彌勒淨土。何者比較優?何者比較劣?窺基大師作一個說明。窺基大師提出了十種的差別來證明極樂世界是超過兜率天的,十種。我在這個地方簡單地講出一種就好。窺基大師說,極樂世界跟兜率天淨土最大的差別在哪裏?因爲兜率天淨土是業力所感,你到了兜率天,你看到兜率天的色法、聲音,你不可能會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不可能。因爲它是有漏的業力,所以你生到兜率天,你看到女衆、看到黃金會生起貪愛的。極樂世界的果報體,你看到以後你不會生貪愛,因爲它不是業力所感,它是法身所變現的。所以,簡單地講,其實彌勒淨土嚴格來說彌勒菩薩不能叫淨土。淨土不能業力所感,這個淨土要完全幹淨,只能夠佛的法身變現。所以你看古人講,叁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菩薩叫莊嚴淨土,只有佛是成就淨土。那麼爲什麼彌勒叫淨土呢?他所居的兜率天其實是個穢土,只是因爲有彌勒菩薩住世,在那個地方說法,所以我們稱爲淨土。所以彌勒淨土的標准的說法應該是穢土中的淨土,它本來是穢土,大家都很放逸。但是好就好在哪裏呢?因爲有彌勒菩薩在那個地方說法,大家不敢放逸。那麼極樂世界不同,極樂世界是每一個地方都是淨土,你離開了阿彌陀佛,你到樹林去,你聽到的法音,這也是彌陀的淨土,你看到了鳥類,你看到鳥類就跟看到阿彌陀佛一樣,因爲阿彌陀佛變現出來的。

  所以身爲一個淨土,這個國土不能有任何的業力,不可以。所以這個地方講皆是是諸衆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這個地方窺基大師把彌勒淨土,跟西方淨土作了詳細比較,諸位有興趣可以去查一查。好,總而言之我們到這段經文,可以理解到極樂世界的一個相貌,它的一個生起因緣,那麼我們建立一個往生的信心。

  好,我們今天的課先到這個地方。我們回答幾個問題。

  請問法師,只要信願行就可以帶業往生嗎?那麼業障在無有衆苦的極樂世界裏,是怎麼受報呢?

  這個業障的受報,我們造了罪業不是馬上受報的。諸位知道我們有一個很深的意識,我們的心有兩種:一個是表層意識,一個是深層意識。表層意識負責造業,深層意識負責保存你的業力,就是阿賴耶識。我們所有的業都是阿賴耶識,但是阿賴耶識要變現果報,除了它有種子以外,還要有增上緣,要有環境的刺激。說我本來是欠你的,但是我不跟你見面,我不用還你,暫時不用還,可以的,緣缺不生嘛,緣缺嘛。所以說,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雖然有業障,但是我們到極樂世界先成就聖道,很重要。你證得我空法空的時候來還這個債,那不得了!那是很輕松的。你要一只手,我就把這只手砍給你,對不對?他也不會有痛的感覺。也就是說,你不到淨土去,你是用凡夫身來償還業報,一個有執著的身來償還業報;你到淨土去,你是用初地菩薩的身來償還業報。那你就知道這兩個差別在哪裏了,是不是?還是要還的,時間的問題了,是不是?所以大家想想看,當然我們說過,成佛之道是你自己的規劃,生命就是抉擇,在凡夫到成佛有很多選擇,但是你要想清楚怎麼走。你想好了以後,你必須爲你所做的一切承受所有的結果,就是這樣。所以你在教理上研究得越透徹,你規劃出你的成佛之道,你就會規劃得更正確,這是這樣子的。

  法師,下品往生在蓮花十二劫當中這麼久的時間,是否有聽聞佛法?還是要等花開才能聽聞佛法?

  這個答案你應該知道了,極樂世界的每一個塵都在說法的,極樂世界的蓮花當然會說法。你到了極樂世界,它蓮花散發出的香味,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但是你蓮花沒有開的時候,你有一個問題,你不能見佛,你可以聞法,不能見佛。但是在《無量壽經》上說,你在極樂世界的蓮花的快樂,超過阿羅漢的滅盡定的快樂。《無量壽經》講得很妙,它用比較的,它說世間上大富長者的快樂跟轉輪聖王的快樂,是國王跟乞丐一樣的差別;轉輪聖王的快樂跟天人的快樂,就象國王跟乞丐的差別;天人的快樂跟阿羅漢的涅槃的快樂,又象國王跟乞丐的差別;阿羅漢的涅槃快樂,跟極樂世界在蓮花的快樂,又象國王跟乞丐的差別。你想想看,你在極樂世界蓮花有什麼關系,好過你在娑婆世界打滾,是不是?所以他十二劫也可以聽法,只是不能見佛,那麼當然你遲早可以見佛的。

  法師慈悲,弟子有一個問題,在前面的序分,佛陀在前面,接下來是比丘、比丘尼,菩薩排在後面,有時候弟子參加某個法會的時候,看功德主站在出家衆的面前,比丘尼排在他的後面,這樣子如法嗎?

  當然我們是就一般情況,你看你聽經的時候一定是聲聞衆在前面,因爲你要尊重他這件袈裟嘛,對不對?不看僧面看佛面,看佛陀的面子。當然法會有它特殊的考量,這個我們就不談了。可能在特殊的場合有特殊的考量。

  請問師父,受五戒脾氣不好犯了戒,不懂怎麼辦?如果不敢受五戒是否爲佛弟子?

  犯了戒不懂怎麼辦?那表示你對五戒不了解啦,你受了戒,你要知道戒法的相貌。但是如果說因爲怕犯戒而不去受戒,我認爲這樣是不對的,這樣子不對的。你一個人設定目標,雖然你趨向目標是搖搖晃晃的,可能會跌倒;但是你有目標的時候,你會再站起來!我認爲一個人不怕做錯,但是非常害怕你不做,非常害怕。你看過佛陀的戒律,你會發覺到佛陀,佛陀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都好!佛法最怕你什麼都不做。你說我受戒,我犯了戒,那你可以忏悔,你可以改過啊!但是你不受戒表示什麼?表示你不想改變哪!這個很嚴重啊,是不是?你就是活在過去嘛!我過去是什麼相貌,我現在還是這個相貌,我來生還是這個相貌。那麼你受了戒以後,你開始有一個戒法來攝受你,雖然你剛開始做得不夠好,但是你對望未來的時候,你有增上的機會。所以我認爲根據我對佛法的學習,佛法不怕你做錯,就怕你完全不動,非常怕!

  你看佛在世…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